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分兵

賞移口是党項在葫蘆川道中的重要寨子,守住西去的沒煙峽,扼住北去道路。不過在宋軍的重炮面前,這城寨防守作用不大。半天時間,就已經陷落。

又過了五天,狄青的中軍纔到這裡,大軍擠滿了山谷。

帥帳內,狄青對劉幾道:“自沒煙峽西去,就是党項的西壽監軍司。在這裡我與將軍分兵,你帶五萬大軍,去攻西壽,我親帥五萬軍,去攻東邊的韋州。前邊割踏寨党項軍已經棄寨逃跑,其餘兵馬可沿葫蘆川穀道前進,與我們會合於鳴沙縣。”

劉幾拱手:“如此最好。不過,這裡雖然有去西壽的沒煙峽,道路卻甚是難走。太尉自帶兵去攻韋州,我帶兵再前行幾十裡,自割踏寨西去即可。那裡都是大道,炮車容易行進。”

狄青道:“只怕党項兵馬會沿沒煙峽而來,抄我軍的後路。”

劉幾道:“葫蘆川穀道內還有十數大軍,豈能守不住後路?太尉安心,直至現在,後軍還在鎮戎軍沒有動身,党項幾個膽子敢來抄大軍後路?谷中剩下的軍隊,必叫他們有來無回!”

劉幾對狄青過於謹慎,導致大軍行動遲緩早就不滿,哪裡會聽這些。如果不是狄青節制,劉幾早就帶着兵馬分兵,不跟狄青一起行動了。大軍擠在一起,作爲副帥,劉幾搞不清楚,到底有哪些軍隊在自己附近,哪些軍隊還在後面。說是三十萬大軍,真正能指揮的,只有帥帳周圍的一萬多人。

狄青想了想,道:“一切還是謹慎。部署欲要從割踏寨西去也好,不過還是要分派兵馬,從沒煙峽西去,與你的大軍在西壽會合。我們帶的三十萬大軍,是朝廷最可倚仗的,不可有絲毫大意。”

劉幾拱手稱是。無非派幾千人,沿着沒煙峽行進罷了。這個時候,党項哪裡有膽子派兵來攻。根據情報,西壽監軍司兵馬點集完全,也不足兩萬。由於被北來的宋軍嚇破了膽子,大量依附党項的小部族根本不聽党項點集,西壽有沒有一萬兵都很成問題。

西壽監軍司位於山間盆地,並沒有城廓,只是党項牧民的駐地。劉幾估計,自己帶幾千人就可以消滅他們。現在是三十萬大軍聚在一起,山谷之中過於密集,早分兵早好,五萬軍就五萬。

看着劉幾齣帳,狄青心中暗暗嘆了口氣。自己又何嘗不知道劉幾不滿,可有什麼辦法呢?大軍整訓完畢,跟自己以前熟悉的軍隊不同,跟杜中宵的河曲路兵馬也不同,又不熟悉新的指揮體系。狄青自到鎮戎軍後,就殫精竭慮,用盡了心力,努力不出差子。

新的軍制下,營以下的編制是定死的,狄青到現在還沒有記住各營的指揮使。上面編制,在河曲路的時候,哪一級配多少騎兵,多少炮兵,多少機動力量,有個基本數目。現在則不同,狄青對於新軍制下的指揮體系不熟悉,營以上的炮兵、騎兵、機動力量,狄青全都分開單獨編列。

最後的結果,就是狄青一直對於怎麼分兵,怎麼編列,哪些人做哪些部隊的主帥,拿不定主意。此時又不像南下徵儂智高時,全國軍隊隨便他怎麼調配,手下很多將領不熟。作爲主帥,對手下的將領不熟是大忌,狄青對此一直很擔心。

劉幾齣了帥帳,回到自己帳房,叫了參謀過來,吩咐他們立即制定作戰計劃。由於很多參謀在狄青那裡無所事事,被劉幾收攏,他帳下參謀數量充足。

開封府內,杜中宵與幾位大臣一起,被歸急召往崇政殿議事。杜中宵到的時候,幾位宰執大臣已經坐在那裡,一邊吃茶,一邊閒聊。杜中宵行禮如儀,坐了下來。

趙禎道:“前方狄太尉剛剛發來奏報,大軍已經奪佔賞移口。他與劉幾分兵,各帶五萬人,分攻西壽監軍司和韋州監軍司,其餘兵馬沿葫蘆川河道北進。召諸位來,就是議論此事。”

賈昌朝道:“奪佔賞移口,封死了党項自沒煙峽來攻的道路,可以分攻西壽和韋州。自此之後,對党項之戰,就算正式開始了。”

文彥博道:“前些日子,得了韓琦奏報,已佔肅州,大軍正向甘州前進。狄太尉現在才奪佔賞移口軍寨,是不是慢了些?等攻下韋州和西壽,只怕韓琦所部已經到涼州了。”

賈昌朝道:“作戰是軍國大事,不得不謹慎。狄青所帥三十萬大軍,是除了河曲路兵馬外,朝廷整訓完成的所有軍隊了。稍有閃失,便是大事,不得不謹慎。”

杜中宵道:“肅州到甘州四百里,十日便可到達。河西奏報發到朝廷,最少十五日,這個時候韓太尉必然到了甘州城下。甚至,已經奪了甘州,正向東進也有可能。算起來,狄太尉所部確實有些慢。”

賈昌朝道:“党項在河西無重兵,並無堅守之意,韓太尉兵馬迅速是應有之意。最關鍵的,還是看狄青那裡。三十萬大軍,只要出了葫蘆川,党項必然再沒有辦法抵擋。”

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麼。口口聲聲三十萬大軍,不正確使用,有什麼用處?正是因爲三十萬大軍數量太多,沒有正確分兵,才猥集難行。如果早早分開行軍,現在早已攻佔西壽和韋州,大軍已經到鳴沙城下了。生怕大軍分開之後難制,就是困在一起。

現在的形勢,並不能說明韓琦比狄青帶兵更強。韓琦所部只有三萬餘人,全是趙滋所部,指揮體系齊全,有趙滋這個老將,只要不自作主張就行。但是韓琦太順利,越發顯得狄青所部緩慢。

見衆人不語,趙禎道:“韓琦所部佔了甘州,一路東進,將要向涼州去。出了涼州,就離黃河與賀蘭山不遠,到時不知如何。”

杜中宵聽了,心中一動,道:“劉幾帶五萬軍攻西壽監軍司,若是順利的話,可以過惟精山,直出北進,佔領應理之郭家渡。如此如果韓太尉部佔涼州,可以讓劉幾歸韓太尉轄制。狄太尉取韋州之後,可以沿靈州川去攻靈州,而韓太尉所部,則在黃河西岸行進。”

文彥博聽了,道:“中丞的意思,是劉幾歸屬韓太尉後,直去興慶府?”

杜中宵點頭道:“不錯。韓太尉所部三萬人馬,在河西郡如入無人之地,一路東進,連破強敵。可見現在党項根本沒有什麼防衛力量,加上劉幾兵馬,共八萬人,足以去攻興慶府了。”

此話一出,大家都沒有說話。此次攻党項,讓狄青在鎮戎軍統三十萬大軍,某種程度上,還是對原來舊武將的一種尊重。結果大軍前進緩慢,引致朝臣諸多不滿。分一部給韓琦,也沒有什麼。

第112章 武進士第23章 全力應戰第232章 回頭路第249章 內賊第21章 一起抓走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48章 人選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94章 武都第30章 換酒而已第128章 夜談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72章 擔憂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62章 追查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2章 入宮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5章 地斤澤第10章 攻守易勢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82章 不甘心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50章 破城第69章 各有算盤第38章 如何治理?第37章 錢的問題第3章 破城第4章 包龍圖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92章 舊人去向第64章 謀劃第31章 兩手準備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24章 衝突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33章 臣願出征第98章 無事生非第81章 合議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99章 打虎隊第31章 炒鋼第39章 順化渡第34章 大勢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28章 難題第246章 議事第234章 泄密第45章 邪教第142章 商路第140章 重逢第88章 入幽州第101章 要熱鬧第64章 寶地第31章 競爭第40章 兩軍對峙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5章 生意人家第63章 獵物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8章 約期舉事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20章 見世面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02章 投降第112章 大生意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4章 仗勢欺人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50章 困難第263章 初勝第128章 剛剛好第51章 大敗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22章 稀奇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2章 夜襲第52章 建節第72章 進攻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29章 讓你吃雞第66章 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