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二)

過了好一會兒,李璟說了一句:“此議容朕再思,愛卿請繼續講。”

林楓立刻接着講道:“經濟研究部,微臣建議下設兩個司,一個是經濟司,一個是民生司。”

雖然經濟和民生這兩個詞林楓以前多次提到,但李璟和李景遂都未曾深想,不禁奇怪林楓爲什麼要單獨列出來研究啊?李景遂脫口而出:“治國平天下,還要專門研究?”

林楓恍然,知道這兩個人一直以來誤會了自己所指的“經濟”一詞。

經濟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其原意爲“管理一個家庭的人”。色諾芬在他的《經濟論》中將“家庭”及“管理”兩詞的結合理解爲經濟。最早是日本人將其正式翻爲經濟,後由孫中山先生從日本將這一說法引入中國。

其實,早在公元4世紀初,我國東晉時代已正式使用“經濟”一詞。“經濟”一詞是“經邦”、“經國”和“濟世”、“濟民”,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其寓意正是“治國平天下”。

“請恕微臣的言語冒失。其實,微臣只是借用了古書中早有這個詞。微臣所說的經濟是指我們這個國家社會的物質基礎,是構建國家並維繫社會運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可大可小,大到一國的國民經濟,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這裡微臣所講的經濟專指我朝的國民經濟。

經濟司的主要方向,微臣也建議爲兩個:一是主要研究歷朝歷代以來各項經濟政策之利弊,分析當前我朝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尋找合理化改進建議;二是秘密研究如何利用經濟力量打擊敵方。

對此,微臣可以舉一個實例,春秋吳越爭霸之時,越國將煮熟的種子免費送給吳國,結果被越國買通的吳國內奸刻意隱瞞這一內幕,導致當年吳國全國絕收,越國一舉滅吳,這正是經濟戰的一個雛形。放到當前,經濟司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銀行、錢幣等經濟介質,讓對方經濟崩潰,失去與我朝對抗的物質基礎,最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哦,原來如此,李璟和李景遂都不由地點了點頭,眼光裡均充滿了讚許。

“民生司,意義則更爲重大。據微臣翻查,‘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也。在此,微臣將民生代指爲我朝百姓民衆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

縱觀歷史,基本上每一個朝代滅亡都有一個固定的開頭:那就是百姓大衆民不聊生,走投無路,揭竿而起,正式拉開了王朝滅亡之序曲。所以,微臣認爲,如果將國家比喻作一個石塔,那百姓大衆就是塔基,塔基不穩,而塔身必危。所以,民生穩,則社會穩,國家穩。”

聽到這裡,李璟不住地點頭,民生不穩,也就是李家的江山就不穩啊!

“民生是一篇大文章,主要還得靠整個朝廷。這裡,微臣建議民生司就是希望能夠給這篇大文章裡增加一些美麗的、可以看得到的希望和信心。有了希望和信心,百姓心裡就有了美好的期待,就必定人心思定,而國家必穩如磐石!同時,在陛下和齊王的帶領下,我唐正在進行變革,最終必將平定天下,這其間必須會影響到許多人的利益,但如果有最衆多、最廣泛的百姓大衆的支持,這些人就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林楓又開始大忽悠,努力讓這兩個上位者在心裡烙上民生非常重要的這個概念。

“那愛卿認爲該如何着手呢?”李璟滿臉帶笑,和顏問道。

“一民之生,最基本的無非是衣食住行、居家生活,再上升一點就是生活幸福美滿。我朝試驗推行棉花種植,就是關心百姓的衣;引進高產糧食物種,正是關心百姓的食。至於住,我們可以研究如何讓百姓更方便、更愜意。比如說微臣已經發明出來的打媒球機、留春爐,還有更多的小發明正在研究之中,正是努力想讓百姓住得更舒服。

說到行,微臣想多說幾句。行,一個方向是用來行的道路,微臣擬首先研究出一種可以速凝、凝後非常堅硬的物質鋪作路面,可以迅速普及全境,不僅讓百姓出行可以非常方便舒服,而且可以建成軍事戰略大道,十分便利境內軍隊調動!”

在這裡,林楓是準備將後世的水泥給鼓搗出來。其實,水泥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國秦安大地灣人,他們鋪設了類似現代水泥的地面。不過,林楓想借用的是後世古羅馬人的弄法:使用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已經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

“還可應用於軍事?”李景遂好奇地問道。

“當然。如果我們可以在重要的城市用這種物質建築城牆,敵人砸過來的石頭撞不爛,射來的箭弩穿不透,而這時,我們坐擁強弓硬弩,有遠射的槍,敵人焉能不敗?”林楓繼續宣揚水泥的用途,努力挑逗刺激着李景遂。

“啊,那這種物質容易發明出來嗎?”李景遂有些坐不住了。歷來作戰,無非是攻和防,如果因爲兵器司的發明,己方攻的水平上去了,現在若再有了民生司的這種物質,那防的水平也上去了,作戰獲勝豈不是指日可待嗎?

“很容易!其實它的原料隨處可見,就是一種特定的石頭,金陵城旁邊的羣山中就有這種山石,非常容易發明出來。”林楓故作神秘地說道。

當然,水泥一般是用來作房屋建築用的,但林楓想在先期保持一種神秘感,將水泥作爲軍事戰略物資看待,努力拖延其蔓延的速度,讓己方多一些時間,多一些先發優勢。

“改善行的另一個方向,就是行的工具。微臣經常乘坐馬車,雖然很方便舒服,但速度一快,就異常顛簸,噪聲也較大。微臣聽聞南方海外有一種物質,稱爲橡膠,本身具有彈性、也不透水,微臣就想,如果將這種物質包在馬車車輪外面,與地面的摩擦變小,可以增進速度,減少顛簸;同時,在車身上引入鋼鐵部件,加上可伸縮的彈簧裝置,減少車行中的衝擊力,相信這樣的馬車坐上去一定會更加舒服!”林楓手裡一面比劃着,一面說着。

李璟、李景遂看林楓的眼光就有些異樣了,這些林楓都是怎麼想出來的,大到國計民生能想到,小到一個馬車部件也能想到?

林楓的話可沒有停,又開始忽悠李景遂:“其實,坐得舒服只是這種馬車很微小的作用,關鍵是它的速度可以加快,我們的商業、出行方面的工作效率都可以藉此而加快。

當然,這還只是新型馬車的民間運用,其實這樣的馬車在軍事上作用更大。齊王,請您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士兵乘上這樣的馬車,可以搶在敵人前面趕至目的地,率先建立防禦陣地,或者搶先發起進攻,士兵還很好地保存了體力,我們等於先勝一半啊!即便敵方爲騎兵,我們也還可以將車子圍起來作爲臨時的堡壘,阻敵馬騎,同樣也多了一些勝算啊!”

“好好好!”李景遂不禁撫掌大嘆,一副恨不得林楓現在就弄出這樣的馬車來!

第七十四章 終極防線(二)第四十八章 超級市場(五)第一百一十章 做一個獨立自由的奇女子第十三章 唱響激情第四十三章 變態的防守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約會第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第十二章 工程驗收第四十七章 雪中行第八十九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九)第六十九章 興龍?附龍!第十章 第一次幽會第四十九章 就依此議!第一百零二章 庶民之碑(二)第二十八章 援兵紛至(二)第五十四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一)第七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二)第四十六章 劍指潭州第一百零七章 桂州大戰(六)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二)第六十八章 伏擊第九十三章 伏兵處處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個援兵第二十八章 離別家宴第八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一十八章 煙花警訊第三十三章 人事大變動第七卷 鏖戰 第五章 大動員(一)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二)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三十七章 你可是怕了?第十五章 咱要做漁翁!第十八章 事懸一線第七十七章 野外勘測作業(四)第三十五章 入楚第九十五章 臨大事須有靜氣!第六十二章 人才第四十四章 動力!動力!第六十一章 奪橋第十六章 貨幣戰爭(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第二十八章 援兵紛至(二)第六十九章 興龍?附龍!第一章 舉賢不避仇第二十五章 我們必須更超級!第五十一章 絕不輕恕第八十六章 壽州道德法(一)第五十四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一)第二十四章 內奸?第六十七章 這裡也有城管?第八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三)第八十八章 第一次股東大會(二)第七十七章 可惜了這大好楚地第四十五章 謠言!第一百零三章 庶民之碑(三)第三十四章 龍虎會(一)第八十六章 戰場僵局第二十二章 這是一場你必輸的局第五十九章 戰間小遊戲第五十章 刺殺(三)第九十三章 伏兵處處第七十九章 次第阻擊第五十四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都是棋子(二)第七十一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二)第三十一章 特別選拔第十五章 大招聘(一)第九十五章 臨大事須有靜氣!第一百零四章 禁軍比武(六)第四十一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五)第九十七章 李家叔侄第八十一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一)第七十八章 燎原之火第七十九章 次第阻擊第六章 地獄開啓(二)第十章 答疑第五十五章 搶錢搶美人(二)第四十七章 應對有術第十一章 真理越辯越明第八十四章 讀書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影響歷史的會唔(二)第九十五章 真假只有一線之差第五十二章 聖旨到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九章 原版黃袍加身第三十四章 人質第五十五章 黃府密談第四章 投名狀第八十九章 馬拉松式攻城第十八章 走,到刺史府去!第六十一章 佳人嫣然浪子怒第二十四章 你想讓這裡是什麼?第十四章 我要最強的陣容第九十九章 皇家家宴(三)第八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三)第七十九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