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老界嶺

就在十日前,李渼便接到了京城李瀧的求救信。對此李渼還特意到留守府將此事告知於陳浩,並且徵詢陳浩對此事的看法。

聽聞之後,陳浩當時就猜測到三國朝貢定會來者不善,於是暗中吩咐紫鳶動用“夜殺”的力量,密切關注京城的動向。最後果不其然,三國所出的三道題可謂荒謬之極。

這讓陳浩幾多歡喜幾多憂,歡喜的是這三題雖然較爲天方夜譚,但是對於他而言倒也不是難事。而憂的是如此聲望之下再冠以盛名,想必京城的宣宗李忱也會有些吃味。

坐立一旁紫鳶起身來到陳浩身邊,臉色陰鬱的輕聲道:“此去吉凶難料,據京城傳來消息,此次不僅崔黨會對你不利,就連三國王子爲防萬一,也會將你阻截途中……”

“此事我已盡知,但我別無選擇!”陳浩自顧的悠然自語道。

如今紫鳶手中有着陳浩的兩大勢力,其中之一便是以當年她爲刺客的代號夜殺,爲其名組建的密探組織。如今這個夜殺組織已經隨着永泰商號的擴展,也不斷的蔓延大唐各地。此次陳浩能夠盡知京城之事,“夜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對於陳浩此刻如此的泰然自若,紫鳶心中便有些焦心的反問道:“豈會無選擇?既知兩日後聖旨到達東都,你可稱病一場,以身體不便婉拒回京一事!”

“紫鳶你錯了,若是雍王不回京城,或許我會有這般計較。然而此次雍王回京必定不會一路坦途,因此我必須跟隨左右以保萬全!”陳浩對於這種選擇,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紫鳶一改平日的清冷,雙目凝視陳浩良久:“你已然決定輔佐雍王,你可曾想過將來的艱辛……”

對於陳浩的這個決定,紫鳶一直心中有着不明之處。如今太子乃是儲君,待當今聖上駕崩之後便是太子登基。如今陳浩卻捨近求遠,豈不是背道而馳。即便陳浩與雍王李渼有好友之誼,然也不必爲此以身犯險。

對於紫鳶這般疑慮,陳浩只能報以苦澀一笑,他何嘗不知這其中取捨之道。但是他如今只能這般的走下去,因爲他已經與崔黨已經處於對立局勢。即便起初未有對立之勢,陳浩也不會與太子的崔黨爲伍,因爲這並不是陳浩的初衷。

陳浩深知當今太子並非賢明之主,待李忱數年駕崩之後,這大唐天下豈有他陳浩的容身之所。即便最終得以自保,卻也是壯志難酬,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唐走向覆亡的道路。

這些,不是陳浩所想看到的。因此他需要輔佐一位明君,既可以使得大唐國祚得以中興,也能讓他的壯志得以實現。因此當他第一次在東宮與李渼有了一面之緣後,心中便有了此念。只是當時初次爲官,未有過多的深思罷了。

而如今已經今非昔比,故而陳浩的思慮也深遠了許多。隨後在洛陽的這一年多時日裡,陳浩對雍王李渼此人心性也有了一些瞭解。

陳浩轉身低頭注視紫鳶輕聲道:“如今許多事情我別無選擇,猶如站在風口浪尖之上……”說到這裡,一絲冷風吹進書房,吹亂了紫鳶額頭的一縷青絲。陳浩見狀便溫柔的替其撥弄,最後溫情一笑:“這等繁瑣之事你無需多慮,你覺得爲夫是那種渾憨之人?”

紫鳶聽了陳浩的安慰之言,鬱結的心緒也釋然了不少。輕輕的點了點頭,繼而小鳥依人般的靠在了陳浩的懷中。

陳浩攬着美人入懷看着窗外飛雪,陳浩的覺得他今生可謂得天獨厚。雖然幾年裡歷經艱險忍辱負重,但是有衆多至交好友相隨,亦有幾位佳人生死相伴。看了看懷中一臉幸福的紫鳶,陳浩覺得有必要爲身邊的幾位佳人做些什麼。

……

接下來的兩日裡陳浩手書了兩封信,一封快馬奔往淮南道壽州太和縣,另一封則快馬直奔江陵府。這兩封信是陳浩寫於王百川與嶽乾的,其信中的內容大致是爲了林月瑤與紫鳶的身世。

陳浩覺得不能將此事一拖再拖,是該給三人一個場面的婚禮。然而日前首要做的就是給月媱與紫鳶,一個既合情又合理的家世。

之所以會選擇王百川與嶽乾,陳浩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王百川與陳浩之間的關係可謂亦師亦友,又因林月瑤本身就有太和縣的黃籍,因此讓林月瑤做王百川的女兒倒也適合。

寫於嶽乾的信中則是要求嶽乾,將紫鳶當做失散多年的女兒看待,如此一來紫鳶也便有了一個合理的身份--嶽紫鳶。

其實陳浩完全沒有必要這麼麻煩,以他一個東都留守的三品大員,若要娶妻納妾又有幾人敢於說阻攔。同時也正因爲陳浩身居高位,言行舉止、娶妻納妾均會受到衆人的點評與批判。因此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爲了能夠隱秘二女的真實身份,索性給二人安排了一個合理的身份。

待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京城的聖旨也到了洛陽。對於聖旨傳召二人進京,陳浩與李渼卻未有絲毫驚訝。傳召陳浩,是因爲了勘破三題;而傳召李渼,想必是李忱想念這個體弱多病的二兒子了。

聖旨傳召二人火速進京,陳浩與李渼自然不敢有絲毫逗留,於是二人同行向京城而去。一路之上有高駢的護衛保護,倒也平坦無礙。

伏牛山綿延幾百餘里,東南與桐柏山相接,爲秦嶺東段的支脈,是爲淮河與漢江的分水嶺。期間多有風景宜人之處,其中通向長安通道,便是這雲霧繚繞的南陽老界嶺。

陳浩、李渼一行人快馬趕路,不到兩日便到了這南陽老界嶺。只需穿越過這老界嶺,兼程兩日便可到達京城。然而此處多以密林遮天蔽日,倒是顯得有些陰森詭異。

經歷上次的餚山儀仗被襲一事,如今的李渼也提高了警惕。於是驅馬於隊前,觀望幽靜深深的山間小路,不禁有些擔憂道:“陳兄,我等何不繞道而行,愚弟觀此路不甚平安……”

陳浩未有理會李渼的建議,而是在四處觀瞧着什麼。這時身邊的高駢解釋道:“殿下有所不知,此山名爲伏牛山方圓四百餘里,若要繞道而行不是不可,恐會耽誤些許時日……”

高駢的解釋李渼認同的點了點頭,繼而無奈道:“本王不知爲何,今日心中頗爲不安……”

“雍王殿下此言緣何而起?殿下如此信任太子,這山嶺之中又有何人敢置殿下於死地?”陳浩此刻心情大好的收回目光,接着略帶調笑的看了李渼一眼。

對於陳浩這般無禮的與李渼說話,高駢已經見怪不怪了。而李渼也知曉陳浩此言,是在有意提醒他警惕太子。於是面露尷尬之色笑道:“陳兄勿要再取笑愚弟,愚弟謹記便是!”

“大人,那此刻我等是進老界嶺,還是繞道而行?末將也覺得此嶺有些詭異,此處山高壁陡樹木衆多,正是設伏的絕好之地……”高駢此刻提醒陳浩。

雖然此刻在場的的幾人,當屬雍王李渼官爵爲大,但是二人卻默契的將目光落在陳浩的身上。陳浩凝望前方,繼而卻是微微一笑:“既來之則安之,走吧!”

說着便率先進了老界嶺,未有絲毫的猶豫,身後的李渼見陳浩如此自信,不禁無奈的搖了搖頭也跟了上去。於是高駢領着幾百護衛,除卻一隊士兵前方探路外,其餘衆護衛緊隨其後漸漸的深入老界嶺。

嶺中已然有着深厚的積雪,雖然樹木早已褪去了綠色,但是積雪覆蓋之下,卻是給人一種別樣的風景。幾百人的隊伍在老界嶺中穿行,卻始終未有發生李渼擔憂的危險。

然而越是如此,衆人越是絲毫不敢懈怠,依舊嚴陣以待的步步爲營向前推移。而陳浩卻與衆人不同,騎在馬上猶如閒庭漫步一般。兩個多時辰的界嶺之行終於走到了盡頭,待衆人出了老界嶺之後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走出了老界嶺陳浩卻未有馬上離去的意思,而是遙望山丘之上,對着嫋嫋的一縷炊煙神秘一笑。就在李渼與高駢頗爲不解時,陳浩去對高駢道:“千里兄,好生保護殿下,你領隊於五裡外的月坡亭暫作停留。本官有要事須得在此山中停留片刻!”

說完不待高駢回話,陳浩便已然絕塵而去,只留下李渼與高駢二人,疑惑的望着陳浩向老界嶺而去……

老界嶺的山谷之中,有一間簡易的茅草房。房中不時地冒出幾縷炊煙,門是虛掩着未有橫栓。陳浩牽着馬來到了這個山谷,隨後未有絲毫猶豫便走進了草房中。

“近兩年未見,未曾想你還是未曾有變,這一壺溫酒實乃隆冬之季不可或缺之物……”陳浩說着便跨步走進了草房之中。草房內有一方桌,桌上的炭爐正在溫着一壺酒。桌旁一堆篝火此刻已然漸漸褪去了火勢,架上的一隻剝了皮的山羊,被烤的脂油溢出甚有芳香。一更。--by:89|10054209--

第16章 治理旱情第50章 順利離開第43章 中秋佳節第70章 虛實難辨第115章 不想你死第74章 蓮羹談第117章 覺遠頓悟歸入定第46章 好戲正在登臺第96章 臨行囑託第38章 只要你敢想第64章 仰面朝天賞夜空第25章 你永遠見不到他第567章 劍指吐蕃第7章 義結金蘭第56章 孤芳自賞第18章 抓錯地方了第76章 睡得安穩嗎第24章 人頭我要了第104 無人可破第545章 分而化之第27章 坐而論禪第17章 整頓薊州第76章 東方耳浩第549章 浮屍數萬第97章 移花接木第48章 三件套第57章 陳浩瘋了第2章 一雙筷子第47章 太子少傅第29章 方形月光第67章 佳人三驚歎第82章 不降無生第100章 聽雨軒第14章 脣槍舌劍第2章 一雙筷子第46章 意外的字據第75章 爲夫去殺人第72章 河北軍報第33章 出世與入世第1章 意想不到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51章 深陷其中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72章 代節度使第98章 全是啞雷第71章 誓死不嫁第112章 如何破局第95章 掉入陷阱第49章 調虎離山第76章 東方耳浩第9章 打的就是你第96章 千年一嘆第30章 奇怪的石頭第31章 以德報怨第57章 陳浩瘋了第23章 引水救災第570章 沙州解危第31章 情形危急第81章 前往北原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45章 又見葉白衣第31章 誰是誰非第55章 你有沒有喜歡過我第41章 姓老名跌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36章 一子落下兩處皆明第5章 初見端倪第95章 將帥之別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70章 誰爲難了誰第28章 陳浩,他不是人第63章 斷袖你妹啊第46章 好戲正在登臺第11章 抽絲剝繭第17章 寬衣解帶第32章 宮廷驚變第54章 養虎爲患第9章 掌嘴八百第63章 江陵岳家第40章 金蔓蘿花第53章 地坤堂第36章 東宮密謀第19章 風林火山第43章 一縷煙火第21章 何以爲真第3章 對簿公堂第16章 牢中暗影第37章 寶藏由來第59章 流放黔中第570章 沙州解危第114章 雙子奪命定乾坤第44章 塵埃易冷第52章 聽風觀月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1章 朝堂之論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96章 千年一嘆第556章 南詔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