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一個選擇

“一個選擇?”李煜疑惑地問了一聲,伸手將紙團接了過來,舒展平坦後,遞給了李璟。

李璟慢慢接過,凝重地看着那張紙,上面只有三個人名:東方朔、郭槐、吳起。

李璟騰地站起,瞪着林楓問道:“你的意思,讓朕選擇讓你做三者的中哪一個?”

林楓揚聲答道:“陛下當真是英明神武,慧眼如炬!說句誅心的話,我大唐時至今日單純守成、偏安一隅已經吃力,欲一圖天下就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強的軍隊,需要更好的體制,那就必須變革。草民自負一腔熱血,願以身報國,但用與不用,如何用,決定權握於陛下指掌之間。是棄之不用,還是選擇做一個閒來解悶的俳優,或者是一個千里買馬骨式的人才標杆,抑或是做一個銳意改革的改革者、實踐者?”

這三個人是讓林楓閱讀古書掩卷嘆息的人物。

東方朔,西漢辭賦家。逢漢武帝即位後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爲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甚得武帝歡心。他“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武帝奢侈成風,大建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爲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他還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眼中,他始終是一個用來開心解悶的俳優而已,從來真正重用過。

至於郭槐,也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公元前313年,燕昭王打算用重金招聘人才。這時,他身邊的賢才郭槐說:“古時有個國君派親信去買千里馬,親信找到千里馬後,馬卻死了,於是他就用五百金買了千里馬的頭骨回來。國君看了很生氣。親信卻說:‘死馬頭骨尚值五百金,何況活馬呢?現在千里馬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送來的千里馬就有三匹。現在大王招納賢人,不妨先從我開始,如果連我郭槐都被您看重了,那些強於我的人還不遠道而來嗎?”於是,從諫如流的燕昭王就把郭槐當作了千金購買的馬骨式人才,在易水邊上建築高臺,置黃金於上,以示“重金求人才”。四方人才果真爭相投奔燕國,成就了燕國的強大之路。

而吳起變法的事兒發生在戰國初期的楚國。當時的楚國內憂外困,中原的政治家、軍事家吳起從魏至楚。吳起爲楚悼王立法,減大臣之威重,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禁遊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吳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固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當然,變革從來都是對既得政治經濟利益的再分配,吳起強了楚國,卻徹底激怒了大貴族,被叛亂者亂箭射死。

“朕即位之初,曾有志於山林,即位之初,也欲發憤圖強,於保大四年滅了閩國,但隨後開始諸事不順,羈絆日多。變革,何其難也?”李璟聲調低沉,緩慢地說道,也慢慢地坐了下來。

“陛下,自古以來,欲變革者衆,成功者不少,但失敗者更多。剖析不成功者,草民認爲內裡有三種原因:一是隻注重在固有的利益中重新劃分,必然導致既得利益集團全力阻撓。二是沒有團結到最廣大的支持羣體。三是太急於求成,冒進而導致失敗。”林楓進一步剖析道。

“哦,此話怎講?”李璟父子兩個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林楓,李璟突然想起,指揮門口的一名侍衛搬來了一個錦凳,“林先生請坐。”

“譬如第一種原因,變革者容易只看到眼前的這一個碗裡的利益,着眼於如何重新劃分這種利益,而沒有去想如何將一個碗的利益變成一個桶,一個缸,甚至一片海的利益,讓所有的人從中獲得利益,而另一面,任何一個人、一個階層的利益被觸動,毫無疑問都是要奮起反擊的。這也是歷史上變法者商鞅、吳起終至身滅的原因。”林楓順勢坐下,認真分析。

“再譬如第二種原因,歷來變革者的目的一般是富國強民,這沒有錯,但易在國、民的實質上迷失了方向,往往容易簡單地將國強視爲國家手中掌握的軍力、錢糧、資源多寡,特別是在富民上,容易將富民轉化爲富了其中一部分民衆,而這一部分民衆往往是士農工商某一派的利益代表。而草民認爲這個民應該是不分成分,不分階層,團結帶領所有的有志之民,纔是最穩妥的。只有最廣大的羣體在你的變革中得到了利益,贏得了地位,衆志成城,變革的成功自然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說到這,林楓差一點舉出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之要。看了看認真聽講的李璟父子,滿意地悄然點了點頭,繼續他的個人之見。

“第三種原因在於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恨不得今天變革,明天稱雄,後天稱霸。但須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變革也正如爲一個國家看病,着急不來,急躁不得。”至此,林楓將自己對導致變革失敗的三種可能全部講了出來,然後,滿懷希望地看着李璟。

李璟沉思了好久,感覺林楓所講的十分有道理,但是也有更多的疑惑泛上心頭:“那林先生認爲怎樣才能確保變革成功呢?”

“變革向來坎坷巨多,困難重重,無必然成功之道,但依草民之見,可以在變革之前做最充分的準備,拿出最全面的方案,贏得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從一個領域選取一個試點開始,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改正,然後將成功經驗逐步複製到其他地區,此後,再選取別的領域進行試點推廣。在一兩個關鍵點上帶動整個社會變革前進。”林楓邊思索邊說道。是啊,變革從來就是要流血犧牲的,比如變革者吳起、商鞅;退一步說,就算是得以身免,也少不了禍及後人,就像張居正,給明朝帶來了萬曆中興,但他屍骨未寒,家即被抄,兒子被逼死,全家餓死十餘口。

“嗯,的確爲穩妥之路。那依林先生之見,你會從哪一個領域着手,如何實施?”李璟稍一沉吟,再度問道。

“戰亂時代,以兵爲先。草民會從軍隊着手,探索精兵強軍之策,摸索後勤支撐之變,讓軍隊可以如臂揮指,所向披靡,先練好防身、博殺之利器。然後,發展科技,激發商業,修練內政,再強身健體,實力致勝。”林楓用力握了一下拳頭,斬釘截鐵地說道。

李璟再也沒有說話,只是用手不停摸着嘴下的短鬚。突然,他站起身來,徑直走出了小廳。然後,並不停留,也沒向任何人說任何話,在侍衛的簇擁中,急急離開了宴會廳,留下了一屋子百思不得其解的賓客。

第五十章 都是文化人第二十八章 勳爵天下(二)第八十章 互相敲詐第二十九章 南移的重心第四十三章 變態的防守第一百零二章 禁軍比武(四)第七卷 鏖戰 第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十三章 貴族精神第六十三章 殺!殺!殺!第九十二章 掄才大典(二)第二十四章 桃花劫第十一章 家庭會議第十八章 林大人要走了第八十六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二)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九十四章 咱就下一盤大棋第一百二十章 影響歷史的會唔(一)第三十一章 積極防禦第六卷 爲政 第六章 泉州商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屍山血海(二)第八十七章 開業盛典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三十五章 巧遇第四十三章 火種第四十三章 第二課第四十六章 不快樂的慶功宴(二)第九十二章 掄才大典(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屍山血海(一)第九十三章 召集令(二)第一百零二章 庶民之碑(二)第九十七章 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第三十二章 十大罪狀(一)第七十三章 製圖六體第三十六章 軟實力第八十六章 戰場僵局第二十六章 想不想當兵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招賢面試(六)第十八章 僵持第九十四章 三個有利於第九章 歡樂日(一)第二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十八章 林大人要走了第一百章 老虎與牛犢(二)第九十三章 有士來投第六十二章 人才第九十六章 單挑第四十八章 內聖外王(二)第五十章 佳人之約第四十四章 超級市場(一)第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六)第十八章 變革難嗎?第四章 就是要打擊你第二十九章 勳爵天下(三)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第七十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六十章 老將出馬第三十章 青蛙們的參觀第一百零一章 福州大戰(三)第二十五章 我們必須更超級!第四十五章 異想須得天開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第二十六章 厚積方能勃發第二十七章 勳爵天下(一)第三十八章 陰陽系學生第一百零一章 福州大戰(三)第五十五章 黃府密談第三十章 咱改換門庭吧第四十四章 再下一城(一)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四十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四)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七十九章 次第阻擊第一百零九章 《大唐見聞錄•放榜日》第五十一章 我保證你們賺錢,你們呢第七十八章 擊敵之弱第二十九章 第一課(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狼嘯鷹翔第五十九章 軍事顧問第五十二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二第七章 戰爭是個系統活兒第四十二章 你選錯邊了!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六章 劍指潭州第六十六章 何謂情報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業第六十二章 陷馬陣第十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五)第六十七章 鬩牆恨(二)第九十章 我有一個建議第四十六章 超級市場(三)第四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十四章 橫掃一切的利器第一百零二章 庶民之碑(二)第十九章 放惡魔與防惡魔第五十七章 強國三疏(二)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