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路向西

六月底,党項割黑水城,向宋朝稱臣議和。朝廷改唐龍鎮爲寧邊縣,河清軍、金肅軍改縣,屈野河上游新築平定縣,俱隸勝州之下。在平定縣和河州開榷場,與黨項貿易。

趙滋帶屬下一部移駐黑水城,婁博貝改爲河州屬下鹽監。

帥衙官廳,杜中宵吩咐趙滋落座,對他道:“黑水城遠在河州千里之外,地接高昌國,不似河曲路其他地方可比。你軍到那裡,物資轉運不便,一切困難,要早做打算。”

趙滋叉手:“節帥放心,我帶兩千兵馬到黑水城駐紮,再用兩千人沿路運輸糧草、火藥槍彈,應該能夠支撐。只是如此安排,河州兵馬不多,只怕党項人不安分。”

杜中宵笑道:“不必理會黨項人,現在他們哪裡有不安分的膽子!怎麼也要過上兩年,他們學着鑄出些炮來,纔敢打我們的主意。既然党項已獻黑水城,各州要建的牢城軍便就先停了。党項戰俘修完到沙州的鐵路後,全部移到河州,一路向西修鐵路,修到黑水城去!”

一邊的包拯道:“經略,河州到黑水城一千餘里,而且路上荒無人煙,這路可不容易修。”

杜中宵道:“再是不容易,這路也要修起來。修到了黑水城,有了這條鐵路,胡人從此不可能翻過陰山。修路再難,還能夠比建長城更難?千年來長城都建了幾道,我們修一條路算什麼。到了秋天,勝州到河州的鐵路修好,一切都可以沿路西運,其實並沒有多難。”

陳旭道:“用党項戰俘修路,他們一旦生事,周邊沒有大軍,只怕鎮壓不及。”

“提舉,党項戰俘怎麼會生事。他們每日裡修路,雖然勞累了些,也並不比以前累多少。我們讓他們吃飽喝足,多少人感激不盡,生怕放他們回去呢。可以允諾他們,只要到黑水城的路修好,便可以在河曲路安置。只要安分守己,數年之後放爲良民。”

包拯對陳旭道:“提舉新到河曲路,不知這裡的事情。這些党項人以前在軍中,不要說輔兵,就連正兵,日常也是以大麥、青麻爲食,粟米少見。那些輔兵,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粟米。他們在沙州一帶修路,我們給的是黃米飯,還有醬菜,人人吃飽。對於党項戰俘來說,是以前想不到的好日子。”

陳旭愣了一下,一時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杜中宵道:“不需爲此事擔憂,只要糧食充足,便無大事。縱然有一些桀驁不馴之輩,看管的人痛下殺手就是了。鐵路通到這裡,幾萬人的口糧,終究是小事。”

中原糧食不缺,更不要說還有江南的米麥供應。以前邊疆缺糧,是運輸成本太高,損耗太大。供應西北前線,以前連車都沒有,多靠人背。一石運到前線,成本就要數石,甚至十幾石,再加上運輸損耗和損失,成本高昂。有了鐵路之後,數千裡外的糧食可以暢通無阻運來,容易多了。

如果沒有鐵路,宋朝就是佔了河曲路,能支撐兩三萬軍隊的糧草已是了不起。有了鐵路,不但可以支撐十幾萬大軍,還能養着數萬戰俘,幾萬戶營田廂軍和百姓,讓他們吃飽穿暖。

修鐵路用的鐵軌、枕木和鐵釘等物資,都可以用火車運到,無非是其他地方暫時先不修路而已。

聽說要把鐵路修到黑水城,趙滋道:“若是鐵路通到那裡,大軍一日夜間就可以自河州到達,自然固若金湯。節帥,鐵路修到了黑水城,進西域也不是難事。”

杜中宵道:“先修好路再說。西域的事情,暫不要插手。哪怕有西域使節到黑水城找你,拉拉交情可以,其他的一概不準。就是兩地貿易,也必須要朝廷允許纔可以。高昌是契丹臣屬,于闐則已經被喀喇汗國所滅,在西域一切都要謹慎。”

包拯道:“經略意思,暫不與高昌貿易?可只要鐵路一到黑水城,番商必然會從高昌國來。”

杜中宵道:“暫不開榷場,不與西域做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凡是與中原貿易的胡商,必須到勝州來投書狀。得經略司允許,纔可以入專門區域,按規矩貿易。”

說到這裡,杜中宵對陳旭道:“勝州城裡,貿易之地除了商場,還有一處地方,名爲免稅區。之所以這麼叫,是外邦貨物到了勝州,可以先進入到那裡,不收稅賦。胡商之間也可以互相貿易,只要貨物不進入中原,不在本地販賣,我們也不收稅算。”

陳旭問:“經略,爲何如此?不收稅算,豈不便宜了胡商?”

杜中宵道:“便宜就便宜他們吧。我們如此,只是要讓各路商人,都到勝州貿易。一是天下各種珍貨,俱都聚集於此地,自然有無窮好處。二是雖然不收稅算,他們搬運貨物總要運費和人工,官府和百姓總是賺到了錢。還有一個,在我們的地方做生意,就要用我們的錢,給錢引找個去處。”

陳旭點了點頭。心中明白,依杜中宵的說法,這個地方只怕不在戶部司轄下,自己也管不着,而是經略司的地盤。對外事務朝廷屬於樞密院,在地方則是經略安撫司,單獨劃一個地方也好。

說到這裡,杜中宵對趙滋道:“你回到河州,先安排本地官員,凡是有胡商到那裡,貨物全部要用專門的包裹,或者是柳箱,裝起來之後,才能上火車運來勝州。隨車有書狀,貨物直接進保稅區,書狀送經略司。要賣入中原,先交稅算,再運出保稅區。凡有敢違此例者,一切依走私論處。”

趙滋稱諾。現在他兼着河州知州,州中官吏多爲軍中將領兼任。杜中宵上奏章後,河曲路幾州都派了知州,朝廷所派的河州知州高賦還沒有到任。

看看時候不早,杜中宵道:“天時不早,我們到官酒樓裡,爲趙將軍送行。他要坐火車,到修都縣後再回河州。沿車還有許多物資和人員,不能讓他們久等。”

勝州和河州之間,漢時曾置修都縣,宋軍佔領之後重設此縣,作爲勝州和河州的鐵路中轉站。現在到河州的鐵路已經修過了修都,趙滋回河州,方便了許多。

幾人出了帥府,一路到商場前。只見人頭涌動,熱鬧非凡。勝州城裡現在人口衆多,都是官府養起來。經常會有各種臨時工作,做了就發工錢,許多人手裡還是有零錢的。

商場對面,金三租的鋪子已經收拾完畢,裝飾得金碧輝煌,甚是氣派。只是鋪子雖好,卻不做任何生意,只有幾個小廝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地在門前看行人。

杜中宵看見,道:“明日便揭榜,明示胡商到這裡做生意的規矩。那處鋪子,就是金三所開,聽說是要作爲西域胡商在勝州的落腳之處。揭了榜,他們就知道怎麼做了。”

金三租這處鋪子,並不是做生意,而是方便西域來的客商,算是商會會所,不招待外人。當然以後西域胡商來了,自然是要收錢的,金三不會做賠本生意。有這麼一個地方,大家住在一起交流信息,有無窮的好處。作爲主人,金三佔住這個角色,隱約間就是西域胡商的首領。

金三本是疏勒人,與喀喇汗王室交好,也與高昌友善,生意遍佈西域。商人是做生意的,以前與中原是朝貢貿易,他就想辦法做了于闐到中原的朝貢副使。現在不一樣了,正常貿易,那自然又是另一種做法。以他的生意規模,這處店鋪根本不算什麼,就是要選在黃金地段,招待來客,彰顯自己身份。

豐州有過陰山的大道,陰山以北則是莊浪部,都在宋朝控制之下,西域商路已經打通。金三一路過來,打聽了勝州形勢,自然要緊緊抓住這個機會。

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97章 鴉兒看第24章 抓人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91章 爭鬥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76章 人心惶惶第44章 債券第43章 意外之喜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6章 偶遇第92章 育種爲主第155章 兩難第9章 初戰第95章 秋收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99章 朝政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36章 初戰第263章 初勝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9章 應募者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02章 投降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36章 集議第45章 葉縣改革第41章 新奇吃法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48章 雙刃劍第96章 好土第171章 初敗第27章 再留無益第47章 探礦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2章 入宮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60章 新生活第112章 武進士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33章 家事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60章 新生活第174章 打探第75章 自尋退路第55章 玩具第46章 民亂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38章 試槍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94章 要強硬第7章 糟白酒第12章 施粥第149章 伊州第31章 你想錯了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02章 坐車第21章 嚇了一跳第65章 佔地賠償第5章 召試中書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193章 分岐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2章 夜襲第87章 軌道第20章 燒成白地第78章 期貨第130章 交接第111章 鐵甲第44章 奇兵第10章 攻守易勢第38章 如何治理?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62章 佈置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53章 無主之地第35章 風雨欲來第118章 投降第56章 人多糧少第34章 人心惶惶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35章 風雨欲來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70章 商場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