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強國三疏(一)

真是一場無趣的早朝,林楓在心中給自己的第一次上朝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聽從司禮官指揮,林楓跟隨着韓熙載小步快走趨行至兩儀殿前臺階下,剛站直,就聽見一聲尖利的宣告:“皇上駕到!”他跟所有人一起,將頭深深貼在地面上,大禮參拜,口中第一次喊出了“萬歲”、“萬歲”、“萬萬歲”。等他隨着大家站起來,還未得及仔細觀察一下整個朝堂,就聽見了“退朝”的喊聲,然後,再同大家一齊謝恩告辭。就像一個木偶,被提着線表演了一場簡短的大禮參拜,一切就結束了。

李璟一走,整個隊伍立刻鬆懈下來,大小官員開始三兩成羣,向各自的辦公官署走去。林楓只是一名文散官,像他這樣的小官,整個金陵城一拾一大把,他自然無署辦公,只得隨着韓熙載向宮門處走去。

“林議郎,請留步。”一聲尖利的聲音驚醒了埋頭走路的林楓,他擡頭一看,正是昨日宣旨的小太監。

“請問公公有何吩咐?”林楓心中頓時跳一下,該不是李璟要私下召見自己吧。

“林議郎,當今聖上命咱家在此等候,以便帶林議郎御書房見駕。”那名太監滿臉堆笑,顫着聲音說道。他入宮時間也不短了,自然知道能讓聖上在御書房相見的人,遲早都非一般人物。

“那煩請公公爲林某引路。”林楓立刻向韓熙載告辭,並拜託他到工部幫忙尋找一名精通工程預算的優良匠師,自己則穩穩心神,邁步隨小太監向宮城西北角走去。

一路行來,林楓面似平靜,實則暗自好奇地打量着南唐的宮城。因爲宮城前身是金陵府,所以這格局、氣度明顯不如後世的故宮,略顯拘束,但南方注重精美的風格卻顯露無遺,鬥檐、窗格、壁畫都細緻入微,透着精巧與秀美。

轉過幾道假山、綠蔭相間的小道,林楓隨小太監來到了御書房,只見硃紅的大門敞開着,房中除了兩名伺候的宮女,並無他人所在。

“請林議郎稍候。皇上去向太后問安,即刻可到。”那名小太監輕聲說道,退了出去。

林楓環視一眼,發現整個御書房雖然比李煜的書房空間要大,但精美程度則略顯不如,看來,這李璟此時尚且崇尚簡樸,未像執政後期那樣驕奢淫慾。林楓踱至書案前的錦凳,輕輕坐下,開始眼觀鼻鼻觀心地靜靜思考起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突聽書房外太監高喊:“皇上駕到!”

林楓從靜思中驚醒過來,迅速匍僕在地,高喊:“微臣林楓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璟人未至,笑聲先至:“哈哈,林愛卿來了,免禮免禮。”他快走兩步,雙手扶起了仍然跪在地上的林楓,並將他按在書桌前的錦凳上,自己到書桌後面坐下。

“我家麟麟兒重光近來讀書用功程度賽過往昔,且認真好問,朕好奇之,重光曰皆爲林先生悉心指導之功勞。想不到林愛卿還有教書育人之才幹啊。”李璟嘴角露出了微笑,定定看向了林楓。上次在李煜家中見到的大內高手胡學力緊隨其後,雙目炯炯,如老鷹盯着小雞一樣,直直地盯着林楓。

“微臣只是剖心置腹,與鄭王談了兩次心而已,不敢擔陛下之贊。一切全賴鄭王殿下天生聰慧,用心向學。”林楓連忙謙虛地回道。

“人生其實就是關鍵時刻的指導和點撥啊。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李璟嘆道,順勢將話題引到了治國之上。

“恕臣妄議。臣觀陛下《攤破浣溪沙》一詞,情真意切,典雅至極,足顯陛下內心清韻高致,格調高遠;臣初進這御書房,簡直不敢相信此乃我大唐君主之書房,不重奢華,簡樸大方,更顯陛下勵精圖治,醉心政務,微臣欽佩不已。”其實,剛到御書房之時,林楓就看到了自己的那幾張紙就放在書桌上顯眼的地方,用一個瑩白欲滴的玉石鎮着,心中自然急於談起變革的話題,但嘴上依然拍着馬屁。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啊。李璟微笑不語,伸手將案上的那幾張紙拿起:“林愛卿,朕昨日起就認真閱看了你的《強國》、《強軍》、《富民》三疏多遍,疏中所列條目,剖析問題入木三分,改進舉措精練準確,且不脫離實際。朕不禁感慨良多,想我大唐文武官員鼎盛,卻沒有一人有這樣的膽略、才識和推陳出新之思想、舉措。今日,朕正是想與你認真交流一下。”

這就來了,林楓趕快表示謙虛:“也許只是諸多大臣不像臣這麼莽撞罷了,微臣思慮時日尚短,三疏之中必有不到之處,敬請陛下諒解,並勘亂反正。”

“我朝建立以來,堅持變革,改變頗多。特別是先皇,於昪元三年(公元939年),力主頒佈了我唐自己的法律《昪元格》,三年後又頒行《昪元刪定條》;先皇還偃刀兵,睦鄰好,減賦稅,勵農桑,興水利,放諸州所獻珍禽奇獸於鐘山,罷宣州歲宮木瓜雜果,正是這一系列變革讓我大唐積蓄國力致此地步。”李璟緩慢而談,眼睛卻不由地上擡,盯住了書房窗戶的窗櫺,不由地憶起了自己的父皇,心中暗暗感嘆父親一世之雄卻誤食丹藥而亡。

的確如此,李昪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可惜你卻不是一個完美的繼任者。林楓在心中腹誹道。

“陛下。”林楓輕聲呼道,將李璟從回憶中拉了回來,“陛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承烈祖之遺志,必可成就前所未有之基業。關於變革,微臣有幾句話欲芹獻於聖前,請陛下恕罪。”

“當然無妨。朕今日召愛卿來,就是想好好聽聽愛卿所說。”李璟眼神不再迷離,緊緊盯住了林楓。

“自古以來,變革殊爲不易。變革,意味着變化、改變,改變必然帶來痛苦。人之所以不樂意改變,不外乎三種原因:一者,既得利益者不想改變,只會死死守住自己的利益,甚至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利益。二是思想因循守舊者,因對未來無知的畏懼,害怕改革。三者屬於趨勢跟風投機者,類牆頭草,唯變革風向馬首是瞻,最不足慮。”林楓放慢了語速,將自己剛纔的一些思路慢慢道出。

李璟臉上現出無比鄭重的表情,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陛下,微臣認爲,其實可以將強國三疏當作一個號召令,一個試金石。”林楓開始將話題引入自己的步調和節奏。

第四十四章 我要見你們老大第七十章 處處碰壁的變革第九十四章 三大終極武器第九十六章 端倪第九十五章 臨大事須有靜氣!第九十九章 最不可靠的道德第四十八章 長城之誓第四章 就是要打擊你第八十三章 南方困境(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發衝冠(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第三十章 樂聲起第七十一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二)第五十二章 污了那些詞作!第五章 血盟之誓(一)第六十二章 八貫錢引發的熱潮第八十六章 壽州道德法(二)第一百零一章 庶民之碑(一)第一百零二章 老虎與牛犢(四)第九十四章 忙壞的使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屍山血海(四)第四章 就是要打擊你第八十一章 血色三月(二)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四)第一百零六章 桂州大戰(五)第七卷 鏖戰 第二章 真正的城市規劃第五十四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一)第七十八章 戰爭檄文第八十七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七)第七十二章 援兵連至第三十八章 廖居素人才疏(三)第五十二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二十七章 衆志成城(一)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第六卷 爲政 第七章 不怯不妄第九十三章 有士來投第九十四章 咱就下一盤大棋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八十一章 想不想掙個勳爵?第五十六章 力阻其議第七十九章 三個條件第十三章 再見周娥皇第六十二章 聲南擊北第七十九章 公審大會第十章 答疑第五十九章 戰間小遊戲第五十二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二第七十六章 陪審團第一百一十八章 煙花警訊第十章 第一次幽會第二十九章 第一課(三)第三十八章 陰陽系學生第八十七章 開業盛典第八十二章 以美麗的名義第六卷 爲政 第六章 泉州商會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四十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四)第十四章 打假記第五十二章 聖旨到第二十九章 南移的重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希望第六十章 老將出馬第五章 地獄開啓(一)第二十九章 南移的重心第十一章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第二十四章 到壽州去(二)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一)第十八章 事懸一線第九十七章 改弦易轍第六十五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章 禁軍比武(二)第五十六章 搶錢搶美人(三)第一百零一章 老虎與牛犢(三)第三章 只能出絕招了第四十五章 一南一北兩場爭論第一百零七章 我們不妨做漁翁第十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五)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約會第七章 三璧與三策第三十六章 三不談第十一章 家庭會議第九十六章 端倪第二十四章 桃花劫第四十九章 正宗鐵公雞第三十六章 開業前夕第六卷 爲政 第二章 誠如君願第一百二十三章 屍山血海(二)第二十八章 撥劍的君子第九十七章 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第六十八章 虛實莫辨第三十六章 冰火兩重天(一)第一百零四章 成名之作第一百一十九章 敢陣前一唔否?第七十九章 次第阻擊第一百零一章 老虎與牛犢(三)第六十一章 最重要的是信心第八章 論兵與賭約第八十二章 密議(三)第十三章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