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從輕發落

宋朝是金石學大興的時代,文人喜歡並且重視,出了很多金石大家。此時的人收藏銅器,極重視上面的銘文,稱爲鐘鼎文。這種風氣漫延到民間,就是孫然這種鄉間銅匠,也知道有銘文的銅器價值難以估量,不敢化了重鑄。

聽孫然還算守住了底細,杜中宵出了一口氣,問他:“你做這一行許多年,收到多少帶有銘文的銅器?哪裡去了?”

孫然猶豫一下,才道:“不瞞官人,許多年來,我也只到過三件,都賣給別人了。年深日久,哪裡去尋買家?我們這裡銅器挖出來的多,一向都有人在這裡收買。”

杜中宵也知道,既然知道帶銘文的青銅器的價值,孫然沒有留在手裡的道理。他是個鑄銅器謀利的銅匠,並不是個收藏家,一切以換錢爲主。

見孫然態度恭順,杜中宵的神色緩和下來,對他道:“在你家裡,並沒有多少銅器。按理來說,你做這一行這麼多年,家裡怎麼會只有這麼點銅?你照實說來,對你有好處。等到本地官員到來,再從你家裡搜出銅器,可就要罪加一等。”

孫然偷眼看杜中宵,猜測着他的身份,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回答。

看了孫然的表情,杜中宵道:“我只是個路過官員,發現了自事,拿了你便就算了。左右無事,纔在這裡審你。若是你答得痛快,我替你向本州官員求情。”

孫然知道自己犯的罪說大也大,說小其實也小。墓又不是他盜的,做銅匠又不犯法,真正按律處置的話,最多就是個窩藏的從犯。

看杜中宵不似個刻薄的人,孫然猶豫再三,咬牙道:“不瞞官人,小的做這買賣,哪裡有把銅器都藏在家裡的道理?離我家不遠的山裡,有我幾間草房,大多銅器都是藏在那裡。最近接了一個大活,要給林慮縣的慈源寺鑄一大銅鐘,是以最近這些日子,都在攢銅。”

聽了這話,杜中宵來了興趣,問道:“銅鐘昂貴,慈源寺雖然是大寺,也鑄不起吧。”

孫然道:“小的不知道他們的錢從哪裡化來,只是要我替他們鑄一個幾百斤的大鐘。說是惟有如此重器,才能彰顯他們寶剎的威嚴。”

杜中宵聽了,笑着罵道:“這幫禿驢,不知騙了什麼的錢,如此鋪張。”

突然,杜中宵想起什麼,問孫然:“你說可以鑄幾百斤的銅鐘?這可不是易事。只有多年浸淫此事的巧手工匠,纔有這種本事。你若真有這個手藝,我倒是可以替你求情,給你一條出路。”

孫然聽了一喜,急忙拱手:“官人有用到小的地方,只管吩咐。”

杜中宵道:“相州這裡,產鐵最多。朝廷在這裡有場務,專門鑄槍鑄炮。等到知州來了,我會向他說明,不必把你發配他州,只要本州的槍炮作坊裡做事即可。你免了罪責,也有事做。”

孫然聽了,心中有些失望。若是自己願意老實做個工匠,又何必躲在鄉下做這種事?不過現在被官府拿住,只能任人宰割,沒有辦法可想。一時沉默不語。

杜中宵猜到孫然的心思,不再多說。他被自己人贓並獲,哪裡還有選擇的餘地?能夠鑄幾百斤的銅鐘的工匠並不常見,特別是在京城之外的地方。杜中宵之所以想讓孫然去鑄槍炮,是因爲將來如果要製造大的火炮,大多還是要用青銅,用得着這樣的人。京城的一些爲宮廷服務的作坊裡,當然是有這種手藝高超的工匠的,但要用他們,卻不容易,還是民間的手藝人更好用些。

詳細問過了孫然藏銅器的地方,杜中宵便吩咐人把他押出去,仔細看住,自己安歇。

第二日一早,相州知州楊孜親自帶了司理參軍姚安樂,來到天禧鎮驛館。

杜中宵迎進驛館,分別落座,把自己昨日怎麼發現有人盜賣銅鼎,怎麼順藤摸瓜抓倒孫然,以及審問的情形,一一詳細說了。

楊孜聽罷,憤然道:“本地傳說是商王古墓,歷來多有青銅器被挖出來,到這裡收買的人多。這些鄉間蟊賊,貪圖幾個銅錢,愈發囂張!此次重重懲處他們,殺一儆百!”

杜中宵道:“知州,依在下看來,這些人還是仔細區區分。那些盜掘古墓的,重懲自是應當。至於買銅的匠人,不過是窩藏銷贓而已,依律不當重判。”

楊孜一怔:“博士如何這樣說?”

杜中宵道:“在下在火山軍的時候,曾經制火槍火炮,極是犀利,在唐龍鎮打退了契丹人進犯。到京城演示,聖上和朝中大臣也覺得此是軍中利器,特命在相州這裡鑄造。監當官陶十本,原本是隨在我身邊的人。孫然這一家,既有鑄器的本事,可命他們到陶十七手下效力。”

楊孜有些不願:“不過是個鄉野匠人,這種人到處都有,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依我看,該當發配邊遠軍州,讓地方其他做這一行的人引以爲戒!”

杜中宵道:“知州,能鑄幾百斤銅器的人並不多見,這孫然也算難得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還是從輕發落,讓他爲朝廷戴罪立功。”

楊孜本人剛帶館職不久,爲秘閣校書,不帶館職,輪不到他來做相州知州。知道杜中宵此次回京是試學士院,人又年輕,不好不賣他的面子,勉強同意了。

楊孜這個人,被傳的最廣的事情是進京考進士的時候,與一個煙花女子兩情相悅,在京城的時候多虧這女子接濟,約以百年相守。後來高中進士,與這女子一起回鄉,不知怎麼無顏見家裡人,約以飲藥酒殉情。結果女子飲毒酒而死,而楊孜違背了諾言,安然做官。

這種事情,口口相傳,越傳越離譜,早已不是事情的本來面目。杜中宵聽人講起,便就不信。落魄進士在京城窮困潦倒,依靠煙花女子吃喝的事情不罕見,便如柳三變,一個人吃許多家呢。但若說到兩人一個非你不娶,另一個非你不嫁的地步,那真從來沒聽說過。因爲外人不好問,楊孜這件事情的本來面目沒多少人說得清,只當個異聞。不地這件事情傳得廣,又沒有人替他辨駁,可見楊孜的爲人,在官場上沒幾個朋友,政績也不突出。杜中宵只是要保下孫然一家,將來說不定用得到,無意與楊孜深談。

一切交接清楚,楊孜與司理參軍姚安樂提了那三個盜墓賊,又押了孫然一家,與杜中宵一起回到相州。他們如何審理,已經與杜中宵無關了。只有孫然一家,因爲杜中宵的關係,得以從輕發落。

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71章 初敗第30章 誰敢告他?第49章 明哲保身第55章 內附第93章 三碗不倒第38章 進山第111章 鐵甲第60章 交鋒第111章 首告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48章 溼法鍊銅第23章 割韭菜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70章 地震第24章 秘密回京第39章 大軍出動第99章 朝政第29章 過界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104章 賞識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25章 窮治地方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49章 農事第118章 普通人第31章 炒鋼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89章 賺錢第一第5章 舊人第227章 利器第156章 兩說第98章 只取朔州第49章 諸多不足第42章 債券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263章 初勝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80章 新婚第84章 議降第65章 佔地賠償第213章 新與舊第191章 集議第102章 坐車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8章 審案第105章 面對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4章 交涉第3章 同年重逢第66章 反殺第219章 打獵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69章 各有算盤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13章 抓人第28章 當要大變第101章 要熱鬧第8章 兩難第130章 交接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204章 走私第49章 免死第113章 虧了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45章 定計第66章 屬官第86章 地方龍蛇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41章 爲考而學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85章 會計天才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33章 悔不當初第118章 賽馬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9章 牙人爲主第39章 雜談第163章 過蒲昌第64章 曲線前進第31章 炒鋼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44章 奇兵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76章 試刀第80章 洞房花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