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你想錯了

隨着金書召到了巡檢寨一處偏僻的側院裡,看着坐在石凳上的一個十四五歲的半大少年,杜中宵問道:“孔目,就是這個貝二郎?他果然有馬蒙作奸犯科的證據?”

金書召點頭:“不錯,他是如此說。不過,非要見了官人才開口,說不好知道些什麼。”

到了面前,金書召對貝二郎道:“這是本州杜推官,在這裡監督汴河漕運,兼提點營田事。你知道些什麼,只管跟官人說就是。放心,有官人作主,沒人奈何得了你。”

貝二郎看着杜中宵,猶豫了一會,才道:“這官人的年紀太輕了些,有些不把穩。”

金書召聽了罵道:“官人少年登科,進士出身,你說的什麼混話!這一帶都是官人做主,你有話儘管說出來就是。只要官人說了,哪個敢不從!”

貝二郎還是有些不放心,看了杜中宵一會才試着道:“實不相瞞,此事太大,關係着莊裡許多人的身家性命,不得不小心行事。沒個確信,只好由馬蒙那廝逍遙,沒人敢說的。”

杜中宵示意金書召不再說話,在石桌邊坐下來,對貝二郎道:“若是別的官員,你吞吞吐吐,有些要挾官府的意思,已經抓起來打一頓了。到了這裡,哪裡還由得你不說!我念你們小民不易,輕易不動刑罰,已是十足誠意。你不要再在這裡拿腔作勢,不說便就回去,我自有別的辦法查出來。只是等到了那個時候,你再進我這裡,只怕就是個囚犯了。”

貝二郎嚇了一跳:“官人莫要嚇我。我是守法良民,年紀又小,沒做過壞事的!”

杜中宵搖搖頭:“知情不報,難道還不夠?似你這種類比藏賊,官法豈能放過!”

貝二郎見杜中宵說得嚴厲,心中不由有些害怕,他沒想到原來官府是可以不講道理的。或者說按照官府的道理,就是對百姓做什麼事都有道理。

看了看金書召,貝二郎才向杜中宵拱手道:“報官人,小民是不遠處馬蒙馬大官人的莊客,自小便就長在他的家中。馬蒙那廝作奸犯科,這些年不知犯下了多少案子,莊客們自然一清二楚。便如前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譚二孃一案,小的便就知道原委,是馬蒙先昧了陶家的藥材,又要佔譚二孃的人,指使陸虞侯害了姓陶的懷命,捲了他家的錢財。這都是莊客們幫着做的,誰不清楚。”

杜中宵不動聲色,對貝二郎道:“此案朝廷矚目,天下皆知,既然莊裡的人知道,怎麼不早早來首告?要知道,知情不報,便是與賊同罪,你們當朝廷律法是兒戲嗎?!”

貝二郎偷眼看杜中宵,沉默了一會,才小聲道:“不是我們不來報官,委實是告不得。”

“怎麼告不得?數條人命,如此驚天大案,你們以爲瞞得住嗎?”

貝二郎道:“官人是做官的人,道理應該比小的明白。我們這些莊客是奴,馬蒙是主,天下豈有奴僕告主的道理?以奴告主,先就要吃官司!”

杜中宵道:“哪個告訴你的這些胡言亂語!你們是馬蒙莊客,與他是同居共財之人,若有小犯則親人相隱,知情不報官府亦不治罪。可人命官司,又作別論。我給你說,馬蒙這廝牽扯數樁人命官司,你們早早首告,還可置身事外。如若不然,一日事發,說不得連自家性命也搭進去。”

貝二郎聽杜中宵說的與自己先前想的不一樣,一時不說話,低着頭在那裡不知想什麼。

此時的主僕制度正在變革之中,法律上也比較混亂,地方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刑統沿用的是唐律,以奴告主除謀逆等重罪是違法行爲,爲法不容。但僱傭奴婢本是良人,這律條並不適用,真正適用的是家人相隱。即奴婢與主人在法律上視爲一家人,親親相隱,不告發不視爲窩藏等罪。

杜中宵考進士的時候死背書本,出來做官還是按着以前習慣,熟記法律條文。奴告主怎麼處置現在並沒有明文,只有大理寺等做出的幾個判例,使用親親相隱,主尊奴卑的原則。這個原則與杜中宵前世的觀念差別大太,他記得特別精楚,怎麼會被貝二郎說的搞混掉。

良人以文契僱給別人爲奴,則在期限內便是主人家庭中的一員,主人爲當然的家長。反過來,在這個期限內,則與原來的親人不再是一家人。甚至是夫妻,如果妻子僱給人家,就成了主人的家人,跟丈夫不再是一家。這跟杜中宵前世的觀念迥然不同,他有時候甚至想,一個女僕在僱傭期間,如果再跟丈夫睡覺,是不是男女姦情。可惜他沒見過這種案例,想來是沒有人計較,不然法律上有得爭吵。最起碼的,女傭的身體是不是僱傭的一部分,會扯出無數口水。還有馬蒙莊上這種全家爲傭的,更加複雜。

見貝二郎沉默不語,杜中宵道:“你說你是馬蒙莊客,可有文契?”

貝二郎道:“要什麼文契,我父母都在馬家爲傭,我自我也是。”

杜中宵搖了搖頭:“何其糊塗!沒有文契,便是良人,你怎麼就任人指使?你父母是你父母,你是你,不相干的。你既然沒有文契,何來以奴告主一說!”

貝二郎怔了一會才道:“原來我不是馬蒙那廝的奴僕?那他前兩日還打我‘紙餛飩’呢!”

杜中宵覺得稀奇,問了什麼是“紙餛飩”,知道原來是包了紙的木棒,搖頭道:“沒想到這廝還麼自設刑,你們就任他打麼?特別是你,本是良人,就讓他白打了?”

貝二郎直覺得自己冤枉透頂,沒想到自己與馬蒙沒有主僕關係,白白捱了頓打。

這個年代的主僕關係非常混亂,法律本身就在變,民間又有前朝延續下來的習慣,很多事情都不清不楚。官府斷案,有時候也靈活處理,看官員的心情。

看貝二郎一副吃了蒼蠅的樣子,杜中宵心中暗笑。從這個小節可以看出,馬蒙莊上的莊客,真正法律手續完備的只怕沒有多少。只要有縫隙,杜中宵就可以把這塊鐵板撬開。

讓貝二郎平靜了一會心神,杜中宵才循循善誘,問他馬蒙莊上的事情,那廝到底做了多少見不得人的事情。貝二郎知道得並不確切,只是東一耳朵西一耳朵,很多事情都連貫不起來。

杜中宵越聽臉色越凝沉重,馬蒙犯下的案子,比自己原先想的嚴重得多。想來也是,這種鄉間惡霸盤距地方多年,說是惡貫滿盈也不爲過。具體的情形,與自己原先想的鄉間地主跋扈,土豪劣紳,也越偏越遠。這哪裡是什麼惡霸地主,就是一個黑社會團伙嗎。

讓貝二郎說着,杜中宵心中暗自盤算,怎麼把這個毒瘤連根拔起。

第3章 首告有賞第5章 刁難第34章 親臨前線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34章 獻城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11章 石州第62章 新奇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66章 給錢第44章 貴人?第63章 陰錯陽差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188章 妙計第40章 不進則退第32章 危機第143章 拉攏第60章 聞風而至第52章 除夕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68章 反攻第56章 依山而陣第101章 要熱鬧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章 當街兇案第98章 回京奏事第63章 欠債還錢第33章 家事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56章 兩說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94章 樞密副使第16章 用刑第33章 舊人重逢第174章 打探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62章 心累第6章 糟民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57章 掛麪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7章 出戰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17章 大主顧第70章 各有怨言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55章 降了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46章 貢品第122章 稀奇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29章 取朔州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11章 鐵甲第182章 細作第56章 依山而陣第51章 各有封賞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3章 殺良冒功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章 投其所好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50章 糧草第32章 官、吏、差第199章 打虎隊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23章 會師第258章 出首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37章 白紙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