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寶貨

出了鋪子,金三回頭看了看,對陳希志和廉成道:“旁邊這間鋪子,極其實惠,味道又好,兩位又出來用飯,可以到他家去。”

陳希志奇道:“員外與這位貴鄰,看來熟識。平時常走動嗎?”

金三道:“我與他素不相識,雖然兩家店鋪相鄰,卻從來沒說過一句話。”

陳希志更覺得奇怪:“既是如此,爲何特意如此關照我們?”

金三道:“一是他家的酒菜委實不錯,生意興隆,我這裡也掌派人買了吃。再一個,此家主人與杜節帥相識,於你們有好處。”

“原來如此。”陳希志和廉成一起點頭,明白了金三的意思。

金三對王普跟杜中宵的關係很看重,不過自持身份,從不親自與王普交往。只是吩咐手下人,與王普保持良好關係,以後不定什麼時候就用得上。

此時正午已過,陽光不強烈,正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候。勝州這裡,進入八月,晚上就已經極爲寒冷了。這個時候正好閒逛,再等上幾個時辰,涼風就起來了。

到了商場門前,看這裡人山人海分外熱鬧,廉成道:“這處所在,如此熱鬧,想爲不凡。我也曾走過不少地方,還沒見哪座城池,有這樣繁華的地方。”

金三道:“這算得了什麼!勝州新立,再是繁華,也比不了內地。不說兩京那種中原的大地方,就是旁邊河東路的幷州,也比勝州繁華多了。似這樣的商場,幷州城裡有三處,每處都比這裡熱鬧。”

陳希志道:“原來員外還到過幷州去呢!”

金三搖了搖頭:“我倒是想去,可是去不了又奈何?只是聽來往的商人說,可惜不能親眼得見。”

廉成道:“聽說幷州離這裡不過千里,員外想去,何不走一趟?”

金三嘆了口氣:“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商人,想要去中原,要先向帥府投書狀,不說麻煩,根本就不會允許。除非在這裡住上幾年,有了保人,才能到中原去見識一番。”

廉成道:“員外自隨着商隊去,難道路上還有人盤查?就是有人盤查,編過身份罷了。”

金三道:“大人,在勝州,千萬收起這份心思,這裡不比西域。現在去幷州,必然是要坐火車,沒有書狀根本買不到火車票。不坐火車去勝州,必然惹人生疑,那可躲不過去。”

廉成和陳希志不知道怎麼才能坐上火車,要到哪裡去買票,也不敢多問,也不敢亂說。

進了商場,金三道:“那裡有賣米餅米花的地方,我們去買些,路上吃來解悶。我到了這裡,總要買上一些這種吃食,路上可打發時間。”

陳希志和廉成不知道金三說的是什麼,隨着過去,原來白花花的,有的壓成餅,有的一粒粒。問了才知道,原來是大米制成,西域卻沒有這些東西。

金三買了幾大包,分給陳希志和廉成,以及幾人有隨從。一邊吃着,一邊走向商場裡面。

一進大門,賣的是文化用品。一邊是筆墨紙硯,一邊是各種書籍,琳琅滿目。

陳希志見了,忍不住就要上前詳細觀看,金三一把拉住:“大人在勝州城裡還要住些日子,過兩日自己來看即可。今日我們走馬觀花,來不及一一細看。”

這個地方金三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筆墨紙硯凡是有些名氣的,都買了許多套。另一邊的書籍每本都能背出名字,家裡都存得有,怎麼還會過去看?

宋朝是書籍普及的時代,市面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多書籍,價錢從來沒有這麼便宜。但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筆墨紙硯和書籍仍然不便宜,不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可以消費得起的。杜中宵用了許多辦法,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書籍依然是貴重物品,不是平常百姓可以隨便買的。銷路最好的印刷品,是年畫、日曆之類,再加上一個現在流行的小人書。銷路受限,商品就少,遠比不了後世規模。

對陳希志這些生在西域,能讀書認字的人來說,有書看就是好事,並不怎麼挑剔。陳希志活了幾十歲,一輩子讀的書不夠十本,既然見到,當然想帶些回去。

勝州在邊地,有許多異族客人,商場把這些放在進門的地方,彰顯自己的文化品味,明明白白地先亮出自己的檔次來給人看。內地的商場就不會如此,進門要麼是水果,要麼是衣飾。

過了文化用品區,緊接着的是佛事用品區。諸如各種佛像、香燭、經書等等一應俱全,甚至還坐了幾個僧人,一本正經不知在那裡幹些什麼。

西北重佛,河曲路新立,又沒有什寺廟,這些東西也在商場裡發賣。看着有些滑稽,實際上生意非常好,許多遠路來的人,都會帶些香燭、佛像之類的回去。

高昌一帶原來信奉摩尼教,幾百年前改成佛教,現在已成佛國。特別是與黑汗打了一百多年仗,信佛之風更盛,家家供奉,人人都是信衆。經過這裡,陳希志和廉成都雙手合十,極是恭敬。

前面的筆墨書籍,使他們見識到了中原文風之盛,這裡的佛事用品又分外親切。

離了佛事區,緊接着就是各種衣飾,陳希志和廉成看得眼花繚亂。只是金三不停留,他們就只好跟着向前去。直到了賣糖茶的地方,金三才停下來,道:“這裡的東西高昌少見,我們可以看一看。”

高昌跟遊牧地區不一樣,他們農耕,本地又多產水果,並不多麼嗜好茶葉。當然,作爲中原人流傳下來的習俗,茶也是日常飲品,不過不是生活中的必須品。

陳希志和廉成走上前去,看各種茶葉,有目不暇接之感。每種茶葉都在一個大玻璃罐裡,旁邊一個小紙板,寫了茶葉種類,產自哪裡,有什麼特點,應該如何沖泡飲用,當然還有價格,非常詳細。看了限多種茶葉,兩人才知道剛纔金三泡茶爲什麼那麼自得。這裡最好的茶葉,也沒有什麼信陽的明前茶,而最貴的已經要五兩白銀一兩了。這個價錢非是大富之家,那是絕對喝不起的,能聞味就不容易。

金三對兩人道:“那等好茶,都是及時採摘,要及時喝的,時間一長就變了味道。於我們做生意的商人來說,不是好的貨物。你們來看這邊,聽說是產自洞庭一帶的陳茶,越陳越香,價錢沒有那貴。這種茶葉與剛纔喝的不同,在裡面加奶、加糖也是美味,賣往西域,甚至賣往河中,再西都可以。”

陳希志看那茶一團一團,搖頭道:“這不就是以前見過的團茶?有什麼稀奇。”

金三道:“大人,看着相似,但這茶與團茶兩種味道。既可加奶、加糖飲用,也可以衝飲,味道都上佳。團茶是蒸青,時間長了就要朽敗。這是發酵,時間越長不但不會朽壞,而且越陳越香。”

兩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聽金三在那裡說。這種發酵茶,後世種類繁多,最有名氣的就是普洱茶,還有黑茶、白茶等諸多名目。越陳越香之類,是杜中宵依據記憶中的印象,引導出來的。其實發酵茶最大的長處,是方便長途販運,而且特別適合草原和大漠。另一種發酵茶是紅茶,方便長途海運。

高昌不嗜茶,不代表絲路上的其他地方不嗜茶,越向西去,對茶越是喜愛。金三明白,這是一個大商機。特別是與另一邊的砂糖配在一起,實在絕配。

陳希志和廉成不是商人,聽金三講了一氣,覺得此物能賺錢,但興趣不大。到了另一邊,金三一講砂糖,再一邊價格,陳希志和廉成的眼睛不由瞪了起來。

西域早有砂糖,甚至還早於中原,那裡商路的盡頭之一,本就是印度地區。這個結果不只是因爲海運不發達,此時的印度,很多地方不通商路,繁華的內陸地區只能走西域。西域有砂糖,而且深受百姓貴族喜愛,不過價格卻極其高昂,直比金銀。與茶葉相比,砂糖可以直接當成國家財富。

看了一會,廉成道:“員外如此熱衷於此,想來有用意。”

金三道:“我欲買一些砂糖,跟那邊的茶葉一起,送回高昌,作爲禮物。兩位覺得如何?”

廉成道:“甜味誰不喜受?以砂糖爲禮物,還勝過金銀,當然是重禮。”

金三道:“以後鐵路修到了黑水城,甚至到伊州,這些以前難得的好物,就應有盡有,而且價錢不貴。送給高昌的權貴做禮物,讓他們知道商路通了的好處。”

陳希志和廉成兩人連連點頭。高昌人重財貨,這些砂糖,堪比金銀,看着格外順眼。販運貨物賺錢是商人的事,這些東西,直接可以看作財富,就跟每個人息息相關了。

金三想的,是讓儘可能多的人支持自己,不要打仗,痛痛快快迎宋軍入西域,大家財。中原來的稀奇貨物沒有帶兩位使臣觀看,就是要看這些跟白花花銀子一樣的東西。

第44章 貴人?第42章 故人屬下第55章 內附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126章 前路第67章 意外第108章 賞功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29章 過界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51章 猜題第81章 合議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49章 不經打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54章 相持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39章 雜談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42章 旅遊團第103章 不湊巧第5章 刁難第91章 菜地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60章 聞風而至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39章 順化渡第26章 圍堵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47章 探礦第105章 突破第92章 杖責第44章 奇兵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4章 交涉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30章 僥倖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57章 避嫌第105章 突破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5章 意外收穫第3章 破城第53章 重新編組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55章 兩難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40章 拒絕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04章 賞識第59章 順手牽羊第33章 泄秘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74章 風波第195章 使節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8章 威力驚人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30章 僥倖第29章 過界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63章 葉縣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12章 武進士第49章 因地制宜第64章 寶地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70章 地震第53章 無主之地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53章 推而廣之第74章 出乎意料第92章 鄭重其事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50章 沒有展開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76章 錢荒第67章 帶你看炮第32章 官、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