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党項軍略

集議之後,不久葉縣即升爲葉州,轄葉縣、昆陽、柏亭三縣,鐵監單獨劃出,歸入鹽鐵司直轄。三縣範圍,大致以煤礦爲中心爲昆陽,原來的柏亭監範圍爲柏亭,剩下的爲葉縣,州府駐葉縣。

杜中宵舉薦王安石出知葉州,一時未定。

這一日傍晚,杜中宵奉口詔,與竇舜卿、十三郎、姚守信一起,入天章閣講武事。到了天章閣,才發現殿前都指揮使許懷德、馬軍都指揮使王凱和步軍都指揮李璋都已等在這裡,旁邊還有翰林學士歐陽修和王洙、胡宿。今日來了三衙將領,顯然聖上甚是重視。

禮畢,賜座,趙禎道:“自杜中丞帶京西路營田廂軍救唐龍鎮,而後帥河曲,天下戰事從此爲之一變。朝中將領,大多不通新的戰法,無所適從。從今日起,請杜中丞和軍校的幾位將領,到天章閣來講新的戰法。我會選擇官員和將領,在此聽講。”

衆臣聽了,一起稱是。

說了幾句閒話,趙禎道:“只是空講,只怕一時間難以理解。中丞講武,便以此次與黨項之戰爲例子,結合前方戰情。如此衆人更好理解,中丞講起來也方便。”

說完,吩咐旁邊的小黃門,取了大幅的党項地圖,鋪在前面的一張桌子上。

杜中宵捧笏謝恩,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道:“微臣這幾日思索,軍中的教材,是以當年在隨州練兵時爲本,原是爲了選拔帶兵將領所用。對於大的戰略原則,其實所講不多。臣天資愚鈍,想來想去,編了這一本小冊子,作爲講時所用。”

趙禎吩咐小黃門取來,道:“明日朝中抄印幾本,讓在這裡聽的人使用。”

杜中宵捧笏:“匆匆寫就,必然有許多不對的地方,將定看罷了。誰有意見,可以提出來,我回去改正。此事以前沒有過,只有憑藉衆人智慧,才能慢慢完善。”

趙禎翻了翻小冊子,道:“倒是與兵書有些像。”

杜中宵道:“講兵略,本就是兵書所寫。只是現在戰爭打法一樣子,隨之改變而已。”

說完,杜中宵看着桌子上的地圖道:“軍事戰略,包括的內容,第一當然是朝政。包括本朝朝政和敵人朝政,戰前應該清楚認識。臣是統兵之將,對於朝政知之不多,便就不講了。第二是國家利益,打這一場仗,對朝廷有什麼好處,不打對朝廷有什麼壞處。第三是戰爭的兵力。敵方兵力如何,戰力如何,要想打勝需出多少兵力。抽調這麼多兵力,對於國家有什麼影響。第四,就是地緣。依據地理我方要如何進攻,敵方如何防守。除了敵我雙方,周邊還有哪些勢力會影響戰局,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趙禎聽了,看看身邊周圍的官員,道:“聽中丞如此講,事情便就清楚許多。可惜,定對党項戰略的時候,中丞不在朝廷,倒是沒有想這麼多事情。”

歐陽修道:“無妨,党項小國,縱然戰事有波折,結果不會改變。正好以此戰爲例,讓中丞講一講仗到底應該怎麼打。陛下和衆臣學得會了,以後再有戰事當更容易。”

衆人都知道,以後戰事,就是對契丹。只要滅了党項,宋朝就掌握了對契丹的絕對優勢,有充足的信心擊敗契丹。對党項戰事,很大程度上是對契丹戰事的預演,使宋朝君臣知道軍事對比。

杜中宵看着地圖,道:“爲什麼一定要進攻党項?不說君臣之義,朝政上的事情我所知不多。單從地緣上論,党項位於關中以北,向西一直到蘭州、河西之地。其東側,不論河曲路,隔橫山威脅關中。其西面,以蘭州爲中心,威脅秦鳳路。河西隔斷了西域商路。有党項在那裡,朝廷與西域諸多不便。而且一旦朝廷與契丹有事,党項在背後,不得不派兵防禦。如果滅了党項,朝廷在西北再無強敵,與西域連成一體。契丹有事,可以傾全國之兵相向。”

趙禎點了點頭:“党項不滅,朝廷終被牽制。”

杜中宵道:“不錯。所以在地緣上,朝廷攻滅党項是不得已之舉。不滅党項,終不能渾一宇內。此是大略,相信陛下知之甚明,不需多言。那麼,要攻滅党項,要從哪裡着手呢?”

聽了這話,趙禎和衆臣都認真起來。現在的安排,是杜中宵回朝之前已經定好了的,利弊如何,其實朝臣的心中大多沒數。讓狄青從鎮戎軍主攻,韓琦輔助,自然有無數理由,但是不是符合軍事原則就說不清了。杜中宵說起党項戰事,一直沒有對此評論,今日倒是可以聽一聽。

杜中宵道:“党項全國可以分爲三部。東部爲橫山,是党項的起家之地,人口密集,山路崎嶇。中部興靈兩州,位於賀蘭山和黃河之間,土地肥沃,有黃河水灌溉,最是富庶,山河夾峙。西部則爲河西數郡,祁連山下,是到西域的走廓。攻党項,針對這三個地方,有三個方案。”

說完,指着橫山地區道:“一是攻橫山。西線堅守保安軍,東線南北對進。南路自綏德軍,沿無定河北上。北路自勝州南下,沿明堂川,與南路會攻銀、石、夏三州。以朝廷的軍力,党項縱然全國來援也無法抵擋。二是攻河西。西路自星星峽取瓜州,北路自居延取甘州、肅州,兩軍會合取涼州。第三就是直取興靈,就是現在朝廷用的打法。之所以直取興靈兩州,最主要的原因爲兩個。一是兩朝國力,相差實在太大,沒必要取党項兩翼,直攻擊其要害即可。沒有了興靈兩州,党項實際就無法支撐。還有一點,就是鐵路修到鎮戎軍,朝廷有能力直攻靈州。”

趙禎道:“中丞說的有道理。初時議對党項方略時,就有大臣建議,可以先攻橫山。以河曲路常勝之軍南下,鄜延路沿無窮河北上,取銀、夏兩州。此是党項興起之地,取了兩州,就斷党項一臂。諸大臣集議,認爲斷党項一臂,不如直取其腹心。”

杜中宵道:“不錯,現在的党項根本無法與朝廷爲敵,沒必要一點一點削弱。而且有鐵路通鎮戎軍後,天下財力物力可以支撐直攻興靈兩州。對興靈兩州,北邊朝廷有河州,南邊有鎮戎軍,是可以南北對進的。爲什麼不呢?因爲南邊鎮戎軍到靈州間,適合大軍展開,實際上也朝廷布置三十萬大軍。南線要突破的是天都山,北邊要突破的是山河關。山河關是要地,突破之後,依然有近百里山路。賀蘭山是党項重地,山中許多宮樓,又多兵馬,實際進軍不便。與南路相比,等南路打下興府府,北路未必能出山。是以韓太尉放棄了山河關,而從西邊取河西,是明智之舉。”

趙禎看着地圖,想了一會,道:“中丞說的有道理。不過,鎮戎軍狄太尉,預計明年出天都山,下年才攻靈州,倒是能與北路破山河關配合起來。”

杜中宵道:“陛下,實不相瞞,臣一直以爲,狄太尉的軍略太保守了。天都山党項兵馬不多,而且地形並不險要,三十萬大軍一個月即可橫掃。党項佈置,也沒有想在天都山與本朝大戰,而是集中兵馬於靈州周圍。看其想法,應該是知道兵力不及本朝,想退守靈州,利用靈州後方的後勤補給過長,拖垮本朝進攻的大軍。其實,從鎮戎軍到靈州,路程五百里,僅用人背也能把物資運到靈州城下。”

歐陽修道:“依党項兵力,不與本朝決戰於靈州,也沒其他辦法了。”

杜中宵道:“內翰說的是。小規模作戰,党項可以藉助天都山遲滯本朝兵馬。大規模作戰,天都山就不合適了。山中道路大部分都開闊,沒有大規模作戰的合適地方。戰於靈州,儘量拉長本朝兵馬的補給線路,依託堅城,還可以堅持。”

趙禎道:“依中丞所說,狄太尉在鎮戎軍,過於拖延。是不是讓朝廷逼其進攻?”

杜中宵搖頭:“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狄太尉是前方主帥,要麼換人,要麼就要依着他的方略作戰。不然,一旦出了差子,就可能招致大敗。”

這是原則,要麼相信前方將帥,要麼就直接換人,千萬不要針對具體方略逼迫。不然導致前方佈置出了差錯,最後追悔莫及。杜中宵是覺得狄青保守,但反對朝廷逼其進攻。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口氣:“狄太尉進攻保守,現在可能會出現兩個意外。一是韓太尉自星星峽出兵後,已經佔了瓜州。戰報從瓜州傳到朝廷,要半月之久。到了現在,說不定已取肅州。如果韓太尉佔了涼州的時候,狄太尉剛出天都山,前方戰情就複雜了。再有一個,契丹兩帝並立數年,耶律洪基已經反守爲攻。如果契丹有了結果,党項戰事未結束,河曲路就顯空虛。”

第53章 技術狂人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51章 大雪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252章 初戰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82章 霹靂車第144章 先玩吧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88章 大勝第86章 地方龍蛇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35章 這是掛麪第59章 地方矛盾第78章 作戰當勇第39章 兩難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2章 夜襲第133章 回鄉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16章 好時機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96章 歸順第114章 富弼第27章 善後第72章 不等了第197章 鴉兒看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42章 巧遇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19章 走訪民間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07章 大同府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45章 定計第18章 互相推諉第92章 杖責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9章 應募者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95章 絕路第8章 賈逵出兵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31章 炒鋼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218章 開花彈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17章 大主顧第118章 賽馬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71章 試槍第44章 貴人?第154章 投奔第224章 回鄉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63章 陰錯陽差第49章 因地制宜第52章 準備攻城第55章 西壽軍司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5章 意外收穫第48章 慶功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4章 炮轟甘州第3章 新家第138章 佈置第88章 和爲貴第71章 戲中人第186章 刺刀戰第156章 兩說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99章 破靈州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65章 天賜良機第92章 育種爲主第141章 北進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43章 包車第36章 帥司所在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44章 奇兵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41章 爲考而學第36章 獻城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3章 聲東擊西第177章 分岐第59章 巧遇第117章 大主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