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初勝

鼓聲中,宋軍以穩定的步伐,不急不緩地向前行進。楊文廣對趙滋道:“看契丹人陣勢,見了今日我們並無鐵甲騎兵,又要以騎兵擾陣。前方谷地開闊,到了那裡之後,我們各自展開。本軍全用火槍,依常例三排一小陣,以鼓爲號。你我二人各守一邊,等射亂契丹人的前陣騎兵後,繼續進攻。”

趙滋點頭:“就如此了。若是契丹人退卻,我們則變縱陣,從兩翼圍上去,騎兵中間出擊。如果契丹不退卻,則兩翼騎兵包抄,我們中路強攻!”

商量已定,兩人各回本部。到了山谷的寬闊地帶,步兵一邊行進,一邊展開,形成寬大正面。騎兵則沿着山谷兩邊前進,保護住步軍的側翼。數百遊騎,則到了山坡上。

太陽高升,天氣暖了起來。看着緩緩逼近的宋軍,蕭同興奮地對身邊人道:“果然,宋人只有那千餘鐵甲,昨日倒是被他們嚇住。看前面來的宋軍,別說鐵甲,就連皮甲也看起來黯淡,不是強軍。今日我們的機會來了,也來一個斬將奪旗,報昨日之仇。”

說話之間,宋軍陣形已經全部展開,在兩百多步外停下。

蕭同振臂高呼:“兒郎們,隨我衝上去,讓南人知道我們箭矢厲害!”

鼓聲響起,契丹前鋒隨着蕭同幾位將領轟然向前,直向宋陣衝去。宋軍前邊沒有騎兵阻攔,明顯是要以步兵來硬抗騎兵衝鋒,讓契丹人大喜。

喘息之間,前方宋軍已經看得非常清楚。俱都是整齊排列,手中端着短槍,並不拄地,而是各自端在胸前,前方的刀鋒很長,不知是個什麼打法。

騎弓遠比步弓爲弱,射程不遠,騎兵要到了一二十步的距離才能放箭。接近百步距離,契丹騎兵紛紛彎弓搭箭,做好了放箭的準備。單等到了宋軍陣前,便向軍陣亂射,同時撥馬橫走。這個動作看似非常簡單,其實若不是常年訓練,很難練好。放箭的同時改變方向,馬由直衝變橫走,是遊牧民族展現自己騎術的場合。宋軍應對,一般是同樣用弓箭迎上來,與衝來的契丹兵纏鬥,同時步軍逼近。今天宋軍陣前沒有騎兵保護,毫無遮攔,正是契丹最喜歡的戰法。

離着五十步,契丹騎兵中發出陣陣高喝,人人歡喜異常。單等眨眼之間到了陣前,手中的箭射到宋軍的一剎那,撥馬改變方向,來回射箭,以此打亂宋軍陣形。

到了三十步的距離,正在契丹騎兵血脈賁張的時候,突然聽見一聲鼓響。幾乎與此同時,宋軍陣地冒起一陣硝煙,傳來密集如同炒豆的聲音。許多衝在前面的契丹騎兵,一頭栽到了地上。

宋軍是練了許久的三段射,經過長期實踐演練出來的,動作和陣形變換非常純熟。第一排放槍,立即後退,第二排上前。此時第三排到了第二排的位置,等第二排放完槍,立即上前接替後退的第一排。

火力密集,而且不間斷,絕大部分契丹騎兵都衝不到騎弓的射程內。這樣的戰術動作常年練習,不管是人還是馬,都是下意識。騎士中槍,馬並不會衝上前,而是依習慣到了距離橫跑。偶爾有箭矢落到宋軍陣內,有些小傷亡,並不會衝亂陣形。

一時之間,宋軍陣前棄屍無數,還有馬匹受傷在地上嘶鳴。更多的馬失去了騎士控制,下意識地在宋軍陣前橫掠而過,跑向兩翼。宋軍兩翼騎兵這纔出動,收割所剩不多的契丹騎兵。

不足一盞茶的時間,兩千餘契丹騎兵大部被消滅在了宋軍陣前。無主馬匹在陣前遊蕩,地上躺滿了屍體,槍聲停了下來,戰場突然變得死寂。

這種場景,別說契丹軍隊沒有見過,就連演練了數年的宋軍,也是第一次知道,戰爭是這樣。

石全彬看着山下,張着嘴好久,纔對杜中宵道:“待制,這就是火槍步軍打仗的樣子?”

杜中宵道:“不錯,就是這個樣子。可惜今日沒有炮,不然現在契丹人的主陣也被轟爛了。也是活該契丹倒黴,弓騎對上火槍兵,完全就是送死!契丹人沒有打過這種仗,不知如何應對。”

石全彬搖頭:“能夠怎麼應對?依我看來,契丹人今日必敗!”

觀軍的時候,石全彬見過好多次營田廂軍的演練,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割麥子一樣大批敵軍倒在陣前,他是無論如何想象不出火槍兵戰力的。幾乎反應不過來,火槍兵就幾乎滅掉了兩千騎兵,自己只有微不足道的傷亡。親眼看見,才明白杜中宵說戰爭的樣子跟以前不同是什麼意思。

冷兵器怎麼應對火槍兵?還能怎麼樣呢,無非是那句話,子彈是孬種,刺刀是好漢。組織精兵以密集陣形,不顧傷亡,冒着槍林彈雨上前突破一點,形成混戰的局面。可惜契丹人根本不習慣這麼打,平時極少演練,除了步兵精兵衛隊,哪裡能組織起這樣的進攻。

契丹的長處在騎兵,用騎兵擾亂敵陣,找到弱點後重點突破。與宋作戰時,如果宋軍列陣,不管怎麼騷擾就是不動,契丹是沒有辦法的。騎兵機動能力強,而且聚散容易,一見時機不利,契丹軍隊就會退卻,重新尋找戰機。如果騎兵騷擾不了敵人,那就改爲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是契丹對付軍的不二法門。

今天習慣戰法沒了用處。用騎兵騷擾宋軍,騎弓射程小於火槍,密度更加不如,成了送死。因爲練的是放箭之後陣前橫掠,同時不斷放箭,已經成了他們的本能,一時變不了。僥倖活下來,也在橫掠的過程中成了活靶子,幾乎無人能夠倖存。

對面的契丹主將顯然想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很短時間兩千騎兵就送掉了,打不到原因,更加不知道如何應對,一時僵在那裡。

楊文廣見再沒契丹軍隊上來,一聲令下,隨着鼓聲響起,宋軍開始向前推進。用後世的話說這就是全軍齊步走,以鼓點指揮,向前推進的同時陣形不亂。營田廂軍練了數年,這個時候才顯出用處。

石全彬見大軍黑壓壓地向前壓去,一時不由熱血沸騰,對杜中宵道:“待制,那邊的契丹軍陣沒有變化,顯然他們的主將還不知道怎麼應對。難道,今日要建奇功?”

杜中宵道:“只怕對面主將還搞不清楚,剛纔到底發生了什麼。說不定他想,讓我們攻上前去,會跟剛纔不一個樣子。怨不得他,任誰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大半都會如此吧。”

冷兵器對上火槍兵,並不會可怕到絕望。但第一次見到,卻又是另一回事了。只要進了射程,宋軍陣形成整齊,幾乎就是單方面屠殺。好在契丹人弓兵不多,大多是用弓騎兵,不然免不了火槍兵還是要有不小傷亡。這個時候,本該是火炮發威,契丹人一時被嚇住抵消了火炮不在的缺憾。

沒有親眼看見,就連杜中宵自己,也不知道火槍對上契丹有多大優勢。直到今天一戰,才真正有了信心。在契丹人沒有找到相應戰法前,沒有把他們逼到牆角不顧一切,耶律重元就是土雞瓦狗。

第29章 奏對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6章 御史之論第121章 家事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31章 炒鋼第49章 圍殲第209章 編制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38章 佈置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86章 刺刀戰第92章 不買別動第79章 剪羊毛第38章 向東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30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49章 免死第62章 新奇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74章 壓力第12章 徵役第22章 大局已定第53章 技術狂人第70章 商場開業第11章 亂起第216章 三策第49章 党項軍略第49章 明哲保身第81章 出鐵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24章 秘密回京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32章 不許看第99章 朝政第4章 新的形勢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32章 官、吏、差第78章 期貨第15章 朝爭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20章 見世面第53章 重新編組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23章 多調人來第31章 你想錯了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51章 進逼甘州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48章 楊家將第36章 收錢第49章 免死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00章 入城難第200章 捕虎第70章 商場開業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83章 晴天霹靂第70章 試探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11章 亂起第41章 爲考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