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清流關之爭

巫慶走到牆上輿圖跟前,在滁州西北方向的定遠縣點了一下,大聲說道:“林大人說過,行事前要做最充足的準備,做最糟糕的打算,特別是戰爭,來不得一點疏忽。

現在的周國主力部隊以敢硬撼契丹軍的原天雄軍爲主,戰力非凡,英才輩出。假如有周國領軍者派少數精銳繞道定遠,從北峰的神山寺穿插進來,突襲清流關。在這樣的前後夾擊下,清流關必然不保,滁州也將不保,我金陵京師也將面臨隔江叩門的危機!”

“紙上談兵罷了,我清流關同樣有大唐精銳,據險關而守,豈會不保?”皇甫暉面色一僵,隨即輕斥道。

李景遂沒有說話,踱到輿圖前,看了好一陣,轉頭問王紹顏:“可否有路自定遠至清流關。”

王紹顏有些爲難地答道:“沿線山路崎嶇難行,下官曾聽聞有滁州百姓過清流關至神山寺燒香,也曾聽聞有定遠之民到神山寺燒香。”這話說得很藝術,既不得罪皇甫暉,也說出了李景遂想要的答案。

李景遂“哦”了一聲,向巫慶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依巫都尉的意思,該如何應對當前局面?”

巫慶不再看皇甫暉,侃侃而談道:“末將對林大人信心十足,相信他必有應對敵軍的整盤計劃。末將學識短淺,只有兩點拙見供殿下參考:一是將我軍部分糧草儘快分撥送至壽州,如果壽州城附近村民全部涌入城中避禍,那麼糧草將是壽州城最大的軟肋!二是我滁州、清流關大軍依林大人的計劃堅守不出,但可實施彈性防禦。”

“彈性防禦?很有意思的說法,細細講來。”李景遂大感興趣道。

巫慶不由地擡頭向西北方向的壽州看了一眼,方纔解說道:“齊王殿下,這個詞也是林大人在授課時告訴在下的。針對現有軍隊情況,末將建議將各軍精銳選出一部分,以騎兵爲主,分成斥侯和作戰小組的聯合編隊,以滁州爲中心,向大江以北的大唐國土進行交叉巡邏,偵察敵情,絞殺敵方斥侯,遇到小股敵人即殺之,遇到大股敵人則撤退,集結兵力後再絞殺之。待時機成熟,再集中全體兵力殺出,馳援壽州。”

皇甫暉臉色更加難看,心中不滿更盛,就是這個巫慶,去了一趟特種部隊後,回來後到處講授、吹噓林楓和特種部隊的這也好,那也好,令人煩不勝煩,他直接開口反駁道:“那麼,我們整整五萬援軍就在這裡看壽州的笑話?這豈不是辜負了聖上的旨意,徒徒浪費軍糧?”

“林大人跟我們說過,有時候亂箭射出並不一定有效果,但引而不發反而是一種很有力的威脅!末將認爲,只要我滁州、清流關不失,五萬大軍枕戈以待,周軍就絕不敢輕易分兵南下,就是對壽州最好的支援!”巫慶依然引用了林楓的話語,神情上、語氣中對林楓的崇敬絲毫不加掩飾。

皇甫暉胸中一股怒火上升,大聲說道:“國家安危,豈可繫於一人身上?你以爲打仗是兒戲不成?”

巫慶看到了老將軍漲紅的臉,向後退了兩步,向老將軍深施一禮,壓低聲音說道:“皇甫將軍請息怒。昔日,林大人率三十人就能輕取楚國,更贏過不下十萬人蔘戰的桂管大戰和不下二十萬人蔘戰的泉州大戰,軍事天分毋庸置疑。現在壽州駐軍超過五萬,再加上林大人一直在爲戰爭做準備,想來一定對壽州戰事十分有把握,還請皇甫將軍靜心思慮一二。”

這幾句本來誠意十足的話卻如火上澆油,一下子將皇甫暉的臭脾氣給徹底激了起來,怒瞪雙眼罵道:“巫慶,你人在我的軍中,卻一直爲別人說話,那林楓倒底給了你多少好處?你怕死就怕死唄,扯這麼多理由幹嗎?”

據歷史記載,這皇甫暉驍勇歸驍勇,但爲人卻着實有些無賴習氣。當初留屯貝州時曾與他人在夜裡博擊打賭,一時勝不了,竟然與其徒弟思謀叛反,劫了軍中部將楊仁晟說:“天子對我們也不好,本該讓我們回家卻不讓回,咱們乾脆佔據了貝州,反了他孃的。”楊仁晟堅決不從,立刻被皇甫暉他們殺了。再往後,一名軍中小校被叛軍推選了出來,也不敢從,也立即被殺了。

皇甫暉他們帶着兩個血淋淋的頭顱去見裨將趙在禮。這趙在禮也是一個野心家,立刻同意,指揮大軍夜焚貝州,並將皇甫暉封爲馬步軍都指揮使。這時的皇甫暉就開始抖威風了,他帶着數百騎兵,在城中大肆擄掠,到了一戶民家,問其姓,回答:“姓國。”皇甫暉大聲說道:“吾當破國!”將全家人都給殺了。又到一家,依然問其姓,曰:“姓萬。”暉曰:“吾殺萬家足矣!”全家又給全部屠殺乾淨。

這個屠殺之夜就是皇甫暉的發家起始時間點。後來,皇甫暉與趙在禮力擁唐明宗即位,皇甫暉正因爲這個政治投機,自一名軍卒擢拜爲陳州刺史。不過,趙在禮從此算是被皇甫暉欺負得死死的,經常被皇甫暉勒索大批錢財,卻不敢多言。

後來,皇甫暉投奔了南唐,一到就被封了很高的職務,其他的文臣武將自然有怨聲,私下裡常以他的歷史問題和叛晉投唐的行徑來攻擊他。有一次,皇甫暉陪唐主李璟在淮河上巡視,又遭一位同僚譏諷,意思就是說像他這樣的人不大靠得住。氣急的皇甫暉憤而投水以示決心,李璟急令手下的人將他撈了上來,並親加慰勉。不久,李璟又新授他神衛都虞侯之職。

巫慶本來就泛紅的大臉頓時紅上加紅,看起來都有點黑紫了,躬身向李景遂抱拳道:“殿下,末將只是說出自己對戰局的看法,但絕不是怕死!請求殿下允許末將單身赴壽州迎敵,末將必與壽州共存亡!”

李景遂哈哈大笑道:“軍議,軍議,不爭不論怎麼能叫軍議?老將軍老而彌辣,一大把年紀了還用生這麼大的氣?來,都消消氣,咱們再議!”

雖然有齊王在中間打圓場,但爭論的兩個主角都不再吭聲,其他人也沒有啥好說的,軍議也就議不下去了。不過,在散會之前,李景遂直接加封巫慶爲行副將,從奉化軍中抽調了出來,同時抽調其他幾個有過特種訓練經歷的人輔佐他,專門負責組建聯合偵察小組,開始對滁州四周進行巡查。

這個任命已經充分說明了李景遂基本上同意了巫慶的防禦思路,皇甫暉臉色益發難看,甩袖而去。

此時的濠州,刺史郭廷謂從外邊巡訪回來,洗漱收拾乾淨過後,沏上了一壺碧鑼春,美美地喝了一杯後,方纔拿起了已在桌案上放了一天的急函。

急函正是林楓派人送過來的,被郭廷謂刻意扔到了案頭,就像他以往冷落林楓一樣。

第六章 血盟之誓(二)第五十一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一第八十章 血色三月(一)第四十九章 先打了再說第四十四章 當大將軍並不難!第十四章 橫掃一切的利器第十二章 潛龍出海第四章 餘波第五十八章 北漢的未來第二十三章 篝火晚會(二)第十八章 集訓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一百零九章 《大唐見聞錄•放榜日》第三十八章 住手吧第五十五章 剪徑大盜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第二十二章 篝火晚會(一)第九十五章 神人處處有(一)第四十七章 內聖外王(一)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章 格鬥與合擊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四十七章 鶴裘藜杖第三十二章 你的誠意夠了!第十一章 歡樂日(三)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四十章 格鬥與合擊第六章 大杯具與小杯具第一百零九章 《大唐見聞錄•放榜日》第三十二章 雀巢計劃第十二章 潛龍出海第六十五章 第三課(一)第九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四)第八十六章 拉郎配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二十七章 興奮號大朝會第六十六章 鬩牆恨(一)第三十五章 龍虎會(二)第十八章 別亦難第九十二章 掄才大典(二)第八十四章 不對等談判第六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第七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二)第八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三)第四十四章 當大將軍並不難!第三十一章 積極防禦第十一章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第六卷 爲政 第三章 前倨後恭第四十七章 應對有術第六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第三十七章 你可是怕了?第八章 挑邊站第九章 原版黃袍加身第二十一章 大生意(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四十一章 我要辭官第六卷 爲政 第三章 前倨後恭第八十四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四)第五十六章 做個交易吧第七十八章 擊敵之弱第七十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三十四章 行業大會(二)第二十二章 火神澱的大戲第七十四章 烈火焚城第二十四章 北上!北上!第六十八章 第三課(四)第六十五章 最後一課第十九章 撿漏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八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三)第二十七章 擊掌爲盟(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屍山血海(五)第二十三章 十大天想(二)第七十一章 咱們要做標杆!第九十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第九十一章 心應如海第六十八章 伏擊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六十二章 八貫錢引發的熱潮第七十六章 一個不留第十三章 唱響激情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賢歸(二)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二十章 無處可逃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字訣第九十四章 解州騎戰第二十八章 援兵紛至(二)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五)第六十八章 伏擊第五十章 刺殺(三)第八十章 大唐第一處廉租房第一百零五章 一日三賢歸(一)第六十七章 狙擊計劃第三十二章 你的誠意夠了!第八十一章 南方困境(二)第七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八章 內聖外王(二)第六十三章 殺!殺!殺!第三十一章 秘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