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分而治之

過了豐州,一路北上,耕地越來越少,草場越來越多,慢慢進入了契丹起源的核心地區。這裡依然是農牧結合的地區,只是農業佔的比重越來越小,牧業慢慢成爲主要生活方式。

杜中宵看着綿延的草場,心中明白,大軍已經慢慢進入了世界上最大的草原之一。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裡應該是後世內蒙古地區,沿着幾條河流,形成了廣大的草原。北方大草原的蠻族南下,走西邊就要佔據河曲和河西走廊,走東邊就要佔據這裡。有這裡做後盾,不斷攻略中原。

明朝最後被後金打敗,一個原因就是這裡被滿清統治者征服,一路直到燕山腳下。之後明朝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不出擊這裡,守是很難守住的。有千日做賊的,哪裡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中原的穩定,必須要佔領河西、河曲和這一帶,纔有穩固的邊防,把入侵的蠻族擋在外面。

佔領臨潢府之後,從河曲路出發,修鐵路過陰山,一路東來。到大興安嶺下,選擇合適地點,穿過大興安嶺,一路修到東京道。這條鐵路修通,只要中原不出特別大的亂子,此地就平定下來了。對於遊牧民族,鐵路是利器。一旦修通,他們就失去了發展壯大的縱深和時間。

過了潢河石橋,便就是契丹的饒州長樂縣。契丹官員已經等在城外,迎接宋朝大軍入城。

看着城外迎接的契丹人,王凱小聲對杜中宵道:“太尉,已經快到臨潢府了,怎麼契丹人反而不再抵抗了?豐州還是我們大軍到了城下,他們才舉城而降。現在饒州在我們到之前,就早早迎了出來。”

杜中宵道:“契丹已經沒有兵了,他們還打什麼呢?前邊大定府的兩萬契丹軍隊,就是契丹最後的兵力了。臨潢府說是有近萬人,那裡是契丹起家之地,有多少人能上戰場,可是說不準的。”

王凱和趙滋點了點頭。心中明白,宋軍輕易攻下大定府,讓契丹人終於明白,失敗已不可避免。現在各地只看宋軍什麼時候到達,已不做抵抗打算。

這一點也讓杜中宵感慨萬千。遊牧民族終究與漢族不同。遊牧民族初起,兇猛異常。隨着他們佔的地方越來越多,裹挾的人口越來越多,加入其中的其他力量越來越多,往往如洪流般,橫掃一切。而中原政權,初起的時候則小心異異。漢有白登之圍,唐有渭水之盟,等到力量穩固,才能威壓周邊。而當國家民族面臨危難之時,漢族往往百般周旋,仁人志士峰起,尋找一個能從危機中出來的機會。而這些遊牧民族就沒有這種韌性了。國破家亡,大把的人拱手而降,尋找新時代的生路。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句話,更加適合遊牧政權。

到了城門,知州和一衆官吏、首領前來見禮。杜中宵帶着大軍,進了饒州。進了州衙,設了一個慶功宴,與衆人飲過了酒,便就各自回去休息。

杜中宵很謹慎。雖然現在諸事順利,契丹滅亡在即,還是諸事小心。軍隊在城周圍駐紮,三十里內廣佈偵騎,不允許出現意外。

等到醒來,夜已深了。杜中宵走到院子裡,看着天上繁星遍佈,迎面吹來的風涼爽清新,一時間心情舒暢。讓士卒拿了一把交椅來,杜中宵坐在院子裡,自己想心事。

過了饒州,再向北兩百多裡外就是臨潢府,四五天的時間就到。前方來的消息,契丹沒有再集結軍隊,臨潢府的貴族王公也沒有逃走,好似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耶律洪基被抓,現在臨潢府主政的,是契丹太后蕭撻裡,還有皇后蕭觀音。杜中宵印象裡,蕭觀音這個名字特別,前世肯定聽說過,雖然不知道爲什麼。最後一戰,面對的是兩個女人,讓杜中宵覺得有些怪怪的。不過在契丹這很正常。皇帝年幼,或者其他原因,太后主政很正常。

契丹是由皇族和後族組成,後族的勢力很大,某種程度上太后並不弱於皇帝,與宋朝不同。宋朝只有現在皇帝年幼時,由劉太后主政,身後並沒有自己家族的支持。嚴格說來,劉太后與契丹的太后是大不相同的。契丹的太后,甚至有時對廢立皇帝。

想到這裡,杜中宵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耶律洪基被抓之後,契丹爲什麼沒有在太后主持下新選皇帝出來。而是這一直這樣,就等着宋軍來,被各個擊破。

這個樣子,哪裡需要十萬大軍?有五萬人就足夠滅亡契丹了。

看着天上的繁星,杜中宵吹着涼風,一時有些出神。

現在滅亡契丹不是問題,問題是滅亡之後應該怎麼辦。大殺一氣,把契丹人殺光,把附和契丹人的奚族人殺光,甚至連逃到這裡的漢人也殺光,不過是隨便想想而已。不是做不到,實際上緊跟之後的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大開殺戒。西夏沒有了,党項作爲一個民族,最後不復存在。連女真人也沒有了,蒙古滅金之後整個民族消失。可以做到,只是沒用。

蒙古人滅了党項人,滅了女真人,最後又怎麼樣呢?不是後來與滿人結盟,不是後來新中國的時候局面不同,蒙古人也很難在草原上繼續立足。漢人與這些遊牧民不同,靠着一味殺人,只是在草原上變換民族,對自己又有多少好處。

對於中原王朝,對於漢人來說,需要的是這一帶的長治久安,不再成爲進攻中原的跳板。至於在這裡遊牧的是什麼民族,無關緊要。哪怕就是換成漢人,幾百年後也不同了。中原衰弱,這裡的民族必然會進犯中原。他們不這樣做,就有其他地方的民族過來這樣做。

輕輕嘆了口氣,杜中宵站起身,一個人踱步。

把鐵路修到這裡,只是一個條件,應該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確切的說,這片草原上,不再允許出現統一政權。他們效忠的統一政權,只能有一個,就是中原王朝。

以前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在這些地方安置內遷民族,就基本不管了。無非是籠絡他們,爲中原的籓籬。現在看來,這樣做不合適。讓他們各自爲政,一旦條件合適,就會坐大,成爲禍害。

有什麼辦法?杜中宵想了好久,最後還是覺得,清朝人的辦法是最合適的。減小各遊牧民族的遊牧範圍,把他們分成各旗盟,便如內地郡縣一般。只要地方穩固,其他事情都可以應刃而解。

混亂時期,草原各部族林立,一般互不統屬。只要合適的時間,出現了了不起的大人物,把這些部族統一起來。只要中原王朝強勢,把這裡的部族徹底分開,不許他們再合爲一部族,不允許他們再互相吞併。甚至必要時,可以抽調他們的人力,爲中原服務,纔是長久之計。

滅了契丹之後,宋朝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精力去做這件事情。特別是鐵路修通,徹底分割部族就有了倚仗。中原王朝介入之後,遊牧民族想再統一,可就難了。草原免於戰亂,又有了和平時其中原物資輸入的通道,或許,以後就會不一樣吧。

第62章 新奇第21章 契丹來客第36章 獻城第48章 溼法鍊銅第49章 諸多不足第218章 開花彈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24章 衝突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41章 傳言第11章 亂起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6章 偶遇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25章 遊街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99章 破靈州第67章 生意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24章 追與逃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49章 党項軍略第57章 靜候時機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39章 兩難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25章 規劃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30章 交接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21章 契丹來客第23章 可曾讀書?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105章 寶貨第88章 談判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8章 買空賣空第3章 破城第16章 好大的雪第87章 先利其器第66章 酬功第175章 逃跑第118章 賽馬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46章 人心惶惶第108章 賞功第41章 阻力重重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73章 舊人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36章 初戰第75章 進擊第32章 不許看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224章 回鄉第70章 試探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6章 好大的雪第71章 壓路機第226章 霹靂車第30章 兵臨城下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1章 一起抓走第87章 末路第54章 相持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30章 兵臨城下第80章 柳暗花明第95章 賭東道第193章 分岐第20章 結冰了第22章 大勝?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55章 西壽軍司第72章 不等了第136章 納稅人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49章 免死第83章 衆官請客第97章 大刀闊斧第77章 誰買誰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