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紙上談兵

聽着杜中宵介紹現在營田廂軍的制度,平淡地分析帶來了哪些好處,還有哪些不足,韓琦慢慢變得認真起來。很明顯,杜中宵的語氣中既無誇耀,也無自責,而是平淡地講解着一件事情。

以前練兵,自然是按照練兵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獲得的經驗一點一點改善,沒有經過實戰。等到真正實戰了,自然就會發現以前不足的地方,加深自己的認識。

以前營田廂軍特別講究紀律,雖然軍中有許多活躍氣氛的舉措,卻是以紀律爲核心。真正交戰之後才發覺,強調紀律是不對的,容易讓低級軍官和士卒刻板,戰場上如同木偶,失去了主動性。這樣的軍隊對戰党項自然可以,一遇到不利的局面,面對靈活性特別大的遊牧騎兵,難免有些不足。

一進軍營嚴訓紀律,是爲了讓紀律成爲軍人的本能,在這個基礎上才進行真正的軍事訓練。軍人的本能不只是紀律,那只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形成軍人集體戰鬥的本能。

前世聽人說,中國農民特別愚昧,愚昧到分不清左右腳,不會齊步走。真正練兵才知道,那是特殊的地理條件和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正因爲特殊纔會被記下來。從一出生開始殘酷的壓迫在和剝削,完全看不到一點希望的人生,從早到晚沉重的勞動,極少的和極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纔會那個樣子。這個世界上,天生是傻子的有多少人?社會條件沒到那個地步,大多數人不會如此。

這是韓琦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係統的分析練兵,而不再是籠統地嚴選士卒、軍紀森嚴、賞罰分明之類的套話。杜中宵的練兵,是有一套完整的邏輯貫穿基中,所有原則都是由此生出來的。

聽杜中宵講完,韓琦道:“經略,這些東西如果寫下來,就是兵法,專門練兵的兵法。世間兵法許多,講這些的卻是極少,甚是難得。”

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相公,說兵法也是兵法,說不是也不是。講這些的有沒有?其實應該是有的。秦漢之時,朝廷關於士卒的各種律令,雖然要求與此不同,講的內容卻應該差不多。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時間,打了無數的仗,那些仗怎麼會是白打的?兩漢之後,天下動盪,北朝各族多不修文治,這些律令早已不知哪裡去了,沒有傳下來罷了。歷朝武功鮮有超兩漢者,恐怕與此有關。”

韓琦點了點頭:“或許如此。我等文臣,也見不到那些了。”

唐宋兩朝,其實軍中也是不修文治,不像兩漢普遍的兵役制,必有關於士卒的律令。府兵是專門參軍的人羣,不需要律令規範,自己家裡從小會教,軍中只要嚴明軍紀即可。後面的藩鎮更不必說,只要有一部分精銳親兵,再有大量炮灰就可以了,哪個耐煩羅裡羅嗦的律令。

軍中從練到管再到戰的條例,應該是一個整體,形成一種完整的風格。這種風格反映到每個軍人身上,表現出來的,纔是真正軍人的本能,紀律只是最基礎的部分。宋朝軍隊其實沒有這樣一套條例,還是五代延襲以來的軍閥風格,杜中宵要去自己總結出來。

講了練兵,兩人一時沉默,靜靜坐着喝茶,看着天上悠悠的白雲。

韓琦仔細咀嚼杜中宵說的話,越想越是覺得有道理。或許具體內容有錯漏,但這樣一整套的由作戰原則到完整條例的文書體系,應該要有的。朝廷各個衙門,政事常有中書條例,樞密院有樞密院條例,三司有三司條例,甚至一州一縣都有自己的條例,軍中怎麼就不需要了?僅僅靠軍法怎麼可以,有了刑統就不需要各種條例了?有了這套條例,軍中一切有章可循,跟以前就大不一樣了。

喝了一會茶,看天色還早,韓琦隨口問道:“練兵如此,經略以爲,作戰又該如何呢?朝廷修武經總要,刻各種兵書,頒發諸將,正是要重整軍備之舉。”

杜中宵道:“相公問起,下官就略說一二,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韓琦笑着道:“經略但說無妨。”

杜中宵道:“打仗其實自古至今大的原則相差不多,具體因時而異。戰略就是大局,爲帥者當儘量不打無明確目的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把握戰機。不得不戰時,沒有戰機要創造戰機。戰術說起來就更加簡單了,盡最大努力強硬擊弱,以多擊少,不可陷兵於險地。採取各種辦法,達成這個目的。絕大部分戰術,應該都以此爲原則。戰場指揮,則要儘可能發揮己的優勢,限制敵方的優勢,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韓琦道:“經略說的倒是簡潔明瞭,只是做到有幾人?”

杜中宵道:“相公,世間事大多就是這麼簡單,可實際上越簡單的事情越難做。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要求認真,可我們有幾個人認真?有幾個人能夠一直認真?聰明人總是高估自己的智慧,覺得做簡單的事情是一種侮辱,認真是愚蠢,妨礙了他們智慧中靈光一閃的一剎那。我一直要求營田廂軍將領,不要什麼靈機一動,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按部就班,把規劃好的事情做好了再說。真有餘力了,靈機一動的智慧纔會有用處,不然就是害人的毒藥,耽誤了正事。”

“作戰的原則很簡單,就是要打敗敵人,獲得勝利。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但真正指揮軍隊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忘了這一點。自古流傳下來的兵法,將領用來開闊眼界是好書,如果當作學做戰的條例,那就大錯特錯。不是不切實際,就是刻舟求劍。文人學兵,苦讀兵書,真指揮軍隊了,要麼不知所措,要麼言過其實,要麼漫無目的——”

韓琦皺眉頭:“經略和意思,是不用文官爲帥?經略難道不是文官?”

杜中宵搖了搖頭:“相公誤會,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學用兵,不要從兵法上學,而是要真真正正熟悉軍隊,熟悉作戰。認認真真學,不要飄到天上去。朝廷現在,文人不知兵,知兵的武將又有幾人?文人好歹讀書識字,讀過幾本兵書,比武將還是要強一些。”

杜中宵對武將流行粗鄙不文的風氣非常反感,甚至有將領以不識字爲風榮,不知所謂。營田廂軍掃盲只怕做得少,跟其他軍隊完全兩種風氣。連字都不認識,戰略、戰術豈不是要用人做自己的眼睛。

“戰爭原則其實就那幾條,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細分下去,學會打仗其實並不能。以戰場論,無非是密度、速度,保存自己,殺傷敵人,自古至今沒怎麼變過。陣形怎麼擺出來的?我有什麼兵器,臨敵時如何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用武器擊敵,如何防止敵兵傷己。在此基礎上,兼顧指揮和變換。只要緊緊把握住了這個原則,不管什麼陣形,都不能理解。相反,爲讀書而讀書,陣形學了何用?”

“傷敵、護己——”韓琦默唸幾遍,不由苦笑。“經略論兵,還真是簡單直接。”

杜中宵道:“戰場指揮就是如此。擺陣形,無非是依地理、天時、敵情,最大限度的把自己兵器的威力發揮出來,傷害到敵人。同時儘量減小敵人的傷害,保護自己。利於指揮和陣形變換,其實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用槍,便就儘量用長槍,猥集一起,如牆而盡,讓敵人無處躲,無法攻到自己。用弓弩,則前排的弩手想盡辦法,讓衝過來的敵人放慢進攻速度,近身前射出最多的弩矢。後排弓手,則儘量最短的時間射出最多的箭,射到敵人最多的地方,說到底無非如此。”

“沒有火槍火炮的時候,戰場作戰就是如此。將領審時度勢,在局部戰場短時間形成以多打少,以強擊弱,及時抓住戰機,擴大勝勢。有了火槍火炮,就是最大限度發揮火炮的火力,讓敵不得集結,造成最大殺傷。火槍及時抓住火炮創造出來的勝機,一舉擊潰敵人。敵人潰逃,騎兵追上,獲得最大戰果。”

韓琦聽着一時無論可說:“經略作戰,委實直接——”

“以前沒有火槍火炮,弓弩爲多,戰力如何與人數關係最大。所以戰術指揮,調動敵人,改變戰場局勢,大多以人數論。有了火槍火炮,戰力與火力關係最大。戰術指揮,就變成了以火力爲主要,按照火力進行調動,一切以發揮自己的火力爲主要目的。”

說到這裡,杜中宵笑着搖頭:“我懂什麼兵法?自練兵起,我讀過無數兵書,到最後全是無用。等到靜下心來,認認真真把軍隊的原則理一遍,從最基本的入手。把最基本的戰略原則、戰術原則與臨戰指揮原則,一步一步分下去,直到分到戰場上的每一門炮、戰場上的每一杆槍、戰場上的每一個人,他們應該怎麼想,怎麼做,才大致有了眉目。再向上理清戰場指揮什麼職責、戰術指揮什麼職責、戰略指揮者又該是什麼職責,編成冊子,無數次修改,纔算初步真正懂得打仗。此時再回頭讀兵書,就豁然開朗。”

“兵公說起兵書,營田廂軍的兵書,其實就是一本一本小冊子。從最初的懵懂無知,一步一步試着來。錯了就改,改了再試,才終於有今天的局面。這些小冊子,是營田廂軍自我起,所有的軍官和兵員的心血凝結,比任何一本兵書都重要。有了這些基礎,才能談兵法。不然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說到這裡,杜中宵嘆了口氣道:“也是看了前方送回來的攻獨輪寨之戰,再想數年練兵,我才真正初入門戶。才知道仗怎麼指揮,怎麼佈置,到底要怎麼打。到了頭來,無非還是那句話,世上的事就怕認真二字,認真去做了,把簡單的事情做極致,到了最後好像也就不簡單了。文人談兵被人譏笑,便就是因爲其實沒有這些基礎,看了幾本兵書誇誇其談,怎麼會被人看得起。”

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26章 合作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41章 北進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66章 力求全殲第121章 迴歸第121章 迴歸第74章 壓力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56章 依山而陣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40章 錢與物第232章 回頭路第116章 好時機第21章 嚇了一跳第34章 似是而非第18章 遊騎第46章 人心惶惶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165章 渡河第86章 以工代賑第46章 人心惶惶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4章 準備進攻第85章 物是人非第23章 可曾讀書?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0章 愛信不信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73章 舊人第62章 追查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29章 取朔州第28章 也是狗官第75章 自尋退路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2章 入宮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9章 上元觀燈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82章 日暮途窮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36章 獻城第13章 躲藏第55章 內附第90章 月餅第202章 動物園第111章 石州第62章 看看火車第39章 大軍出動第80章 另起爐竈第45章 乾寧軍第100章 入城難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67章 猴戲第101章 慶功宴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44章 先玩吧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13章 分岐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11章 石州第213章 京城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0章 不賣給你第30章 僥倖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205章 先讀書第164章 商量第9章 初戰第83章 攻城受挫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30章 僥倖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10章 三岔口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65章 強行收錢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41章 爲考而學第139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