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

在村外轉了一圈,看了幾個羊羣,杜中宵心中大致有數。

這個小村還是三戶人家,其餘兩戶都是自耕農,各有三十到五十畝地,五六十隻羊。他們在附近開墾的土地,最大的一片十幾畝,小的一兩畝,多是五六畝連成片的。如果修整一下,耕還可以擴大,在杜中宵看來,修成二三十畝大小的平地耕種,並不太難。現在是荒地太多,都寧願開荒,而不願修整。

香布有本錢,是財主,家裡僱了十幾個莊客,有地一百餘畝,羊五六百隻,是個小地主。香布對莊客管吃管住,但不發工錢,允許他們可以使用自己的牛馬農具,在周邊開墾荒田。大約三年之後,這些莊客就可以獨立出去,成爲小自耕農。

香布是這邊現在比較常見的小地主,從北邊來的人口,主要由他們接納。因爲北邊來的蕃人,大多不會種地,衙門提供種子農具,他們一時也改變不了生產方式。必須在地主家裡過上幾年,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纔可以獨立。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爲自耕農,大多數的人,用主人家的農具開墾了地,到了時間會賣掉,自己接着做莊客。可能幾年之後自己種地,也可能做一輩子莊客。

在向內地一點,地形平坦的地方,地主就不會允許開墾荒地,而是每月發工錢。發工錢的是短期僱工,大多還有自己的家業。或者成爲租戶,租種主人家的土地,向主人交地租。

這個年代的地租,基本上是完稅之後,租戶與地主五五分成,根據地域和細節略作調整。比如使用地主的牛和農具,分成就是六四,自己的牛和農具,可能就是四六。河東路這裡,特別是火山軍,缺少人口,土地較多,更向租戶傾斜一些,即使使用地主的牛馬農具,也是五五分成。

在這個年代,貨幣地租很罕見,宋朝境內勞役地租基本沒有,大多是實物地租。至於歷史課上講的封建社會典型的勞役地租,在秦漢之後的中國基本不存在。

官府的財力物力有限,以營田務的形式開墾荒地,只能在耕地條件好的地區。像這些丘陵山地,衙門負擔不起成本,還是要靠數量衆多的小地主。

香布這裡是現在火山軍典型的新開墾地區,主要吸納北方來的蕃人,漢人很少前來。

以營田務爲例,典型的農村人生活,是勞動力出去種田,農閒時或由官方組織興修水利,或者打各種短工,甚至做小商人販運貨物。婦人兒童則從事以紡織業爲主的手工業,織物自用之外賣出去,獲得有限的貨幣,買日常用品。

這就是小農經濟,一個是耕,一個是織,二者缺一不可。農村商品濟不發達,一旦少了織,單純耕種田地很容易陷入貧困之中。單純靠糧食,要換來生活必需品和生產物資是不可靠的。

杜中宵到香布這裡來看,就是了解一下小農經濟和營田務這種形式的優劣,相應的,衙門要鼓勵墾田要採聚哪些措施。這中間除了糧食,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養羊和桑麻在這個地區的優劣對比。

到了中午,香布命莊客宰了兩隻雞,一隻鵝,款待杜中宵。現在的羊要產羊毛和羊絨,是生產資料要換錢的,萬萬宰殺不得。就跟以前,到了家戶家裡,不會宰牛待客一樣。

看着桌子上的菜,杜中宵微笑。生產方式變了,生活方式也就跟着改變,人們總是這樣不知不覺地改變着自己。隨着羊毛產業的發展,說不定有一天,這一帶羊肉的價格也會上去。到了那個時候,豬肉又成了最合適的肉食,慢慢改變飲食習慣。

養豬的成本比養羊高,不但是在這裡,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如此。就是在江南廣南地區,實際也大量養羊,還有他們專屬的品種。只是後世隨着農村地區荒閒草地消失,羊越來越少,豬越來越多。不過哪怕到工業社會,以這個年代的方式養中國本土豬種,豬肉依然比羊肉貴。

最便宜的肉是什麼肉?不是肉畜的肉,而是如牛肉、馬肉、驢肉等等。將來或許有一天,還要加上產不了羊毛的羊肉。這些肉的質量普遍不好,只能多用調味料,便宜賣出。

家畜有很多種,最粗的劃分也有肉用、役用,役用還有耕田用和馱畜的區別。最有發展前途的,是肉役兼用,比如一些優良黃牛種。羊是比較特別的一種,因爲產羊毛,又是生產資料的一種,慢慢就培養出了肉毛兼用的綿羊。農業社會,肉畜從來都是比較貴的,遠貴於役用牲畜的肉。

隨着大量馬驢騾大量役用,火山軍已經有了這個趨勢。現在最繁華的營田務那裡,已經有固定的馬肉和驢肉賣,價格比羊肉還要便宜。官府禁止宰殺役畜,這裡的馬驢騾和中原的耕牛一樣,都是因病或者老死,肉質粗糲,味道不好,是窮人的肉食。

這個年代鄉村的飲食,跟杜中宵以前的想象大不相同,也跟以前火山軍依靠駐軍消費的市場完全不一樣。客人來了,最好的肉食是雞,豬非要辦大事的時候纔會宰殺,其他牲畜是殺不得的。

中國傳統的肉畜肉禽,就是豬和雞,羊因爲皮毛與這兩者還有點不一樣。有時候宰羊,就是爲了獲得毛皮,而不是爲了吃肉,吃肉只是附帶的。

怎麼讓這個時代的人多吃肉?不是養雞養豬,而是大量使用役畜,役畜的價值不在肉上,肉價自然便宜得多,那纔是窮人吃得起,能夠大量供應的肉食。明白了這一點,便就明白了後世大量肉食類的小吃是怎麼來的。比如保定驢肉,說明了那裡曾經商業的興盛,大量使用驢馱運貨物。比如牛肉湯醬牛肉,說明了農耕的發達,和一些貧困的特殊邊緣人羣。因爲主流的農耕人羣,對牛有特殊的感情,哪怕是老牛病牛,經常不宰殺。專業處理這些的,多是毫無顧忌且較爲貧困的與主流社會不同的人羣。

農耕社會有自己獨特的生存邏輯,杜中宵接觸得多了,慢慢修正自己前世的印象。火山軍在開墾田地的時候因爲缺牛,雜以馬耕,加上大量的商業運輸使用馱畜,僅一兩年間馬肉供應量就迅速增加。

殺牛宰羊且爲樂,那是貴族大地主的生活,不是鄉間小地主的。豐年留客足雞豚,是小地主過年的時候,平時來了貴客,也無非是殺只雞而已。河裡的魚蝦蟹,到處都有,不能遠運,纔是日常解饞的。

香布招待杜中宵就是這樣,主桌上一隻雞,半隻鵝,還有一盆煮了的從河裡抓來的魚,其他的就是地裡種的蔬菜。所有的菜只有一種做法,就是煮,別說是炒,就連烤和煎都沒有。

飲着酒,吃着缺滋少味的肉菜,杜中宵問起他這半年的生活。

香布顯得樂觀而知足,從年初自己與另外兩家到這裡落腳說起,怎麼開田,怎麼買羊,怎麼僱人來種田放羊。仔細盤算着,到了年底可以產多少糧食,可以賣羊毛賣羊肉換多少錢。什麼時候僱人來,再蓋幾間房屋,想辦法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

這個小山村數裡之內,哪裡有河,哪裡有山,哪裡有平地可以開墾,一切如數家珍。從山裡到火山軍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已經完成了個種地的小地主。

小地主就有小地主的煩惱,向杜中宵報怨,官府的差役太重。這處小村子,他是惟一的上等戶,催繳錢糧,巡視地方,爲衙門辦雜事,全堆在了自己的幾個兒子身上。

到了最後,還對杜中宵講他聽來的朝廷奏章。什麼與契丹、党項的戰與和,哪裡打仗了,什麼人升官了,什麼人罷職了,他統統不感興趣。他聽進耳朵裡的奏章,只有哪些官員上章朝廷,說鄉間農戶的差役過重,什麼里正衙前,破家之役。哪個官員說了要減輕差役,在他眼裡就是好人,哪個官員要做什麼工程,加重民間賦役,那妥妥的是奸臣。

杜中宵聽着,哭笑不得。這個曾經山裡的蕃人族長,迅速就完成了身份轉換,成了徹徹底底的鄉間小地主,依自己樸素的愛恨喜惡,把朝廷裡的官員分爲了兩大類。

什麼是奸臣?什麼是忠臣?在他的眼裡,對自己好的就是忠臣,對自己不好的就是奸臣。

從這個剛剛進入角色的小地主話裡,杜中宵明顯聽出了改革朝政的艱難。都說減輕民戶負擔,怎麼減輕?減輕哪些人的,是個大學問。管你什麼僱役法,募役法,不讓他們當差了就是好法。什麼青苗法綠苗法,讓他們多產糧食少交稅就是好法。

至於直接得利間接得利,到底是利是害,他們哪裡分得清楚?爲了長遠利益暫時遭些損失,這種道理他們是不想聽的。一項政策,能夠持續是第一要求。

從與香布的交談裡,杜中宵明白了一件事,改革絕不可輕易讓利,進行贖買。讓利不能持久,贖買不能維持,很容易就從忠臣變成普通百姓眼裡的大奸臣。

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49章 諸多不足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23章 割韭菜第43章 兄弟之爭第53章 重新編組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80章 左右逢源第27章 再留無益第59章 要學好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76章 天生神將第42章 故人屬下第53章 升遷第45章 邪教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63章 過蒲昌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48章 邀賞第41章 爲考而學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58章 臨行之言第38章 進山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49章 不經打第52章 一敗再敗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54章 避風驛第101章 要熱鬧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9章 齊射最好第40章 兩軍對峙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32章 官、吏、差第63章 文臣論兵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16章 好時機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175章 逃跑第74章 鍊鋼第89章 各有側重第97章 大刀闊斧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03章 爭議第8章 派人第2章 連夜攻城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54章 同病相憐第78章 党項來人第45章 時移世易第72章 數字嚇人第74章 風波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89章 同去第50章 沒有展開第118章 普通人第67章 我來了第62章 看看火車第50章 煉焦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64章 謀劃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49章 不經打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20章 燒成白地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94章 樞密副使第45章 邪教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2章 大局已定第36章 獻城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30章 僥倖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10章 血濺五步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68章 安撫第38章 峰迴路轉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22章 見面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7章 破城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06章 廣南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