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召集令(一)

就在林楓一行人離開金陵城之後不久,三人一組的禁軍再度從宮城衝出,打馬狂奔,風馳電掣般衝入各大街道。這一次,他們沒有在任何坊門前停留,紛紛穿城而出,向四方飛奔而去。

每批奔馬的背後,留下的是一堆堆聚在一起議論紛紛的市井百姓。這次雖然沒有能看到激動人心的公告,但大家夥兒都一致認定,一定又有大事要發生了!

當天上午,召集令就到了金陵城西邊一百六十多裡外採石磯軍營。

禁軍入營未多久,一名士兵從營帥帳中急急跑出,手中揚着一道象徵緊急的紅色軍令,穿過營帳,繞過幾艘正在整修的海鶻、雙車戰船,直向大江岸邊跑去。

遠遠地,一陣緊急的兵器撞擊聲夾雜着呼喝聲傳來。

在軍營不遠處的一個河灘轉角處,一名赤着上身、渾身肌肉賁起的壯漢正與五名身着都頭服裝的軍官在對抗練習。那名壯漢看起來力大無比,他看似輕輕一刀擊中,必然擊實,而接刀者必定後退至少兩步,那架勢像足了他紋滿全身的那隻靛藍色猛虎。與此同時,他的腳步轉換迅速,遊走在五人合擊之間,顯得遊刃有餘。

“林將軍,京城齊王發來緊急軍令,命林將軍在十日後必須趕至禁軍北衙報到!”那名傳令的士兵跑到跟前,大聲喊道。

“停!”那名壯漢高喊一聲,本來迅疾無比的身形一下子定如山嶽,兩名都頭收刀不及,刀勢堪堪收住,刀鋒幾乎及到壯漢身上。

那名壯漢渾若無意,將刀狠狠甩出,那把刀直接鑽入土中,幾乎沒至刀柄處,他渾身豆大的汗珠沿着高隆的肌肉快速落下,滴入土中。壯漢雙手胡亂在身上抹了兩下,擦去了汗水,鄭重地接過了那道軍令驗看。

此人正是南唐名將林仁肇,因身上紋有着一隻張牙舞爪的老虎,打仗也迅猛如虎,軍中人稱“林虎子”。林仁肇原爲閩將,公元947年閩國被南唐滅後,他歸順了南唐,現爲一名軍中副將。

“此道軍令甚是奇怪,召集馬將軍很正常,爲何獨獨指名點我?”林仁肇低頭看過軍令,擡頭疑惑地問那名傳令的士兵。他口的馬將軍是採石磯的主將馬存貴。

“馬將軍也十分納悶,命小的轉告林將軍,不妨提前幾日回城,一探究竟。”那名傳令士兵回道。

“暫且不管它,請轉稟馬將軍,我會提前三日回城!”林仁肇吩咐道,轉頭面前那五名都頭,大喝一聲:“再來!”

立刻,新的對打又開始了。

第二日上午,軍令送抵壽州(今安徽壽縣)。當召集令被直接送至壽州刺史府時,壽州刺史劉彥貞正在與一羣幕僚在商議軍中防務。

刺史,自漢武帝起開始設置此職,爲一州的最長行政長官,此後,刺史權勢漸重,可掌一州軍政大權,還曾有州牧、太守等名稱變遷。隋唐時期,隋煬帝、唐玄宗、武則天都曾經廢州改郡,不久仍其舊。晚唐五代時,節度使、觀察使所領諸州不得徑自奏事上計,節度使甚至自署刺史,導致刺史職任漸輕。

此時,壽州隔淮河與北面漢之都城開封遙相對應,自然是軍事防衛的重鎮。據史書載,這劉彥貞“素驕貴,無才略,不習兵,所歷藩鎮,專爲貪暴,積財巨億,以賂權要”,最終竟在南唐朝堂上贏得了用兵治民“一面長城”的美譽,故得以駐守於壽州這樣的軍事重鎮,自然而然也是此次召集的重頭人物之一。

聽聞有軍令傳至,劉彥貞吩咐一衆幕僚退下,只留下了別駕從事史解運一人。別駕從事史,亦稱別駕從事。漢起與刺史一起設置,爲一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較高,刺史出巡轄境時,別乘驛車隨行,故名。

看完軍令,劉彥貞轉身移動窗前,看着沉鬱晦暗的天空,手拈鬍鬚,長久沉默不語。解運輕移向前,拿起軍令細細觀看。

“刺史大人,齊王突發此令,可謂十分費解啊。”解運看完後,走到劉彥貞身後,輕聲說道。

“當前,朝中變革多多,風向難辨。但細細一想,只怕也是因爲那個什麼林楓所提的強國三疏而引起。”劉彥貞輕輕轉身,面向解運說道,“此次奉令入京,正好一探朝中動靜。你命人備好三車錢財禮品,明日隨我一同回去。”

解運點頭稱是,又陪着小心說道:“刺史大人,現已至汛期,若你我入京,那安豐塘是否依舊?”

劉彥貞抹過一絲狠厲,瞪了解運一眼,低聲斥道:“這還用說?!依舊!”

安豐塘,又稱芍陂,爲2500多年前春秋時代楚國相國孫叔敖主持修築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曾被譽爲“世界塘中之冠”,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史記原面積爲“周百二十里”,後經歷史滄桑,諸多變化,但千百年來它在農田灌溉,水路運輸,發展農業,屯田濟軍,治理淮河等方面,發揮過重大作用。

正因爲這安豐墉可溉田萬頃,民多富餘,是故壽州少有凶歲。但這劉彥貞心機十分歹毒,從任職壽州以來,以疏浚爲名義,而引水入城濠中,民田裡的水慢慢都幹了,同時,劉彥貞出動兵力,對各地賦稅督促嚴且重,老百姓沒辦法,不得不賣田或棄田而走。這個時候,劉彥貞擇其中“尤膏腴者,以下價鬻之”,把原來的好田全部收過來賤價賣之。此後又重新恢復塘水,到下一年再來一遍收割。如此反覆已有數年,那腰包自然是鼓鼓的,只不過那通寶之上全是老百姓的血和汗罷了。

解運頓時身上冷汗直冒,口中連連稱是,躬身而退。

第三日上午,同一道軍令送至楚州(今江蘇淮安)。楚州刺史府長史手執軍令,與軍中士兵在州府城中找了半天,纔在一羣百姓之中找到了正說得眉飛色舞的楚州刺史兼楚州團練使——何敬洙。這一年,公元888年出生的何敬洙已是62歲高齡。

何敬洙本是廣陵人,曾事楊吳楚州刺史李簡爲軍校。李簡死後,事烈祖李昪爲裨將,任過天威軍都虞侯、長步軍都指揮使等軍職,因在滅閩之戰中立功,被拜爲楚州團練使。團練使,全名團練守捉使,自唐初設置,負責一方團練(自衛隊)的軍事官職。唐初設設有都團練使、州團練使二種,皆負責統領地方自衛隊,地位低於節度使。黃巢之亂後,藩鎮勢力更加強大,都團練使漸升爲節度使。州團練使常由刺史兼任。

任此職以來,何敬洙因爲自己最初跟隨李簡在此起家,心中尤自感勵,日常若有民訴事者,立刻引入府衙,親自剖析曲直,人“皆厭服而出”,而何敬洙還經常微服巡遊里巷,察民間之疾苦。這天上午,何敬洙在刺史府閒得坐不住,誰也沒有告訴,又是一個人微服溜出了府衙,見路邊有人爭執,立刻停下了腳步,撥開人羣就進去了。

何敬誅在人羣中聽到呼喊聲,看到長史手中的緊急軍令,神色微變,立刻起身向周邊百姓施禮告辭,立即走出人羣來。

待到無人處,何敬誅背身展開軍令,細細觀看。

何敬洙小心地將軍令折起,感覺周遭似乎正變得明顯起來。他擡頭看天,發現層層烏雲後面正有刺眼陽光正在慢慢擴大,心中頓時大慰,口中不禁喃喃說道:“也許,我唐這軍事上的陰天也要轉睛了吧?”

說完,他拍拍剛在席地而坐沾上的塵土,大踏步向刺史府走去。

第四日上午,軍令送抵鄂州(今湖北武漢),直接呈至武昌節度使劉仁贍手中。

第九十章 第一次股東大會(四)第四十五章 謠言!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三十章 請君穩坐中軍帳第八十章 血色三月(一)第二十章 無處可逃第三章 軍紀官和技術官第九十七章 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第二十四章 到壽州去(二)第四十八章 長城之誓第三章 向基地出發第二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十二章 工程驗收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第三十七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五十九章 四本賬(一)第八十九章 陣前鬥武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第七十六章 又見林惡魔第一百零七章 桂州大戰(六)第九十四章 咱就下一盤大棋第一百章 快樂總被悲傷誤第四十二章 都是穿越的東西第十八章 集訓第一百零三章 老虎與牛犢(五)第六十四章 從簡單到複雜的作業(一)第三十五章 模特培訓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四十八章 不快樂的慶功宴(四)第四十三章 火種第三章 鏟子計劃第七十五章 民與國第七十六章 溫馨時刻第九十章 我有一個建議第十七章 變革難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三十六章 冰火兩重天(一)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二十五章 又被陰了一把第二十三章 實操考試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八十章 南方困境(一)第六十八章 怒髮衝冠第四十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四)第七十九章 真實意圖第八十八章 苛政猛於虎第十二章 兩大原則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二十二章 禁軍大選拔(三)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八章 就從現在啓動吧!第七十章 你們不要再攔我!第八十九章 馬拉松式攻城第二十九章 有些人就是屬狗的第五十三章 可笑之極第八十六章 壽州道德法(一)第三十三章 人事大變動第六卷 爲政 第四章 特戰總結第九十六章 爲什麼變革第八十六章 戰場僵局第八十九章 罪字營第二十二章 禁軍大選拔(三)第五十三章 傷心之誓第一百章 快樂總被悲傷誤第四十章 逆天的武器第六章 大杯具與小杯具第十章 第一次幽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影響歷史的會唔(二)第六十四章 兄弟齊心第三十六章 席間比鬥第二十四章 到壽州去(二)第八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二)第四十六章 超級市場(三)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二十五章 我們必須更超級!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四十四章 小設一局第一百零二章 桂州大戰(一)第三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二)第六十七章 鬩牆恨(二)第二十六章 這一局,皇上勝!第五十一章 絕不輕恕第十五章 先整了再說第三十二章 陳州熱身戰(一)第三十一章 不見其形 遑論其神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十三章 不是流言的流言第六十章 我要的是將軍!第八十八章 城欲摧第一百二十七章 衆志成城(一)第三十七章 武不受辱第九十四章 三大終極武器第五十六章 強國三疏(一)第一百章 禁軍比武(二)第九十九章 禁軍比武(一)第八十三章 歌舞三境界第八十七章 訴苦大行動第四十一章 基地第五十七章 天下客商大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