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

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

且不說陽城山的這對父子如何的父慈子孝,又如何的躊躇滿志,但大熱天該趕得路卻還得趕。

第二日一早,父子二人先是從老宅中取了一些尋常衣物,又到周邊富戶家中借了不少錢……劉焉在此處辦學十八年,又去當了洛陽令, 別說借錢了,怕是借老婆都有人搶着給……反正是收拾的挺像樣子,然後便直接趕着驢車到了著名的五社津,準備北渡黃河。

然而,既然是私服而行,就別指望有什麼超常待遇了。

人家渡口的吏員眼瞅着這對父子像是個讀書人,雖然沒有爲難的敲詐的意思, 卻也明確告訴他們, 除非有包船的人樂意載他們, 否則便只能請這二位老老實實去載貨載牲口的船上跟自家的驢車呆在一起。

劉範當即就不樂意了,孝子就是這點麻煩,貨船多髒啊,自己父親何其金貴?便是劉焉其實也不想跟除了自家老驢以外的牲口擠在一起——天太熱,誰受得了?

不過,終究是劉君郎氣度不凡,就在他猶疑之時,一名展示了公文獲得了專船,據說是要去河北上任的矮胖年輕士子倒是主動相約,替這對父子省了不少閒心。當然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這個泰山那邊口音年輕官員實際上佔了大便宜,可不是誰都有機會和冀州方伯同船而渡的。

當然了,稍一開口, 知道此人恰好是去冀州赴任爲縣長以後,劉焉反倒是沉住了氣……畢竟, 他遲早要巡查整個冀州,各地縣長多少要喊來一見的,於是索性全程連姓名也沒通,就是想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是不是一心圖報。

不過,這個矮胖的年輕縣長倒也隨和,一臉的忠厚老實,劉焉父子受他恩惠卻不通姓名,他也只是憨笑相對,絲毫沒有半點失態。

等上了岸,他更是與劉焉從容拱手相別,讓自家老僕駕着一輛舊馬車先行一步,也是讓劉君郎父子反而不好意思了起來。

“不想如今居然還有如此忠厚老實之人,”劉範目送此人上路,也是連連搖頭。“想我之前還疑他是看出了什麼端倪……大人,今日的恩情擺在這裡,你將來見了他,一定要好生提拔才行。”

劉焉同樣感嘆連連:“提拔是一定的,但卻不僅是看在今日受他一次小惠的面上,而是人心不古,如此忠厚老實的年輕人本就難找,正該重用!”

‘黃縣長’捻着鬍子,一時目瞪口呆,他兒子也是一時愕然無語,便是那名一直認真傾聽的老實人,隔壁癭陶李縣長也是張大了嘴。

“可是鄃侯之女?”‘黃縣長’當即醒悟。“老夫明白了,既然趙夫人已到,那最好是趁着無慮候不在,將人送到趙夫人那裡讓她拿主意,省的人家夫妻爲此事不諧……”

“兄臺說的都是真的嗎?”劉範也是一點不信。

兩撥學生再度吵鬧不休,倒是讓劉焉不禁爲之一樂……他可是幹了十八年的私立學校校長,哪裡不知道這些學生的花花腸子?實際上,便是自幼跟着父親在私學中長大的劉範都反應過來,爲何剛纔那個學子不敢再進來反而匆匆而走了。

“不知道長者居然也是赴任之人,”這矮胖的年輕縣長果然老實,此時居然顯得頗爲尷尬。“之前還擅自請老先生父子上船。”

感情這羣人爭來爭去,爭的乃是送自家女子給人家爲妾?!

當然了,見多識廣的‘黃縣長’還是很快反應了過來……其實,這也不算什麼!

一則,出身地位擺在那裡,這些人的族中子女送過去似乎也只能爲妾;二則,本地大戶通過結親的方式跟有力執政者達成更緊密的同盟,倒也是常見事……

“家父姓黃諱琰,諱字子琬,而小子我姓黃名範,我家祖籍江夏,家父此行正是要來趙國本地任襄國長。”劉範趕緊替父親言道。“其實,我父本是豫州的一名縣令,因爲得罪了宦官才被降職至此。之前便想問了,不知道縣君姓名,此行又要去哪裡爲官?”

“這老夫如何知道?”‘黃縣長’眼見着對方眼神不對,心知大概是自己表現的太大膽了些,被此人看破了幾分端倪,便不免有些尷尬。

“呃……其實說來也簡單。”魏鬆勉強解釋道。“最近襄國不是出了太行盜匪一事嗎?國相,國相震怒,便委任了公孫縣君去掃蕩太行山賊。其實,本國境內的情況倒還好……對吧?”

“那襄國長可認識曹節?”魏鬆依舊緊盯對方詢問。

“你下來!”

“襄國長何來之速啊?”旁邊也有人好奇問道,看樣子也是本地大族首領。“也是讓我等措手不及……哦,在下是乃是趙國李氏族長李……”

“這倒也是……”劉焉雖然心底不以爲然,但總歸是對這個士子有了幾分理解,這個怨憎邯鄲令的理由還是說的通的,但也僅此而已了,他也不想再與此人糾纏。“這樣好了,我既然來趙國赴任,無論如何也該拜訪一下魏公的,你帶我去拜會一下令師,我也順便勸一勸他。”

“哪裡哪裡?”劉焉趕緊拱手。

“是何訊息?”‘黃縣長’已然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

劉焉自然不以爲意……人家魏鬆是卸任的兩千石,而自己此時的身份不過是個區區不入流的五百石縣長,身份差距極大。實際上,若非是劉焉是個年長之人,又自稱是趙國本地新任的襄國長,否則怕是連通報都要晚一些的,身旁這位早已進來的矮胖老實縣長便是明證了。

趙國的有力宗族首領們當即頷首表態。

“來邯鄲短短兩月不到,他便先有滅門之舉,後有擅殺鄰縣縣長之事,”這學子愈發憤恨不已。“現如今,聽人說他更是囚禁了國相,然後私自任命郡吏、督郵,將整個趙國政事納入手中,最後居然逼得方伯也棄官而走……您說,跋扈縣令之名豈是虛妄?”

不過,回到正題,如此一來‘黃縣長’倒是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這個公孫珣是不是有越矩之舉,也不管他是不是行事酷烈……最起碼,本地的名族大戶都是認可他的執政水準的。

“聽說本地新任襄國長已至,實在是有失遠迎。”魏鬆一出門來便立即拱手賠罪。“此間實在是忙得不可開交,失禮、失禮!”

“你上來!”

就這樣,父子二人感慨了幾句,也就不再耽擱,他們趕着驢車,順着河內郡四通八達的大道走懷縣、武德,過朝歌、湯陰,進冀州入魏郡,然後又臨鄴城而不入,倒是很快來就到了趙國邯鄲境內。

“所以這位趙國最南端的邯鄲令便領兵去北面的常山國剿匪去了?”饒是‘黃縣長’早有心理準備,也是一時無語。

劉焉一時捻鬚無言……這明顯不對路好不好?

“那王公、魯公、張公三位所言就沒有私心了嗎?”邯鄲氏的那人再度抗辯回來。“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此番君侯回軍,這太行山便清理乾淨了,第一件事就算是做成了。接下來便是秋收時清理田畝、戶口,然後就要順勢舉孝廉、建公學了……你們如此惶急不就是想和君侯有所連接,儘量讓自家子弟更有把握得到這個孝廉嗎?恕我直言,既然只要一人,那你們三家瓜田李下,便都不好參與此事了。”

別的倒也罷了,真要是囚禁國相,那前任冀州刺史王方怎麼說都是個有名望的人物,怎麼可能會一點都不管就直接辭官了呢?而且再說了,這公孫珣是邊郡出身,又是當初誅宦的主力之一,作風有些粗暴想來是有的,可人家終究是盧子乾和劉文繞的學生,不可能會如此無稽的吧?

“這就要說到最近發生的一件事了。”有人嘆氣道。“就在君侯動身去北面招降山賊之時,他夫人正好帶着他的家眷從遼地老家趕了過來……”

劉焉與自己兒子對視一眼,各自心照不宣,但面上卻都是一副茫然模樣。

房中瞬時又安靜了下來,許久方纔有一人苦笑道:“倒不是趙夫人之故,也不是無慮候妾室極多……實際上,此番趙夫人只帶了一個無慮候的妾室來此。不過,襄國長可知道,我們國中的郎中令趙平,乃是黃門監趙常侍族侄?”

“見過長者!”這名身材矮胖的年輕人見到劉焉後也是趕緊行禮。“不想與長者還能再會!”

“你濫竽充數!”

不過,劉焉既然是來微服私訪,又怎麼會在意這些世族、豪強的作態呢?他巴不得趁機見識一下這些人對公孫珣真正態度呢。

“原來是新任襄國長,怪不得……”那學子聞言先是拱手補上一禮,卻又連連感慨。“怪不得老縣君什麼都不知道。而那宦官也是歹毒,居然就把您這樣的長者放到這種虎狼之地來。”

“你有辱斯文!”

不過,這學子明顯是心中憤憤,正要找人訴說,所以也就沒有再賣關子:“老縣君,其實不怪你種種不解,實在是這邯鄲令公孫珣仗着自己有亭侯之爵,又有數百邊地武士爲爪牙,行事肆無忌憚,莫說是曾爲兩千石了……老縣君還不知道吧,你的前任便是被他殺的!”

“老夫認得人家,人家認不得我啊!”‘黃縣長’,也就是冀州刺史劉焉了,捏着自己鬍子曬笑不止,他幾乎已經確定,這魏鬆應該是從自己難以掩飾的志得意滿中察覺到自己身份不對路了,但是劉君郎終究是有恃無恐,所以倒也不是很在意。“魏公難道不認識人家嗎?此人雖然是閹宦,卻是閹宦中的相尹之輩,凡執政十餘年,天下人共知!”

“不瞞車內長者和這位小兄弟,”這士子終究是個有教養的,眼看人家主動行禮,車上還坐着一個長者,便老老實實停下來拱手以告。“前面乃是我恩師魏公的私家莊園,向來是他講學之處,從來都是邯鄲城南最熱鬧的地方。不過,今日如此情形卻非是講學所致,乃是恩師受那邯鄲令的脅迫,不得不停了此處私學,要遷往邯鄲城去,正在詢問同學們意見,有些沒骨氣的要跟過去,有的卻如我這般不願意去受辱,一時鬧得不可開交……”

那老實忠厚的李進趕緊謙虛不止。

“這……”這士子聽到此言,居然一時有些慌張。“老縣君自去拜會好了,我剛剛與同窗爭吵,此時不好再見面。”

盧子幹倒是真給自己出了個難題!

然而……

“但爲何又只能送一人?”‘黃縣長’忍不住笑問道。“莫不是這位趙夫人爲人善妒,與你們言明瞭只能收一人?還是說無慮候本就妾室極多,官寺後面沒地方放人了?”

“哎呀,”這士子被問到心坎上,也是不顧禮儀打斷了對方。“老縣君不知道,真要是隻是換個地方,然後私改公倒也罷了,我們做學生的又哪裡會捨得離開恩師呢?只是那邯鄲令區區一個二十餘歲的人,居然也要入公學當老師講學,據說雖然他也是海內名儒的子弟……可我輩怎麼能讓這種人跟我恩師同列呢?!”

於是乎,這位從‘豫州貶官至此’,所以年紀偏大的‘黃琰黃縣長’與衆人紛紛見禮,然後便在兒子的扶持下隨着魏鬆入了後堂從容落座。便是那鉅鹿郡的癭陶長李進也沾了光進去佔了個高背太尉椅旁聽……只是這些趙國有力人士沒人在意他罷了。

不用說,爲首的自然是魏鬆了,而他身邊如此多華服之人,劉焉幾乎是一眼便猜出,大概是本地世族、豪強、大戶之流……看來,魏鬆確實是在見客,不是在刻意怠慢。

劉焉父子看到此人也是心情不錯……一方面,他們父子倆從南宮出來以後,其實心情一直不錯;另一方面,如此忠厚老實之人總是讓人生不出惡感的。

“長者識的我們恩師嗎?”

黃琰字子琬,其實是黃琬字子琰的變化,後者乃是劉範的表叔,劉焉的表弟,也是江夏名士,其祖上歷任尚書令、太尉,黃琬當年更是年紀輕輕便做到了五官中郎將,不過卻隨即遭黨錮十六年,迄今還在江夏讀書……劉範用這個名字,又繞了個彎,儼然就是要對方摸不着頭腦。

“原來如此,果然是鄰居。”稍一思索,化名黃琰的劉焉便捻鬚失笑。“癭陶與襄國雖然分屬兩郡,卻是相鄰,也是你我的緣分!不過,你如此年輕便與我同位,也是讓人羨慕……”

“這倒不是,”魏鬆無奈哂笑道。“其實老夫也想去見識一下無慮候口中的那種公學的,更別說國傅韓公也已經應許入校爲師,大王都願意出資助學了……此事已經議定,只等秋後開學了。至於剛纔張公所言之事,說起來……也是難以啓齒。”

“其實,”劉焉捻鬚反問。“別的暫且不言,這私學改公學不好嗎?老夫年輕時也曾辦過學的,知道私學的利弊。至於公學,雖然不大清楚是個什麼章程,但最起碼場地、紙筆,還有貧困學子的衣食,都是有些保障的,便是吏員的任用上……”

“然也,”一直沒開口的魏鬆忽然說話了。“這趙平平日在國中多有不法,但無慮候到來後卻是如驢子見了老虎一般,再無半點動靜。而趙夫人既然來了,無慮候又不在,他自然是要去獻殷勤外加攀親的……親戚有沒有攀到我們不曉得,卻帶回了另一個訊息。”

“不知長者是要去哪裡赴任?”此人認真問道。

“既然是新任襄國長,便不是外人,不如一起進來相商。”又一人匆忙喊道,顯得有些無禮。“務必要在君侯回軍之前拿定主意的!”

黃縣長看着周圍點頭如啄米的一衆趙國名族首領,也是徹底無言。

“大人說的不錯。”劉範自然是贊同萬分。

“實在是失禮了,”那領路的家僕見狀趕緊出於主人家的禮儀解釋了一下。“我家老主人正在後堂見客,不然前院也不會如此紛亂了……不過,兩位都是赴任的縣長,而且還都認識,那倒是省的在下多嘴了,我這就去通報,還請兩位縣君稍待。”

而就在二人在這裡勉強通了姓名,剛要再談下去的時候,須臾間,一名老者卻是在一個年輕人的攙扶下,帶着足足十幾號氣勢十足之人從後堂中迎了出來。

而果然,這名泰山附近口音的矮胖縣長微微思索了一下,大概正是想對方的姓名籍貫而一無所得,便隨即乾脆應道:“不瞞賢父子,我姓李名進,字進先,乃是濟陰郡乘氏縣人,此行被尚書檯點了鉅鹿郡的癭陶長,恰好跟長者是鄰居……路過此處,聽說是昔日在我們濟陰旁邊魯國施政的魏公家中,便來順道拜訪一二。”

房中登時一片沉寂,之間那被稱爲張公之人更是搖頭一嘆:“真的只能送一人嗎?”

“沒錯,”劉焉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老夫我是外地來趙國赴任的,之前在豫州任上爲縣令,卻因爲沒錢行賄宦官,被人奏了罪責,降職貶到了襄國爲縣長……”

聽得邯鄲令三字,劉焉和劉範哪裡能放過此事,前者更是直接下了驢車細細詢問:

“敢問令師魏公,可是趙國魏氏出身,曾爲魯國相的那位?”

“我也覺得可行,但是如今局面儼然不能如之前所議……”又一人急促開口。“只能送一人過去是對的,而若只要一人,魏氏不參與此事,自然是我們邯鄲氏家門最高,而且我們家也有合適之人。”

言罷,這士子居然拽着自己的瘦馬,吭哧吭哧的就往南跑了,看的劉焉父子一時無言以對。

不過,很快他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劉焉在前,劉範拽着驢車在後,二人進入大門敞開且熱鬧非凡的莊園後,正見到一個還在束髮的年輕學子爬到了一處矮屋頂上大聲嘲諷:

“要我說,什麼不願看到老師與彼輩同列?之前只說移學的時候也未曾見你們有這麼多說法,不是還嚷嚷着邯鄲城中熱鬧非凡嗎?說到底,乃是一些濫竽充數之輩,今日知道了公學中每月要月考,每年要統考,還要定排名,這才亂了手腳,生怕被考試拆穿底細,我直言好了,對真材實料之人,公學就是比私學好!”

“那諸位所議之事又是什麼?”停了一會,‘黃縣長’方纔收心問道。“何事需要他回軍之前議定,莫非是前院公學之事?”

進入此地,劉焉父子便算是到了正經目的地了,自然也就留心了不少。而很快,他們便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去處。

“諸位在議論何事?”稍微寒暄幾句後,‘黃縣長’便好奇問道。“君侯我大概知道,乃是指邯鄲令、無慮亭侯公孫縣君,可何事又需要他回軍之前定下?公孫縣君一位縣令,如何又要‘回軍’?”

“敢問這位兄臺,”得到自己父親的示意,劉範抹着額頭汗水從驢車上跳下,對着迎面一名牽着瘦馬、負着行囊,然後明顯面有不忿的士子拱手問好。“前面是何地方,又出了何事,爲何聚攏瞭如此多的人?兄臺又爲何如此行色匆匆?”

“襄國長可知道趙平曾在洛中久居?”那魏鬆盯着對方認真詢問道。

實際上,不僅是‘黃縣長’緩了回來,便是那邊李縣長也緩了過來,後者大概是趕路趕得又累又熱,還趁沒人注意他偷偷從高腿几案上取了個大桃子,然後悶頭啃了起來。

“姓王的,你胡扯!”下面立即有人漲紅着臉反駁。“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定什麼排名呢?況且,學問能排出來,德行能排出來嗎?這不是有辱斯文嗎?!”

“你怕露餡!”

父子二人圍觀了一陣熱鬧,便要去尋人去拜謁魏鬆……畢竟,魏鬆的身份擺在這裡,劉焉既然是來調查公孫珣的,那就該聽一聽此人對公孫珣的觀感。

“正是這個道理。”

魏鬆聞言也是搖頭失笑,然後便從容解釋道:“那趙平聽說趙夫人到來,便出城三十里相迎認親,雖然被攆了回來卻依舊興奮不已,然後忍不住告訴左右,他的族妹乃是無慮候正妻,可那曹節至親的外孫女卻只是無慮候的一介妾室……襄國長你說,他們這些人,又有誰敢去送上一堆女子去與當朝執政的外孫女爭寵呢?”

“不敢稱認識,但趙國魏氏之名也是久仰的,魏氏兄弟一爲當朝副相,一從魯國相任中歸鄉講學,誰人不知呢?”劉焉失笑道。“不過,魏公既然如此家門,那邯鄲令區區千石縣令又如何能逼迫於他?他可是曾爲兩千石的人物。”

“其實也不是很確定,”這士子被劉焉這麼一看,然後劉範這麼一問,倒是面色一紅,說了實話。“只是影影綽綽聽周圍人這麼傳的……當然,滅申氏滿門和擅殺老縣君前任一事絕對確鑿無疑,不然我恩師也不會受其脅迫,不得不將私學解散,前往邯鄲去組建什麼公學了!”

“剿匪終究是好事!”魏鬆勉力強調道。“襄國長不必在意!”

“邯鄲這邊本就是剿撫並行給清理的掉了,襄國那邊的太行山賊也因爲遣人襄國長暗通盜匪一事有所清理,後來更是因爲缺糧被誘降的差不多了,唯獨趙國最北面和常山國最南面的太行山段,俗稱黑山、紫山的那片地方,聚攏着一大波山賊,原本是難以掃蕩的,但最近有一名匪首主動投誠,多有勸降……所以,所以……”魏鬆一時也是說不下去了。

“這有什麼難以啓齒的?”剛纔開口之人,也就是前任郡丞張舒了,直接拍案而起。“要我說,此事是可行的!”

“長者是從外地來?”這學子聽到此言反倒好奇的打量起了劉焉。

房中又是一片沉默,良久,還是有人說了實情:“既然黃縣長接下來要與我們同甘共苦,說與你聽也無妨……其實,乃是邯鄲令無慮候主政國中,上下世族、豪強、大戶、百姓俱皆膺服,但他行事頗有酷烈之風,諸位歎服之餘也有些畏懼,便起了和他結親的念頭,剛纔所議者,乃是國中名族討論該讓誰家女子去與無慮候爲妾。”

“諸位,”即便是‘黃縣長’自問聰明通透,此時也是聽得雲裡霧裡一般。“到底是何事?”

這時候再不問對方姓名來歷反而奇怪了,不過劉焉也是早有準備了……那襄國長剛被邯鄲令宰了,而劉焉卻是直接出了南宮宮門便直奔此處,正好用來僞裝糊弄。

“你德行不彰!”

“邯鄲公夠了!”又有人乾脆拍案而起。“我們知道那甄度死前潑了你們邯鄲氏一盆污水,你們心中惴惴,但君侯當日連那曾行刺他的山賊都接納了下來,並直言用人不疑,何況是你們家呢?至於說合適之人,誰家沒有?要我說,還是我們王氏家的……”

不過,二人放下驢車,以襄國縣長之名隨僕人來到後院時,卻是遇到了一位故人。

‘黃縣長’微微搖頭,他是真不知道,但卻也反應了過來:“既然是趙常侍族侄,也是鄃侯族侄了……自然是趙夫人族中兄弟?”

“竟然如此跋扈嗎?”劉焉很配合的反問了一句。

“不過,”‘黃縣長’回過神來,也是繼續追問。“若是要聯姻,爲何只能奉上一人,又爲何又要搶在公孫縣君回來之前呢?”

劉焉幾乎要把自己鬍子給揪下來了……盧子幹真是個好老師!

“咳!”這時,忠厚老實的李縣長卻也是一口噴出了一個卡在嗓子裡的桃核。

————我是嚥下了個一個桃核的分割線————

“昔,本朝太祖爲邯鄲令,劉焉遷冀州刺史,其以子範駕驢車微服至邯鄲,欲行查訪,求宿於魏氏園。趙國魏氏鬆者,故魯國相也,善相人,知其何爲也,乃侃侃而敘太祖之功。焉聞之,默然不語。待夜,翻覆難眠,範問其故,焉起身撫其子背曰:‘觀邯鄲令爲政,乃龍虎勢也,吾父子之能不過一驢馬之材,驢馬欲制龍虎,可乎?’”——《世說新語》.賞譽篇

(本章完)

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8章 破營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130章 一招第19章 大案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171章 長驅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附錄5:新燕書.卷二十六.世家第一——娜斯塔第106章 郎署第27章 膽大包天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完本總結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26章 緱氏縣中第60章 出奇第67章 大人(上)第5章 假傳軍令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414章 強移棲息一枝安(下)(三合一)第495章 舊友南行雨紛紛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138章 劫持(上)第166章 漁夫第319章 紛紛塞上行第411章 未許公孫笑本初第183章 荒庭生芳草第177章 背德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532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中)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86章 霜降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501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第9章 戰後第58章 驚變第119章 崩壞(上)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490章 枕膝堪入眠(中)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424章 請降須受縛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531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上)第7章 激戰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36章 潁川論士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156章 謀斷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58章 驚變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28章 洛陽城中第80章 贈刀(8k)第121章 崩壞(下)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169章 獻策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9章 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