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慶功

到了夜裡,武清城內人頭攢動,多少年來沒有這麼熱鬧過。今日正值新年,又大敗契丹軍隊,不管是官兵還是百姓都興奮異常。街道上擠滿了人,各種攤販一家挨着一家。

宋軍所有的軍、師、團的正副都指揮使都入城,參加慶功宴。趙禎從內庫撥出錢來,買了酒肉犒賞衆人。武清縣衙太小,宴席擺到街上。

後衙裡,趙禎親自主持,各軍都指揮參與慶功。

衆人落座,趙禎道:“今日大勝,又恰逢新年,在後衙備了酒筵,與諸位痛飲。這些日子,你們作戰辛苦了。今夜不必拘禮儀,只管放心喝酒就是!”

衆將一起叫好。

趙禎道:“我們飲酒,需要監酒官。你們是前線廝殺的人,這些日子殺得手順,不好做此事。便由韓相公監酒。哪個不喝,要考慮清楚給不給韓相公面子。”

韓琦起身,拱手道不敢。宋朝君臣飲酒,禮儀並不講究。喝得高興了,什麼怪樣都有。以前皇帝在後苑設宴,一般初時還好,喝得興起,酒勁都上來了,就各種各樣。別說君臣禮儀,就連日常的同僚禮儀也顧不上了。與民間喝酒,其實大致差不多。

韓琦做監酒官,只是維持一下秩序。在座的大多是武將,讓他們行文人酒令也行不來,還是以喝酒吃肉爲主。武將喝酒講個痛快,哪怕是文官轉武職,與屬下習慣了,也是如此。

不多時,酒菜上來。趙禎領着喝了一巡,氣氛便就慢慢熱烈起來。

杜中宵喝了幾杯酒,看着坐在一起的幾位大將,心中頗爲感慨。半年之前,誰敢想有今天?能夠攔住契丹大軍就是勝利,哪裡敢想把他們全部消滅。整訓軍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短,軍官不夠,出了多大的亂子?最後趙禎連軍校都解散了,可以說是傾盡全力。

結果宋軍盡了全力,契丹卻不禁打。五十萬大軍真正參戰的,其實沒有多少人。大部分軍隊,都是到了最後,宋軍反攻北上的時候,才真正參與進來。而那個時候,契丹很快就被圍困在武清了。杜中宵感覺,其實此戰宋軍只要有二三十萬人就足以擊敗契丹。

飲了一會,趙滋道:“此次大勝,全靠太尉指揮有方。我們一起,與太尉飲一杯酒!”

衆將一起叫好,紛紛舉起杯來,向杜中宵敬酒。

杜中宵飲了酒,對衆人道:“這一戰,不只是打敗了契丹,還鍛鍊了軍隊。在戰前,不管是我們也好,還是契丹人,都認爲契丹是天下強軍,想擊敗他們可不是容易事。結果一戰下來,才發現這所謂的強軍不過是紙老虎,實際上不堪一擊。經過了此戰,相信諸位將領能夠真切認識自己軍隊實力。”

張岊笑道:“太尉說的是。契丹四十萬大軍南下,開始的時候,可謂人人心驚。結果打起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最後在武清,大軍圍困,就知道擊敗他們實是易事。”

馬懷德道:“此話說得不錯。在乾寧軍城,契丹初來時氣勢洶洶,我差點就抵擋不住。等到打上些日子,軍中熟練了,才發現契丹其實不過如此。”

衆人聽了不由大笑。這一戰,損失最大的就是馬懷德。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整訓不足,軍官缺得太多,契丹的鐵騎一下就把他的軍隊衝散。幸虧有孟學究,死死守住,終於慢慢扳了回來。

杜中宵看着衆人,心中明白,一個新時代來臨了。軍隊有了槍炮,還要有會用槍炮的人,才能真正脫胎換骨。經過了這一戰,宋軍才真正明白,槍炮應該怎麼用。以宋軍的實力,對於這個時代的所有軍隊都有碾壓的實力。等官兵明白了這一點,以後對外敵,就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滅了契丹,天下間哪裡還有強敵?女真、蒙古雖強,這時還沒有發展起來。只要宋朝先佔住了契丹的中京道,他們就沒有了機會。等到宋軍穩定了北方,其他就是歷史進程了。

飲了幾杯酒,幾位將領便就聚在一起,說着最近的戰事,放開胸懷暢飲。

趙禎看杜中宵神情有些淡漠,道:“看太尉的樣子,並不十分高興。敗了契丹,朝廷再無大敵,正該暢飲慶功纔是。莫非是有什麼心事不成?”

杜中宵道:“陛下誤會。這些日子指揮作戰,費盡心力,突然間閒下來,竟有些無所適從了。”

趙禎笑道:“太尉也是個勞碌命。來,我們飲酒,不去想那些。”

過了一會,趙禎又道:“太尉,五十萬大軍在幽州,顯然並不合適。接下來,要如何安排?”

杜中宵想了想道:“王凱和和斌在圍雲州,依然未下。應該派十萬兵去,協助他們。佔了雲州之後要儘快攻戰西京道的其他城池,纔是正事。鐵路難以翻越燕山,還是要從勝州修路,到契丹中京道。只有鐵路修到那裡,才能真正平定草原。”

一邊的宋庠道:“我這幾日觀看前線戰事,看見槍炮威力極大。以現在我軍實力,似不再像從前那樣,怕遊牧騎兵。燕山以北化外之地,對於朝廷來說,佔之無益。”

杜中宵搖了搖頭:“參政,燕山以北的地區跟河曲路是一樣的,都可耕可牧。現在契丹敗落,時間長了,必然還會出現其他強權。勢力一旦強盛,必然南下,河北路都受騷擾。要守幽州,就必須把那裡穩穩佔住,不然就有隱患。這是必須做的事,不可大意。”

富弼道:“太尉說的是。那裡別說佔之無益,哪怕每年要花錢,也是值得的。此次契丹南下,幽州殘破的樣子,都看見了。只要有勢務興起,一旦南下搶掠,多少年的錢都出來了。”

趙禎點了點頭:“委實如此。太尉以爲,派何人去雲州合適?”

杜中宵想了想道:“雲州以北就是大草原,地廣人稀,只派步軍不合適。臣以爲,應該派五萬步兵和五萬騎兵,攻下雲州之後,立即北上。河曲路經營了這麼多年,能夠支撐得了。”

宋庠道:“中原有鐵路到勝州,二十萬大軍,應該沒有問題。就是打了幽州一仗,費的錢糧着實是不少,一時之間有些困難。若等到秋後,便就沒有問題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參政說的不錯。現在先派兵去佔雲州,等到秋後再北上也可。”

幽州一戰,宋軍傷亡不多,但花錢非常多。數十州堅壁清野,還要救助大量百姓,不是小數字。接着就北上,朝廷支持起來非常吃力。等上半年,收了秋糧,一切就容易了。

第42章 吃個痛快第80章 新婚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54章 投奔第61章 真真假假第117章 大主顧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64章 商量第47章 探礦第57章 靜候時機第89章 賺錢第一第98章 必死之局第47章 探礦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40章 不進則退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8章 制硝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13章 分岐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章 面君第50章 煉焦第146章 圍城第64章 自投羅網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3章 破城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25章 遊街第16章 用刑第69章 南線出兵第37章 錢的問題第36章 各奔東西第249章 內賊第20章 農民舉人第65章 介紹進學第7章 糟白酒第55章 上下相制第83章 千里投奔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33章 臣願出征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89章 各有側重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264章 大勝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07章 大同府第91章 沒有出路第73章 各想出路第90章 狼狽爲奸第64章 聖心難測第197章 鴉兒看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28章 夜談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01章 慶功宴第18章 威力驚人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76章 人心惶惶第22章 分別對待第3章 同年重逢第30章 換酒而已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51章 各有封賞第63章 陰錯陽差第37章 不同看法第51章 進逼甘州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5章 召試中書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36章 收錢第65章 強行收錢第33章 臣願出征第9章 上元觀燈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9章 上元觀燈第66章 自作聰明第26章 突發大案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49章 圍殲第103章 不湊巧第125章 遊街第11章 未雨綢繆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52章 除夕第143章 尉遲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