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圍城

僕固懷恩站在城頭,看着城外向城門處佈置火炮的宋軍,眉頭緊鎖。自宋軍圍城,自己派了兩次使節去談判,沒有任何結果,正愁悶間,後面來的大隊宋軍就把城圍了。已經派了幾次人去焉耆,也不知道信送到了沒有。看圍城的宋軍,最少有幾萬人,自己城中的萬把人敢上去打嗎?

正在這時,龍落都沙前來,叉手道:“大王,新得來的消息,宋軍已經佔了白水城。不只如此,其他城池,也大多被宋軍佔領,高昌實際已經成了孤城。”

僕固懷恩回過頭來,問道:“如此說來,宋軍來的軍隊,豈不是要五六萬人?甚至更多!這樣多的軍隊,靜悄悄地很快就從河曲路到這裡,怎麼一點消息沒有?”

龍落都沙道:“大王,宋軍把鐵路修到伊州,可是隻有軍人能坐。在勝州的人,哪怕得到了宋軍出擊的消息,怎麼送到高昌來呢?宋軍圍城數日,現在城中人心浮動,再不出戰,內部就要先亂了!”

僕固懷恩沉默一會,嘆了口氣:“高昌城內的兵馬,本非精兵,怎麼出戰?這些宋軍,可是先敗契丹,再敗党項的強軍!唉,早知今日,宋軍佔領河曲路時派使節前去就好了!”

龍落都沙道:“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派使節去,宋軍只說是奉令行事,要問去問杜節帥。現在城都圍了,去哪裡找杜節帥?依我看,宋軍蓄意如此,就是要興兵來攻!”

僕固懷恩回過身,看着城外營帳連綿的宋軍陣營,心中暗暗嘆了口氣。本來與契丹交好,宋軍佔了河曲路,因爲不知那邊情況,自己派人使節,還想着契丹很快回過勁來。誰知一拖再拖,國內還沒有商量出結果來,宋軍已經過來圍城了。大軍合圍,現在再去問還有什麼用?

想了許久,僕固懷恩道:“惟今之計,必須要計劃突圍了。焉耆一直沒有動靜,白水被佔領,現在退路都已經被封了。明日,你帶軍出城,與宋軍交戰,看看他們戰力如何。不必過於糾纏,如果戰事不利的話,速速退到城中,我們再商量別的對策。”

龍落都沙道:“宋軍佔領了白水城,我們能退到哪裡去?焉耆是不能去的,去了哪裡,宋軍與黑汗前後交擊,跑都沒有地方。要去北庭,現在卻沒路了。”

僕固懷恩道:“宋軍能有多少人馬?等到他們攻城的時候,突然殺出去,直攻白水城。白水本就是小城,擋不住我們的。翻過天山,到北庭去,那裡背靠大漠,宋軍無可奈何!”

回鶻本是遊牧民族,從漠北一路向西遷徒,一路被契丹和党項驅趕。西域沒有強的勢力,纔在這裡落下腳來。黑汗作爲突厥殘部,分成幾塊,還能慢慢佔據上風,可見其戰力之差。現在面對宋軍圍城,僕固懷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跑,跑到草原,跑到大漠,難道宋軍還能一直追趕?

打發了龍落都沙,僕固懷恩又看了一會城外宋軍局勢,心中嘆氣。以前作戰,哪裡像現在這次宋軍一樣,幾天時候形勢就全變了。戰爭本來是長期的事情,特別是在西域這裡,地盤廣大,人口稀少,一動就要準備數年之久。像宋軍這樣,兩年前攻下河曲路,現在就到了高昌,速度實在驚人。難道,以後的戰爭,就是這樣的速度了?那一般的小國,哪裡還有防守之力?

城外的軍營裡,趙滋對秦有朋等人道:“節帥來了公文,要我們儘快開始攻城。張岊所部,已經封鎖了高昌四周,沒有軍隊來救他們了,拖下去沒有意義。明日張副使會來,等副使來了,便開始攻城!”

諸將應諾。

秦有朋道:“依張岊攻柳中城看,高昌的戰力並不強。如果我們集中火炮,迅速轟開城門,應該能快速佔領高昌。城中有回鶻的汗王和貴族,此一戰後,回鶻在西域也就沒有什麼勢力了。”

趙滋道:“節帥特別交待,高昌城中除了回鶻人外,還有不少粟特人。西域這裡,粟特人善於書吏和做生意,除非是死心跟回鶻與我們交戰的,不然要保護好他們。等到收復西域,還用得着他們。”

崔度田道:“做生意,做書吏,我們漢人有的是人,何必要粟特人?”

趙滋道:“你知道什麼。粟特是這一帶的大族,不只是西域,河中也有。得他們投靠,方便開闢商路。不是爲了商路,節帥何必急急來攻高昌?還不是我們佔了河曲路後,高昌封閉商路,不許商賈從伊州這裡來,而是要走契丹上京路?這一條東西商路上,粟特人可是主力,要好好利用。”

秦有朋道:“如果他們不說,哪個知道是什麼人?不知道是什麼人,又該怎麼保護?”

趙滋道:“哪裡有這麼多爲什麼!攻城的時候,奮力做戰!攻破了城,要一條都井井有條,不要搶奪百姓。其餘的事情,自有節帥前來處置。記住,最重要的是,進城之後不可騷擾百姓!有敢違了這一條的,定然重加懲處!張副使來,也是爲了監督此事的。”

一衆將領見趙滋說得嚴厲,忙一起叉手稱是。

趙滋看着衆人,道:“自順化渡一戰,已經兩年多了,未再經戰陣。這兩年來,軍隊整訓,走了許多人,又來了更多的人。戰力到底如何,這一戰見分曉!河曲一戰,我們連戰連勝,契丹和党項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戰後兩年多的時間,卻再也沒有戰事。爲什麼?因爲戰功證明,我們隨州練出來的兵,是天下最能打仗的,全軍都要照着整訓。可整訓的結果卻並不如人意。你們可曾記得?剛整訓數月,京城演練一場,張岊帶兵大勝,朝廷派了許多大臣到河曲路武都軍校。只是,那一次他們到了河曲路,卻沒有辦法把京城的軍校搞好,就只好這樣了。此次入西域,如果我們打得好,朝廷纔會有信心!”

崔度田道:“將軍這樣說,莫不是高昌勝了,以後的戰事會多起來?”

趙滋笑了笑:“最少現在條件具備,應該是進攻党項的時候了。就是沒有全軍整訓,禁軍還是以前的禁軍,在鐵路修到鎮戎軍後,其實也該進攻党項了。如果我們西域打得漂亮,我估計,接下來就該集中大軍,進攻党項。鐵路修到了伊州,不是正好從西邊進攻沙州嗎?”

宋朝真正的勁敵,首當其衝的是契丹,其次是党項,高昌其實是順手打的。鐵路修到伊州,一是可以重開東西商路,再一個,就是可以從西邊進攻党項的河西數郡。

自晚唐之後多年戰亂,河西人口大量流失,現在支撐不了大軍。白馬監軍司被殲滅後,党項在河西數郡只有不足五萬人,正兵只有一萬餘。宋軍從伊州回頭,進攻瓜州和沙州,算是攻擊虛弱之地。

杜中宵帶兵進攻高昌,除了開通西域商路,也是爲宋朝打開了另一個進攻党項的通道。只有滅了党項和契丹,宋軍才能夠真正向外擴張,從此再沒有了後顧之憂。

第155章 販魚第14章 陣前殺將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75章 逃跑第6章 偶遇第134章 表功第171章 初敗第232章 回頭路第7章 糟白酒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235章 突破口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48章 高朋滿座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8章 賈逵出兵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54章 避風驛第73章 在商言商第99章 朝政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78章 仙人跳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65章 生事第82章 不甘心第93章 恩威並施第43章 戰前聚議第40章 不進則退第8章 兩難第46章 工業種子第61章 水車第191章 合圍第68章 別出心裁第46章 初戰告捷第19章 應募者第66章 給錢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5章 難得良機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54章 投奔第94章 誰不缺油?第7章 堵第55章 玩具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72章 不務虛名第8章 約期舉事第95章 絕路第42章 債券第75章 全部押中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26章 輸不起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30章 交接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54章 投奔第42章 聚飲第23章 物是人非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154章 投奔第71章 錯位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78章 作戰當勇第69章 南線出兵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48章 西進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71章 何去何從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29章 取朔州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3章 同年重逢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60章 新生活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95章 絕路第177章 分岐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55章 販魚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94章 樞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