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風雷相薄

(上架首月,求月票,求滿贊)

斷浪掃眼過去,氣勢一點不讓。“小爺奉陪就是。”

二人各自盯着對方,接下來再不說話,而那冷冷的氣氛,已經瀰漫全場。

此時已經到了傍晚,微風吹拂,屋瓦上的灰塵飄飄而落,在夕陽的餘輝下帶起星星點點的紅亮。

腳步聲響,戚繼光已經拿來兩把劍,一樣的長劍,一樣的劍穗,一樣的重量。

只不同的是,片刻之後這兩把劍就交到了不同的人手裡。

斷浪與俞大猷,都是血氣的男兒。

斷浪的身形翩翩,俞大猷虎軀雄壯。

若是單從身形相貌來看,誰也不會認爲斷浪能贏。

但是,劍術講究的是劍招精妙,尤其是不使用內力的情況下,誰的劍術高超,誰就能贏得勝利。

斷浪手拿長劍,輕吹劍尖,然後斜劍一指,“出手吧!”

俞大猷拿着長劍,卻覺有些太輕,他慣使重劍。因爲只有重劍,才能發揮“易道八劍”的威風。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劍越輕,使出的劍招速度越快。這一刻,他相信,他將能使出更快的劍招。

俞大猷是征戰沙場的將士,從來不懂得什麼是謙遜。既然斷浪讓他先出手,他就起劍一挑,襲向斷浪。

知道對方的劍招奇特,斷浪也不敢大意。完美視覺與完美聽覺全數運轉。一雙眼睛死死盯住對方的長劍。同時間,“空速星痕”施展而出。

俞大猷先使一招“坤斷六影”,再換一招。“震天雷極”。

兩大劍招都是來源於“易道八劍”,劍招隱含易理,似乎一招一式都能洞悉天機,推演萬物。

二人雙劍一交,都是各自不得討好。

雙劍再分開時,斷浪換一次氣,又是一招攻去。

“追星趕月”。直接黏着對方長劍出招。

戚繼光也是學武之人,但劍術不是他擅長的。可是此時看二人比劍。他也能看出二人的劍招極其精妙。

他的雙眼眨也不眨,仔細盯着二人,有時爲斷浪捏了一口氣,有時又爲俞大猷擔心。

二人劍影來去。或進或退,二三十招過後,儼然把整個院子踏了一遍。

此時間,斷浪的額頭已經滲出了汗水,不使用內力比劍,果然很累人。再轉看俞大猷,他久居軍中,力量大許多,這時候。居然還不見冒汗。

“難道,他與我比劍,竟然是遊刃有餘嗎!”斷浪捫心自問。“不行,一定要儘快壓他勢頭,否則定然不能讓他折服於我。

斷浪調整呼吸,加快劍招的穿刺速度。

“叮!叮!”

接連兩聲脆響,俞大猷險些遇險。若不是他久經沙場,戰鬥經驗十足。只怕剛纔就要敗在對方劍下。

此時間,由於他先前一直以快劍壓制斷浪。握劍的手臂已經有些酸。這是肌肉的正常反應,俞大猷劍招開始走位,有時候明明想刺去一個位置,真正刺出去時,總是低了幾分。

他的心裡泛出迷惑:“難道斷浪就不會手痠嗎?”

他不知道斷浪的雙手雙腳乃是經過麒麟血淬鍊,又怎麼會痠痛。

眼見自己就要落入敗局,俞大猷低吼一聲,手上加重力道。

又是十數招過去,這時候,斷浪已經有些急了,心中暗暗嘀咕:“這傢伙怎麼這麼難打,明明就要輸了,卻總能憑藉一把劍舞得密不透風,根本攻不進去。難道,是我的劍招不夠精妙不夠快嗎?還是因爲我對天外飛仙的劍道不熟,不能純熟施展。”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斷浪擁有完美悟性,早就領悟天外飛仙劍道劍招,更是憑藉麒麟臂的神力,不可能劍招不到位。

那麼,問題是什麼?

斷浪一面出劍,一面苦思心中疑慮。

而場外的戚繼光,看見俞大猷連連遇險,卻總能挽回敗局,早就深深佩服了。

斷浪分神思考,一時間,劍招也不自然的慢了幾分。

突在這時,俞大猷爆呼一聲,騰身跳起,一劍就向斷浪當頭斬來。

他這一記來得太過突然,同時,也是他最快最強的劍招。

此劍,喚作“巽斷橫風”。“易道八劍”由周易八卦中演變而來,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各代表世間八相。乾爲天,坤爲地,震爲雷,巽爲風,坎爲水,離爲火,艮爲山,兌爲澤。

“巽斷橫風”正是其中最凌厲的劍招,風緊處,若有阻擋者,必折之,斷其軀杆。

對方的劍招所到,隱有風勢跟隨,不用內力出劍都能帶起這樣強的風勢,俞大猷的劍術,當真不可小窺。

然而要想憑藉此劍殺敗斷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斷浪輕抖劍尖,使出“星芒耀目”。

剎那間,其劍影搖擺處,風勢無法攻入。

俞大猷半空中變招,又使“震天雷極”。易經有云,“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原來俞大猷先使“巽斷橫風”一招,乃是爲了引出後面的“震天雷極”。此理,正是取的風雷相薄,兩個劍招互生,更能激起強大殺傷力。

雙劍一碰,斷浪隱覺對方劍身上大力涌至,其間,似乎含有絲絲電勁遊走,這時候,他的麒麟臂竟然有些痠麻。

若是硬擋下去,手中的長劍勢必折斷,斷浪急忙變招。

“飛星入宮”,直取俞大猷肩頭。

俞大猷橫劍一挑,變一招,又是一股風勢颳起,斷浪手上一送,長劍就要脫手。

說時遲,那時快。長劍將要脫手之際,斷浪伸指一彈,彈上劍柄末端。此正是彈兵指之功,剎時間,斷浪彈碎自己的長劍,長劍斷作幾截,盡數向地面落去。

然而,那尖銳的劍尖,去勢不緩,依然飛速前進。

“噗!”

俞大猷肩頭一痛,劍尖已經插了進去。

而這個時候,俞大猷的長劍依着勢頭,就要來到斷浪的脖子間。

斷浪先傷了他,已經算是勝了。要知道,若是斷浪一開始取的是他的脖子,那麼俞大猷此時已死。

斷浪左手一動,又是一記彈兵指,快到脖間的長劍,碎做幾截。

此時此刻,地面之上,盡是散落的斷劍。

夕陽的餘輝照在上面,散射着光芒。

俞大猷的臉色,死灰一般,一直以來他都以爲自己劍術高絕,可實在想不到,還是敗了。

戚繼光快步奔近,給他處理肩頭的劍傷。

斷浪垂手凝立:“俞大猷,你也不必悔恨,方纔那一劍,我險些敗在你的手上。若不是我震斷長劍,先傷了你,那麼將是我敗在你的劍下。你的劍術獨道,我從所未見,若是內功再高些,放眼天下,只怕也沒幾個對手。”

(關於俞大猷劍術一事,我是參考歷史的,不妥之處,還請大大們指出,我一定改正。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蔡清等爲師學習《易》學,後又拜趙本學學習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之後又跟隨李良欽學習劍術。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爲千戶,守禦金門。當時倭寇屢屢作亂,俞大猷於是上書給監司,卻反被監司革職。

俞大猷著有《劍經》一書,強調隨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施以突擊,“打他第二下”,“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戚繼光曾稱讚《劍經》說:“千古奇秘盡在於此,近用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俞大猷曾經有一次上河南少林寺指教少林僧人學習棍法,後帶回兩名僧人隨俞大猷到軍營裡繼續學習棍法。由於倭患越來越嚴重,少林寺開始派僧人下山,幫助俞大猷、戚繼光等打擊倭寇。少林僧兵的人數也並不多,都是幾十人一組,但卻能沉重打擊倭寇,成爲抗擊倭寇的中堅力量。

僧兵隊伍裡的主要將領有天真、天池、天啓、月空等,都是擅長棍法的僧人。)

第九十九章 天外飛仙第七十三章 神州帝王第四十章 敗給步驚雲第二三八章 練藥師第一二七章 捕神第二十章 於楚楚第一零九章 瘋血戰魔刀第二九一章 神石的融合第一六三章 解毒之法第一七八章 星芒現,絕世隕第七十二章 無神東來第二零一章 西洋劍士第五十章 第二夢第一九六章 麻五的火銃隊第一五五章 屠神第二零四章 形質劍芒第二三零章 破完美一式第一六四章 出海屠鯨第一九五章 陰神邪爪第一一五章 星芒劍第一二九章 越獄第八十三章 柳生青子第二九六章 萬劍歸宗劍招第二一九章 碎骨第一五四章 殺鬼虎第二三八章 練藥師第二一零章 菜園子第三一二章 返回陸地第七十二章 無神東來第三十四章 開始搞錢第一九零章 返虛境界第二二一章 心中有刀第七十四章 巧遇秦霜第三十六章 包場中華閣第三十二章 睡了雄霸的女兒第三十章 九霄龍吟興濤浪第一一五章 星芒劍第一七六章 不虛的私心第四十六章 雄霸的命令第二一二章 萬針歸宗第一七五章 麟絲背心第一八七章 生死不明第三零三章 雙胞胎第五十三章 破兵秘籍第二零九章 天皇之邀第一一一章 血蟒第十七章 血菩提第七十一章 大舉措第二零四章 形質劍芒第一五五章 屠神第一五六章 手中有劍,心中有劍第一三七章 逼問第七十八章 豬皇第二十一章 初識明月第七十九章 彩花賊第七十七章 破軍約戰無名第一七零章 天邪第二二四章 路遇追殺第二三七章 藥童第九十四章 四大瑞獸第七十五章 偷破軍的馬第八十八章 殺破狼第一五三章 幕應雄第二十八章 驚浪堂第六十八章 言激聶風第二一九章 碎骨第八十八章 殺破狼第一三七章 逼問第五十六章 瘋狂大爆炸第二十九章 泥菩薩過江第一四二章 拳癡第三十一章 悲催的小豹第一二零章 道門第八十四章 劍宗第十一章 黑衣人第五十二章 瘋血癥第三一二章 返回陸地第一九八章 藥苦心酸意難明第三零五章 水神一族第二一八章 碎天絕手第二三五章 密謀第六十章 屁股開花第三一九章 融合龍龜第二三五章 密謀第一三八章 激勵士氣第九十九章 天外飛仙第一三六章 破軍戰無神第六十七章 彈兵指第二九四章 一顯身手第二四零章 蒙面少俠第三十章 九霄龍吟興濤浪第九十一章 龍鱗劍道第一一一章 血蟒第一一六章 殺蛟取丹第一八七章 生死不明第二零八章 登島第二零九章 天皇之邀第二零六章 冰冷大海暖人夜第二十六章 第一戰第二一九章 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