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請降

第173章 請降

渾江是鴨綠江(此時喚做馬訾水)最大支流,甚至一度被認爲是鴨綠江的主幹,但拋開這些不說,中途有近九十度轉彎的渾江和鴨綠江上游一起,完美的在長白山下圍出了一個長方形區域。

這對於人類而言,無異於最大的恩賜。

歷史上, 高句麗人被王莽逼反以後,又與光武建立的大漢和解,但是隨着這個國家的軍事擴張最終引起了大漢的警惕,兩國終於還是進入到了漫長的軍事摩擦期。而面對着大漢的巨大軍事壓力,原本立都於渾江西側紇升骨城的高句麗人,隨即將目光投向了自家都城的對岸,也就是之前所言的那塊風水寶地!

三面環水,一面背靠長白山, 這爲這塊領地提供了古典時代最出色的防禦設施,然後這片領地又極爲開闊,完全能夠提供足夠的農業保障……而這就足夠了!

百餘年間,高句麗人就是以這塊長條形土地爲立身根基,不斷擴張,硬是在大漢眼皮子底下變成了一個人口數十萬的‘大國’,還動輒與大漢的玄菟郡打得有來有回,有聲有色,也算是足以告慰被王莽像殺雞一樣殺掉的初代高句麗王朱蒙了。

然而回到眼前,就在大漢光和元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漢人卻是終於突破了高句麗人在外圍營造了上百年的防護,將戰火燒到了渾江之畔。

這麼說或許又有點不大準確,因爲徐榮攻破渾江上高句麗人最重要的據點,也就是他們的舊都紇升骨城時,並沒有放任何一把火, 死人也只是死了七八個……後者主要是因爲先頭部隊進入高句麗人在此城的行宮時,忍不住進行了一些劫掠, 然後惹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巷戰。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小插曲,隨着數千騎兵的入駐,以及上百名敢於反抗的高句麗人腦袋被掛了起來,這座高句麗人的舊都還是徹底的落入到了漢軍手中。

而且不管如何,無論此城的陷落有多麼輕易,都不能抹殺漢軍獲取它的巨大戰略意義……

首先,這是高句麗人的舊都,本身就是高句麗國中第二大城市,它的陷落本身就有足夠大的政治意義,即便是漢軍到此爲止,那把這座城市搜刮一下,然後一把火燒了回家,也足以青史留名了,從公孫珣的角度來說也足以達到預定目的了;

其次,紇升骨城同時還是渾江上的樞紐城市,控制了它,就意味着高句麗人最核心的那段長條區域被徹底打開,甚至即便是渾江開凍,集安山下的高句麗人國都,也照樣會對漢軍敞開着大門!

更別說了,徐榮還在這座城中無意中抓到了一條超級大魚。

“竟然如此嗎?”公孫珣不禁若有所思。

“我家大王自然是願意去洛陽走一遭的。”明臨答夫繼續懇切道。“要殺要剮都無妨,而將軍有他在手,那此番功勞、聲望自然是不必憂慮,至於稱臣割地之事也是理所當然……”

公孫珣見狀倒是覺得好笑,他現在才發現,這徐榮打仗固然是把好手,但政治方面卻遲鈍的厲害。

明臨答夫當即俯首,卻一時沒有回覆。

要知道,高句麗雖然只是撮爾小國,但畢竟開國建制快兩百年,他們的高句麗王更是光武正式冊封過的,換言之,人家這個大王的規制是正兒八經,名副其實的,受到中央朝廷認可的。而公孫珣此行,就算是最後真的在覆滅了高句麗,那估摸到最後上報時,也要捏着鼻子來一個‘替高句麗王討伐叛逆’之類的廢話以做遮掩的……

然而此言一出,周圍居然又是一時冷場,便是公孫珣也是當即止步。

徐榮聞言愈發尷尬:“我乃是玄菟郡正職司馬,劇太守正是我的主君。”

“且住!”徐榮忽然揮手製止了對方的講解,並轉而側耳傾聽了起來。“外面出了何事,我怎麼聽着似乎是有人在遠遠的喧譁不止?”

“讓此人換套衣服,然後速速帶上隨我去見將軍。”徐榮驚愕之後也是趕緊中止了這場臨時審問,並迅速朝身邊的侍衛吩咐了另外一件事。“順便把行宮收拾一下,讓給將軍下榻!”

“高句麗撮爾小國,”公孫珣忽然起身言道。“主動起刀兵之事,只是錢財便可嗎?”

“而且不止如此。”明臨答夫趕緊言道。“其實我們高句麗人制度缺失,凡事並無明文法度作爲依承,官職大小也是看族中勢力大小而分……依我看,我們高句麗都中局勢,不要說覆滅我椽那部了,那些逃回去的貴族恐怕連個領頭的都還沒推舉出來呢!”

“若是將軍覺得不夠,在下還願意將國中礦產、山林一應交與將軍家中的安利號經營!”明臨答夫當即再度叩首不止。“務必量高句麗之物力,結將軍之歡心!”

公孫珣在問話,衆人自然要屏聲息氣,然而這明臨答夫此言一出,周圍卻登時響起一陣壓抑不住的嗤笑之聲,便是公孫珣也跟着怔了一怔:“你倒是夠實在!”

“老夫這些年有意廢除舊制,對國中各部貴種多有得罪……兵敗如此,他們自然順勢把我推開了。”明臨答夫依舊顯得極爲坦誠。“之前被司馬沿途追索時,我曾讓他們來紇升骨城,可他們卻一起鼓譟,要趁着渾江結冰直接過江去國都……”

“也罷,不過行宮而已,”一念至此,公孫珣倒是主動爲徐榮開脫了一二。“而且如今的高句麗王還是權臣私立,也未必就要有所敬重……這樣好了,住就不必住了,且在裡面擺宴,然後除必要防守之人外,全軍隊率以上軍官,都進去見識一下。”

“你且講來。”公孫珣倒也不至於沒有這個耐性。

徐伯進回頭定睛一看,才發現說話人居然是明臨答夫……原來,剛纔的事情讓前者一時慌亂,所以並未來得及將此人交與公孫珣。

講實話,仗打到這份上,公孫珣並不覺得自己會少掉功勞和名聲……人家劇騰也確實出了不少力,甚至可以說沒有劇騰的支持這一仗勝負都未可知,那麼分潤他些功勞,讓這廝混個封侯之功也無妨。

“其二,”明臨答夫絲毫不在意上首之人的嘲諷,而是繼續言道。“我雖然被舉國仇視,但族中椽那部畢竟是高句麗五部之一,再加上貫那部啞啞可慮已死,桓那部於畀留也不知下落,王族也被我昔日殺的元氣大傷,故此,這些人雖然恨我入骨,卻拿我沒辦法,我還是有能力爲大漢做事情的。”

“他便是高句麗莫離支明臨答夫?”公孫珣不由停杯失笑。“我還以爲是徐司馬從哪裡找的賬房先生呢……不過,多日對峙之下,雖然看不清面容,可身形與這鬚髮形狀倒是對頭,應該是沒錯了。”

“你身邊人呢?”徐榮聞言不由好奇。“堂堂一國莫離支,總攬朝政數十年,便是兵敗如此,身邊也該有些人追隨吧?”

“諸君辛苦了!”白馬旗下的公孫珣眼看着倉促出迎的漢軍大小軍官,也是惡作劇一般的迎面招手問候。

明臨答夫不由一聲乾笑。

“將軍太高看我們那位大王了。”明臨答夫不由冷笑。“也太小瞧我們國中貴族勢力了,王族也不過是六族之一,而且當日宮變廢立之時他們便已經勢力大消,便是那一千五百宮廷衛軍,也不過是我們三那部的私兵而已……談何覆滅我們椽那部?”

此言一出,周邊諸將居然全都點頭附和於莫戶袧,倒是讓徐榮一時無言,而且剛纔剛剛失去的那種不安感也是陡然回來了,偏偏他又不明所以,便不由有些喏喏。

“好了,你我就不必相互吹捧了。”公孫珣拽着對方手臂,與對方平行而立。“且說正事,劇太守已經到了坐原,我便先行一步……我問你,紇升骨城既下,不知道軍中士氣如何,能否儘快動身圍攻高句麗國都?”

“將軍,”明臨答夫誠懇言道。“鄙人在坐原一口氣敗光了我們高句麗國中幾乎所有兵力,上至各部貴人,下至各城國人,都恨我入骨,我要是依舊做高句麗執政,那戰後唯一能依靠的便是大漢了,所以我不會狡黠反覆,對大漢與將軍不忠!此其一也!”

衆人這才各自有所舒緩,然後又紛紛來了興致。

沒人昂首挺胸喊一句‘爲大漢效命’,而是幾乎所有人都慌忙下拜。

“……”

“將軍明鑑!”明臨答夫瘦小的身形不禁一震。“實在是攻城則確實未必可下,可若是將軍能饒過我們高句麗國都,並屆時讓在下執掌國政,那在下保證,國中財富必然傾力付與大漢、將軍還有諸位……”

明臨答夫微微耷拉下了眼皮:“那徐司馬到底是怎麼想的,是想助這位公孫將軍,還是想助那位劇氏府君呢?”

“戰場之事,瞬息萬變,幾日前你也非不可能勝之局,若是你贏了,我豈不是也徒惹人笑嗎?”坐在上首的公孫珣不以爲意道。“不過戰事大局已定,接下來無外乎是貴國國都能不能被我們拿下,然後此戰又如何收尾而已……莫離支此時如此坦誠,想來是有些言語與我?”

但是問題在於,當公孫珣得知了審配當日求取援兵的細節,也就是後者不得已吃下文書一事後,他不免起了幾分護短之心,所以就趁着對方還沒來,徑直往前軍處來了,故意讓劇騰撲個空……這宛如拿魚乾逗貓一般的行爲,其實並無實際作用,只是單純的任性罷了。

“敗軍之將,讓將軍見笑了。”明臨答夫趕緊乾笑着下跪請罪道。“本不該與大漢天兵對抗,以至於徒惹人笑。”

徐榮目瞪口呆。

幾名護衛當即轉身跑出了行宮,卻又迅速返回,然後一臉興奮的下拜回覆:“司馬,外面的人都在喊,說將軍已經入城了,不少人都在往西門那裡去歡呼迎接!”

當然了,沒人會覺得公孫珣現在沒有資格任這個性……尤其是轉眼間連紇升骨城都已經被漢軍拿下了以後。

“徐司馬請起。”公孫珣也是趕緊笑着上前,然後攬着胳膊將對方扶起。“幾日前我在高臺上見司馬長驅過敵營,今日又聽說你馬不停蹄直入此城,所謂長驅直入,真是有古名將風範。”

“我想也是。”明臨答夫趕緊點頭道。“這位公孫將軍雖然年輕,但確實御下有術。剛纔也是一眼看出徐司馬落入僵局,便主動維護於你,先閉口不再談進軍之事,又引全軍上下來行宮,省的有人嚼你舌頭……”

明臨答夫一時也是無言:“徐司馬,你家將軍既然說到什麼劇太守已經到了坐原,分明就是不想將功勞分給那位劇太守的意思,所以纔要速速進軍,拉着你的手說這話,更是要你主動出言贊同……這番道理,便是那幾個鮮卑人都能聽得出來,你一位漢將如何不懂這些關節?!”

而從其他將領的反應來看,大家應該是普遍性心懷不滿,所以纔會在他公孫珣面前含沙射影。

“剛纔一會功夫裡,徐司馬連犯了兩個大錯。”來到行宮,眼看着公孫珣又趁着開宴之前挨個慰問那些能夠入內的中級軍官,徐榮耳後卻是陡然傳來一個聲音。

徐榮旋即大喜,之前莫名涌出的不安也是消失不見:“將軍料敵於先,又指揮若定,大局既成,纔有此戰大勝!”

公孫珣確實是來了。

“現在看來,明臨答夫,此番你其實是主動求俘,想與我說這幾句話吧?”

眼見着和自己一起追擊出來的塌頓、莫戶袧、段日餘明、韓當、公孫越等人居然早已經簇擁在了公孫珣身旁,城中諸將居然就只差自己一人,明明打了勝仗的徐榮反而有些莫名心虛,於是當即遠遠拜倒。

“拜見將軍!”

徐榮聞言不禁緩緩點頭,然後卻又忽然開口:“其實,我還犯了第三個大錯。”

“回稟這位將軍……”坐在地上的明臨答夫倒也稱得上是低眉順眼了。

“正是。”明臨答夫趕緊下拜行禮。“既然大局已定,還請將軍許我在戰後繼續主持高句麗國內局面……”

“那你爲何不一起去?”徐榮愈發奇怪。“你去你們國都,說不定還有所爲,孤身來此,不是正送入我手中嗎?”

“一來,徐司馬你不該當衆將行宮獻上,這是很犯忌諱的事情,之前也不該私自佔用……”

“外邦小臣,不敢在將軍神威面前有所欺瞞而已。”明臨答夫跪在行宮大堂上,然後昂首懇切應道。“還請將軍許我自述緣由……”

“你族中勢力尚存嗎?”公孫珣倒是真來了點興趣。“據我所知,你們國都中不是說還有一千五百宮廷衛軍嗎?你如今人不在都中,要是你立的那個大王稍微有些手段,此時椽那部怕是已經要覆滅了吧?”

“喚我司馬即可,我們軍中只有一位將軍。”徐榮當即蹙額打斷了對方的吹捧。

“此事確實是我欠缺考慮。”徐榮當即恍然大悟。“我忘了這是王宮,不該請將軍下榻,昨晚上更不該留宿於此。”

“二來,徐司馬你不該當衆反駁你家將軍速速進軍之意……”

徐榮一時愕然:“雖然兵貴神速,可將軍爲何如此着急?我意既然紇升骨城已下,那不如休整一二,等後方兵力趕到,然後集結大軍,從容攻下高句麗國都。”

“而且,”明臨答夫繼續言道。“雖然不知道徐司馬你和那位劇太守是什麼關係,但你家將軍既然主動尋你說這件事情,儼然是對你有所期待的……”

“恕在下直言,恐怕並非如此。”明臨答夫趕緊擡起頭來繼續認真作答道。“將軍若不去,他們自然會紛爭不斷,可將軍若真是圍城,恐怕他們就會圍繞着我們那位大王團結一致一番也說不定,各族中最後藏着的力量也是要全都掏出來的……我們高句麗國都已經建城一百多年了,背靠集安山居高臨下,而且城垣堅固易守難攻,若是貴族們能夠團結一心,將軍未必能急速拿下!”

“所以你纔不回去嗎?”公孫珣不由恍然笑道。“你若是回去了,給他們立上一個靶子,反而會讓這些烏合之輩聯合一心與你家椽那部作對,然後突然引起內亂?”

“小老兒並無他意。”明臨答夫趕緊低聲言道。“只是蒙司馬以禮相待,再加上我本人多行政務,對人心多幾分把握,所以纔不顧身份,多言了幾句……”

“剛纔徐司馬說你事時我還奇怪,以你的才智,難道不曉得孤身一人並不能守住紇升骨城嗎?既如此,爲何還要孤身來此,以至於自投羅網呢?來不了紇升骨城,去不了國都,去隨便一個其他偏遠小城躲着又如何,爲何一定要來此處?”

“徐司馬此言差矣!”就在這時,莫戶袧忽然跳了出來。“將軍既然有軍令下來,你我直接奉命行事便可,何須多問?”

“當然是助公孫將軍。”徐榮倒是毫不猶豫的應聲道。“劇太守來我郡中數月,未見恩德,反而是公孫將軍雖然不過相處數日,卻隱隱有大將之風,我輩能執掌萬軍,一戰至此,全靠他的指揮有力!而且何止是我一人尊崇將軍,軍中上下誰人不服,便是後來劇太守遣來的其他援軍,不過幾日而已,也是心服口服。”

公孫珣長嘆一聲:“我明白了,明臨答夫!”

“有其一必有其二,”公孫珣滿臉戲謔的接口道。“莫離支繼續!”

“是!”

這種情況下,本就是私自出兵的公孫珣焉能不明不白的入駐敵人的行宮?這不是找不痛快嗎?更別說,身後還有個玄菟太守呢,萬一被身後的劇騰揪住了尾巴,到時候癩蛤蟆爬到腳上,咬不死你噁心死你怎麼辦?

實際上,這一點政治敏感性,不要說是公孫珣、公孫越等人了,便是莫戶袧、塌頓、段日餘明等胡人頭領也都是有的……甚至對他們而言,這種名分上的事情恐怕還更嚴肅一些。

實際上,當他確定了前方高句麗大軍徹底覆滅以後,就只帶着數十名白馬騎兵,沿着滿是屍首千山通道,徑直往此處而來了。

“那你到底怕什麼?”

“正是怕他們……”

“將軍已經下定決心要進軍了?”徐榮登時無言。“他不是專門問我該不該進軍嗎?”

“怕被你們大王治罪嗎?”

“是,這位司馬。”明臨答夫當即改口,用還算利索的漢話答道。“我原本確實是想守衛一下舊都的,但無奈之處是……我這次乃是孤身入城,身邊乏人,一開始連身份都沒人幫忙證明。”

然而,偏偏是漢軍將領徐榮表現的有些失措了……實際上,他剛纔似乎就是從行宮方向而來,說不定昨晚上他本人就是在那裡休息的也有可能,甚至可以想象,那邊應該也有被徐榮下屬給搜刮的可能性。

“你便是明臨答夫?”看着眼前身材矮小、而且衣着破爛的小老頭,徐伯進也是半信半疑。“既然你比我們早半日入此城,那爲何沒能據城而守,反而讓我們如此從容便衝入城內呢?”

“可我若是還覺得而不夠呢?”公孫珣持杯來到對方身前問道。

不過,眼見着身後侍從從行宮中跑來,徐榮也是趕緊轉移了話題,力邀公孫珣入行宮下榻,先行宴飲,然後宴會上再論進軍一事。

“你且說來聽聽。”徐榮倒是真的有些疑惑。

“這……”雖然依舊有些不明所以,但徐榮好歹也知道自己應該是哪裡辦錯事情了,便不禁有些慌亂。

“既如此,”公孫珣見狀不由眉頭一挑,復又揚聲追問。“你們國中一盤散沙,我此時進軍豈不是能輕而易舉?”

“回稟這位司馬,不是怕治罪,其實我們高句麗國中本就沒有明文司法,人若是犯罪的話,大家一起公議時比誰嗓門大便可……而我家乃是本國大族,便是兵敗如此,他們也很難治我罪的。”

“一來,此城實在是要害之地,不敢輕棄;二來,在下實在沒想到司馬如此急速。”話到此處,明臨答夫不禁苦笑。“三來,以如今的情勢,在下也不敢去國都了。”

“那麼這就是其三了,”公孫珣緩緩言道。“你莫不是想說攻城未必有利,所以想勸我不要攻城嗎?”

公孫珣仰頭大笑,這才下馬上前扶起了衆人,而此時徐榮也是忙不迭的出現在了視野中。

一旁韓當等人原本想蹙眉喝罵,但此時開宴未久,並沒真失了分寸,所以眼看着上首的公孫珣居然變得面色嚴肅起來,一時間,也是並無人敢多嘴。

這倒不是說他功利心迫切,恰恰相反,他只是單純的想噁心一下玄菟太守劇騰罷了……話說,後者聽聞前方大勝,高句麗五萬大軍一日盡沒以後,先是和所有人一樣,驚的下巴都要掉了,然後卻也是顯出了一個大漢朝邊郡兩千石的風采。據說,當時這位劇公劇太守連鞋子都不顧的換,就直接跑到官寺的庭中發動了整個玄菟郡的力量,大車小馬,民夫壯丁的,直接往坐原而來,然後他本人也是高頭大馬,鶡冠鐵甲,威風凜凜的緊隨在大隊之後了。

“來得好快!”徐榮和明臨答夫一起驚愕了一下,不過後者沒敢喊出聲而已。

……………………

“將軍明鑑!”明臨答夫深深壓低了腦袋。

———————我是罪己的分割線———————

“太祖伐高句麗,俘其國莫離支明臨答夫,以答夫年邁,不予刑辱。答夫遂請降於紇升骨城,曰:‘量高句麗之物力,結將軍之歡心。既有悔禍之機,宜頒自責之表……今茲議約,見將軍高德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後追思,慚憤交集。’嗚呼,執一國政者,其人堪無德如此乎?”——《典略》.燕裴松之注

PS:感謝書友寂寞灬好了的打賞……很慚愧

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62章 臨陣(上)第138章 劫持(上)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113章 探問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131章 求見第114章 兇淫(9.6k假設羣裡有人考了700分的第63章 臨陣(中)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366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續)第230章 歃血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440章 休問天下早晚清第284章 一觴澆不平第131章 求見第98章 處置(下)第354章 道德幾時曾去世第293章 死生雖天命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495章 舊友南行雨紛紛第365章 夕陽西去水自流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92章 進退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98章 處置(下)第172章 直入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349章 西北功名奮發冬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230章 歃血第30章 花明柳暗第139章 劫持(下)第249章 堂舍內鍾繇狼狽薦英雄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288章 須信人心有真僞第165章 霧氣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138章 劫持(上)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137章 直下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482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完)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170章 失控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115章 夜訪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61章 中軍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318章 青草覆宗廟第48章 務實第136章 急轉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286章 公山陽貨本同謀第457章 君前願報新顏色第527章 盡日徘徊濃影下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新書《紹宋》已發,歡迎老朋友們去試試口味第267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第40章 七月來信(5.2k)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238章 思南忽思北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227章 上下相疑第60章 出奇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332章 豈欲萬全報天子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228章 左右爲難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155章 狂言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483章 違天輒非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