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秋獵(上)

第160章 秋獵(上)

遼東之地,秋收之後向來是一日比一日冷的,而自從十幾年前民間興起火炕這一物什後,對於塞外百姓而言,無論是雜胡部落還是豪強大戶,秋冬之際卻都添了一個正兒八經的農活要做——那便是砍柴!

這是當然的, 自從燧人氏點燃第一個篝火之後,燃料就一直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必需品。

不過,在地廣人稀山野林密的遼東,這種大規模囤積木柴的活動總是顯得富有地方特色,因爲這個時候同時進行的,一般還有一場全民性質的狩獵行動。

而狩獵這種活動又總是能夠調動幾乎所有人的情緒, 一次出色的獵獲不僅可以給一個家庭帶來一份難得的餘財, 還會給獵手帶來足夠的榮譽。如果有誰能夠射殺圍獵一頭老虎或者熊羆,作爲當時狩獵主力的人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名揚郡縣,外帶着成爲整個冬天衆人的談資。

不過,之前多少年漸漸興起的秋狩屯木的活動,在光和元年這一年卻是顯得前所未有的熱鬧,甚至有別郡的出色良家子和兇狠遊俠專門跑到遼東參與狩獵……而一切的一切,只因爲遼東太守高焉高公,居然要親自率領自己下屬的郡縣官吏、大戶豪強、士卒民防,進行了一次半官方的大圍獵!

沒錯,太守可是通過各地亭舍、客棧布告欄發佈了正式佈告的,佈告中如此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報傾城隨太守,屆時吾當親射虎,獎民防!’

看到沒有?秋日豐收之後, 郡中大治,然後遼東高太守居然要藉着秋日屯柴的時機,親臨獵場, 射殺猛虎、遵循邊地風俗、獎勵士民, 這是何等的讓人歡欣鼓舞?而如此言語,又是讓全郡年輕男子何等的熱血沸騰?也就難怪那些想求個出路的別郡良家子和遊俠如此踊躍欲試,準備在高太守面前露一份臉了……呃,便是本郡官吏一時沒搞清楚的,都還以爲自家高太守突然轉性呢,何況是這些被哄來的人呢?

“文琪誤我!”郡府官寺門內,高焉握住眼前一人之手,死死不願動身。“我只答應你去獎勵民防,何時變成了親自去秋狩?!而且你那文告也寫的太不實在了……凡人焉能射虎?”

“府君!”

“那可如何是好?!”高焉愈發慌亂,復又扭頭朝身旁一人問道。“元傑公,你久在此處,可知道高句麗情況,是否正如文琪所言?”

傳令的郡吏負着旗子四處傳達號令,隨着他們話中的言語,眼前這個佈滿了旗幟的山林邊緣也終於是瞬間沸騰了起來,不少人摩拳擦掌,也有相近的隊伍互相舉着旗幟示威。

“文琪說的哪裡話?”高焉登時抓住對方衣袖勸道。“若是別人我還真就疑他有侵佔府庫的意思,可文琪家中豪富,哪裡會缺這些錢糧?所以諸位不必多想,文琪也不必生氣,我這就寫一封正式公文,許你隨意調用府庫!”

公孫珣鶡冠束甲,卻被對方拽住雙手,也不好把堂堂一郡之守給從門裡拖出去不是?

“這是郡中大事,”公孫珣豁然起身,然後負手往後走去,似乎早有準備。“哪裡能讓縣中出錢,太守不就在山上嗎?”

當然了,一個很可惜的事情是,山嶺上只能用所謂‘果下馬’,也就是山嶺間常用的負貨矮馬來馱運獵物……這年頭,只有高句麗騎兵因爲所處地形的緣故纔會以這種矮馬爲戰馬,別的地方只是用來馱貨而已……總之,大部分用於平原馳騁的駿馬都留到了原地,而沒有足夠雄壯的戰馬,卻也不免少了幾分氣勢。

高焉心不在焉,只是坐在車內頷首,卻又示意車子速速行進走過一圈。而公孫珣無可奈何,也只能就此作罷,匆匆隨對方略過一衆隊伍,往一處山坡上而去。

話到此處,只見公孫珣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握住自家太守雙手,然後昂然言道:“這就叫一國之固,在德不在險,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而且這些事情也不需要府君您來出面……您儘管在城中安坐,無論是鼓舞士氣還是真有敵來犯時需要人主動迎擊,萬事交給我公孫珣便可!”

“回稟府君,”公孫珣與對方相距咫尺,坦然言道。“需要郡府調動糧秣之事恐怕不止是這一次,這三日是要調用一些糧秣;等三日後狩獵歸來,獎賞士民的時候又要調用一些錢糧;此事之後,等到入冬之時還有民防會操的年末獎賞;而且,我還準備在冬日舉辦蹴鞠大賽,讓郡中十一城全都參與進來,以求振奮士氣鼓舞人心……這又是一筆糧秣!”

“獵獲本身,全歸本隊所有,可以直接發賣,也可以無償取用安利號贊助的粗鹽現場進行醃漬,官府一律不管!”

“府君稍待,”就在這時,公孫珣忽然上前坐到了高太守身側,然後以手止住了對方解印的動作。“如此太過麻煩了!”

而且公孫珣並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裡,這位高太守在上谷任內,同樣是邊防大郡,同樣手握重兵,卻在大亂起後立即死於非命,而且死的極爲讓人難以理解——袁紹逃出洛陽後向他要錢資助關東聯軍,他把錢全都送出去以後還是不夠,於是袁本初就一封文書讓他以命相抵,然後這位上谷太守居然真就抹脖子以命相抵了!

“有勇猛過人射虎殺熊者,格外有賞!”

“便是糧秣一事了。”公孫珣坦然道。“這種訓練、聚集之事,要看着高句麗的活動而舉行,日期不定……需要府庫即時提供糧秣。所以,臣下冒昧,請府君發一個許我春日化凍前便宜調動府庫的文書,而非是事事請教。”

其實,公孫珣自己對高焉高太守也有這麼一點怪異的感覺,他總覺的對方有點膽怯的過了頭,會不會是在扮豬吃老虎?但是慢慢的接觸久了,也就真確定了這廝的水平。

ωωω▪Tтkan▪C○

“怎麼,兄長也有試一試身手的意思嗎?”公孫珣轉口一笑,倒是打量起了對方。

“我再遣二十親衛騎兵全程護住府君,”公孫珣真是無可奈何了。“這些騎士都是我從雁門帶回來的,經過北伐彈汗之役,全都是一等一的精銳……二十個人,全都披甲執矛,佩刀負弓,便是真有老虎熊羆也不夠他們一人一矛戳的!”

公孫珣當即搖頭笑道:“終究是自家子弟,兄長何必太過擔憂?但有我們這些族中親眷能有些出路,總是免不了他那一份安身立命之所的。”

當然了,把亂叫的獵犬攆到後隊去,似乎也是免不了的。

“只怕於制度不合吧?”就在這時,一旁一個小年輕忽然不合時宜的輕聲插嘴道。“府君,我族叔只是一縣之令,這郡中事物他來負責,怕是會有閒話也不定!”

“這倒也是。”公孫珣趕緊頷首。“若是兄長你不做這個領隊,永寧亭怕是不敢有人做的……”

公孫域一時無言。

“不用騎馬!”公孫珣趕緊言道。“坐車便可以!”

公孫域愛子早喪,後來看上與自己愛子同名同齡的公孫度,又是幫對方娶親又是幫對方求出身的,但偏偏人家有爹有娘,也沒法真收了當兒子……所謂有義子之實而無義子之名。不過,這年頭重要講究一個繼承香火的,所以他終於還是收了一個本家的族裔做了義子。

說着,他居然就要起身而走。

就在公孫珣束甲鶡冠,坐在半山坡上看着行獵隊伍往山中進發時,王修卻手捧賬冊在旁欲言又止,他是少數沒有主動參與狩獵,而非是被涮下來的襄平縣吏。

高焉聞言絲毫不以爲意,當即便喊人過來製作文書,準備用印調糧。

“午時準點擊鼓開獵!現在先立帳升堂!”眼看着高焉和張儉還有幾個儒生在山坡上開始置酒飲樂,明明一旁還有郡丞在側,公孫珣卻是當仁不讓的指揮起了這次的圍獵的各種事項,而偏偏其他人也沒有反駁的意思。“等人一走,便劃好職責,分好區域,從稱重的大秤到醃肉用的粗鹽,全都要提前備好,務必做到井井有條!”

公孫珣面上不懂,卻心中登時大喜……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各種設計居然都沒用上,只是嚇一嚇對方就成了!

“是啊,審正南帶着襄平縣吏,韓義公帶着我的義從,分成兩隊也要入山。不過既然高太守不想管這邊的俗物,我就要總攬此事,也就去不得了……”

“這不是顯得威風嗎?”公孫珣倒也坦誠。

王修面露恍然,卻又閉口不言,只是手捧賬冊隨自家縣君往山上去尋高焉了!

“文琪來的正好!”高太守此時早已經沒有了之前的膽怯和無奈。“沒想到人走後此處還算清靜,置酒談經也別有一番風味……快快來坐!”

而大規模狩獵結束後,才能放心讓包括婦孺老幼在內的普通民戶進山砍柴、拾撿枯枝……所謂一舉多得。

“這是何意啊?”高焉登時不解。

就這樣,衆人言談嬉笑,旌旗駿馬,雄鷹黃犬,一路來到了城東的山腳處……襄平城東的山林乃是所謂千山山脈的一部分,這是長白山脈的一條支脈,山嶺縱橫,號稱千山,大小山頭數都數不清,而且山腰上滿是密林,正適合分隊狩獵。

時間轉瞬來到正午,耳聽着周邊擊鼓如捶,居於半山坡上的公孫珣卻是親眼看見足足五六千人的隊伍按照各自路線,分列往山中喧譁而去了……一時間旗幟分明,刀槍閃耀,外加獵犬奔馳嚎叫,倒是真有幾分沙場氣息了。

“爲期三日,三日後午時公平稱重比較,其中,單個獵物過兩百斤者以雙倍重爲論,過三百斤者以三倍重爲論,熊虎彘再加倍!前三名優勝者郡君將有大賞!”

“不會,一切交與我!”公孫珣毫不猶豫的答道,同時大概也是氣急敗壞了,便不由出言半是提醒半是警告道。“府君萬萬不要再拖延了,你也知道這是本地風俗……既然爲一郡之君,你就該去獎勵風俗,讓士民鼓舞纔對!而現在全城、全郡都在等你一個人,你怎麼還好繼續拖延下去呢?”

高太守無可奈何,只能伸頭看了看郡府門口左右……而果然,此時郡府前的大街上早已經滿滿騰騰的站滿了人馬,並佈滿了旌旗!

從本地第一大戶、前玄菟太守公孫域,到郡中各級官吏;從裝備精良的公孫氏私人義從,到本郡的郡卒、縣卒,一個個的不是立矛持弓,就是跨刀扶旗……而現在,這些人或是騎馬或者肅立,居然全都面無表情的在看着自己。

“坐車也不安全!”

“那用行獵、會操、蹴鞠等方法聚攏民夫之事又如何?”公孫珣順勢反問道。

不過,配合着他們旗號上種種怪異名號,總是讓人有些忍俊不禁的。

不過……這不正好嗎?!

“府君所言極是!”公孫珣陡然反抓住對方手腕正色言道。“據我所知,高句麗權臣明臨答夫野心日熾,最近似乎是有篡位之心……而權臣嘛,想要行此舉,一般就要在外建立武功,以求威懾國內!而冬日間,渾江結冰,於高句麗而言反而正適合大軍出入境內,集結犯境!”

“那你還鶡冠束甲作甚?”公孫域無語至極。

“那也不好說安全吧?”高太守連連搖頭。“這年頭猛獸襲人,哪裡是你不去招惹他便行的?文琪你不知道吧,之前咱們遼東平郭令,便是巡縣時路上騎馬,然後被老虎從路邊忽然竄出來咬死的……你說你讓我在獵場那種地方騎馬巡視一圈,怕是也不好說什麼萬全吧?!”

“不過,我那侄子此番爲何沒有隨兄長過來?”公孫珣忽然又好奇問道。“他如今豈不是正當年?”

“是這樣的,安利號所提供的粗鹽、賞錢都已經送來了,但各處隊伍遺留的馬匹和駐留人員所需要的糧食、草料卻沒有太多……你看,是不是可以讓縣中速速從城內發一部分糧草出來?”

“文琪說的好啊!”高焉登時大喜。“正該如此……你本就是海內名將,事情託給你我是放心的!那個,你剛纔是要我如何啊?”

高焉登時一慌,連忙揪住對方手腕問道:“文琪的意思是,這高句麗要來侵略我遼東?”

“這倒也好,”高太守捻鬚若有所思道。“省的你我多有辛苦……”

而更讓公孫珣感到可惜的是,眼前這麼多堪稱出色兵源的壯丁,乃是太守一張佈告招來的人馬,數日後就要散去,跟自己並無太大關係……也不知道今日之事是否能成?

“令君!”

高太守撒開一隻手,捻鬚沉吟片刻,卻還是有些猶豫:“你說這行獵之事,血腥至極,爲何還有人把他當做風俗呢?屆時總不至於讓我出面點驗獵物吧?”

“只要春日化凍之前便可,”公孫珣這才答應下來,卻連忙提議道。“畢竟渾江、鴨綠江一旦解凍,高句麗國內出入便麻煩了起來……也省的又有人說我意圖不軌!”

一時間,郡中官吏居然如指臂使,各自行事穩妥。

但是老年人嘛,一來是兒子早死,所以把那個死了的兒子想象的無限美好;二來,那個曾經的替代品公孫度着實是個人物,也確實很優秀……那麼兩兩相加,就把後來領養的兒子給襯托的極度不堪了,也就難怪公孫珣這個老哥哥一提起自己義子便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了!

“來了,”公孫域聞言果然又是一聲冷笑,然後指向了遠處山坡上正在拉起帷幕的太守所處地方言道。“捧着一本《尚書》,說是要請教太守學問……我就不懂了,咱們公孫氏時代邊郡官宦,你便是做學問也得先懂得些邊事吧?不立下武勳,談何經文?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如此作態,怕不是公孫氏遼東一支要亡在他手上?”

高太守愈發手腳冰涼起來。

“小子所言甚是!”公孫珣狠狠的瞪了一眼自己那位老族兄的義子……果然是爛泥扶不上牆……然後才扭頭憤然看向了近在眼前的高焉。“我公孫珣本是一片赤誠爲公之心,若是府君疑我越權過問府庫,有貪瀆之心,便請府君另尋他人好了!”

講實話,高府君這話倒是反過來把一肚子各種話語準備的公孫珣給問住了……明明是自己潛心用力,準備廢了高句麗,怎麼就變成高句麗過來侵略了?給那明臨答夫十個膽子也不敢來遼東吧?

真要是那樣一切都省事了好不好?

“何事?”公孫珣頭都沒回。

公孫珣努力不去看那些奇怪的旗幟和隊伍名號,勉強回頭對高焉解釋道:“此次圍獵,以各縣官吏、各鄉民防爲隊,此外,本郡外郡良家子、勇猛之士,若能湊齊五十人者,無論身份亦可自成隊伍報名。而凡報名成隊者共計八十七隊,此番皆自帶武器、糧水,抽籤分列山頭,各憑各自本事前往行獵捕獲。”

王修聞言趕緊上前,卻是把糧草一事給說了一下。

公孫域一時得意。

公孫珣笑而不答……這不更好嗎?不然自己怎麼敢私自行眼前的事情呢?

“不許爲獵物相爭毆鬥,不許越界攔截他人追索獵物,不許偷掠他人獵獲,不許擅自射殺幼獸,違者嚴懲不貸!”

這種死法,不知道他究竟算是懦弱到一定境界了呢?還是說算被逼急了,用生命展示了一把漢末剛烈士風?

總之,這種人來當頂頭上司,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還挺不錯的。

“哪裡能坐呢?”公孫珣不由苦笑。“叔治。”

“佈告上不是說了嗎?老夫聊發少年狂……”年近五旬的公孫域捻鬚言道。“我雖然閒居十年,但身體打熬卻是一日未停,三日野獵而已,未必就比年輕人差勁!再說了,就算是不管個人,長居此處也總要顧忌鄉里的……我們城中永寧亭的父老找到我頭上,我怎麼好意思不做這個領隊呢?”

“如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不去朝中做個五經博士,爲什麼偏偏要來遼東這種邊郡要害地方做太守?”車子速度緩慢,頭髮花白的公孫域打馬走在後面,眼看着那個帶着威武海東青的高句麗鷹奴也被攆到了後隊去,便實在是忍耐不住了。“好好的一件事,卻被他壞了興致!”

“文琪不去試試身手?”正在一旁整理弓箭的公孫域好奇問道。“我看你的那些屬下也都去了……”

公孫域收拾好弓箭,便上下打量了自己這個年紀極小的族弟一眼,卻又坦然嗤笑:“文琪若有事,且回來再說,咱們兄弟之間不必顧忌!”

到了山坡下,隨着高焉一行人下車往山坡走去,公孫珣便立即接過指揮權,然後下令讓郡吏立即去呼喊傳令,防止冷場。

“或許如此吧?”張儉無可奈何,只能硬着頭皮糊弄道。“別的我不知道,但明臨答夫有意在國內更進一步乃是實情,高句麗人盡皆知,我也剛剛聽人說過……”

講實話,高太守心中實在不想去幹這種事情的,但他再笨也知道自己的拖延惹了衆怒,所以更不願意違逆衆意。再加上他又想到自己後宅那裡自公孫珣到任後多有安利號的饋贈,面子上也抹不開。便只能一時捏着鼻子走出來,然後任由襄平令公孫珣扶着他上了車子,最後在衆人的前呼後擁中往城外而去了。

公孫珣當即會意點頭。

山腳下旌旗招展,時不時便能看到什麼平郭縣捕虎隊,什麼玄菟義勇隊,還有什麼羅鄉民防隊之類的字樣,而這些人見到太守儀仗到來,也是紛紛下拜行禮,並舉旗搖動,以顯示名號。

“府君不必驚慌,”公孫珣趕緊趁勢言道。“我們遼東十一城,地廣民阜,真要是遭遇入寇,也並不怕他。但正因如此,所以纔要鼓舞士氣,多多聚攏民夫、郡卒操練纔對!若是能夠氣勢漸漲,民心可用,明臨答夫想來也不敢貿然進犯的。”

公孫域連連搖頭:“你身爲他的下吏,自然要爲他辯解,可這話說的卻未免太過敷衍了些……這哪裡是什麼內地出身的事情?你那岳父也是冀州清河出身,爲何就能打得了仗?玄菟郡的劇太守也是青州北海人,聽說到任後也會開弓舞刀。怎麼偏偏咱們這一位,整日連點血腥都不敢見?!”

“塞外五郡自成一體,朝廷總是要有規矩的。”公孫珣不禁笑道。“時不時的就要從內地調用一些官員過來出任邊郡長官,也是防止地方做大的意思……至於說興致,兄長不必多慮,到地方他自然去閒坐,一切你我自便就行。”

“只要不用我出面,隨你操作便是!”高焉毫不猶豫的答道。“我順便再下一份文書,許你隨意徵調本郡十一城的壯丁民夫,以作防範之用,如何?”

“文琪哪來的這麼多花樣?”高焉登時無語。“狩獵是本地風俗,是爲了士民囤積冬日所用的木柴而驅除野獸,所以我才就勢而爲的,這什麼民防會操,什麼蹴鞠聯賽又算什麼?”

“府君明鑑,”公孫珣正色解釋道。“此舉是爲了震懾高句麗!”

所以,這廝只能無可奈何,認真解釋道:“沒人讓府君親自射虎,那文告不過辭賦說法,只要你親自去獵場轉一圈露個臉就行,然後便在高處置酒炒菜,高歌向天,當晚便回來,後來的種種事情交給我便是!你安全的很!”

“文琪忒小心了些!”高焉不以爲意道。

一時間,高焉與公孫珣握手而笑,真真是上下和睦一體;公孫域的義子卻在旁面色青紅不定,尷尬萬分;王修肅立不語;張儉悶頭吃菜。

而就在這時,山腳下忽然傳來一片呼喊,卻是有人居然一入山便獵了一頭鹿來,也是給秋獵開了好頭!

—————我是輕而易舉的分割線—————

“珣在襄平爲遼東首吏,與太守高焉相知,焉文風蔚然,一時稱道;珣武略過人,震懾四夷;且夫二者相交甚篤,互託肝膽,不曾有半分疑慮。故,凡半載,郡中大治,士民鼓舞……至今遼東多念二公並政之德也!”——《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想明白了什麼分章都是虛妄,我是個兼職狗,一忙起來就是一天一更,哪有時間分章?!

還有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162章 冬狩第464章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30章第122章 亂箭第140章 慷慨(上)第188章 老雉望河嘆(補昨日)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82章 雞湯(下)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192章 人間多真情第126章 速殺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166章 漁夫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128章 爺們第171章 長驅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78章 撤屯(終)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511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第3章 請戰第48章 務實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17章 歸家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486章 新策聞故地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149章 清楚第364章第378章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484章 獵馬敢齊出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83章 拿下第382章 定跨赤龍越長塬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65章 臨陣(終)第139章 劫持(下)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137章 直下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98章 處置(下)附錄10:公孫離和她的“家”——冬樹寒枝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250章 羣英會玄德做歌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119章 崩壞(上)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122章 亂箭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306章第115章 夜訪第170章 失控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177章 背德第22章 借刀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329章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87章 表文第104章 折返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55章 舟車何處不通津?第205章 寒隨霞堤去第417章 掌上回旋皆造化第61章 中軍第141章 慷慨(下)(萬字還債)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