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援軍

馬懷德與李惟賢站在城頭,看着城下的戰事,心急如焚。昨天契丹的糧草到了,今天就大規模地進攻,真是一刻不等。有了鐵騎相助,宋軍抵擋相當困難。如果不是孟學究指揮得當,只怕就只能把軍隊全都收進城來,死守乾寧軍城了。

放下望遠鏡,馬懷德道:“太尉,你那裡的兵馬,全部調過來了?”

李惟賢道:“自然全調過來了。現在只有我還有一萬餘人,在城裡面。”

馬懷德沉吟一下,道:“要不,這一萬餘人,也全派出去吧。外面孟黨指揮得力,可以全歸於他手下指揮。看契丹人的樣子,一時半刻不會停下來。”

李惟賢道:“一切聽太尉吩咐!”

說完,叫過自己傳令親兵,吩咐城中的軍隊出城,歸於孟學究之下。這一萬多人,是李惟賢直接指揮,不歸於各師。他所部兵馬,本來就比馬懷德多上一些。

軍隊出城不久,契丹再次進攻。他們看出來了孟學究所部很強,較難攻破,改變方向,主攻謝池指揮的側翼。只是孟學究指揮得法,迅速救援,依然陷入苦戰。

一直到天近傍晚,太陽落下山去,契丹人才最後停止進攻,撤回軍營。宋軍收攏部伍,抓緊時間整頓。馬懷德與李惟賢出城,看望參戰將士。

河間府帥司,杜中宵手中拿着馬懷德的公文,看着窗外,很長時間沒說話。

劉兼濟從外面進來,叉手道:“太尉,我全軍已經集結完畢,只等軍令,便開往乾寧軍。看天色已近中午,再不下軍令,今日就走不了了!”

杜中宵輕輕抖了抖手中公文,道:“馬懷德請求援軍,說守得艱難,可我下不了這個決心啊。乾寧軍城還在,只是城外苦戰,並沒有逼到全軍入城的地步。契丹攻得猛,現在去了,必須死戰。如果一戰把契丹趕跑了,不是什麼好事。契丹人攻滄州,雖然得了我們的火炮,卻一直沒什麼起色。如果在乾寧軍城把契丹大軍殺敗,他們可能就退兵了。”

富弼道:“契丹退兵,可以讓張岊北進,把他們堵住就是。”

杜中宵搖了搖頭:“趙滋那裡總還是差了點,如果進軍,總覺得堵不住契丹人。現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天下冰封,契丹人哪裡都可以走。我們縱然佔了幽州,契丹人還是可以從武清以東去平州。那裡都是池沼,沒有城池,想攔也難。”

武清以東就是後世的天津地區,不過這個時候,那裡是黃河等幾條大河的入海口,全是沼澤,基本沒有開發。契丹人大部是騎兵,真逼到份上,拼着餓幾天肚子,還是能逃掉。此次戰役的目的,是把契丹主力全部圍殲,不能夠留下缺口。

富弼嘆了口氣:“總不能爲了堵住契丹人,眼睜睜看着乾寧軍出事。如果城池失陷,朝中官員的口水,也要活活把我們噴死。太尉,實在不行,一邊救乾寧軍,一邊北進好了。”

杜中宵一時躊躇不定。過了好一會,嘆了口氣:“這個決心不好下啊。現在十二月下旬,如果再等上一個月,就一切好辦,現在有些早了。可如果失了乾寧軍,也無法向朝廷交待。我的意思,最好還是等馬懷德所部被契丹軍打敗,全部撤回到了城裡,再去救他們纔好。”

來回踱了幾步,杜中宵突回頭,問一邊的劉幾:“河北路禁軍經過整訓的,還有多少人?”

劉幾道:“還有四萬餘人,守着各處城池。原河北路禁軍有三十萬人,整訓之後,願意繼續從軍的只有十三萬人了,其餘人都選的除役,或者是年老體衰。”

杜中宵斷然道:“命令各地整訓好的禁軍,全部派到乾寧軍去。現在乾寧軍八萬人,人數比契丹人少,打得確實艱難。再多數萬兵,與契丹人作戰就容易許多。”

劉幾應諾,看看一邊的富弼沒有說話,自去下令。

杜中宵又對一邊的士卒道:“去請趙滋過來。”

不多時,趙滋進來,向幾人行禮。

杜中宵道:“乾寧軍城外,正與契丹激戰。據馬懷德報,三日時間,日日大戰不停。那裡已經損失了兩萬餘人,將領中,有三位團主戰死。不過,也有將領屢立戰功,指揮得當,堪堪擋住契丹大軍。你立即下令,讓馬懷德每日報軍情,有傷亡的將士,做好善後。有立功的將士,立即報來。”

趙滋叉手應諾。道:“太尉,立功的將士報來,又該如何做?”

杜中宵道:“河北路的禁軍,軍官大多都是河間府的軍校教出來的。軍校只有一年,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選不出合適的軍官。戰場就是考場,打得好的,立即提拔,把缺的各個職位儘快填滿。只是可惜一些庶務官,參謀官,諸如此類,戰場上想選出來並不容易。但軍隊指揮,卻最明顯。”

趙滋點頭:“以戰場爲考場,倒也是個辦法。河北路禁軍十幾萬人,對十幾契丹人,應該是應付得來的。說實話,太尉,如果人數相差不多,還打不過契丹人,這禁軍也實在太弱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是啊。只不過,河北路的禁軍軍官不足,總是讓人覺得擔心。罷了,爲了整個戰局考慮,這次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熬過去,他們就是天下的強軍,熬不過去——”

杜中宵搖了搖頭。熬不過去,以後的禁軍,大約就跟河北路的禁軍沒有關係了。自中晚唐,甚至更早,河北路一直是軍隊強盛的地區,極大的影響了中國歷史。這次大戰之後,很多事情都要改變了。

劉幾回來,對杜中宵道:“太尉,河北路各地禁軍,現在還有四萬八千人。除了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其他地區的禁軍全部集結起來,分批開往乾寧軍。兩天之內,就有一萬五千人到那裡。十天之內,全部人都可以趕到。如此算來,乾寧軍那裡,一共有十五萬大軍。如此重兵,足夠守得地方安全。”

杜中宵搖了搖頭:“不能這樣算。現在那裡日日大戰,每天都有不少傷亡,真正能上戰場作戰的並沒有那麼多人。總之兵馬調去,怎麼作戰,就看河北路的將領了。”

一邊一富弼道:“縱然增兵,劉兼濟一軍還是要隨時做好準備,隨可以去救援。此次大戰,契丹未破一城,乾寧軍真地失陷,無法向朝廷交待。”

杜中宵點頭:“如此也好。不過,現在只是城外作戰,攻乾寧軍城,只怕契丹也不容易。”

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54章 降不降?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44章 背後勢力第33章 泄秘第157章 避嫌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8章 三路齊出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154章 避風驛第232章 回頭路第58章 真香第37章 熟人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89章 同去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213章 演練第64章 謀劃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81章 開店第144章 先玩吧第27章 善後第34章 親臨前線第84章 生活問題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211章 分岐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235章 突破口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148章 人選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9章 走訪民間第44章 閒情第44章 債券第55章 內附第146章 圍城第31章 炒鋼第74章 鍊鋼第110章 要好處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48章 君自爲之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51章 進城第64章 形勢逆轉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63章 夜議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208章 奇才第48章 君自爲之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74章 風波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1章 嚇了一跳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74章 挑撥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11章 未雨綢繆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06章 自來火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207章 慶賀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65章 強行收錢第22章 紙上談兵第66章 力求全殲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39章 壟斷漲價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24章 衝突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32章 離別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77章 禍福自招第63章 陰錯陽差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章 投其所好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3章 新家第7章 御史臺案第57章 荒唐手段第29章 讓你吃雞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91章 合圍第99章 破靈州第175章 逃跑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0章 血濺五步第65章 提前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