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防守反擊

當夜爲杜中宵、富弼、趙滋、李璋、楊復圭等人接風,衆人盡歡而散。接下來的兩日,杜中宵等人仔細研讀前線局勢,考慮雙方佈置,思考接下來的行動。

到了晚上,杜中宵把樞密院的人和幾位帥臣叫到自己住處。一是商量軍情,再一個聚飲一番。過了今日,幾位帥臣就要各回本軍,處理軍中事務了。

在廳中落座,杜中宵道:“今日天彤雲密佈,傍晚時候又下起雪來。這樣天氣,飲兩杯酒,吃些好羊肉,正是樂事。還有,數州之地,集中了兩國過百萬兵馬,諸事紛繁,我們也要商量一下。”

衆人稱諾。士卒上了酒肉,在桌上擺了。

今夜酒是烈酒,肉都切了薄片,兩三人面前一個鍋子,保證吃得飽飽的。比不得杜中宵前世,這個年代的人口不多,物質不豐富,吃得沒那麼精細。講人吃飲,首先要保證吃飽喝好。

在鍋裡放了肉,杜中宵道:“明日幾位帥臣就各回本軍,今夜飽餐一頓,爲你們送行。”

竇舜卿等人一起道謝。

富弼道:“數十萬契丹大軍在百里之外,回本軍之後,要枕戈待旦,切莫誤了大事!”

舉起酒杯,請衆人飲了杯酒。杜中宵放下酒杯,道:“是啊,富太尉說的對,北邊有數十萬契丹大軍,隨時都會南下,不可大意。此戰若是勝了,不只是有可能恢復燕雲,還可能重創契丹。威脅中原數百年的北方強權,可能就此煙消雲散。此事意義重大,諸位都當用心。”

賈逵道:“數十萬大軍,如何作戰,都是個難題。此次能夠守住,已是難得。”

杜中宵道:“確實,數十萬大軍,聚在一起,怎麼跟他們作戰都難說清楚。一張一弛謂之道,現在我們就要謹守,做好萬全的準備。諸位回去之後,有兩件事要做好。一是防契丹突然南來。你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一旦有契丹軍隊越過邊境幾州,要立即堵截。軍令一到,立即就能開拔。還有一點,你們做好了準備,相當於帥司有了二十萬的機動部隊。大國交戰,二十萬交戰軍隊,是了不起的優勢。有這三十萬大軍在手,不管契丹如何騰挪,都鬧不出什麼花樣。”

在這裡的十五萬人,還有河間府的劉幾五萬人,都在二線。契丹一旦在前線突破,二線軍隊立即可以頂上,不讓局勢惡化。這是杜中宵的特點,戰時要求一直保持足夠的預備隊,可以應付戰事變化。

以宋軍兵力,不死守前線城池,而是出動大軍與契丹決戰,也不是不能做到。但杜中宵一直強調一動不如一靜,先看契丹人如何動作。二線的揮隊,爲強大的機動部隊,遲遲不投入到前線。

這是隨着技術進步,戰略戰術出現的新的變化。冷兵器時代,往往是一部精銳部隊帶大量戰鬥力一般的軍隊,很難做到精密指揮。機動部隊,很可能還沒等到他們上陣,自己就先散了。

其實兩軍交戰,不需要數量如此大的預備軍。現在這樣,只是雙方還沒有充分展開,並不算是正式交戰了。杜中宵現在只知道怎麼守,還不知道怎麼進攻。

吃了一會肉,飲了一會酒,氣氛漸漸放鬆下來。

趙滋道:“說我們難,其實契丹更難。一共七十萬大軍,聚於幽州一州之地,每天的吃喝拉撒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糧草。一個月過去了,還未進尺地,他們豈不更加焦急。”

杜中宵道:“契丹人利於野戰,不善攻城。而且數十萬騎兵,最擅長的是來回縱橫,引動我們。等到混亂的時候,再乘亂取勝。現在河流雖結冰,卻難渡大軍。保州又被堵在邊境,無法深入,當然是焦急如焚。但卻不可大意,契丹人清楚,我們也應該清楚,他們在等河流結冰。”

富弼道:“雄州有張岊,後邊還有劉幾,結冰了又如何?”

杜中宵道:“最開始的時候,只是保州和雄州,靠近邊境的地方堅壁清野,數十里之地。契丹人只要下決心,讓軍隊帶糧草,一兩日就可穿越。到了後邊州軍,只要動作夠快,是會出大亂子。契丹攻佔曲陽之後,朝廷痛下決心,河北路一半州軍,都堅壁清野,他們就很難做了。但數十州縣,不可能每處都守得萬無一失。最怕的,還是契丹人不顧一切南下,引得州縣混亂。”

河北路是平原,一馬平川。以前對遊牧民族來說,州縣城池根本沒有用處。大軍一旦南下,可以快速突破。哪怕有的城池一時攻不破,繞過就好。真正阻擋他們的,是山河。比如雄州以東,基本就不需要防守,契丹也不會進攻。因爲那裡在黃河與大海之間,而且多鹽鹼池沼,是一片死地。

澶州之盟爲什麼在澶州雙方死戰?因爲澶州在黃河邊,契丹無法繞過去。沒有黃河,契丹大軍一二十日就可以兵臨開封城下,對宋朝造成致命的威脅。

宋軍缺乏野戰的能力,遊牧軍隊又不依賴後勤。縱然兵臨開封府,後邊有城池未破,宋軍實際很難對他們造成威脅。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只能在開封決戰。

河流冰面不能供大規模軍隊活動,契丹的進攻就沒有真正展開,一切都還未知。

劉兼濟道:“太尉,一時之間,契丹不會大舉南下。如果只是攻長城口那樣,戰事並不激烈。可契丹七十萬大軍南來,必然不會只是如此。這段時間,我們要做些什麼?”

杜中宵道:“最重要的,就是擬定契丹南下之後,各軍的作戰計劃。此次我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此。你們各軍,必須依照帥司所下公文,擬定自己的計劃。大約用五天的時間,帥司瞭解情況後,會發給你們。各軍接到之後,再用五天時間,把計劃擬出來。”

劉兼濟不由皺眉:“五天時間,實在太短了。軍中官員不足,做到此事可不容易。”

杜中宵道:“這個時候,就考驗各位了。參謀人員不足,可以別想辦法。軍中的指揮官上下一起把此事做好,等到戰時,纔不會猶豫不決。現在十一月中旬,沒有多少時間,諸位努力纔是。”

竇舜卿起身,到門口看了看,回來道:“今天又下大雪了。按這個樣子看,一二十日時間,河北路的河流都要冰封。契丹人南下,沒有多少時間了。”

杜中宵道:“是啊,依樞密院估計,在十二月上旬,契丹人應該就會大舉南下。不管我們在邊境建了多少城池,他們攻不破,繞過去就是。想擋住他們,必須靠堅壁清野。契丹人無法搶到糧草,後方運輸又不便,只能回到頭來進攻城池。”

富弼道:“沒有糧草,軍心自亂,這是必然的事。”

杜中宵道:“所以此戰,據估計應該如此。等到河流冰封,契丹大軍南下,從保州到雄州,百里之內的城池,可能都會被契丹人攻擊。你們各軍必須做好準備,隨時救援。到了那時,各位要與契丹大軍野戰,不要出了岔子纔好。哪個出了問題,必然重懲!”

幾位帥臣一起叉手稱諾。

杜中宵又道:“擋住了契丹人的這一波進攻,他們糧草不濟,就只能回頭,去攻各城。到了那裡就不同了。我們的大軍要瞅準時機,進行反擊,與契丹決一死戰!”

賈逵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怪不得太尉一直說要先等些日子,原來在等契丹南下。”

杜中宵道:“不錯,就是在等天氣冷下來,契丹南下。防住了南下,我們才能夠北上!”

這其實就是防守反擊。宋朝利用地利,先用堅固的城池消磨契丹的銳氣。時機成熟,再數十萬大軍北上,把契丹人聚殲於幽州之地。

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39章 古礦洞第76章 天生神將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47章 隨你喜歡第48章 邀賞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9章 攻破曲陽第32章 不許看第29章 過界第71章 壓路機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43章 不同待遇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24章 回鄉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54章 逃散之人第88章 入幽州第268章 備戰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9章 初戰第116章 好時機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80章 另起爐竈第94章 樞密副使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71章 初敗第105章 寶貨第59章 要學好第24章 秘密回京第7章 投敵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11章 石州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7章 需要改革第53章 升遷第30章 殺人者死第88章 何去何從第5章 中招第68章 有好酒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191章 集議第96章 新米第10章 血濺五步第59章 兩軍會師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28章 難題第94章 武都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04章 海商第71章 錯位第25章 此何人哉第51章 三本冊子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8章 互相推諉第213章 新與舊第64章 聖心難測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70章 喜憂參半第82章 鍊鋼第58章 請求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76章 吃好住好第91章 沒有出路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章 城狐社鼠第197章 鴉兒看第180章 奇人第7章 審案第185章 張網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84章 接駕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24章 劫富濟貧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62章 追查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章 意外之喜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76章 錢荒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4章 交涉第199章 打虎隊第42章 吃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