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窮治地方

白先向杜中宵行禮,道:“相公,案子已經審結,我要到異鄉去投靠親友。多謝相公,接了我的狀子,回到葉縣來重審。雖然有許多不如意處,終究算是有了個結局。”

杜中宵看着白先,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氣質沉靜。想了想,道:“最終也只是簡員外勾結章員外偷改借據,逼死人命,沒有死刑。你阿爹還是被認爲是自縊而死,有些對不住了。”

白先道:“事情已經過去許久,只能夠盡人事,聽天命了。我的心中雖有不甘,也只能接受。簡家賠了許多錢,事情就此過去。唉,一時之間,真不知道應該說什麼纔好。”

杜中宵一時無言。白家的案子已經審理結束,白正然的屍身已經腐爛,查不出什麼,最後就只能按自縊結案。簡員外被處重判,流配到西北墾田,並沒有一個死刑。這個結果顯然不能讓白先滿意,可又有什麼辦法呢?世間事,本就有許多不如意。杜中宵是御史,只能夠監察,不能親自審案,只能夠如此了。

送走了白先,杜中宵回到驛館,覺得有些心煩意亂。拿起這兩天鮑軻送過來的審案記錄,隨手觀看。

這些日子抓的人多是把持各個市場的豪強,問了許多案子出來。只是都是小案,沒有人命官司,沒有牽連極廣的案子。在許多地方,這都是日常發生的事情,許多審案官員頭痛。

翻遍案卷,杜中宵放在一邊,閉目沉思。葉縣這樣一個地方,面對着大量財富,沒有人命官司和大案太過奇怪。在杜中宵想來,每個佔據一處市場的人物,不說說個個手上有人命,大量鬥毆是少不了的。

想了許久,杜中宵對一邊的士卒道:“去請鮑提刑和吳知監來,我有話跟他們說。”

要了多少時間,兩人到來,各自落座,杜中宵吩咐上了茶。

用了茶,杜中宵道:“今日白姑娘來向我辭行,說是案子已經終了,她去投奔他鄉親戚了。此案糾纏了半年多,直到送狀紙到御史臺,我親自來,纔有了結果。”

鮑軻急忙拱手:“都是下官無能,連累中丞。”

杜中宵道:“世間事,有許多不無可奈何的地方,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了。白姑娘雖然對案子結果不怎麼滿意,但已經審理終結,她也不多說什麼。”

鮑軻和吳君庸兩人拱手稱是,不敢多做解釋。白家一案,知道的都明白,白正然之死,很可能是簡員外下的手。但沒有人證物證,最好只能不問。

看着兩人,杜中宵道:“其實,百姓要求的不多,給一個結果就好,沒有辦法,也不去強求什麼都明明白白。我們爲官理政,應該明白這一點。過去的事情不多說了,就說自然到葉縣收到的狀紙,從鄰近州縣調了許多官員來,幫着審理。你們兩人覺得,審得如何?”

鮑軻看了看吳君庸,拱手道:“這幾日來的官員幾乎日夜不休,詳加審理。雖然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們的心意總是到了。知道中丞留在葉縣的日子不多,定然早日審理清楚。”

杜中宵苦笑着搖了搖頭:“審理清楚?我看是審不清楚了。一時間抓了這麼多地方豪強,葉縣地面卻平靜如初,你們知道是因爲什麼嗎?”

鮑軻拱手:“願聽中丞教誨!”

杜中宵道:“因爲抓起來的人清楚,沒有抓的他們的手下也清楚,沒有重罪,無非是關幾天,豪強們出去依然管着地方。又沒有多少日子,外面的手下互相忍讓,先熬過去再說。不管什麼事情,無非是等這些人出去,再慢慢想辦法。提刑,這樣審案子,對地方真地有好處?”

鮑軻沉默了一會,道:“中丞,這些地方豪強,是因爲廢了行會牙人,拼殺出來的。他們只要維持地方秩序,並不需要打打殺殺,並沒犯重罪。”

“真地沒有嗎?”杜中宵的語氣一下子重了。“打打殺殺,拼殺出來,難道是靠嘴皮子啊!狀紙和你們審理的狀詞我看過了,總是避重就輕,就想這麼逃避過去?”

鮑軻不語。其實他的心裡,感覺上覺得杜中宵說的有道理,但自己錯在哪裡,卻又說不出來。

吳君庸道:“中丞,那些人不過是把持地方的城狐社鼠,說有錯當然有錯,但卻無大錯。官府對地方不能處處皆管,自然就需要這些人。”

杜中宵道:“爲什麼需要這些人?朝廷律法,治理地方,非官即吏!廢了行會牙人,這些人憑什麼管理地方?你們審案的時候,凡是牽涉吏人的,都輕輕放過,重點在這些人跟百姓的衝突上面。他們已經把持市場,收着規例,跟百姓還有什麼生死衝突?結果審出來的,小案子一堆,沒有一點大事沾身。這樣有什麼用?無非是關幾天,就放回去而已!”

鮑軻道:“中丞,事實如此,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杜中宵道:“事實真是如此嗎?地方豪強,不勾結官吏,如何漁肉鄉里!白家一案,還沒有這麼複雜,就牽扯到幾個吏人。這些把持地方的豪強,縣衙中沒有吏人支持,如何能做得下去?回去告訴在這裡查案的官員,不要怕牽涉到葉縣公吏!凡是牽涉進去的,越是吏人,越是要嚴查!”

說完這番話,場面一時安靜下來,鮑軻和吳君庸都不說話。過了一會,鮑軻才道:“中丞,如果這樣做,葉縣可就沒有人幹活了。”

杜中宵道:“差役可以從鐵監調來,公人爲什麼不能調來?怕地方混亂嗎?葉縣有巡檢司,如果兵力不夠,我行文許州曹安撫,從別處調兵來,又有何難?”

曹皇后的弟弟曹佾,現在正是京西路安撫使,兼知許州,掌管京西路兵權。隨着全軍整訓,禁軍開始變爲野戰軍,安撫使主要掌握地方力量。只要有兵力彈壓,難道還怕地方會造反不成?當然,杜中宵並不知道這個曹佾,就是後世八仙傳說中的曹國舅,一向都是好性子。

吳君庸道:“中丞,公人向來是用地方大戶。犯了錯,出了事,或者虧了錢,有地方可找。如果嚴查現在的吏人,把葉縣的公吏差役全換過,以後如何是好?”

杜中宵道:“用地方大戶?以前還要求大戶輪流當差呢,現在都多少年沒換了?提刑、知監,那些是地方沒錢的時候,不得不用的辦法,官府付不起請人的錢。葉縣能一樣嗎?這裡如果把賦稅收上來,怎麼會僱不起人呢?僱的人,豈不是比地方大戶好用?更不要說現在葉縣客戶佔絕對多數,還固執地使用地方大戶,他們就難免跟豪強勾結,把持地方。”

鮑軻和吳君庸兩人不語,但也不敢開口答應杜中宵。

杜中宵嘆了口氣:“御史臺向來不干預地方之事,這次聖上命我來,已經說明了鐵監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樣的。你們怎麼還是不明白?地方豪強佔住的各處市場,如果換成官府來管,會多收許多錢糧。有了錢,還怕沒有人幹活嗎?”

見杜中宵意思堅決,鮑軻和吳君庸只好拱手:“下官聽從中丞之言,回去吩咐就是。”

杜中宵道:“敢治理吏人,查出來的,就不會只是這些小案子了。葉縣這樣一處大縣,一年間各種案子不知多少,都被用各種手段壓下去了而已。此次審案,調了這麼多人來,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一定要窮治。要不惜把整個葉縣翻過來,一切都重新來過!”

鮑軻和吳君庸稱是,心中覺得膽顫。看杜中宵的樣子,可不像是查案,倒像是來翻江倒海。

讓兩人離去,杜中宵重重地嘆了口氣。有時候,自己真想拋開這些地方官員,親自上陣。可惜,自己供職御史臺,在葉縣待的時間又短,實在做不到。

此次藉着審理白家一案的由頭到葉縣,杜中宵想的是拋棄以前的舊傳統,在葉縣這裡,儘量找到發展工業的制度,進行試驗,並待推廣。可惜這兩位官員,與自己不熟,也不是做事的人選。

從建立鐵監開始,到現在七八年了,柏亭監進入快速發展期。這個時候不能改變制度,以後會越來越麻煩。特別是其他鐵監,都是學着柏亭監治理,這裡本來就是其他地方的榜樣。

宋朝的政治結構,對官員來說,是軍權和財權收歸朝廷,地方上只能維持而已。官員掌握大權,地方上做事的人,其實是公吏和差役。從最開始,一切草創,依着戶等,由地方上的百姓輪換。一般是中上等戶有家財,輪流擔任具體做事的公吏,中下等戶出力,擔任差役。

公吏和差役制度,極大地減小了朝廷支出,初建國時,有其先進性。立國百年,到了現在,各種弊端叢生,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特別是葉縣這種地方,經濟發展快速,公吏差役催生了地方上大量的不合理的案件。只是上下因循,被壓下了而已。

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39章 大軍出動第72章 進攻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75章 小人書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24章 大軍集結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11章 首告第16章 佈置第59章 要學好第155章 兩難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05章 突破第202章 離去第86章 以工代賑第34章 親臨前線第37章 熟人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93章 分岐第149章 不經打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02章 動物園第17章 出戰第31章 炒鋼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34章 不原諒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9章 酒糟蒸酒第44章 吾鄉有人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3章 官制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13章 躲藏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29章 提拔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38章 進山第44章 奇兵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65章 渡河第126章 細作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97章 鴉兒看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37章 馬車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64章 不嚇你們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37章 貪得無厭第15章 朝爭第73章 在商言商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76章 試刀第107章 大同府第52章 建節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53章 外戚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50章 糧草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36章 學校第129章 慢用第31章 大軍南下第86章 地方龍蛇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16章 好時機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28章 醉仙釀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155章 兩難第149章 農事第134章 表功第127章 南下第12章 打就大打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12章 撞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