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剪羊毛

從唐龍鎮到偏頭寨,這一帶對於大宋來說,守住最難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杜中宵好久。按理來說,這裡地理位置重要,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孔道之一。從先秦起,趙國便在這裡建長城,後來的明朝這裡更是寨堡林立,是與蒙古戰爭的最前線。但偏偏在這個時候,這裡無人重視。不只是宋朝,其實契丹也不重視,直到前兩年跟党項開戰,出於防範党項的目的,纔開始逐步蠶食,增強存在感。

在偏頭寨待了幾天,深刻了解了周邊局勢,杜中宵才明白,周邊的人口組成是最大的障礙。如果是在內地,哪怕人口稀少,有官府組織,幾天之內就可以組織人力差役,開始築城。而在偏頭寨,杜中宵已經來了五天,只有離得最近的幾個小蕃落首領前來拜見,其他人都渺無蹤影。這幾個小蕃落的首領雖然人來了,一說要徵調人力,都各種藉口,總之就是不可能。

在對幾個首領軟硬皆施,各種手段用盡,依然不能達到目的之後,杜中宵終於認清現實,那就是這裡確實無法徵調差役,只能由軍隊自己築城。這種局面有現實的因素,到了冬天,牧民生活困難,必須緊守越冬地,費盡心力伺候牲畜,以便熬到來年春天。他們既沒有人力,更沒有物力來服差役。還有習慣問題,遊牧民族的差役就是打仗,讓他們來做工,那是死活不肯的。

站在城牆上,附近的兵士在軍官指揮下,喊着號子修茸寨牆。擡眼北望,是連綿的羣山,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好似大海的波浪一般。在這溝壑縱橫的地方,幾百人鑽進山裡,離着幾百步都發現不了。

杜中宵看着北方的大山,慢慢有些明白,這裡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秦漢的時候,過了這一大片高原,陰山下是重要的農業區,灌溉農業發達,種的是稻和粟,養的是蠶。這一帶是農業的腹地,雖然土地貧瘠,治下卻都是農業人口。到了隋唐,陰山下成了突厥、党項等遊牧民族的牧地,這裡成了前線。數百年下來,這片貧瘠的土地,已經徹底淪爲遊牧地區了。

說穿了,到了這個時代,遊牧與農耕的分界線已經南移。宋朝能夠牢牢控制的,是農耕區。對於自己境內的遊牧民,宋朝只能羈縻,而不進行直接治理。說穿了,無非是無利可圖。對於宋朝來說,根本不知道能從遊牧中得到什麼。党項崛起之前,契丹和宋朝對這一帶都不重視。這裡不是契丹南下的道路,宋朝對這一帶根本沒有興趣,哪怕有小部族內附,朝廷都懶得理。

看着身後忙碌的士卒,杜中宵心中明白,自己還是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些。以爲佔住要地,用新式火器,就可以控制這裡,取得對契丹和党項的主動,其實是夠的。要想真正築固住,還需要創造性地發展出適合這個時代的農業模式,使這裡重新變成農業區。要想讓朝廷獲得北上的動力,從防守到進攻,變被動爲主動,還需要找到農業與牧業互補的經濟聯繫。

只有進佔遊牧地區不再是賠錢買賣,中原纔會真正有動力,主動向北進攻。以前在幷州發展毛皮生意,現在想來,是歪打正着。讓牧民提供原材料,加工之後,他們又是銷售市場。不過僅有毛皮生意是不夠的,遠遠不夠的。那個市場太小,而且產品不符合中原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

寨牆外,幾個兵士趕着羊羣懶懶在太陽下懶洋洋的。那是前幾天買的蕃人的羊,牛和小羊已經與他們一起回到營田務了,留下這些大羊做口食。

看着陽光下的羊羣,杜中宵突然笑了笑,想到了出路。

歷史上講到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總要提起“圈地運動”。杜中宵對圈地沒有興趣,更加對羊吃人沒有興趣,但卻對羊毛有興趣。紡織業,確切地說是毛紡織業,曾經在工業革命的初興的時候,起過重大的作用。北方廣闊的大草原,不正是提供羊毛這種原料的好地方嗎?土地有了出產纔有價值,纔會引起重視,不然佔領的土地是賠錢貨,辛辛苦苦打下來早晚也會被扔掉。

可惜,中國羊毛紡織歷史悠久,但在中原地區一直沒有流行起來。與絲綢和麻布相比,羊毛紡織原料難得且不穩定,紡織也更困難,歷朝都不重視。傳統上,也沒有穿羊毛織物的習慣。

習慣是可以改的。杜中宵從城牆上下來,心中盤算着此事。沒有利益驅動,事情做起來太難了。從幷州做毛皮生意可以看出來,一旦有利可圖,便就可以調集起巨大的社會資源。爲了利益,從官府到民間無不趨之若鶩,人力物力都源源不絕。

剪羊毛,割韭菜,北方的遊牧民族沒有韭菜可割,他們有羊毛啊。

寧邊州離偏頭寨只有三四十里路,不過沒有大路,只有山間的羊腸小道可以通行。消息傳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杜中宵進築偏頭寨五日之後了。

契丹駐寧邊州的將領石家奴,本是貧困牧民,無以爲生,替富戶從軍。因爲作戰驍勇,積功而至一州主將。他是在慶曆四年契丹伐党項大敗之後,調到這裡,建起州城,一邊防範党項,一邊窺視大宋。

寧邊州說是州,其實既無轄地,也無行政機構,就是石家奴帶了三百人,命周邊的蕃部各派軍兵隨其駐守。這些蕃部無事時在周邊遊牧,有事則隨石家奴出征作戰。

這一日石家奴正在住處高臥,一個親兵急急趕來,幾次敲門,石家奴才從房中出來。

親兵叉手道:“郎君,小的們得了消息,前幾日宋軍突然北進,河西邊佔了唐龍鎮,河東邊重修偏頭寨。這兩處均與我們不遠,下面所屬蕃部,以前多有隸這兩個地方的,只怕有事。”

石家奴揉了揉眼睛,不耐煩地道:“南人一向懦弱,哪裡會前來生事?莫不是你們聽錯了?”

親兵急道:“千真萬確!這等大事,小的哪敢馬虎,是再三問人,又派了探子查探過了。”

石家奴皺起眉頭:“偏頭寨倒也罷了,那裡與此處道路難行,只是與我們搶些蕃部。唐龍鎮那裡卻讓人煩惱,本來定了等大河冰封,便就去那裡就食,這可如何是好?”

石家奴手下的軍兵相當艱苦,冬天的儲備不足,是一定要出去搶一番,才能渡過冬天。這一帶最好搶,且富庶的就是唐龍鎮,冬天去搶是早就打定主意的。

來回踱了幾步,石家奴道:“去唐龍鎮仔細查探,那裡到底是哪支宋軍,有多少人。天氣一天冷似一天,離着封河已經沒多少日子了,此事馬虎不得。不到那裡就食,我們如何熬過冬天?”

親兵應諾,又小聲問道:“郎君,偏頭寨那裡呢?那裡離我們不遠,雖無大路,山間小路卻可一兩日就到。若是我們去了唐龍鎮,只怕他們背後偷襲。”

石家奴不耐煩地擺手:“南人哪有那個膽子?不必管他,只去探唐龍鎮!”

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6章 圍點打援第33章 臣願出征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24章 衝突第90章 等不得了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90章 別有任用第72章 進攻第46章 人心惶惶第4章 包龍圖第39章 古礦洞第54章 逃散之人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24章 新知縣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225章 新與舊第177章 分岐第75章 小人書第69章 南線出兵第24章 大軍集結第45章 邪教第46章 初戰告捷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46章 分道揚鑣第35章 防守反擊第13章 躲藏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69章 打出去第89章 同去第101章 慶功宴第27章 再留無益第84章 接駕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252章 初戰第208章 奇才第40章 模範村莊第183章 收網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1章 眼見爲實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16章 用刑第60章 全軍出擊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56章 身邊人第181章 焉耆第154章 避風驛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9章 應募者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2章 意外之喜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55章 兩難第28章 醉仙釀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71章 初敗第94章 樞密副使第113章 虧了第33章 各個突破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13章 分岐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94章 要強硬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24章 衝突第78章 仙人跳第55章 內附第112章 大生意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2章 城狐社鼠第23章 可曾讀書?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68章 使節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48章 楊家將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44章 異人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29章 過界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21章 嚇了一跳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27章 南下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83章 專業化第85章 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