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貢品

正在杜中宵對着邸報冥思苦想的時候,潘振從外面進來,向杜中宵行禮:“知軍,轉運使司行下文來,不許境內織戶秋稅用羊毛織品!要麼用絹,要麼用布,不然折爲現錢。”

杜中宵聽了,不由皺起眉頭:“境內羊毛織戶越來越多,這樣折變,諸多不便。我們已經把要繳稅的羊毛呢送到潞州了,漕司官吏難道看不出來,都能制上好的袍子。”

潘振嘆氣:“知軍,沒用!多少絹多少布當多少錢,漕司都有慣例,羊毛呢他們要另算。我們一個小小的火山軍,漕司眼裡根本不當一回事,哪裡會在意這些。”

河東路這種有經略司的地方,轉運使司的按察權被奪了大部分,沿邊地方相當於隨軍轉運使,管到火山軍的地方不多。火山軍這裡賺的錢,大多到了經略司手裡。不過稅賦還是歸轉運使司,便就出現了他們不許收羊毛織物的麻煩,哪怕這些收上來的織物只是調撥鄰州而已。

想了一會,杜中宵道:“那沒有辦法,只能讓織戶繳上羊毛織物來,我們賣出去,向上面直接交錢好了。我們這裡的錢糧是運到府州,到時跟折知州說一聲。”

潘振點頭:“這樣也好。——知軍,下官還有一個辦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杜中宵笑道:“有話儘管講就是,我們之間有什麼不好說的。”

“今日在市集上,下官正碰到從西域遷來的張君德,拿了一條毛毯叫賣。我看毯子雖然不大,冬日正好蓋在膝上,極是柔軟華美,有些心動。問他多少錢,那老兒開口要五百貫,把我嚇住。仔細問過了之後才知道,是用上好的極細山羊絨織成,與等重的共金同價——”

杜中宵哪裡肯信:“什麼毯子,敢價比黃金!五百貫能買多少隻羊!”

潘振道:“我問了那老兒才知道,這羊絨價錢委實不菲。他們用的羊絨,都是用人從山羊身上一根一根拔下來,一人盡一天之力,只能得一錢之重。一隻山羊,一年只能產幾錢。再加上織造人工,自然就成天價。即使比不了黃金,也相差不遠。這毯子輕柔無比,而且冬天極其暖和,遠勝絲綿。”

杜中宵還是知道山羊絨的,也知道這東西比羊毛珍貴得多。不過大多時候,都是用篦子從羊身上連毛帶絨一起刮下來,再仔細挑選。直接用手拔,那是上上之選。只是沒想到效率這麼低,產量這麼少。

見杜中宵沉默不語,潘振道:“下官的意思,整個火山軍,這種織物也不過三五件。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哪怕是唐龍鎮的大商人,誰會花幾百貫買這麼個小毯子。不如官府收了來,當作貢品,抵了他們今年的秋稅的布帛,織戶們方便。我們把這好物獻到宮裡,如果聖上喜歡,對本地也有好處。”

杜中宵想了想,眼睛一亮:“不錯,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在這裡搞羊毛產業,許多辛苦,朝廷卻不知此物的好處。哪怕一年收錢幾千貫,也不入朝廷重臣的眼裡。這麼幾件好東西獻上去,如果宮裡用着說好,對這裡的羊毛織戶就有無窮好處。——只是,此物真值數百貫?”

潘振笑道:“依下官看來,超過十貫那是絕不會買的。沒辦法,下官沒錢哪。但在唐龍鎮,雖然不好賣,五百貫還是能賣出去的。不在於值多少,而是世間真沒有多少比得了的織物,物以稀爲貴。”

杜中宵左思右想,一拍桌子:“好,你去讓張君德拿那毯子讓我看看!”

黃河邊上的一個小酒鋪裡,馮原、彭員外和張君德圍在一起喝酒。兩個羊毛商人,一個本地的大織戶,湊到一起難免喝一杯。

正在三人邊喝邊談正熱鬧的時候,潘振帶了兩人打到這裡,對張君德道:“員外好逍遙,在這裡喝酒享樂,卻不知我找你好辛苦。”

張君德吃了一驚,急忙起身行禮:“不知官人找小老兒何事?”

潘振笑着指着張君德手裡的毯子道:“好事!你這塊毯子,知軍要拿過去看。”

張君德忙問:“知軍因何要看?莫不是要買我的?”

潘振搖頭:“知軍雖然家裡有錢,過得卻還節儉,怎麼會買這麼貴的東西?不瞞你說,知軍看了如果真覺得好,官府便當作貢品收上來,送到宮裡去。”

聽了這話,張君德面色輕鬆下來,道:“不瞞官人,這毯子還真當作貢品送進宮過。”

潘振道:“此物中原所產極少,怎麼會送進宮裡去?”

“不是中原,是在於闐國的時候,來中原進貢,曾經有此物。還說中原官家甚喜此物,要我們那一帶的人織造,後來又送過幾次。到了道路阻絕,中原道路不通,才停了。”

聽了這話,潘振笑道:“此事只怕不是員外想的那樣。番邦進貢,例來都有賞賜。除此之外,來的人還私自貿易。是以進貢的隊伍,以商人爲多。當然讓你們織造的,未必是送入了宮中,商人貪圖厚利自己賣掉了也說不定。不過,賣掉那麼多,說明此物確實受歡迎。”

貢賜一買一賣,特別是宋朝會根據別國商人貢的貨品價值回賜,相當於一種特殊的貿易形勢。不過與皇家做生意,是這個年代難得的大宗交易,利潤豐厚,周邊小國都趨之若鶩。來的太多,宋朝不想做冤大頭,後來都是不許入京,除非特旨,不準商人以使節之名到京城做交易。

于闐國與宋朝的關係曾經熱絡過,宮裡動輒幾十萬斤的乳香就是這麼來的,那時也曾經貢過這種毯子也說不定。只要真是好東西,就總有識貨的。

既然碰上,難免讓潘振坐下喝一杯。

說了幾句閒話,張君德道:“最近的難事,就是秋稅。我們這些織戶,平時不種什麼地,糧食還好說,無非是集市上買些交稅,布帛可是沒有辦法。我聽人說,羊毛呢官府是不要的,要麼布,要麼就要交現錢。現在正是收羊毛的時候,哪裡有現錢?這纔拿了這毯子出來賣。不然,這是傳家的寶物,誰會隨便賣出來?有這毯子在手,隨時就可重新置辦家業。”

潘振笑道:“員外說得對了,轉運司已經下令,秋稅只收布帛。不過,剛纔員外說得不對,你縱然有這寶物,賣不出去哪裡來錢?沒錢怎麼置辦家業?知軍要見你,便是想辦法。”

馮原也道:“可不是,剛纔我一問,這小小毯子就要幾百貫,嚇得再也不敢問了。我一年才賺多少錢?買不了一個小毯子。這種好物,我們買不起啊!”

第81章 合議第16章 佈置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23章 新家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60章 新生活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205章 抓人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39章 古礦洞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36章 學校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65章 天賜良機第33章 泄秘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23章 割韭菜第71章 試槍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61章 水車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263章 初勝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71章 初敗第76章 天生神將第142章 巧遇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65章 強行收錢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16章 三策第92章 杖責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44章 吾鄉有人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41章 張馳有度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94章 開戰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170章 地震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89章 被圍第41章 爲考而學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42章 債券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57章 荒唐手段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50章 糧草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39章 順化渡第170章 地震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5章 召試中書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24章 新知縣第28章 三路齊出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29章 再次自薦第66章 力求全殲第246章 議事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03章 不湊巧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83章 專業化第18章 威力驚人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21章 迴歸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4章 三項任務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71章 主戰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89章 被圍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