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拒絕

送走了丘節級,趙成山立在酒館門口,愣了好長時間。想來想去沒有辦法,只好去找金三。

金三是何等身份,不是趙成山想見就能見的。等了好長時間,纔有一個蒙主管出來,向趙成山拱手問好:“節級是州城裡的顯要人物,不知今天怎麼到了這裡?”

趙成山道:“蒙主管,現在事情緊急,我也不多說廢話了。前些日子,你們從我那裡借了五十幾石糧食,說好一個月後歸還,我收些利息。現在州衙突然要查屬下糧倉,沒有辦法,還請立即還回來,無非利息我不收了就好。”

蒙主管聽了連連搖頭:“節級,借貸這種事,你貸我借,都是說好了,各有用處的。那五十幾石糧食,是我家主人給商隊的人用的,未到時間,哪裡能夠還上?”

趙成山道:“主管想想辦法,務必還上糧食。州衙查糧倉,一旦有錯,處罰極重!我出了事倒沒有什麼,最多不過發配幾年,牽扯到員外的生意,那可是大事!”

蒙主管笑道:“節級,員外跟你們是正經做生意,哪裡有什麼大事!不如這樣,五十石糧,府裡算五十貫錢與你,自去買了入倉如何?”

趙成山道:“主管,五十幾石糧,不是大數目,但到市面上買,就不容易了。勝州糧草,都是從中原按時發來,市面上的糧店儲存不多。更不要說,本地最大的糧商是商場,他們那裡的糧倉都已封了,準備查帳。現在就是手上有錢,也難買到現糧。”

蒙主管兩手一攤:“那該如何?借你的糧已經用了,現在哪裡能拿得出來!”

趙成山見蒙主管耍賴,道:“主管,五十幾石糧哪裡就能用掉?還剩下多少,讓我先拿回倉裡,再從其他地方補一補,應付過去這一次查帳,以後怎麼都好說。”

蒙主管搖了搖頭:“節級,不是我不幫你,而是府裡真沒有那麼多糧。現在府中吃飯,還要隔幾日就到市面上買糧呢!你如果一定要,就這一個辦法,我們算錢還你,此事揭過不提。”

趙成山聽了心裡生氣:“主管,此次是我來求你,做得好了以後必然相報。如果這樣,以後可不能再跟從前一樣,要借糧可就難了!”

蒙主管笑道:“節級說笑了,勝州城裡,還怕拿着錢買不到糧食嗎?”

趙成山冷笑一聲,拱手作別,自去其他地方尋找糧食去了。他倉裡只差五十幾石,只要捨得下些本錢,怎麼都能補齊。只是這一次生意虧了,多花的錢,可比金三這裡的利息高得多。

看着趙成山離去,蒙主管搖了搖頭,自回到府裡。那些糧食,實在沒法還給趙成山,此次從西域來的商人有二百多人呢。城中的糧商都已經問過了,現在青黃不接,沒法提前給糧食。

勝州附近年前沒有開荒,不產糧食,便就是如此。這裡缺糧倒是不缺糧,只是倉中不足,可且糧食品種受到限制。金三這種富貴人家,吃的花樣繁多,許多麻煩。

到了後邊,金三正與客人閒談,見到蒙主管進來,隨口問道:“趙節級是爲了什麼事?”

蒙主管道:“前些日子,借了他幾十石糧食,因爲最近衙門查糧倉,想提前要回去。”

金三道:“這幾天城中的糧食不多,你答應了嗎?”

蒙主管道:“怎麼答應?如果答應了,此次商隊的人吃什麼?無非小事,員外不必操心。”

金三點了點頭,讓蒙主管去忙自己的事情,不再過問此事。不過幾十石糧食,價值不足一百貫錢而已,對於金三來說,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不說趙成山到處籌糧,憑着自己的關係,還要搭不少錢進去。這些與金三無關,在他眼裡,這些衙門小吏有用時說些好話,用不到的時候,就愛幹嗎幹嗎去。

蒙主管離開,金三對坐在那裡客人道:“此次到勝州,聽說你們還是走的陰山以北?宋軍早已佔住了居延縣——也就是以前的黑水城,今年就要通火車了。從伊州到居延,不過一千餘里,極是便捷。以後商隊到中原來,不必從高昌出發,改走伊州就好了。”

坐在那裡的任員外道:“哪裡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伊州脫離高昌自立,商賈不通,在那裡可採買不到什麼貨物。只能從高昌出發,纔有足夠貨物,到這裡做貿易。”

金三道:“前些日子伊州城主入京城朝貢,隨行的商人不少,又是哪裡來的?”

柳員外道:“那是從黑汗國採買的貨物,多來自身毒,與我們不一樣。現在的西域,北邊是高昌強過黑汗,而且與西黑汗交好,商路可以一直通到大秦。南邊就反過來,黑汗強過高昌,到身毒的商路一直暢通。南邊本就可以走青塘路入中原,不必經過河西之地,並不受多大影響。”

金三點了點頭:“原來如此。只是鐵路修到了居延縣,宋朝必定會進西域,那裡諸國如何想?”

任員外道:“我們來之前,高昌還舉旗不定。他們本與契丹是盟友,去年耶律仁先太尉入了上京道後,做得非常不借,各部馴服。由高昌出發,走陰山以北道路暢通。當然,如此走,就用不上河州到居延的鐵路了。如果以後鐵路修到了伊州,商路到底應該如何,還要看高昌的北庭王怎麼想。”

柳員外道:“是啊,北庭王自視甚高,不想居於宋朝之下。宋朝如果佔了伊州,高昌未必就會立即臣服。如果真地打起來,不知商路會不會斷絕。到時就只能走南邊商路,北路一時通不了了。”

商人談的自然都是生意的事,政治動盪就是生意風險。面對宋朝這種大國,沒有什麼政治投機的機會,就更加如此。河曲路初勝,高昌國也改變看法,想着儘快向宋朝進貢。還沒有派出使節,宋朝就得到了居延,突然間兵臨西域,高昌的看法就變了。

契丹沿着上京道,曾經兵臨高昌,高昌完全沒法阻擋。那一次之後,高昌對契丹極是恭順,兩國交往頗多。現在的西域商路,便就是藉助了通契丹的商路,從豐州那裡南下之後到河州。現在宋朝又兵臨西域,高昌舉旗不定,下不了轉向宋朝的決心。

伊州城主今年入京,對西域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高昌的影響。名義上,高昌與宋朝之間是舅甥之國,以前入貢的時候,高昌北庭汗王曾經這麼自稱過。但實際上,高昌是以契丹爲主,已經幾十年沒有交往了。對於宋朝有沒有實力控制西域,高昌一直在懷疑。

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34章 大勢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26章 反噬第48章 溼法鍊銅第71章 花超了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265章 使節第204章 赴考第66章 酬功第38章 試槍第224章 回鄉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81章 焉耆第130章 交接第65章 生事第9章 酒糟蒸酒第65章 生事第75章 進擊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252章 初戰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93章 死路一條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257章 偶遇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64章 商量第3章 新家第11章 亂起第79章 剪羊毛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28章 剛剛好第16章 毛遂自薦第28章 奪權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48章 楊家將第230章 大勢第73章 生財之道第3章 比不得第101章 要熱鬧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4章 新的形勢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22章 實驗第10章 攻守易勢第51章 猜題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101章 好心第160章 新生活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246章 議事第23章 全力應戰第38章 峰迴路轉第25章 地斤澤第195章 使節第188章 大勝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72章 不等了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7章 破城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53章 分兵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204章 走私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4章 應對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24章 衝突第90章 別有任用第39章 大軍出動第81章 故人來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76章 錢荒第4章 新的形勢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83章 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