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京城居不易

進入五月,天氣一下子熱了起來。吳克久與表哥曹居成一起,回到城外莊子裡,安心讀書,準備來年的發解試。此時科舉雖然沒有固定的幾年一考,但按慣例間隔時間基本確定。

這一日,吳克久正一個人在亭里納涼,曹居成急匆匆地從外面進來,遠遠便高聲道:“表弟,你怎麼還有心如此逍遙!大事不好了!”

吳克久吃了一驚,忙站起身來:“何事?哥哥近前說話。”

到了涼亭裡,曹居成跺着腳道:“我剛剛聽來的消息,李官人剛剛離了許州回京,杜家的小賊隨他一起進京,說是遊學。可恨的是,李官人不知聽了何人教唆,向州里官員說,我們去年做事太過不堪,來年不可發解。他是本朝御史,州里官員哪個敢不聽?這豈不是斷了我們的前程!”

吳克久聽了只覺得頭嗡嗡作響,過了一會才道:“那老狗真做出這種事來?”

“噓,慎言!”曹居成小心地看了看左右,“李官人是朝廷要員,即使私下裡,表弟也不可以咒罵於他,小心隔牆有耳!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們奈何不了李官人,只能另想辦法。”

吳克久恨恨地道:“他話已出口,又有什麼辦法可想?”

“我與舅舅商量過了,此事許州辦不得了。李官人既已回京,我們只好從京城想辦法。你家的表叔何官人正在京裡爲官,館閣雖然是閒職,那裡卻是朝廷儲才之地,向來清貴。我們也一樣進京去,託你表叔的門路,快點把事情扳過來。不過發解而已,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得你表叔幫忙,再有幾個有力官員說一說,州里終是要給面子。此事速辦,萬萬拖不得!”

曹居成從福建路到這裡落籍,爲的就是科舉發解。李兌建議下次不給他們機會,最急的就是他。

吳克久想了一會道:“何家阿叔雖然是館閣清閒職事,在京卻也有些好友。我聽人說,他跟現在朝里正得寵的知制誥王相公甚是要好,想來必有辦法。”

曹居成連連稱是,催着吳克久趕緊準備行裝,兩人也一起進京去。

此時朝中官員已顯出分黨立派的勢頭,歐陽修等一大批少壯派官員以范仲淹爲精神領袖,另一派則唯呂夷簡馬首是瞻。何中立爲人圓滑,遊走於兩派之間,哪邊都不得罪,人緣不錯。許州地處中原,離開封府不遠,哪怕臨穎小縣,吳克久等人也聽說過。

李兌雖然地位尊崇,但朝中地位高過他的不知還有多少,只要得到有力人物的支持,哪怕只是一句話,也足以讓李兌說過的話不算數。

已經是五月下旬,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樹上也有蟬蟲的鳴叫。

李兌剛剛在東京城裡安頓下來,便散發請帖,邀請一些同鄉、好友聚會。自中進士之後,他一直在地方爲官,京城並不熟悉,此次進京爲官,也急需人脈。

杜中宵早早來到李兌住處,幫着他忙前忙後,一起張羅。

京城房價高昂,不要說李兌這種中下級官員,就是宰執高官租房居住的也所在不少。李兌租的這處宅子在內城,每月五貫足錢,已經是相當便宜。

指揮着下人在院內陰涼處罷好瓜果,李兌對杜中宵道:“今日前來的,除了我幾個好友,多是本鄉在京城的人氏,以及他們的親友。我們在京城無依無靠,只好多依靠鄉里人。只是一件,本州長社縣的何博士,是‘其香居’吳家的表親。他們親戚,總是要幫吳家說話,你心裡有數就是,不要頂撞。”

杜中宵恭聲稱是。現在以舉業爲重,自己跟吳家的恩怨只好暫且放下,怎麼可能去跟現任官員頂撞呢。杜中宵雖然年輕,這點分寸還是有的。

一切收拾完畢,李兌坐在胡牀上一個人歇息。到京城爲官當然有無窮好處,但日子跟地方相比,卻是侷促了許多。名義上的俸祿增加了,但少了許多不上臺面的好處。而且京城物價高昂,他養一大家子着實吃力。幾十貫的俸祿,房租就去了五貫,加上養馬諸多雜費,每月所剩不多。

太陽高升,第一個到來的是本鄉進士辛有終。他跟何中立一樣是長社人,景佑元年進士,現在正在京城守官待闕,待闕的日子最難熬,哪裡有飯局就去哪裡。

雙方見禮畢,李兌指着杜中宵道:“這是本州進士杜循之子,杜中宵。杜循少年時與我曾經一起讀書,甚是交好。他兒子已經成年,學業粗成,隨着來京城遊歷一番。”

辛有終連連稱好,對杜中宵甚是親熱。其實他連杜循是誰都不知道,不過鄉貢進士,總是讀書人一脈,示好就對了。待闕最是難熬,辛有終已在京城蹉跎幾個月,心中急得不行。只要見到了實權人士,那是一定示好,並試探看看有沒有門路。

賓主落座,辛有終向李兌介紹現在朝廷的局勢。此時朝中大事無非西北,禁軍連敗,已經不能保持進攻勢頭。換了范仲淹和韓琦去,兩人意見不一,一個主攻一個主守,討論來討論去沒個結局。

李兌道:“評事既然不耐待闕,何不去西北建功立業?朝廷正是用人之時,必然優寵。”

辛有終苦笑着搖頭:“邊帥闢官,哪個不是撿自己熟識的人?我與西北諸帥不熟,想去也是有心無力。一個不好,到了西北被閒置,還不如在京城多待些時候。”

聽了這話,李兌也不好說什麼。西北是用人,可不是什麼人去都受歡迎。許州的幾個進士都是出身小門小戶,在官場上沒人幫襯,好機會也難輪得到他們。

杜中宵在一邊聽着,心中感慨。在平民百姓看來,一旦中了進士便就鯉魚躍龍門,從此非是一般人物了。其實各人有各人的苦,官場上的風風雨雨也不比平常生活少。

說了幾句,還是回到了許州本鄉人身上。

李兌道:“現在館閣的何博士與你同縣,聽他說甚是得意,你沒去託他麼?”

辛有終連連搖頭:“快不要說何博士,我想着與他同鄉,不知求了多少次。只是這人哪,嘴上說得千好萬好,事後卻一絲消息也無。我曾託人問過,何博士根本沒有與別人提過我的事情,可見是個靠不住的。我自年後到京城,眼看就要半年了,唉,到現在還沒個盼頭。”

李兌看了看一邊的杜中宵,微微搖了搖頭。何中立這個人,雖然得不少人賞識,但太過圓滑,做事情靠不住,卻沒想到連老鄉的忙都不幫。

第186章 刺刀戰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39章 雜談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08章 賞功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54章 投奔第111章 鐵甲第257章 偶遇第234章 泄密第4章 應對第45章 乾寧軍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34章 不原諒第160章 新生活第33章 使者第5章 生意人家第30章 以差監吏第36章 帥司所在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2章 同年第154章 避風驛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79章 由遠及近第96章 貨物有別第225章 新與舊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198章 定調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44章 債券第96章 好土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18章 賽馬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18章 普通人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23章 割韭菜第22章 大勝?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56章 兩說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05章 先讀書第62章 分兵而進第41章 阻力重重第62章 援軍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6章 一燒了之第85章 會計天才第25章 栽培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38章 向東第146章 圍城第45章 定計第204章 走私第74章 鍊鋼第62章 援軍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39章 兩難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202章 離去第177章 分岐第191章 集議第94章 武都第37章 錢的問題第59章 巧遇第76章 人心惶惶第28章 難題第65章 天賜良機第2章 城狐社鼠第72章 數字嚇人第7章 堵第95章 賭東道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4章 新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