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陰陽系學生

在濠州刺史府吃了一大碗“夾生飯”後,林楓執意要迅速趕赴壽州,被林仁肇等人給攔下了,找了一家客棧,逼着他臥牀休息。

林楓無奈,只得吩咐幾名手下散了出去,多方打聽濠州刺史郭廷謂的相關情況,刺探濠州城日常治理、防禦等狀況。

到了傍晚時分,各類情報紛紛傳了回來:

郭廷謂日常爲人甚是謙遜,對待母親最是孝順;

他日常堅持練槍,一杆槍曾經會遍了濠州所有高手,從無敵手;

他日常處理政事秉公執中,民間評價甚高;

濠州城日常防禦極嚴,出入皆有查驗;濠州軍不時到附近村鎮進行巡檢;

濠州城頭一應防禦措施俱全,定期更換物資;

濠州目前有正式守軍五千出頭,但郭廷謂曾經組織萬餘四野鄉兵進行集中訓練,軍隊潛力很大。

……

聽到這些情報,林楓反而對這濠州徹底放下心來,郭廷謂這樣的“官二代”的確有其過人之處,人又深得聖上信任,怪不得人家跩得跟二五八萬似的。

不過,林楓想盡快趕至壽州的想法卻無法實現,受傷的肋部腫起了好大一塊,一呼吸就痛,只得鬱悶地在客棧裡休養。

與此同時,遠在日本平安京的康仁杰等人同樣被困在日本治部省玄蕃寮所屬的一家客棧內,出使商貿的事情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也不被允許外出,着實鬱悶之極。

康仁杰他們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爲他們一艘戰船十六個人,已經讓幾位重臣在天皇皇宮內爭吵了好幾天了。

爭吵的一派以太政大臣藤原實賴、左大臣藤原師輔、大納言藤原元方等藤原家族大佬們爲主,他們堅持認爲大周國爲唐土正溯,現在若日本徒然與大周事實上的敵人行商來往,必然影響與唐土的關係,應該將所謂大唐使者拒之門外,打發了事。

藤原家庭是指以藤原不比等次子藤原房前爲始祖的家族,起初子孫分成爲四個家庭:南家(始自藤原武智麻呂)、北家(始自藤原房前)、弍家(始自藤原宇合)、京家(始自藤原麻呂)。此四家在日本奈良時期都很興旺,到了現在的平安時期,僅北家一族持續興旺,並盛極天下。

按理說,在藤原家族一統朝堂的情況下,此事就該定論了,但是出身在軍伍的右大臣平貞盛卻領着了一幫兵部省的兵部卿、兵部大輔、兵部少輔一反往常地唱起了反調,說中土的南唐自從有了林楓,戰無不勝,兵力雄盛,必有可取之處,建議與南唐慎重接觸,學其長處以強己身,壯大日本朝廷軍力。

此時的平安時代,年方二十五歲的村上天皇才接位五年,正血氣方剛,一心想恢復天皇威權。但是,日本剛剛經歷過了著名的“平將門之亂”(公元935年)與“藤原純友之亂”(公元939年),朝廷軍力下降,在兩次平亂中不得不借助武士力量,這一點讓村上天皇心有介蒂。

但擺在村上面前的事實是,藤原家族在朝堂上牢牢把控住了所有政治大事;在皇宮內,他的皇后安子是藤原師輔的女兒,同樣是掌控着宮內的一切,這些無奈現實堆積起來,讓村上天皇一反常態地表態贊同平貞盛等人的提議,一直不對這件事情最終定論,任由雙方爭執。

左大臣藤原師輔的表現最爲激烈,平戶國司藤原小松已經將義利一郎受被大唐使者重創,成爲一個廢人的事實加油添醋報了過來,雖然藤原小松屬於藤原南家支脈,但怎麼都是我們藤原家族的人,打狗還得看主人不是?

私下裡,藤原師輔不僅吩咐治部省對所謂大唐使者嚴加約束,在朝堂上則對平貞盛的提議極力攻擊,稱這種做法將平白無故爲日本樹立大周這樣的大敵,純屬不智之舉,應該將這幫禍亂朝堂的人逐出去。

平貞盛也惱了,扳起指頭數落起來,當今的日本國內國司地位超然,對天皇政令非常漠視,究其根源,就是因爲天皇威權不重,軍力不強,如果一口回絕大唐的兵器商貿交易,就是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大日本國危矣!

村上天皇對兩派的爭執全程微笑聽着,絕不表態。

就在日本朝廷對此事爭執不下時,一名不起眼人物的一封不起眼的奏章改變了事情的結局:

一名叫安倍晴明的天文得業生(所屬於陰陽寮,跟着天文博士學習天文道的學生的職稱),突然上書稱,他日夜觀察星象,發現中土南方星象光芒極盛,與中土北方星象足以抗衡,甚至有壓過北方的跡象,以此類推,大唐未來有壓過大周之可能,他斗膽自薦,願再效祖輩阿倍仲麻呂入南唐學習,探尋其中究竟,助力日本更加昌盛。

阿倍仲麻呂(公元698年—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仲滿,日本奈良時代入唐的日本留學生,來到大唐後曾取漢名爲仲滿,後改爲朝衡、晁衡,曾任唐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官至正三品。阿倍仲麻呂后來數次返鄉未成,滯留唐朝長達五十四年,最終客死長安。阿倍仲麻呂生前與李白、王維爲友,留下很多詩作,錄存於《全唐詩》中。

當村上天皇有意將這一封奏章在朝議上讀出之後,全朝文武大臣都愣住了,連藤原師輔心裡也打起了小鼓。

這個時代,雖名平安,其實也可以說平庸、平凡的時代,日本的階層對立,各類頹廢負面的情緒充斥,恰逢當時,日本京都接連遭遇大地震、大火、洪災等天災人禍,人心惶惶,鬼神之亂甚囂塵上,各類怨靈的傳說遍佈天下,而與這些危害人類的怨靈對抗就是陰陽師們的工作。

而在當時,日本貴族們對方位、日期的吉凶之說深信不疑,每逢出門均要挑日子挑方位,一有疾病災禍就託言鬼物生靈作祟或碰上百鬼夜行等不潔之物。因此,當時的貴族熟知陰陽道的各種禁忌,嚴格遵守其禮儀及法令,就連起牀、洗漱、吃飯等日常生活瑣事都有相應的禁忌(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明治維新),甚至日本朝廷行事吉凶也要依照這一原則。

正是因爲此,當時的陰陽道在日本還擁有專屬的部門——陰陽寮,爲日本中務省管轄下的六寮之一,負責觀測天文、氣象以及占卜、制定曆法等。除了朝廷任命的官員外,還有陰陽師、陰陽博士、陰陽生、歷博士、歷生、天文博士、天文生、漏刻博士、守辰丁等職員,日常也對日本國家大政小策產生着或多或少的影響。

據日本史書記載,安倍晴明“初從賀茂忠行及其子保憲,學陰陽推算之術,役使識神,解天文、曉雜佔,奇中如神。”也就是說,在他們眼中,安倍晴明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人。當然,此時年方三十歲的安倍晴明還是一名無人知曉的小人物。

村上天皇一看這些此前爭執不下的大臣們都變得有些畏懼,便揮筆定論:着安倍晴明代表日本赴南唐學習,觀察後再論及與南唐交往一事。

一直悶在客棧內的康仁杰等人自然不知道日本朝堂上發生的這一切。直至五月二十六日上午,面上掛着一絲紅暈的張嬌從客棧前面走了進來,向光着膀子正與一幫兄弟們練武的康仁杰說了一句奇怪的話:“外面來了一個日本和尚,要求見咱們!”

第八十二章 密議(二)第六十五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五章 渡河攻擊第五十六章 力阻其議第十一章 裂縫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二)第九十五章 真假只有一線之差第一百零一章 戰前遺書第七十四章 打土豪 分田地第九十七章 改弦易轍第六十八章 虛實莫辨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招賢面試(七)第十八章 變革難嗎?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一百章 老虎與牛犢(二)第六十四章 明流暗流(二)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五十三章 可笑之極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十三章 你改行吧第一百零七章 我們不妨做漁翁第八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三)第九十章 向何處變?第三章 軍紀官和技術官第一章 歷史性的抉擇第四十二章 雷霆一擊(四)第八十章 君子與小人第十一章 裂縫第七十四章 終極防線(二)第三十四章 酒醒時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六十六章 特戰之要第六十八章 怒髮衝冠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約會第十九章 大生意(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招賢面試(七)第六十八章 怒髮衝冠第九十五章 真假只有一線之差第四十五章 謠言!第三十一章 秘密組織第十二章 特戰之道第九十九章 增減之計第二十八章 商業競爭第五十九章 戰間小遊戲第三章 鏟子計劃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九十七章 皇家家宴(一)第五十三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三第七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二)第九十五章 臨大事須有靜氣!第九十六章 爲什麼變革第七十七章 熱火朝天第七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三)第五十七章 想不想跟溪州一樣?第三十章 心無旁騖第四十八章 無錫城下第二十一章 禁軍大選拔(二)第三章 一把刀引發的局(下)第二十一章 大生意(三)第九十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第九十八章 官二代對戰(二)第十一章 真理越辯越明第一百二十三章 屍山血海(二)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十五章 咱要做漁翁!第十二章 歡樂日(四)第七十三章 製圖六體第七十七章 野外勘測作業(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發衝冠(二)第二十九章 我的兄弟就在這裡!第二十五章 到壽州去(三)第三十八章 住手吧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六十四章 肉博戰第三十四章 龍虎會(一)第三十八章 兩場大典第二十五章 我有一個希望第七十章 太菜了!第十三章 唱響激情第八十八章 苛政猛於虎第八十八章 城欲摧第八十章 大唐第一處廉租房第三十六章 漏網之魚第七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二十五章 我有一個希望第七十五章 野外勘測作業(二)第七卷 鏖戰 第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十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五十四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一)第十三章 你倆別誤會第六十一章 瘋狂的協議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十七章 風光一小把第九十九章 最不可靠的道德第五十四章 大內應第九十八章 下等人的尊嚴第六十三章 殺!殺!殺!第六卷 爲政 第一章 勝利的煩惱第三章 鏟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