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臨渡口

官衙內除官廳外,大多被僻爲新的指揮所,就連附近的一部分民房都被徵用。

杜中宵、韓琦和十三郎站在地圖前,研究着附近的形勢。

自此城南下,大約二百里外就是順化渡,附近數百里內過黃河的優良渡口,勾通東西的要道。

韓琦指着地圖道:“白馬監軍司兵馬西來,賀蘭山守軍北上,都要過順化渡口。這裡是溝通東西南北的要地,守住此處,河曲數州就盡爲我所有!”

杜中宵道:“不錯。順化渡一路向東,就是河清軍。守住了順化渡,依託黃河,這一線就是本朝所佔地域。白馬監軍司五萬,賀蘭山守軍五萬,擋住了這十萬大軍,這一帶從今以後就爲本朝所有。”

韓琦道:“十萬兵馬,聽起來數目不少,其實正軍不多。以前西北禁軍對党項十萬,五萬人也儘夠了。你這裡有槍有炮,若能提前佈置,應該是有勝算的。”

杜中宵道:“相公說的不錯。只是要讓党項承認這些地方爲本朝所有,甚至重回羈縻,僅僅守住是不夠的。此戰要勝,還要大勝,要把党項打痛,讓他們再也不敢來戰。”

十三郎道:“經略,這可是不容易。我們守,党項來攻,攻不下來就退回去了,如何大勝?一路向南打到興慶府,現在全軍心有餘力不足,必須要休整了。”

杜中宵道:“營田廂軍訓了數年之久,這幾個月打的都是順風仗,雖然連連獲勝,成色卻還有些不足。一個優秀的將領,一支強軍,既要善於在進攻中防禦,又要善於在防禦中進攻。依託既有陣地,在總體防禦的時候,局部進攻,大量殲滅來敵。這一仗如果打好了,營田廂軍就脫胎換骨!”

說到這裡,杜中宵指着地圖道:“順化渡以南數十里外就是賀蘭山區,那裡山河夾峙,不似北邊這麼平坦,攻之不易。大的戰場放在順化渡一帶,對我們最有利。党項兵馬大多在河西,奪了順化渡,他們沒有合適的地方渡河,就把戰場限制在了黃河以西。佔領順化渡後,我們依河而守。十三郎,明日你就帶騎兵南下,順化渡以南五十里,以西一百里,都是偵察地域。這一戰,就先從雙方的遊騎對戰開始!”

十三郎應諾,仔細看地圖。順化渡地形平坦,黃河兩岸大片草原,與沙漠接界。騎兵每人一戰騎一馱馬,控制杜中宵所說的地域倒並不困難。宋軍敢用數千騎兵做遊騎,党項沒有這個魄力。

戰事開始之前,雙方的遊騎偵察與反偵察,對於後續戰事有重要影響。營田廂軍不需要騎兵正面衝鋒,他們最重要的兩個作用,一是戰前偵察,二是戰後追擊潰兵,反過來壓倒了党項騎兵。

韓琦道:“依經略看,此戰應該如何佈置?”

杜中宵道:“楊文廣、趙滋、竇舜卿三部撤出黑山、狼山,立即南下,集結於順化渡以北。以楊文廣和趙滋兩部攻順化渡,而後迅速搭建浮橋,在黃河西岸展開。竇舜卿部越順化渡南下,前出十里,把所有的党項城堡廢掉。而後回撤,在順化渡以南防守。此戰總的原則,是南守西攻。竇舜卿部全力防守賀蘭山來軍,楊文廣和趙滋相互配合,尋機殲滅白馬監軍司突出來的各部。賀蘭山是党項要地,山中有宮室有牧場,興慶府又隨時可以出兵北援,沒有什麼進攻的機會。白馬監軍司不然,其防守的賀蘭山以西地區地廣人稀,大軍點集,南至蘭州,西到大漠,丁壯盡出。抓住他們的主力,千里之內無援軍。換句話說,防住了賀蘭山來敵,白馬監軍司就是一支孤軍。把白馬監軍司盡殲於狼山和賀蘭山之間,党項賀蘭山以西千里之內就成了空白,無兵力彈壓。到時各蕃部,會不會依然恭順,那可兩說。”

韓琦看着地圖,道:“白馬監軍司五萬兵力,正兵約一兩萬間。以楊文廣和趙滋兩部,再輔以炮兵和騎兵,我們兵力佔優。只是竇舜卿一部防賀蘭山來敵,兵力過於少了些。”

杜中宵道:“軍中所有重炮,全部配屬給竇舜卿,讓他依託陣地而守。楊文廣、趙滋兩部,此次只配給輕便快捷的小炮、輕炮,再配屬大部騎兵。党項能攻破竇舜卿的火炮陣地,算他們本事!”

石全彬聽了覺得興奮,道:“好,就如此安排!我隨竇舜卿南去,看看党項怎麼打我們火炮!”

杜中宵道:“此次是兩軍決戰,非以前可比。韓相公坐鎮此處,我去順化渡,留後隨竇舜卿。兵分三路,我在順化渡指揮,留後監竇舜卿一路。相公以爲如何?”

韓琦有心去順化渡,看看前線到底怎麼打仗。不過杜中宵去了前線,後方應該有人坐鎮,只好按下心思。如果有意外,坐鎮後方的韓琦可以接應,及時做出部署。

想了想,韓琦道:“此次還跟屈野河一戰那親,不要俘虜嗎?”

杜中宵道:“當然不一樣了。屈野河是快進快出,破壞掉党項的堡寨,我們並不駐紮。此次奪取順化渡後,這一帶都是朝廷土地,不要俘虜是後患。此次抓得越多越好,讓他們到東邊幾州修路去!”

幾人又商量了細節,最後定了下來。杜中宵去順化渡,石全彬隨竇舜卿,韓琦後方坐鎮。連續幾個月,杜中宵一直不讓副手石全彬指揮,他已經習慣,安心當個監軍。功勞又不少,何必冒指揮失誤打敗仗的風險。營田廂軍編練數年,石全彬沒有參與,讓他指揮也會無處下手。

最後,杜中宵對十三郎道:“先前進山掃蕩的騎兵,讓他們沿狼山南下,山前集結,以爲奇兵。入黑山的則沿黃河對岸行進,順化渡以北集結。此次以楊文廣所部在前,趙滋所部爲中軍預備隊,騎兵分兩路爲兩翼。凡脫離大隊的党項小股人馬,騎兵尋機殲滅!”

十三郎應諾,自去安排騎兵各自進軍路線。

楊文廣帶領大隊馬進了兀刺海城,找到莊浪師道,見了城中將領,告訴他們莊浪埋保已獻城,人已離開。讓他們各自吩咐親隨,與宋軍一起,把城中党項兵馬分開關押。

大勢已去,除了幾起小的亂子,再無戰事。依杜中宵軍令,楊文廣派了五百人,把所有俘虜押往天德軍,兀刺海城留下二百人守城,大軍南下。莊浪師道則回莊浪部,等候朝廷旨意。

白馬監軍司地盤廣大,兵馬點集不易,要趕在他們之前,佔領順化渡。楊文廣帶大軍急行,重炮全部交給炮兵,不再與自己同行。軍中只帶一匹馬拉的輕炮,加上本來就編在步軍中的臼炮。

第三日,離着黃河分流的地方不遠,杜中宵帶了直屬親兵前來匯合。

此時狼山以南,賀蘭山以北,已經遍佈宋軍遊騎。被奪取健壯馬匹和駱駝的党項遊牧部族,驚恐地向南遷移,到處風聲鶴唳。

指揮兵馬紮營,楊文廣到帥帳見杜中宵。

叉手行禮,杜中宵道:“不必多禮,我們坐下說話。”

楊文廣落座,杜中宵道:“此次攻兀刺海城,可還順利?所部還有多少兵馬?”

楊文廣道:“回經略,兀刺海只一戰,放了幾炮,雙方沒有對陣,莊浪刺史便就獻城,基本沒有損失。我所轄的本部尚有四千餘人,加上隨行的炮兵八百餘人,隨行的騎兵兩千餘人,還有約七千人。”

杜中宵點頭:“指揮得當,該夠了。順化渡是賀蘭山前最重要的黃河渡口,東西交通要地,漢之臨戎縣左近。那裡党項沒有修建城池,城在南邊五里之外。順化渡離此四十里,明日行軍三十里,後日你軍必須進佔渡口。已經探過,那裡沒有兵馬,只有一個党項監官,還有約二十差役。”

楊文廣叉手:“後日在順化渡迎經略!”

杜中宵點頭道:“黃河已經開凍,前些日子凌訊讓河水氾濫,兩岸多沼澤。現在水雖已退去,道路泥濘不減,你要提前探查路線,不要讓炮和大車陷在爛泥裡!”

楊文廣稱是。

這一段黃河由南向北流,是凌訊多發地段。秦漢開墾時的水利設施早已損壞殆盡,党項在這一帶也沒有築河堤,凌訊一來,任由河水氾濫,周邊數裡都爲沼澤。由於地近沙漠,河水退去之後,會留下許多湖泊,並不會全部變成爛泥。選擇合適路線,並不影響大軍行進。

杜中宵又道:“此次你部和趙滋所部,對付西邊來的白馬監軍司兵馬。不止要防住他們,而且要力求全殲,最少要殲滅一部。若此次全殲白馬監軍司五萬兵馬,就爲大勝,否則只是小勝。”

楊文廣聽了眼睛一亮:“經略的意思,此次要大打?”

“大打,能打多大就打多大!此戰過後,軍隊需要休整,佔住的地盤要開發,估計較長時間不會打仗了。這一仗要把党項打怕,最好讓他們以後不敢起與朝廷作對的念頭!”

第29章 過界第118章 投降第56章 買書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29章 讓你吃雞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75章 小人書第5章 召試中書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202章 動物園第157章 避嫌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1章 党項收人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62章 心累第48章 雙刃劍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8章 威力驚人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74章 兩個拳頭第68章 稀罕物第44章 新與舊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7章 波折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80章 新婚第96章 好土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37章 馬車第73章 在商言商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21章 練兵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50章 沒有展開第44章 新與舊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35章 事發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82章 契丹要害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86章 刺刀戰第37章 不同看法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63章 過蒲昌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41章 試探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72章 擔憂第61章 力敵第110章 俗文化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05章 寶貨第67章 意外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73章 各想出路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70章 圍城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8章 無路可走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80章 新婚第104章 海商第142章 旅遊團第69章 南線出兵第81章 新知州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58章 百年計第16章 佈置第14章 隱情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55章 機宜司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46章 圍城第98章 只取朔州第71章 花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