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風雨欲來

杜中宵報到州里三天之後,通判劉幾便就到了永城。

帶着巡檢寨裡的官吏把劉幾迎進自己官廳,杜中宵行禮:“通判辛苦。怎麼來得如此突然?沒有提前知會一聲,下官這裡一點準備沒有。”

劉幾苦笑着搖頭:“你前幾日的書信送到州里,把知州和我都嚇了一跳。如此重案,怎麼敢等閒視之?馬蒙一案牽扯多樁人命官司,又有不少公吏參與其中,註定是一場大案。州里已快馬報去廬州,轉運使司着本州主審,隔壁宿州派一幕職官前來幫忙。”

淮南路轉運使司本在楚州,因爲地盤太大巡視不便,明道年間別設一員在廬州。亳州位於淮南路西部,屬廬州轉運使司管轄。此時的轉運使是王素,剛剛到任,便就遇到了這一樣一場大案。

聽了這話,杜中宵出了一口氣。說實話,這案子如果全交予自己,壓力着實大了些,由通判劉幾來辦自然是好。反正到了這個地步,杜中宵的功勞已經穩穩抓在手裡。

坐下用了茶,劉幾道:“過幾日,司理院鄭參軍會帶着人手到這裡來,審案主要靠他們。其他人人在一邊查漏補缺,出些主意就好。”

杜中宵點頭稱是。到了這一步,馬蒙一案就進入了正式審理程序,交給司理參軍鄭朋。因爲涉案人員太多,杜中宵以推官的身份代表使院,加上通判劉幾,小案直接就在這裡斷了。

喝了一會茶,杜中宵才道:“通判,依現在問出來的口供,數年之前委實是馬蒙吞沒了陶十七家的藥材,並指使陸虞侯劫財殺人,陶十七爲父報仇無疑。念陶十七年幼,不知——”

劉幾擺了擺手:“此事我與知州商量過,陶十七的母親譚二孃已死,再斬陶十七有些不近人情。只是國法無情,州里已經斷案,不好就這麼放了他。此案州里已上報朝廷,由朝廷定奪吧。”

說到底,人到底該不該殺,要由大理寺做決定,州里已經沒有辦法了。要麼就由皇帝下詔,直接赦免陶十七的死罪。以報父仇爲理由推翻死刑判決,算是春秋決獄,看朝中大臣的想法。

譚二孃死在州衙門口,百姓議論紛紛,殺陶十七委實下不去手。不過由於已經斷案,除非重審,不然陶十七還是難逃一死。亳州官員不想揹負罵名,便把此事推給朝廷,關着陶十七就是不殺。要不是陶十七是當街殺人,人證物證確鑿,而且性質過於惡劣,韓億早就吩咐重審了。

此事是杜中宵的一塊心病。譚二孃是從自己這裡去的州城,陶十七又是自己面前殺人,他總覺得那個孩子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的一生。

杜中宵馬蒙所犯重要的案件跟劉幾殺了,道:“現在最麻煩的,是有多起案件牽涉永城公吏,事情一旦傳了出去,不知會發生什麼事。現在我把人關在巡檢寨裡,嚴禁消息走漏。不過等到州里來了人,只怕難以隱瞞下去。這不是小事,通判當早做佈置。”

劉幾冷笑一聲:“猾吏把持地方事務,也不是多新鮮。只要證據確鑿,衙門敢下重手,難道他們還敢造反麼?吩咐何寨主,把寨裡所有的兵士全部調回來,隨時應變。還有,我會知會巡河使臣,在永城附近佈置些人馬,以免有江湖匪類行險。”

聽劉幾早有安排,杜中宵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可是記得前世的水滸故事,誰知道附近哪裡有沒有一夥梁山一樣的人,永城有沒有一位宋押司?自己穿越千年,碰到那樣的倒黴事找誰說理去?這些日子他不但讓寨主何昆把巡檢廂軍大部撤回,墾田的人也嚴加組織,隨時應變。

汴河漕運繁忙,平時有維持秩序的巡河使臣,有一定的兵力。現在即將入冬,漕船減少,附近河段的巡河使臣要帶人到永城附近過冬,剛好用得上。

聊過正事,劉嘆了口氣:“唉,待曉你年少登科,初仕便就遇到這種大案。直到現在,一切都辦理得井井有條,甚有條理,極是不易。此案辦下來,你是首功。”

杜中宵心道,若不是機緣巧合陶十七在自己面前當街殺人,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不錯,自己也不會下這麼大的力氣辦這樣一件案子。馬蒙固然可惡,可因爲此案自己花的精實在太多了,甚至拖累了最重要的墾田的進度。當然,如果最後能留住陶十七的性命,一切都是值得的。

與杜中宵聊了一會家常,劉幾道:“前幾日陳州通判韓絳送了一臺什麼機器到州城,說是要給你參詳一番。我來得匆忙,沒有帶來,等過些日子,你派些人到州城運到這裡來好了。”

杜中宵知道劉幾說的是韓絳新制的蒸汽機,他到陳州爲通判,一直沒有放下對這機器的改進。反倒是自懷因爲馬蒙一案,幾乎把此事忘光了。現在馬蒙一案告一段落,杜中宵可以抽出身來,真正做些自己喜歡的事。開墾田地,研發機器,這纔是杜中宵擅長的事情。

劉幾回去休息,特意叮囑杜中宵等人,晢時不要把他來到永城的消息散佈出去,一切要等司理參軍鄭朋等人來了再說。此案牽扯的人員太多,還是要防縣衙那裡出現意外。

送走了劉幾,杜中宵立即把何昆和金書召兩人找來,對他們道:“這幾日派些人手,注意永城縣衙那裡的動靜。巡檢寨雖然與縣衙來往不多,但寨裡總有人跟那邊的公吏熟識,甚至勾結。我們以爲在這裡做得天衣無縫,說不定那些消息靈通的吏人早得了消息。還有,孔目去一趟縣衙,把我們這裡的事情跟顧知縣詳細講一講。注意讓他不要聲張,只是放出風聲去,不管馬蒙一案查出什麼,牽扯哪些吏員,都只辦首惡,絕不會大肆株連。到了最後,一切小心,免出意外。”

金書召叉手應諾。他自己就是公吏,知道自己的同行很多神通廣大,耳目靈通。這邊抓了馬蒙家裡那麼多人,一關好多日子,縣城的公吏豈能坐視不理?只是現在除了有數幾人,都不知道馬蒙這些人扯出了哪些案子而已。一旦有風聲傳出來,牽涉其中的公吏不說殺官造反,跑總是跑得掉。

公吏多是出身本地大戶,在地方的關係複雜,杜中宵都有些投鼠忌器。所以這裡查馬蒙,對衙門的公吏不管不問,有人跑就跑了。跑了之後再抓,總比把人逼入絕境,發生不可預知的事情好。

因爲抓了一個馬蒙,攪動了滿城風雨,此時的永城縣早已是烏雲密佈,隨時有大事發生。

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204章 赴考第128章 剛剛好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53章 升遷第46章 民亂第183章 收網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29章 取朔州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80章 柳暗花明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31章 党項戰略第35章 防守反擊第199章 軍校第26章 圍堵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21章 一起抓走第49章 免死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51章 猜題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6章 佈置第1章 蒸汽車船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65章 提前反攻第33章 舊人重逢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章 疾風暴雨第73章 內部牽制第40章 派兵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42章 商路第58章 百年計第56章 心生去意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63章 欠債還錢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98章 必死之局第20章 見世面第28章 三路齊出第90章 狼狽爲奸第241章 保值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01章 好心第2章 城狐社鼠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24章 秘密回京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39章 善後第32章 世交第78章 仙人跳第155章 降了第240章 錢與物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98章 必死之局第143章 包車第129章 慢用第7章 一拍即合第31章 競爭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05章 突破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80章 另起爐竈第32章 危機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80章 各有前程第60章 全軍出擊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144章 先玩吧第111章 石州第128章 剛剛好第252章 初戰第3章 官制第94章 針鋒相對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01章 慶功宴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82章 不甘心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18章 投降第46章 分道揚鑣第36章 發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