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新奇

董林出了九曲閣,看看天色,搖搖晃晃回到自家的生藥店裡。大哥正在前面看着小廝抓藥,見到董林回來,滿身酒氣,急忙上前道:“兄弟,早就聽說你回了城裡,怎麼現在纔回家裡來?”

董林道:“因差事做得辛苦,官人賞了酒飯,是以回來晚了。”

說完,摸着額頭道:“哥哥,我酒飲得多了一些,見過爹孃後自回去歇息,有事起來再說。”

看着董林一步三搖地走向後面,哥哥搖了搖頭,繼續照顧生意。

董家本是外鄉到這裡販生藥的商人,後來做得大了,乾脆在城裡開了一座生藥鋪,是軍城裡面不多的幾個富裕人家,爲上等戶。他們兄弟三人,董林排行第二在外當差,哥哥和弟弟在家照看生意。

這一覺直睡到太陽西垂,董林從牀上起來,只覺得頭痛欲裂,對門外抱着孩子的妻子道:“我頭痛得厲害,想是害酒,你去做碗酸湯給我醒酒。”

妻子見丈夫起來,放下孩子,進來道:“你今日回家,哥哥和三郎說晚上請你去吃麪,兩人到後面來望了好幾回。聽說害酒吃些飯菜就好,你還是隨着哥哥和三郎出去吃吧。”

董林頭腦昏昏沉沉,嘟囔了一句,穿好衣服,胡亂洗了把臉,到前面來找大哥。

大郎和三郎已經關了鋪子,兩人在門口閒坐。看見董林過來,急忙上前道:“你這一頓好睡,怎麼叫都不醒!現在好了麼?我們一起到城北去吃麪!”

董林道:“吃什麼面?我現在口裡幹得厲害,只想吃碗酸湯。”

三郎拉着董林的手道:“哥哥走了許多日子,卻不知道城裡新開了幾家鋪子,現在最流行吃麪。城北那裡許多鋪子聚在一起,煞是熱鬧,滿城百姓都去吃。因是吃的人多,一個多月的功夫,城裡的麥價便就翻了一番不止。那面雖有些像湯餅的樣子,其實不同,爽滑好吃,湯又香美。”

一邊說着,一邊拉了董林的手,三人鎖了鋪子,徑向城北而來。

火山軍城不大,一邊是黃河,一邊是大山,卡在咽喉處建起來,只有南北兩座城門。小城北邊從衙門後面開始,各種小巷裡的生意極多,亂七八糟什麼都有。杜中宵因爲有礙觀瞻,拆出了幾條巷子,在這一帶建了一個瓷器一個漆器的小型貨場。這兩樣是販運到北地的重要商品,火山軍雖小,卻有附近幾百裡內惟一的榷場,一時分外熱鬧。到這裡做生意的,一部分是沿黃河逆流而上的中原人氏,還有一部分則是從府州過來的關中人,生意做得大了就連府州那裡的小蕃部也有不少人渡黃河而來。

董林迷迷瞪瞪,被兄弟二人拉着,走在這陌生的街道上,一時有些錯覺,自己真回家了?

到了一間路邊攤子,三郎拉着董林在棚子下落座,對他道:“哥哥在這裡稍等,我去買面。”

說完,與大郎一起到了賣面的地方。

董林坐在棚子下,好奇地看着四周,努力從腦海中回憶這裡曾經的樣子。如果自己記得不錯,這裡在衙門後面,與衙門只隔了兩條小巷,以前雜亂不堪。有極便宜的客棧,還有各咱做小生意的,更有做皮肉生意的各族女子,倚門賣笑。這裡既混亂,一切又便宜無比。再看現在,四周都是衣着光鮮的食客,有的中原口音,有的關西口音,一口一個格老子,顯得極是荒誕。

大郎和三郎兩人端了三個大碗,把一個大碗放在董林面前,各自坐下。

見董林四處張望,三郎道:“哥哥還記得這裡麼?以前春天秋天,山裡那些收柴胡的商人最喜歡住這裡。我們要買他們藥材,也沒少來。”

董林點了點頭,問道:“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三郎道:“北邊衙門招人墾田,修出路來,漸漸有些樣子了,周邊有許多人去應募。那樣的地方最缺人,知軍官人便把這裡拆了,那些無處安家的人,全都到營田務裡做活去。在這裡倚門賣笑的,全都送到營田務那裡,爲人端茶遞水。有那些沒有娶妻的應募墾田人,好壞也成個家。”

董林一直在軍城當差,不清楚營田務那裡發展的情況,聽了道:“沒想到兩個月,那裡做得如此大了。聽說他們今年種麥,以現在麥價,來年那還了得?”

三郎聽了嘆氣:“以前我們這裡極少產麥,偶爾有一些,也沒磨坊,難得吃一次麥面。自新知軍官人到了,便弄了許多面食出來。嘖,與粟米比起來,委實好吃許多。哥哥嚐嚐,這面着實香滑。”

董林看着面前的一大碗麪,湯色有些混濁,泛着一層油花,最上面撒了蔥花、香菜,甚是清爽。

挑起一口吃了,咂了咂嘴道:“呀,這面吃着着實不同,以前還沒吃過這種東西呢。說起來此次去幷州,也見待頭有賣麪食的,可惜沒捨得買了嚐嚐。”

三郎道:“無妨,我們這裡麪食有的是,一會我買了你吃。”

一大碗麪吃完,董林出了一身汗,酒終於醒了過來,捧着把碗裡的湯喝光,舔舔嘴脣道:“真是奇怪,這面裡的湯怎麼出此香甜?店家捨得放許多肉麼?”

三郎湊上前小聲道:“買賣人家,怎麼捨得放肉?此事最初我也奇怪,後來吃得多了,仔細看店家做了多次,纔看出他們是用了羊油牛油。以前那些東西哪個要?現在城裡多了話多賣家。可惜現在城裡麥面難買,不然我們回家自己做了吃。聽說這些吃法,都是從營田務那裡傳來。最近這兩個月,董家寨那裡的生意好了許多,聽說多了許多蕃邦商人,他們捨得花錢,弄出許多新奇吃法。”

董林點了點頭,隱隱覺得,一個新時代正在到來,火山軍與以前不同了。

其實這些吃法都是杜中宵根據記憶搞出來的,從拉麪到肉夾饃,記憶中的北方面食,凡是合適的都試了一遍。可惜羊肉做肉夾饃不好吃,豬肉又太貴,這小吃現在是高檔的奢侈品。唯有各種樣的面,很快便風靡火山軍,人人愛吃。除了麪食,便就是大鍋的羊肉湯,因爲價錢便宜,加上面餅又吃得飽,成了集市等貿易之處的美食。凡有市集貿易處,必有一兩家。跟面裡澆的湯一樣,羊肉湯雖然帶肉字,實際上是用大骨和各種羊雜熬製而成,營養和肉味不缺,卻是廢物利用。

正在董林看得迷迷糊糊的時候,突然見到前面一個身影,急忙喊道:“秦阿爹,你也在這裡?”

那人轉過身來,見是董林,滿臉堆笑:“原來是節級,真是好巧。”

這人是董林僱的挑夫之一,一路上相伴幾十日,已經極熟,急忙招呼過來做。

聽了董林的話,三郎才知一路上多虧這些挑夫,哥哥有差事都沒有出亂子。急忙起身道:“阿爹在這裡稍坐,我去買碗酒來吃。”

說完,起身快步走了。不大一會,提了一瓶酒,拿了三個小碗,放在桌上。

酒碗擺好,三郎遞過幾個油紙包,口中道:“這是軍城新近出的一種名吃,叫肉夾饃。名字雖然如此叫,其實是在饃裡夾肉。裡面的肉是上好的五花豬肉,極是香美,只是價錢不菲,常吃不得。”

秦阿爹謝過,打開油紙包,咬了一口,滿嘴流油,不由讚道:“世間怎麼有如此好事!”

說完,端起小碗與三兄弟喝了一碗酒。

放下酒碗,董林問秦阿爹:“阿爹,什麼時候回去?這一趟多虧了你們。”

秦阿爹道:“我們是運貨的挑夫,沒有空手回去的道理,不然不是路上白費盤纏?可惜這裡的商人多是來自中原和關中,甚少到幷州去的,是以爲難。好在這裡知軍官人聽說之後,與我們商定,在這裡做一兩個月的工,等到秋後,這裡的柴胡收穫了,還僱我們挑到幷州販賣。你們這官人甚是心善,爲我們這些窮苦人着想,如何不依他?這便在這裡先住下來。過幾日就要到北邊營田務做工,這兩日無事,我們便在城裡四處轉轉,恰好遇見節級。”

董林連連點頭,也爲秦阿爹等人高興。人是他僱來的,有這種好事,也替他們高興。當時他們談的是單程價錢,按路途算價錢高一些,便就是怕回去找不到活做。一兩個月又不是白等,還在營田務做活賺着錢呢,等到回的運費就算是白賺的。

喝了兩碗酒,聽着哥哥和弟弟談着這些日子的見聞,董林才知道北邊的營田務做得大了。那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廂軍一旦開墾出道路來,許多人都發現了機會,紛紛向那裡聚集。

火山軍位於羣山之中,治下百姓日子過得苦,特別是山裡人,無不羨慕平原百姓的生活。突然有了一個可以平原安身立命的機會,無論漢民蕃戶,紛紛從山裡向營田務那裡聚集。

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202章 動物園第248章 北上第202章 離去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258章 出首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82章 日暮途窮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04章 賞識第56章 依山而陣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20章 官哪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38章 進山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72章 兵臨靈州第72章 不等了第113章 虧了第222章 觀軍第3章 比不得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92章 育種爲主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58章 請求第76章 偏頭寨第264章 大勝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01章 慶功宴第116章 疑惑第52章 分岐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01章 要熱鬧第21章 嚇了一跳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6章 御史之論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05章 寶貨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23章 割韭菜第56章 買書第107章 大同府第17章 出戰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04章 賞識第29章 過界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82章 細作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271章 韓琦第3章 官制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7章 自尋出路第6章 糟民第84章 兄弟相見第160章 新生活第59章 地方矛盾第70章 試炮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61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163章 過蒲昌第172章 擔憂第71章 戲中人第188章 妙計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5章 當街兇案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33章 臣願出征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49章 諸多不足第9章 酒糟蒸酒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04章 安排第92章 舊人去向第2章 夜襲第89章 賺錢第一第97章 大刀闊斧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71章 關鍵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