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已陷死地

看着搖搖欲墜的城牆,賈逵厲聲道:“不要急,把城牆轟塌,再大軍進入!靈丘城裡只有數百契丹兵,只要城破,他們抵擋不了大軍!”

一邊的炮兵聽命,快速向炮裡裝藥填彈,再次轟擊。

由於一路都是山裡來,賈逵軍中沒有帶重炮,只有輕炮。靈丘城雖然殘破,還是轟了好久,終於在城的南面轟出一道缺口。宋軍早已按捺不住,就有人要向缺口裡衝。

賈逵止住衆人,命炮兵再轟幾炮,把缺口徹底打開。轟開城牆後,宋軍奔涌而入,一時間殺聲震天。

回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賈逵有些說不出的感覺。現在軍隊的武器變了,打仗的形勢也變了。每到衝鋒陷陣的時候,不再是主將在前,而是坐鎮後方。作爲勇將出身,積功而至今天的賈逵,有時候會覺得不習慣,偶爾還會懷念起以前的日子。

靈丘城並不能攻,難的是趕到城下來。到了城下,一切就都簡單了。城裡只有數百契丹兵,城池殘破,哪怕是輕炮,也可以把城牆轟塌。一切都順理成章,好似本就是如此一樣。

天近傍晚,宋軍已經完全佔據了城池,契丹兵或死或傷,被掃蕩一空。賈逵沒有審問契丹將領的興趣,只是命令收押。等到了飛狐,這些俘虜會一起處置。怎麼處置?與杜中宵一起進攻西域,賈逵現在心中有數。無非是用來做工,或者鋪路,或者築城,等到數年之後打亂分編各地。

這些契丹人,其實很多本來是漢人,各種原因流落異域,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等到在宋境過上幾十年,他們就是宋人了。宋人到契丹境內,特別是到遊牧地區,很多人會不習慣。但契丹人進入宋朝之後,不習慣的卻很少。大多數人,很快就能適應環境。

到了官廳,賈逵坐定,屬下將領過來參見。

賈逵道:“攻破靈丘城之後,接下來去飛狐的道路更加艱難。一路依河谷而行,甚是崎嶇,通不得車,只能依靠肩扛馬背。自代州帶的馱畜,這些日子損失不少。只是朝廷成命,不許我們有絲毫拖延,下靈丘後必須立即向飛狐進軍。是以在靈丘留一千兵,凡後方的物資、馱畜,均在這裡休整。其餘人馬明日便行,直取飛狐。諸位,只有佔了飛狐,我們這一戰纔算功成。”

郝質道:“太尉,我們這幾日走得着實辛苦,不妨在靈丘城休整幾日,也不誤了什麼。”

賈逵搖了搖頭:“樞密院嚴命,佔領飛狐之前不許有絲毫耽擱,不然軍法行事。縱然再難,也要堅持下去。等到攻佔了飛狐,大家再休息不遲。”

說完,對屬下第二師的都指揮使周進道:“你部爲先鋒,明日當先前行。所需糧草物資,均由你自己安排。我率第一師跟進,不得有任何耽擱。”

周進叉手唱諾。

賈逵看着衆人,道:“靈丘一戰,大家也看見了。只要我們到了,契丹守軍並沒有什麼戰力。此一戰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走得有多快,用多少時間趕到飛狐城下。不必擔心契丹守軍,契丹的數萬兵馬攻定州,現在被圍在曲陽城,飛狐空虛。只要能趕到,飛狐城就是我們的!”

衆將叉手唱諾,直氣高昂。

對於宋朝和契丹來說,飛狐是現在最重要的要地。而且對宋朝比對契丹重要。只要奪佔了飛狐,宋朝就切斷了幽州和雲州的聯繫,可以專心進攻一地。

契丹聚集重兵於幽州,對飛狐等地並不特別重視,沒有加強防守。賈逵從代州突然出兵,出乎契丹預料。不過這個年代,契丹得到消息已經是多日之後,來不及調集兵馬防守。只要賈逵能夠帶領軍隊迅速趕到飛狐城下,飛狐就唾手可得。

要等賈逵攻佔飛狐,宋朝才能下與契丹決戰於幽州的決心,便就是因爲此地太過重要。如果不能截斷飛狐道,契丹軍隊隨時可以從這裡退往雲州,甚至返回草原。道路錯綜複雜,宋朝很難完全堵住。

曲陽城裡,耶律貼不與耶律良等將領聚於官廳,一邊飲酒,一邊商量着戰事。一個親兵快步跑了進來,叉手道:“大王,剛得到的消息,宋軍已經攻佔靈丘,正向飛狐而去!”

耶律貼不吃一驚:“從哪裡出兵?宋軍集中大軍於河北路,哪裡還有兵馬攻飛狐?”

親兵道:“還不知道是什麼人領兵,不過宋軍是從代州而來,人馬不少。”

耶律貼不聽了,冷聲道:“不少是多少人?失了靈丘,還查不清宋軍有多少人嗎?”

親兵道:“靈丘幾乎全軍覆沒,而且宋軍行於山道之中,委實不知人數。”

耶律良道:“大王,從代州來的宋軍,莫非是賈逵?河東路兵馬,王凱在北,難以南下。倒是賈逵一直駐軍於朔州,若是轉到代州,其實甚是方便。”

耶律貼不聽了皺眉:“宋軍在河東路本沒有多少兵馬,若是賈逵出兵,河東路豈不空虛?”

耶律良搖了搖頭:“本朝在西京道也只有幾萬人,宋朝幾萬兵馬,足夠防守了。賈逵數萬兵馬,若是傾巢而出,可沒有兵馬阻攔。”

耶律貼不還是不信。依以前的印象,契丹在西京道數萬人,宋朝應該佈置十多萬人防守纔是。若是兵馬少了,契丹騎兵可以快速運動,很難防守得住。依契丹得到的情報,宋朝在河東路的兵馬,一是北方的王凱所部五萬人,再就是南邊的賈逵五萬人。賈逵一走,河東路能防得住契丹?

耶律良道:“大王,去易州要過保州。那裡不只是有重兵把守,而且宋朝早已堅壁清野,我們數萬大軍怎麼走得?這幾日與宋軍戰了幾次,並無勝績,要全殲城外的宋軍談何容易?如果飛狐守不住,我們就徹底被宋軍包圍了。那個時候,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又該如何?”

耶律貼不一時有些發怔。一直到現在,他都接受不了自己打不過宋軍,可能會失敗的事實。

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47章 隨你喜歡第118章 韃靼人第107章 大同府第59章 地方矛盾第57章 荒唐手段第39章 兩難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32章 收網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2章 大勝?第83章 攻城受挫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11章 首告第90章 自去收埋第84章 兄弟相見第70章 商場開業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38章 兵臨渡口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7章 波折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35章 這是掛麪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85章 物是人非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5章 難得良機第94章 樞密副使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44章 債券第88章 談判第50章 如釋重負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48章 人選第172章 擔憂第163章 夜議第78章 仙人跳第170章 圍城第46章 人心惶惶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49章 因地制宜第53章 推而廣之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01章 好心第114章 富弼第40章 派兵第95章 絕路第38章 進山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218章 開花彈第36章 獻城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12章 武進士第95章 賭東道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18章 投降第42章 聚飲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79章 剪羊毛第114章 獻城第212章 通車了第112章 大生意第61章 力敵第27章 善後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48章 楊家將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新知縣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24章 追與逃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53章 外戚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55章 內附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