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歷史性的抉擇

“石某曾與林楓林大人有過幾次會晤,其中一次關於歷史的討論讓石某印象尤深。

關於歷史,林大人在談話中提出了兩個讓石某瞪目結舌的觀點,一個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她看起來是什麼樣只是因爲勝利者想讓她是那個樣子罷了。’另一個則是‘歷史的進程發展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其中,大大小小歷史人物的當時選擇有時決定了歷史的進展。’

石某當時曾極力反駁林大人的觀點,但林大人笑而不爭,只是分別給出兩個人名:王莽、張良。

事後,當石某深入研究歷史上的王莽,才發現林大人的第一個觀點得到了充分印證,王莽其實是一個銳意進取的變革家,只不過因爲變革太過激進,觸犯了諸多權貴的利益,才被後世某些人污爲最大的陰謀家、僞君子。

至於張良,就比較好理解了。當張良重金募集敢死勇壯之士,以重一百二十斤之大鐵椎爲武器,於博浪沙伏擊東巡的秦始皇帝時,如果不是誤中副車擊中妃嬪車輛,而是成功擊中了秦始皇,歷史一定不會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也許我們都不會出生呢!

張良的例子,讓石某不由地想起了一個近在眼前的個人影響歷史進程的典型例子:鎮寧軍節度使李弘義。

如果他選擇了另外一種道路,後周也許就不會出現,至少不會這麼快出現……”

——以上摘自南唐史官石硯所著《南唐書•雜論》

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講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冬日,但對於身處歷史漩渦正中的人卻絕不是好熬的一天,比如說鎮寧軍節度使李弘義。

臨近中午時分,在澶洲使相府見過並送走了從東京趕至的特使後,鎮寧軍節度使李弘義臉色凝重地趕回了自己的府邸,根本沒有答理滿面笑容迎上來的大小妻妾,揮手屏退了所有人,一個人躲進了書房。

一向好脾氣的老爺這是怎麼了?所有人都斂去了笑容,悻悻地散開了。

到了午飯時,當一名最得李弘義寵愛的小妾斗膽敲響書房門時,好久沒有聲響傳出,當她壯起膽量推開書房門時,卻發現書房裡根本沒有人。

就在李府上下拼命尋找自己的李大人時,一身便裝的李弘義已經坐在了澶州郭威府宅當中,與他相坐而對的是郭威留在澶州衛護自已親屬的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

剛纔,從府第後牆跳入府中的李弘義差點被侍衛們捆了起來,幸好一名侍衛頭領以前見過這位節度使大人,立刻恭敬地將他請到了書房,並迅速稟告了王殷。

王殷奉完茶後,向李弘義拱手道:“李使相,有事爲何不吩咐小人過府覲見,卻如此神秘入府?”

李弘義並沒有回答,從懷中掏出了一封明黃色詔書,輕輕放在了書桌上。

王殷搶前上去,展開一看,立刻渾身巨顫,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過了片刻,王殷突然甦醒了過來,起身向李弘義恭敬一鞠,開口說道:“小人代替郭使相銘謝李使相!還請李使相將事情詳細告知小人。”

李弘義眼睛空洞地盯着王殷手上的那封詔書,不無苦澀地說道:“方纔,供奉官孟業從東京(今河南開封)而來,當今皇上密令李某殺死郭使相所有澶州親屬以及王將軍。看來,郭使相太過功高震主,有人要下手了!”

漢隱帝登位後,以樞密副使起家的郭威率兵先後平定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叛亂之師,此後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今河北邯鄲)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實力之雄已可令天下矚目。

當然了,孟業還帶來了皇帝的口諭,因爲鎮寧軍駐紮澶州(今河南濮陽),位於黃河北岸,把守黃河中游的最主要渡口,正好堵住了天雄軍南下的道路,如果天雄軍有反意,李弘義必須盡全力將天雄軍阻止在黃河以北。

方纔,面對特使孟業,李弘義一股腦答應了下來。

不過,他一人在書房中思慮良久,終於做出一個影響歷史進程的決定:通過王殷告知郭威。也就是說,在這場事關鎮寧軍和他自己未來發展的站隊選擇中,他選擇了兵雄將廣的郭威,而不是東京城中那個小皇帝。

“請問李使相,那孟業現在何處?”王殷急切地問道。

“已奔赴鄴都!爲使李某放心行動,孟業曾言說另奉有密詔給鄴都軍中重要將領,將一舉剷平郭使相和天雄軍監軍、宣徽使王峻。”李弘義將孟業所講全部道了出來。

“劉承佑這個黃齒小兒,他好狠毒!”王殷氣得鋼牙幾乎磨碎,恨恨地直道後漢隱帝的名字。劉承佑今年方纔20歲,在他們這班老臣眼裡,就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

“當朝外有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三人紛爭亂政,內有內侍李業等奸佞無恥禍國,李某不忍忠良之臣平白受辱,接密詔後思忖萬千,決意告之王大人!”李弘義站起身來,拱手說道。

王殷再度深深鞠躬表示感謝,擡起頭來說道:“王殷代表郭使相銘謝李使相之恩情,還請借詔書一用!”

“郭使相?”李弘義輕聲反問道。

王殷點了點頭,恨聲說道:“他不仁,休怪我等不義!只能怪他自己尋死了!”

李弘義一抱拳,看也未看放在書桌上的詔書,轉身而去。

不久,王殷率十餘名侍衛打馬駛出澶州城,直奔鄴都而去。

一個半時辰過後,王殷就見到了郭威詳陳此事,並拿出了詔書作證。隨後,震恐之下的郭威急召魏仁浦、李轂、王溥、範質等心腹幕僚到書房密議。

半個時辰後,郭府親衛全部出動,封鎖城門,全城搜尋,很快抓住了供奉官孟業一行,也得知了他們此前密見的將領:鄴都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

郭威還未去找此兩人,兩人已經上門求見了。

郭崇威、曹威一進門,立刻跪倒在地,將孟業來見的事情原原本本講了出來,郭崇威更是拔劍置於頸上,高喊:“郭使相若不信小人無作反之心,小人當即自殺以明心志!”心神大悅的郭威將兩人親手攙扶起來,讓他們一塊兒參與所有將領參加的緊急軍議。

當衆將聚齊大堂,郭威高高舉起一封未打開的詔書,疾聲呼道:“今上密下詔書,稱我天雄軍中有將領密通契丹,欲造反於大漢,命郭某立即誅殺軍中諸將。郭某雖身澤浩蕩皇恩,但衆將與郭某生死與共,郭某着實不相信會有兄弟賣國,請衆將告知郭某該如何去做?”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衆將頓時譁然,痛罵聲起,紛稱此詔荒謬至極。

一名身長魁梧的青年漢子從衆將羣中轉出,騰地跪倒在地。正是郭威內侄柴榮,被郭威收爲養子,又名郭榮。

柴榮連連叩頭,大聲奏道:“當今主上信用宵小,妄信奸言,以至黑白不分,忠奸顛倒。我等隨元帥沙場苦戰多年,皆忠心耿耿,卻橫遭此等冤枉,實爲天下奇冤!請元帥明鑑!”

郭威點點頭,請柴榮起身。柴榮反而再叩一頭,依然跪在地上大聲說道:

“元帥,當今朝綱大亂,國已不國。元帥乃國之重臣,功勳卓著,如日月經天,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值此國家危難之時,元帥正應該興兵舉事,除奸去妄,一清君側,挽狂瀾於既倒,扶社稷於危卵,我等願誓死追隨元帥!”

堂下諸將聽柴榮這麼一說,齊齊跪下喊道:“一清君側,匡正朝綱。我等願誓死追隨元帥!”

郭威沉吟良久,終於輕輕點頭,以示應允衆將所請。

十一月十五日,五萬天雄軍開始整隊出發,馳騁河北的天雄騎兵率先向南奔進。

歷史車輪終究還是沿着它的軌跡向前滾去。

第六十九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八十二章 一日三驚第六十二章 陷馬陣第三十九章 聰明的和尚第一百二十五章 屍山血海(四)第六十二章 八貫錢引發的熱潮第六十二章 帑藏之爭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二十三章 到壽州去(一)第三章 軍紀官和技術官第八十章 互相敲詐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四十六章 超級市場(三)第六卷 爲政 第四章 特戰總結第五十一章 帶血的祥瑞第六十一章 才俊輩出第二十二章 這是一場你必輸的局第一百零四章 繼續取巧第七十九章 真實意圖第七十三章 聯袂突襲第七十六章 陪審團第九章 白鱘效應第七十四章 野外勘測作業(一)第六十九章 左旋戰術第三十八章 林紅式挑戰第七十三章 聯袂突襲第十四章 一朝爲兄弟第五十九章 你們太讓我失望了!第三十一章 特別選拔第九十章 更弦易轍第二十二章 禁軍大選拔(三)第九十四章 三個有利於第六十五章 亂初起第三十七章 你可是怕了?第八十三章 佳人如玉愛如蜜第九十四章 血盟之約(一)第八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五十三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三第四十章 格鬥與合擊第二十六章 這一局,皇上勝!第一百零六章 桂州大戰(五)第七章 這就是傳說中的跨馬遊街?第三十二章 雀巢計劃第八十三章 舌戰(二)第四十五章 異想須得天開第八十三章 舌戰(二)第九十七章 李家叔侄第十九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六十七章 鬩牆恨(二)第七卷 鏖戰 第二章 真正的城市規劃第三十六章 冰火兩重天(一)第一百零七章 我們不妨做漁翁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六十四章 明流暗流(二)第四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六十九章 大秘密第九章 原版黃袍加身第九十四章 忙壞的使者第九十四章 血盟之約(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狼嘯鷹翔第二十一章 拜山第二十五章 公共大課第三十一章 刺殺日第八十章 互相敲詐第四十二章 都是穿越的東西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一百零六章 忠義之士第一百二十章 影響歷史的會唔(一)第九十六章 血盟之約(三)第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十五章 先整了再說第九十四章 血盟之約(一)第八章 馬陷泥淖第二十六章 厚積方能勃發第六十四章 兄弟齊心第五十六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三)第六十九章 大秘密第十二章 歡樂日(四)第六十九章 血腥拷問第二十三章 實操考試第二十七章 興奮號大朝會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業第四十九章 正宗鐵公雞第九十七章 三原則第八十四章 讀書之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屍山血海(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局惡化第六十三章 陌刀陣第九十一章 噩夢之初(一)第十二章 兩大原則第四十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四)第二十四章 內奸?第二十七章 大唐新村(二)第一百零七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我有一個希望第一百零五章 十月圍城第九十六章 血盟之約(三)第五十二章 禮賢下士第一百零七章 桂州大戰(六)第四十六章 出使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