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

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

一鍋沸騰,二羊驚叫。

暮色中,趙國上下的有力人士們滾做一團,而公孫珣立在那裡手扶腰刀等待良久之後,魏鬆也終於是乾笑起身:

“諸位請起,大家本是鄉人, 如今國中長吏高臥而百姓煎熬,頗有急難之處,正該同舟共濟,若能損自身而利舉國,又何嘗不可呢?”

“魏公高德!”衆人齊齊整整的拜在地上,大聲呼喝。

旋即又有知趣或者有心的人連聲呼喊起了‘邯鄲兄高義’、‘李兄高義’, 逼得那兩家族長也只能趕緊起身拱手應對。

“諸位, ”公孫珣眼見着這三家認了慫, 也是忽然出聲,當即讓亂糟糟的場面安靜了下來。“都坐回去,我還有事要說……你們二人,接着殺羊涮肉!”

庭中當即秩序井然,趙平都惶急的逃回去了,那兩個鮮卑大漢也是趁機乾脆利索的劃開了那兩隻羊的脖子,鮮血直流之餘卻無人再說什麼‘君子遠庖廚’了。

恰恰相反,庭中諸人此時多有警惕之意,當然,大多數人是振奮中帶着些許警惕。

要知道,趙國是個在冊人口十八萬的郡國,是冀州最小的郡國,那麼按照制度,每年不過一個孝廉名額……所以,即便是假設所有人都願意遵守這個約定, 假設向栩往後兩年不走,使得這種公推制度繼續存在,那往後兩年也不過就是兩個孝廉而已。而王、張、魯三家人爭兩個名額, 也是有意思!

還有這幾家讓出來的郡職, 這無慮候要不要拿走幾個要緊的?剩下的再分給七八家國中大戶,也不夠分吧?

換言之,這羣人也是立即就反應了過來,這位反客爲主的無慮候是要拿這些東西以觀後效的,而他這接下來要說的事情恐怕就是關鍵。

“叔治,且辛苦你了。”果然,公孫珣堂而皇之的坐回去以後,便當即回頭吩咐了一句。

一直默不作聲的王修聞言微微頷首,然後便捧着手中木匣走了下來。而每到一個几案前,他左手邊的楊開便幫忙擡起匣子的木蓋,再由右手邊的牽招將木匣中的事物取出一份來分發下去,此時此刻,哪裡還有人敢怠慢,也是趕緊起身,恭恭敬敬接過此物。

“大人?”

衆人呆若木雞。

聽到這裡,衆人已經是服氣的不得了,便不由紛紛正襟危坐。

魏暢再拜將走,卻又陡然回頭:“然則……大人向來以識人著稱,那今日您觀無慮候到底是何等人物呢,能長久嗎?”

“我的意思很簡單。”公孫珣坐在上首對着下面侃侃而談,一時間除了殺羊時割肉剔骨的聲音,就只有他一人之聲了。“這四事依次而行,而且一事不成便不做下一件事情。至於我今日藉着魏公的宴席請大家來,除了跟大家說一說國中秩序之事,便是想請大家議一議這四件事情的次序……”

“這就要說到第二件事了。”魏鬆緩緩言道。“人家最終沒有純用武力脅迫,今天的計劃書你覺得如何?”

甚至可以換個說法,這個時代的主角本來就是這些人,之前數百年,是中樞和這些人的平衡遊戲;之後百餘年,是帝國倒塌以後,這些人中的豪傑之士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然後試圖自己站出來重建秩序的遊戲。

“張公請言便是,不必拘束。”公孫珣輕鬆應道。“我將此物散於大家,本就是要開誠佈公,廣納建言的。”

“我的意思很簡單,”魏鬆攏着袖子正色言道。“爾等各自有所圖,相持難決,卻有沒有考慮過天時的問題?又有沒有想過這四件事情是可以相互連結的?”

“古往今來,能臣幹吏多隻是打擊豪強,卻無人碰世族。”公孫珣哂笑言道。“道理嘛,人盡皆知。這麼幹,世族們會因爲不關自己的事情而袖手旁觀,底層百姓會稱頌官員的英明,一地窘境也會暫時緩解……只是,等這些能臣幹吏一走,其餘的豪強和原本被豪強壓制的更低一層的大戶們則會一擁而上,重新變成新的豪強,事情依舊糟糕。”

漢人極重信諾,寫了名字,白紙黑字,便是國中公論,衆人皆服的東西了。而署名之後拿這文書去換無慮候‘鍋中之肉’,也是不要太露骨。

沒錯,王修說的很對,世族更難對付,但是從公孫珣的角度來說,這不是再過幾年天下就要大變了嗎,社會秩序不是要重整嗎?

到時候,中樞權威一旦崩塌,世族跟豪強之間的差距便會立即消失,因爲那個時候的政權是建立在州郡之中的,這些平日裡擁有巨大財富、人口的州郡豪強將會迅速的跟地方軍閥相結合,從而獲取政治權力,搖身一變成爲了一種新的世族……既有政治權力,又有地方上的經濟實力。

片刻後,筆墨未乾的文書收了上來,熱氣騰騰的羊肉擺在了諸人案上,公孫珣終於是端着自己那杯酒昂然起身,美其名曰:

“是!”

自己親爹自揭其短,做爲人子,魏暢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至於說建立學校,讓各家子弟入學之事……”魏鬆一聲嘆氣。“你們忘了舉孝廉是什麼時候嗎?是十月,也正是秋收之後!這個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從張、王、魯三家中推出來一個俊才,其餘的各家子弟不該正好留下來入學嗎?”

“還有清查戶口,”魏鬆繼續侃侃而談。“爲何要清查戶口田畝、編制什伍?還不是爲了算賦公正,爲了廣開財源?這種事情,其實正適合與秋後賦稅之事一起並行,以節省人力。而且秋收之時,田畝大小、收成一覽無遺,好田、壞田也更容易定奪!”

“其一,人家是有刀子的。”魏鬆仰頭看着星空,面色如常。“無慮候腰間那把刀子一直未出鞘,但趙平的驚恐與所言卻並不虛,你我皆知,那把刀子真要是出了鞘,任你是世族也好,豪強也罷,這趙國上下無人能當……那申氏一族並不只是申蒙一支,可今日卻無一人到此,你覺的他們族中剩餘的人物會是個什麼下場?這些義從、縣卒又從何而來?怕是恰好那趙平跳了出來,省了無慮候再拿出一些東西做作了。那口大鍋裡面,真的只是預備着煮羊的?”

“仲茂(魏暢字)!”

故此,他們居然是想從最敏感的那件事情着手,也就是請查戶口、人丁、編練什伍。

“大人真知灼言,孩兒受教!”魏暢一拜到底。

“回稟大人,都安排好了。”魏暢一聲嘆氣。“幸虧早有準備,否則這麼多人未必安排的下。”

“先說清理山區,編戶齊民。”魏鬆以手敲案,認真言道。“難道不是青黃不接的夏日間最合適嗎?就是眼前這個時節最好,我們完全可以用糧食來誘導那些山中的逃戶、流民接受官府的編導,而且接受了官府的賑濟後,那些人也更容易重新信任官府。便是兇性已成的慣匪,此時因爲缺糧也是最容易對付的!”

其四,仿照當日白公在邯鄲城南治理滏陽河之舉,在城北治理圪蘆河,修建水利。

“都安排好了嗎?”就在同一時刻,莊園後院,盤腿坐在窗下的魏鬆聽到開門的聲音,便當即出聲詢問。

世族、豪強,前者壟斷着知識、官職,後者壟斷這社會財富,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將二者視爲一體時,他們的強大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因爲在知識普及之前,跟這些人作對,宛如跟自己作戰一般。

這幾乎相當於盟誓了……當然,只是趙國上下單方面對公孫珣的盟誓而已,主從地位極爲明顯。

“正要請聞魏公高見。”公孫珣立即舉杯示意。

………………

當然,這些人也有別的心思……首先,相對於那三家豪強,他們其實並沒有多少不法的事情;其次,如今得了郡職,卻也想借這個職務顯出一些能耐;最後,他們需要爲公孫珣離職後做考慮,所以有聯手打壓那那三家豪強,然後取而代之的意思。

聽到這話,張郡丞也是不由一振:“君侯是說……?”

“然則?”

說這話的人明顯是想避重就輕,因爲這件事情做起來最簡單不說,關鍵是還不用諸族出力……好像反而得利?

只是,說話的人儼然沒注意到周圍情形,那公孫珣又是架鍋又是殺羊的,逼得趙平二十好幾的人了,哭的像個孩子;然後又不知道如何說動魏鬆讓出兩個孝廉來,自上而下,層層分潤國中諸族,豈是讓你避重就輕的?不說‘贈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了,便是看着身後立着這麼多武士的面上,這第一件事上面無論如何也要有所表示吧?

所以,此人剛剛出言便被一衆明白人給噴了回去。

“諸位,關於此事,我有一言!”就在這時,許久沒有說話的魏鬆忽然開口,讓衆人當即安靜了下來。

公孫珣不由乾笑一聲:“今日之舉雖然早早便告訴了叔治,但放過這些豪強,沒有讓你收取全功,我也不免有些心虛。其實我也知道,這些郡吏個個殺了都活該,那幾家豪強,個個滅族也都無妨。只是,我的難處也望叔治能有所體諒。”

“君侯的意思是,如此這番便能讓長治久安了?”王修疑惑不解。“豪強會反彈回來,世族難道就不會?”

“君侯。”鬆了一口氣之餘,張舒也便直言不諱了。“依老朽來看,這幾件事情都是極好的,若能做成其中一兩件便足以愧煞別郡素有能臣之名的兩千石,何況君候是以一縣長吏而成四事?然則……”

真的少不了他們的。

“然則,事情太多,怕是力有未逮。”張舒很誠懇的言道。“第一件事情,需要軍糧和士卒;第二件事情需要我們國中諸族上下傾力配合;第三件事情且不說,第四件事情,更是需要國中大舉動員壯丁、民夫。故此,這三件事情放在一塊,便是我們國中諸族都願意傾力幫襯君侯,怕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話到此處,不要說下面這些人了,便是一直不動聲色的王修都忍不住盯住了這位故魯國相……因爲公孫珣和他一起整飭這個計劃的時候,本就是按照這個來的。

“爲魏公壽!”

晚間,窗外蛙鳴不止,被騰出的上房之內,多喝了幾杯的公孫珣正在與此番讓自己大爲驚喜的王修,說着一些亂七八糟的話:

“還望叔治此番不要怪罪於我。”

“大人!”過了一會,魏暢終於是沒有忍住。

“你需要謹記,世族能夠綿延下去,其一,在於門庭傳承,不要輕易招惹反抗強人,如今人家有刀子,又是現管着我們的長吏,不許你心中憤恨;其二,要有德行作爲支撐,人家在做有爲之事,我們不能因爲私怨而廢公心,所以你也不應該心存憤恨……只有記住了這兩條,魏氏才能久存。”

不知道過了多久,大鍋中已經沸騰到不得不重新加水的地步,兩個鮮卑人也是早早將羊血放幹、羊皮剝去,只等切肉下鍋了……偏偏公孫珣只是端坐於上首主位,捧着一杯酒在那裡細細品味,卻一言不發,也是讓衆人無可奈何。

話到此處,魏鬆喘了一口粗氣,方纔繼續言道:“諸位,興修水利是件大事,幾乎要動員整個邯鄲的力量,而且還要經過春汛、夏汛的考驗,隨時修補,才能算是成事。所以除非主政者威望、德行、力量並存,是不能輕易施行的!而無慮候的計劃上,其一其二其三其四,看似無端,其實卻都是按照天時和法理來安排好的,只有前面三件事情按照天時順序做好了,他和縣中獲取了威望、力量、德行,最後一件大事才能進行!諸位,你們在這裡爲了各傢俬利,嘰嘰喳喳,爭來爭去,居然沒有看出來無慮候的一番苦心嗎?你們以爲他是爲了個人功業、名聲才隨便扔出來這個東西嗎?真是讓我這個老頭子都看不下去!”

這是一張紙,白紙黑字,上面寫着密密麻麻的條款。不過,能來到這裡的人自然是都能通文書的,所以藉着左右火光一看,也是心下了然。

公孫珣先是微微頷首,但聽到最後一句卻又不禁失笑:“張公誤會了……我從未言這四件事情要一起做,也從未言這四件事情一定要都做成。”

話到此處,魏鬆不免微微蹙額:“當日我在魯國任上,彼處也是民生艱難,豪強無度,我也曾想有所作爲。但是真的處置起來,才發現自己如此無能。不要說如今日無慮候這般翻手爲雲覆手爲雨,談笑間收攏國中諸族之力定下大計,便是一開始想處置一家豪強都沒有那個立在無慮候身後的王叔治的本事……先是被人行了緩兵之計,又被人捏了個痛處不得不辭官而走。”

“不過君侯,我確有一事不明。”坐在對面的王修忽然又認真起來。

“父親大人恕罪。”魏暢聽到自己親父語氣越來越重,也是趕緊下跪請罪。“小人並不是無德之輩,只是今日見到那無慮候謊話連篇,又以勢壓迫父親,心中多有不忿……”

王修也是覺得好笑:“君侯何至於此,我王叔治豈是擅殺之人?當日我便說了,非是在下喜歡遏強扶弱,而是強者多不自愛,弱者無所依存……現在君侯所行之事,不正是讓這些豪強有所規範,讓百姓有所依存嗎?既然如此,我又怎麼會怪罪君侯?再說了,這裡面的道理我又不是不懂呢,沒有這些豪強、大戶,這邯鄲又如何能行政呢?便是打擊豪強,也只能挑一些最過分的立威罷了。”

但是……

“君侯。”無奈之下,理論上還沒卸任郡丞的張舒只能在周圍人的目光中勉力站起身來,雙手捧着這薄薄一張紙行禮說話。“關於君候的計劃,我等是一力贊同的,但有一言……”

衆人不敢怠慢,也是紛紛起身,雜亂着呼喝起來:“爲魏公壽!爲無慮侯壽!”

再說了,如今刀斧在後,國中諸族皆在左右,然後一鍋羊肉正在面前開煮……這哪裡是能置氣的地方,又哪裡是能置氣的時候?

更別說,筆墨奉上後,那魏鬆居然是第一個落筆署名之人,甚至還用了自己的私印。

一時間,原本以爲會愁雲慘淡的‘鴻門宴’,居然賓主盡歡,到了晚間,更是幾乎全員歇在了魏氏的莊園中。

“或許吧。”魏鬆嘆氣道。“暢兒……你年紀已到,本來這舉孝廉是十拿九穩的事情,硬生生延後了兩年,有氣我也能理解。只是,若你以族中事相論,卻不能只是有氣,還需要將兩件事情看在心裡。”

“起來吧,我沒有怪你的意思。”魏鬆也是長嘆一聲。“我是在生自己的氣……你知道我爲何從魯國相任上罷官後便再不出仕嗎?”

“是!”魏暢坦誠言道。“而且不只是爲我一人得失,關鍵是國中上下,便是那些不德不法的豪強,都有所補償,唯獨我們德行昭彰的三家世族失了利,而且在其餘兩家眼裡,我們隱隱還有失信之虞……這無慮候所爲,着實過分。”

公孫珣長嘆一聲,這才仰頭躺了下去。

而這一次,便是公孫珣苦思冥想下的一個嘗試……首先,對於格外不法的豪強還是要打得,要無條件支持王修的執法力度,爲他背書;但是,打擊完豪強之後,卻要從世族往下,將原本被壟斷着的某些權力一層層下放,以尋求最大限度的團結所有人。

一時間,兩撥人你來我往,爭的不可開交。

“那就好。”魏鬆微微頷首,然後繼續望向了窗外,似乎是在盯着頭頂的銀河發呆。

當然了,公孫大娘或許一時興起能說出這種極爲精闢的總結話來,她兒子卻是絕對說不出來的……這位邯鄲令其實只是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然後纔像他跟王修說的那般,進行一些新的嘗試,或者說是用實驗的手法來迎接即將到來的亂局。

公孫珣笑而不語,其實,他比王修更清楚某些道理。

“君侯說的哪裡話?”王修大爲不解。“我如何又會怪罪君侯?”

可能清理太行山會顯得很艱難,畢竟山窩窩裡的事情太難搞了,但這件事情的難度主要集中在公孫珣本人的操作上,在座的豪強大戶需要付出的只是少部分軍糧、嚮導;

可能其中治理圪蘆河這件事情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卻有着絕對的政治正確,就算有人背地裡推諉逃脫,但表面上,說破大天也無人能反對的;

還可能最後一個清理戶口、編制什伍對隱匿戶口的各族而言有些敏感,但經過這幾日的折騰,公孫珣的武力威懾已經擺出來了,不服就要滅族的,而且此時開誠佈公明顯有既往不咎的感覺,算起來也只是要保證以後算賦,一種變相的交錢保平安而已,也不是不能接受。

“我哪裡知道啊?”公孫珣仰頭看着頭頂的房樑嘆道。“或許真有點效力,或許會更糟也說不定。只是,自從高祖建鼎以來,世家、豪強、百姓這個相互碾壓又相互依存的亂局,數百年間都未曾變化。可是本朝幾百年間堅持的老法子卻已經漸漸無力。既然如此,那無論好壞,總得有爲政者弄些新法子吧?而今日之事,不管如何,最起碼儘量團結了國中的力量。”

魏暢當即哂笑:“父親大人不是已經說過了嗎?用心良苦,而且若是事事順利,怕是着實可行。”

有意思的是,就在兩撥人僵持難決之時,邯鄲氏和李氏的族長對視一眼後,居然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他們建議從第一件事情開始做起,也就是清理太行山!

“等到十月份,”魏鬆此時已經毫無顧忌,便放開了言道。“若是公孫縣君之前在夏日間清理了山區,安定了治安,還因此展示了自己的才幹,讓衆人再無疑慮;然後又藉着秋收清查了戶口、田畝,瞭解了邯鄲上下的實際力量,還對百姓編制了什伍,便於動員;最後,還在此時履行了諾言,推出了孝廉,還建設了學校,舉行了祭祀,以此團結了人心……那到了冬日農閒時分,爲何不能趁機開挖溝渠,興修水利呢?!”

“不如先從建立學校開始。”有人迫不及待的言道。“諸位看這紙上所言,建立學校後將請魏公常駐學校,爲主講,便是君候也將會往學中講《毛詩》與《韓詩》……如此一來,你我將自家子嗣送去學校,豈不是成爲魏公的學生?還成了那海內長者劉公與海內名儒盧公的再傳弟子?!”

“那若是真的事事順利,最後做成了,又是個什麼局面?”魏鬆對自己兒子緊追不捨。

如此情形,自然由不得別人再繼續想下去,那邯鄲氏與李氏兩位族長對視一眼,也是各自乾脆落筆……然後是張舒爲首的一衆豪強、大戶……最後,便是喝酒看戲的趙王屬吏們居然也在趙平的威逼之下,無奈簽上了自己姓名,也不知道有個什麼用處?!莫非還能掏出趙王私帑來修河不成?

…………………………

衆人紛紛一怔,便是公孫珣都不免多看了魏鬆一眼……這畢竟是做過一任國相的主啊。

“哪裡是什麼真知灼言啊?”魏鬆扭頭看着窗外星空感嘆道。“時局艱難,前路混沌……我一個無毛老雉,眼見着飛不過河去,只能望河興嘆,幹叫兩聲罷了……夜深了,你也去歇息吧!”

“這……”

公孫珣卻是撫掌大笑:“知我者,魏公也!你們倆……下羊肉,然後端給諸位,而諸位若是對這個兩年計劃並無疑慮,還請署名於這計劃書上,以換我這鍋中肉食!”

想着想着,思緒繁雜公孫珣也是一陣朦朧,迷迷糊糊的睡了下去……王修雖然依舊清醒,卻也不敢多待,便出門喚使女進去伺候,自己也是放下那些多餘心思,趕緊休息去了。

“講來。”公孫珣已經直接躺倒在了榻上。

但是,當其餘所有人都還懵懵懂懂弄不清路況的時候,公孫珣最起碼是清醒着往攔路大河中試探性邁出了一條腿。而如果這一腳邁出去還能站穩的話,那這個邯鄲令也就沒白乾了!

至於如何確定站穩與否……今天的計劃書不就是最好的檢驗方式嗎?

“心中不忿?”魏鬆頭也不回的問道。

衆人長出了一口氣……這樣的話,就更顯得有誠意了。

魏暢也是倒抽了一口氣,但嘴上依舊很硬:“但是以武力脅迫,終究是失之下流……邊郡之人,着實野蠻。”

但是,這個時候又有誰會不願意署名呢?便是邯鄲氏和李氏的兩位族長也是怦然心動……兩年間不能爭孝廉,在公孫珣和魏鬆的背書下基本上已經成了定局,而這樣的話,一事論一事,若是這計劃書上的事情真成了,趙國幾乎是舊貌換新顏,對他們難道就沒有好處嗎?

不過,魏鬆今日的態度倒也有趣。

這個時候,就不能單純的用打擊豪強的思路來對付他們了,執政者需要用一種既打又拉,還能維繫住秩序的方式來應對這些世族和豪強的混合體。

這個建議,就有隱隱考驗公孫珣能耐的感覺了……若是這位橫行霸道的君侯上來栽倒在了太行山裡,那國中局勢是不是可以兩說?這什麼三個世族退出公議孝廉之事是不是可以再議?

當然了,這種嘗試很幼稚,也只是基於國相向栩缺位這種特殊情況的臨時措施,甚至還可能得不償失……正如王修所言,他得罪了趙國三家朝中有人的世族嘛,而這些人可不是好得罪的。

原來,紙上清清楚楚,先是一行大字,稱之爲:

邯鄲縣兩年計劃。

王修一時無言,良久方纔嘆道:“也只能是盡力嘗試一番了。只是君侯心裡要清楚,便是此番爲政能成,或許也難以長久……世族世代爲政,連接中樞,而且他們也並無失德之事,哪裡是這麼好得罪的?”

這下子,魏氏莊園中不免更加熱鬧起來,便是周圍持矛站崗的義從、縣卒也都紛紛側目。

“請大人指教。”魏暢當即俯首。

魏鬆說,興修水利這種舉國來做的事情需要威望、力量、德行……然而,如果把威望和德行換成人心二字,那亂世到來,比拼的不正是這些嗎?

坦誠的講,四件事情,單獨任何一件事情拿出來,在如今這個情形下,都沒有什麼出格的感覺:

“當日我與你伯父在鄉中並稱二魏,然後又一起遊學汝潁宛洛,又一起入仕,最後先後登位兩千石。他性格急,我性格緩,他膽子大,我行事穩重,他善於做事,我善於識人。故此,一直以來,國中人都說我們兄弟一時昆仲,互爲表率。但他們不知道,我自小便心裡清楚,你伯父是個鳳凰,我只是個野雉罷了……羽毛一樣華麗,一樣振翅而起,一個能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另一個卻只能在落在草垛上喘息而已。”

“我來說吧!”魏鬆終於轉過了身來。“若是太行山中的流民、土匪得到招撫,國中名族們隱藏的戶口、人丁、田畝得到清理,公學得以建立,圪蘆河得到治理,那邯鄲便堪稱進入治世了……這種局面下,兩個孝廉名額罷了,也不過四兩撥千斤的引子而已,我們魏氏立足邯鄲百年,難道這點心胸都沒有嗎?世族之所以爲世族,不就是在於學問與德行嗎?!晚兩年舉孝廉,你就這麼着急嗎?!”

不過,將此人噴回去以後,這些人其實也有些不太統一……如張、王、魯三家,雖然失去了郡職,但孝廉之重卻是什麼都比不過的,三選二這種東西既顯得有壓力,又顯得有動力,再加上公孫珣沒有竭澤而漁的意思,那他們便不免有些躍躍欲試,居然爭相提議去整修圪蘆河!

儼然是要顯出自家力量來!

而那些小一些的富戶、大戶,由於力量不足,便不免對修建水利這種事情有些膽怯,生怕抽調的人力太多,會對他們的生產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衆人一時恍然。

旋即,便各自落座,分食羊肉蔬酒。

“君侯給豪強留有餘地,我其實是懂得,畢竟要做事情,還需要他們的協作。可是,爲何要拿屬於世族的東西,層層疊疊,往下施恩呢?古往今來……”

而大字下面則列着一條條的事物,從上到下,且不論裡面的細則,依次是這麼幾件事情:

其一,剿撫並舉,讓邯鄲西部太行山中的流民歸鄉,或者就地編戶齊民;

其二,通查戶口、人丁、田畝,編制什伍;

其三,建立公學,整頓祭祀;

魏鬆回頭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卻是毫不避諱:“長久不長久我不知道,但其今日之舉,約爲高祖配霸王刃,大概如此吧!”

魏暢悚然而驚。

——————我是掉毛的分割線——————

“太祖嘗爲邯鄲令,引義從兩百履職。及到,旬日間,先盡廢一縣吏職,復族誅國中奸豪申氏,乃引兵聚國中名族於魏氏園中。衆皆惴惴難安。然太祖扶刀而至,不論它事,乃盡言國中繁雜政務,自剿寇、建學至於懇田,不一而足。衆皆大慰,乃紛紛立誓相從。待宴罷,各歸,魏氏長者魏鬆,故魯國相也,世代名臣,以識人著稱,乃掩門而喘。其子暢茫而問之,遂曰:‘今日見漢高祖持霸王刃與趙國父老約法三章矣,焉能不驚?!’”——《世說新語》.識鑑篇

PS:熬夜寫出來了……睡覺!

(本章完)

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第464章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540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04章 折返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必須要單章感謝瀟瀟和諸位新盟主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166章 漁夫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42章 請和第151章 不甘第152章 無力(上)第56章 路遇第251章 陽翟城子伯闢賢第65章 臨陣(終)第228章 左右爲難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149章 清楚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121章 崩壞(下)第294章 人事常相參(二合一)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這次是正經請假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449章 玉壺寒冰不受污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184章 檐下多蓬蒿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390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15章 夜訪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380章 破敵克將下蒲關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501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103章 麥飯第117章 相邀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第35章 夜涼第97章 處置(中)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175章 國破第111章 災異第163章 岔口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53章 中流擊水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476章 保國可保身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42章 請和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05章 渡口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30章 花明柳暗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262章 帶長劍兮挾秦弓(不欠賬了)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54章 見識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121章 崩壞(下)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498章 百里沂水春秋風(大章還債)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509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下)第110章 宮前第134章 何去第107章 內堂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200章 一意起高樓(上)第178章 定論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