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好心

不知不覺,忙忙碌碌的秋收就已經結束了。營田務收米一萬餘石,不但完全補足了去年借支的永城縣糧米,還有剩餘。杜中宵決定留下五千石作爲儲備,另外五千餘石解往州城。

此時的米不但是糧食,也是硬通貨,儲備的五千石米有許多用處。

穀場上,杜中宵做在一張桌子後面,翻看着本村的賬簿。不遠處的空地上,有本村的青壯在那裡翻曬穀糠禾穗。這些脫米後剩下的穀草,便就是秣,與米合稱糧秣,是優質的牲畜飼料。

常威站在桌子邊,伸着脖子看杜中宵翻看的賬本。一邊看着,一邊鄙夷杜中宵閒着沒事,這些村賬有什麼好看的。但是杜中宵看,他也一定要看,不然心裡便跟貓抓一樣。

把賬籍看完,杜中宵對常威道:“秋糧已經收完,過些日子我會解往州里去。你受知州所派前來察看秋糧,現在已經看完了,該回去交差了。”

說到這裡,杜中宵取出一本冊子,交予常威:“你雖在營田務住了不少日子,但我看在眼裡,並沒有用心。回去之後相公問起營田務事務,只怕你也答不上來。我這裡有一本營田務條貫,裡面詳列了營田務所有事務,你拿回去看一看,以免出醜。等到回去,我會稟明相公,連這冊子一起交上去。”

常威接了冊子過來,隨手一翻,口中道:“營田務怎麼一會事,我都看在了眼裡,又何必看什麼條貫。隨在相公身邊多年,一二十個村子的事,原不必十分用心。”

嘴裡這麼說,手卻緊緊捏住冊子,再不肯交出來。

杜中宵心裡冷笑。因爲常威是在自己這裡做事,回去夏竦問起來他一竅不通說不過去,說不定會連累夏竦對自己的印象,杜中宵纔給了他條貫看。過個一兩日,杜中宵會把條貫收回來,連帶自己的書信一起給夏竦。書信裡,杜中宵會寫清自己對常威的評語。這廝實在是杜中宵兩世爲人都沒見過的奇葩,難以想象夏竦會擡舉這樣的人。

收了新米,村中人人歡樂,都聚在穀場邊上的倉庫那裡領米。

杜中宵讓人收了賬簿,走了過去。見到杜中宵過來,一衆村民問候行禮。

倉庫門口立着的,是杜中宵讓營田務每個村子都有的石碑,寫的是營田務收糧的原則。如不管出入用一樣的鬥,依實數不加消耗,平鬥而不得有斛面,諸如此類。

此時地方收糧,因爲稅額是朝廷所定,要一級一級向上解送,其中的損耗和運輸費用都要地方負擔,便用一些法外手段多收。消耗是常例,朝廷允許多收十分之一,地方經濟不好,收的越來越多。斛面則是指收糧時鬥裡尖出來的部分,官府收糧一定會有斛面,有的地方就靠多出來的這些糧支持一縣財政。

營田務相當於官府就是地主,收入遠高於朝廷稅額,開出來的荒地不在原定稅額內,對於州里來說完全是正稅之外多出來的收入。杜中宵把一切收糧時的刻剝手段廢去,也是吸引人來荒的手段。立碑在倉庫外面,一是曉諭經手差役和百姓,二是儘量不讓後來的官員破壞。

常威跟在後面,看着那石碑撇嘴。對於杜中宵這些爲百姓着想的做法,常威分外看不慣。官員是朝廷所派,只管讓朝廷滿意就好了,百姓只要不餓死,就是官員的政績。

看了一會分米,杜中宵轉身,看見常威站在一邊,一會看看自己,一會鄙夷地看看領米的村民,神情有些猥瑣,一下子沒了心情。告別了保正,帶了柴信等人回了衙門。

一進衙門,常威便就急匆匆地跑回了住處,關起門窗,掏出杜中宵給的冊子看了起來。

裡面從營田建立起,如何選地,如何治理鹽鹼,如何招民開墾,甚至連建房等技術細節,都寫得清清楚楚。常威看了大喜,一拍大腿:“有此書在手,回去相公必然誇我能幹!可憐我辛苦了這些日子,還被那個知縣數落,十分不值!好書,好書!”

話音未落,就聽見外仇士隆的聲音:“哥哥,有什麼好物也給兄弟們看一看,爲何着起門來?”

原來是仇士隆兩人見常威神神秘秘,以爲他有什麼好東西要獨吞,躲在窗外偷聽。

常威開了門,讓兩人進來,舉着手中的冊子道:“知縣給我的營田務條貫,你們看了有什麼用?”

仇士隆不信,道:“若是如此,哥哥又何必關門閉窗?定然還有好物,不肯給我們看。”

常威恨恨地道:“我們自家兄弟,如何會瞞你們?就是這本冊子,杜知縣給我,原以爲他定然會把重要的東西不寫。哪裡想到這人癡的,裡面竟然把營田務一應事務寫得清清楚楚——”

聽見是這麼回事,仇士隆兩人便失去了興趣。道:“今天走得乏了,哥哥飲酒。”

常威正在興頭上,取了些銅錢,讓另一人去買些酒肉來。

此時已是深秋,晚上天氣涼了,一口烈酒下肚,全身燥熱,分外舒服。三人在常威房裡,狼吞虎嚥,也不知道飲了多少酒。

正在常威三人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時候,外面傳來歌聲。原來是小青和晶晶,在外面不知玩些什麼,一時興起,唱起了家鄉的吳歌。

一個唱:“張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一齊拖;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彎彎照九州。”

另一個接上:“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歌聲清麗,委婉動人,好似讓人置身江南水鄉。

常威聽見歌聲,愣了一會,突然道:“離家多年,不想在這裡聽見鄉音。唉,我們在這裡飲酒,沒個人陪伴,如此淒涼。”

常威是夏竦江南路老家的人,父親就曾跟隨夏竦的父親夏承皓,是以得夏竦另眼看待。多年來隨着夏竦在各地爲官,特別是近十年來都在北方,忽然聽見鄉音,不由動了思鄉之情。

仇士隆醉熏熏地道:“這必是杜知縣的兩個家伎,不知因何唱起曲來。”

聽了這話,常威一拍桌子:“對呀,知縣家裡還有兩個家伎。我們也算是他的客人,卻不讓這兩個丫頭出來唱曲陪酒,太也瞧不起人!兄弟,我們出去,把那兩個丫頭喚來,唱支曲子聽!”

仇士隆嚇了一跳:“哥哥,那是杜知縣家裡的人!莫要胡作!”

常威滿不在乎地道:“兩個奴婢,什麼家裡人!讓她們來唱支曲子怎麼!”

第5章 往何處去?第11章 心煩氣躁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5章 人多官少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42章 旅遊團第126章 輸不起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24章 劫富濟貧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74章 挑撥第61章 水車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81章 焉耆第153章 鬼谷口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53章 無主之地第37章 錢的問題第25章 此何人哉第91章 爭鬥第49章 圍殲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85章 會計天才第20章 結冰了第36章 獻城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12章 撞鐵板第17章 破城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96章 新米第140章 重逢第88章 左右爲難第26章 反噬第59章 要學好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62章 追查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49章 明哲保身第4章 仗勢欺人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08章 賞功第5章 刁難第32章 不許看第22章 大勝?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4章 隱情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73章 出門難第58章 鐵監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25章 栽培第266章 清洗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42章 故交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6章 生意興隆第96章 新米第29章 讓你吃雞第3章 同年重逢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58章 請求第59章 巧遇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56章 依山而陣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95章 秋收第101章 要熱鬧第42章 吃個痛快第24章 新知縣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23章 新家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41章 且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