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二)

這種情景爲宋齊丘和所有剩下的大臣出了一個難題,大家互相望了望,也全部跪下了。

李璟也被此時此景所感染,眼角有些溼潤,微仰了一下頭阻止眼淚流下來,有些哽咽着說道:“衆位愛卿如此忠心爲國,朕定不負衆望。”

有了這樣的煽情場面作爲鋪墊,第三題的通過自然也就沒有人再說什麼,其他各項主題的進展相對也順利了許多。

第四條“向全國徵集最高產的農作物”和第五條“向天下徵集高效的種植方式和農具”。因爲事關農業基礎,加上林楓昨日關於占城稻的辯論,再加上李璟不由分說的贊同和支持,這兩條很快順利通過了。

第六條是向天下徵集一種可以紡織棉花的器械。議題一開始,立刻有人開始質疑,現場絕大多數人都還沒見過棉花什麼樣子呢!這種農作物適不適合大唐土地環境不得而知,出此議題是不是沒有必要,事實上也不可能?!

林楓微笑着說道:“衣食住行,衣居首位。無他,文明之體現,美觀之需求。但現實生活中,生活中布帛產量少,且經常作爲貨幣支付手段,導致生活中衣物價格居高不下。”

這是事實,在中國歷史上,谷和帛因爲是民生必需品,有較穩定的價值,歷代都將其作爲較重要的衡量價值尺度與錢財支付手段,一定意義就是貨幣。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均實行錢帛兼行制度,即大額交易用絹帛,日常小額支付用銅錢。在唐代,絹布是法定貨幣,包括錦、綾、羅、紗等各種絲織品和紵、貲、火麻布等,但主要是絹和縑。由於絹、布易損壞,流通中又常割截,到了宋代,因爲鑄幣技術發達和交子的出現,才逐漸退出流通。

“林某在生活中觀察發現了棉花這種原本作爲觀賞花類的作物,其生長要求光照足、水份足,正適宜我唐江淮平原、江漢平原以及大江下游沿江平原。這類農作物產量大、生產成本低,我們完全可以生產出低廉、結實、吸汗的棉製衣物,提高價格賣到他國去,將之發展成爲我們大唐對外經濟貿易的最重要部分。”林楓努力回想自己腦海裡關於棉花的相關知識,繼續忽悠。

9世紀時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遊記》中記述,他在中國看到棉花,在花園裡被作爲“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爲白疊子。”

在宋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首次出現在《宋書》中。依此推斷,棉花的傳入,最遲在南北朝時期,但是多在邊疆等地種植,應該是在宋末元初時大量傳入內地的。史書記載:“宋元之間始傳其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目前中原地區所見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正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元代初年,朝廷開始把棉布作爲夏稅(布、絹、絲、棉)之首,設立木棉提舉司,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據記載每年多達十萬匹,可見棉布已成爲主要的紡織衣料。到了明初,朱元璋利用強制的方法,纔將棉花種植推廣至全國的。

至於林楓所說的三個地區,再加上南疆棉區、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正是我國後來的中國五大商品棉基地。

看到大家不太相信的目光,林楓微笑着繼續說道:“大家對棉花的種植有所質疑,這正是科學的態度,因爲不經過實踐檢驗,再好的說辭都空口無憑啊。微臣建議在三個地區或者就在金陵城附近尋找一方平原地塊進行試驗,一旦可行,立即推廣全國。”

“這倒不失爲一個穩妥辦法。”李景遂用手拉了拉被興奮汗水粘連在脊背上的衣物,倒是十分期望林楓所說的棉花吸汗這個功能。

“依林議郎的說法,那可是很遠以後的事情,爲什麼非得現在就開始徵求什麼紡織機械呢?”查文徽反問道。

林楓輕輕搖頭,這是利在千秋且耽誤不起的事情,後世的英國不就是因爲十八世紀的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自動棉紡紗機、動力織布機等一系列發明,才以棉布傾銷世界爲起點,開始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歷程嗎?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聰明的人和創造發明,關鍵是去發掘和利用啊。就說自己,讓林楓平白造一個機械出來,那純屬意淫,但是什麼軋棉機、棉弓、織布機、棉梭之類的器械他在後世農村可都見過,小時候好奇貪玩,他沒少在織布機上練習玩耍呢!

“查大人,此處林某是這樣考慮的。關於棉花的種植,說句實在話,技術難度並不高,你可以種,別國也可以種,那隻能拼各自的種植面積和種植經驗了。但是,如果大家都種了,我們憑什麼讓他國百姓來買我們遠途運去的,而不是人家本地所產出的?”林楓看到現場的人開始習慣性的沉思,就繼續大談而談,

“事實上,那只有物美價廉這一條道。但人家也可以物美啊,給我們只剩下價廉一個途徑。如果才能保證價廉?那就是我們必須保證同樣的人工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出比別人更多的棉布,我們纔能有價格競爭力。”

“說得好,有道理!”周宗一拍大腿,稱讚道。他也是商人裡的行家裡手,做生意必然要競爭,要贏別人不就是靠比別人快、比別人成本更低嗎?

林楓向周宗微笑着輕輕頜首,表示感謝,繼續說道:“那只有我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科學技術,製造出了別人不可能製造的紡織機械,才能保證立於不敗之地。萬物同理,我們將來的棉花貿易如此,武器生產也是如此,其他商品皆是如此。我敢預言,棉布貿易將來必然成爲我們大唐未來的經濟支柱之一。”

“那發明機械者也可以爲別的國家發明機械啊?”查文徽不甘心失敗,再提一個疑問。

“查大人所慮極是。對此,林某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引入專利制度。你發明了一個從來沒有的機械,你可以向國家申請專利,以後誰用你的專利,誰就向你支付一部分的錢,或者,我們國家出面,出一筆錢將這項專利買斷,約定他不得再賣於別人!”藉此機會,林楓趕快把知識產權、專利的概念扔了出來。當然啦,如果真實行起來,誰得益最多?自然是林楓啊,他肚裡藏了多少超越這個時代的知識和技術啊!

“此法甚好!”工部尚書陳繼善也是辯論賽以來第一次說話,卻是林楓的稱讚。作爲工部“堂把子”,他可是對自己主管那“疙瘩”的老師傅們敝帚自珍的習性習以爲常且深有感觸的。

查文徽再也無話可說,只得無奈地點了點頭。

這時,不光是廖居素,連韓熙載看林楓的眼光裡都有小星星了,這位兄弟才真得稱得上是知識淵博呢,似乎無所不知啊。

第五十八章 北漢的未來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二)第七十三章 聯袂突襲第六十三章 陌刀陣第四章 投名狀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六十章 就怕想不到!第一章 歷史性的抉擇第四十七章 應對有術第一百一十六章 萬騎大戰第五十二章 刀之盟約(二)第四十五章 謠言!第七十二章 沒有任何條件第四十七章 不快樂的慶功宴(三)第二十三章 悟第二十五章 公共大課第七章 三璧與三策第二十章 禁軍大選拔(一)第一百零六章 桂州大戰(五)第十五章 大招聘(一)第七十二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三)第一百零二章 禁軍比武(四)第五章 忽悠暈了第二十二章 篝火晚會(一)第八十七章 訴苦大行動第九十五章 臨大事須有靜氣!第一百章 皇家家宴(四)第三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萬騎大戰第六十九章 大秘密第六十一章 奪橋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八十二章 以美麗的名義第六十八章 我家堂主有請!第九章 歡樂日(一)第六十七章 奇怪三題第二十六章 擊掌爲盟(一)第一百零一章 感情難題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一百零七章 蛹結繭與乾坤袋第七章 夷漢盟約式爭吵第八十五章 南方困境(六)第五十章 書房中的舞會第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的協議第三十五章 一個選擇第四十四章 超級市場(一)第四十三章 囚徒理論第八十三章 舌戰(二)第六卷 爲政 第一章 勝利的煩惱第一百零四章 自古兄弟多鬩牆第六十一章 驅民攻城第一百零九章 都是有心思的人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六十七章 你們要當好眼睛第五十七章 搶心第四十三章 第二課第五十章 佳人之約第一百零六章 忠義之士第八十章 君子與小人第九十章 更弦易轍第五十五章 剪徑大盜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七十九章 三個條件第四十二章 方與圓第六十二章 陷馬陣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八十九章 《大唐見聞錄•那個早晨》第九十三章 《大唐見聞錄•掄才大典》第一百三十六章 狼嘯鷹翔第三十八章 住手吧第三十八章 林紅式挑戰第四十一章 清流關之爭第三十七章 佳人歸第五十一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一第二十一章 禁軍大選拔(二)第八十九章 馬拉松式攻城第五十四章 天下客商大會(一)第九十五章 第二次邂逅第八十七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七)第七十二章 只誅首惡第九十三章 召集令(二)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四十七章 鶴裘藜杖第五十六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三)第二十九章 妖僧復至第二十六章 求婚第六十章 我要的是將軍!第六十一章 瘋狂的協議第八十二章 以美麗的名義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章 都是文化人第九十七章 皇家家宴(一)第五十七章 搶心第二十九章 商人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招賢面試(一)第六十八章 圍觀事件第二十六章 大唐新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