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

杜中宵看着衆人議論紛紛,沒有說話,在那裡默默飲酒。軍中的狀況他當然清楚,也清楚這樣的現狀與契丹開戰並不合適。可有什麼辦法呢?自己救唐龍鎮,已經過去近六年了,禁軍的將領都沒有培訓完畢,整訓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沒有外部壓力,朝廷衆官員本能地只想因循,變革非常不容易。改革的人,必須想出怎麼改,改了之後有哪些好處,如何處置改革的阻礙。而反對改革的人,並不需要想這麼多,只要指出改革有哪些缺點就夠了。所以哪怕杜中宵功勳卓著,雖然開拓河曲,恢復西域,甚至是連党項也滅了,朝中反對禁軍嚴格整訓的聲音一直不少。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皇帝本身下了決心,整訓才能順利進行。

杜中宵並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求穩的趙禎要在今年跟契丹決戰。或許他也看到了,如果沒有一場戰爭,禁軍完成預想中的整訓是不可能的。或許有其他原因,讓他不能再等下去。反正對杜中宵來說,利用一種大規模戰事,利用壓力,把反對自己改革的勢力壓下去,是勢在必行。

自當年救唐龍鎮,宋朝的軍力上升,契丹被壓下去。至今六年,周邊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陰山以北的大草原,契丹控制得較爲嚴密,雖然有向宋朝稱臣的部族,但整體還是契丹治下。但陰山以南,包括河湟的吐蕃勢力,都已經承認了局勢,向宋朝稱臣。契丹的勢力受到巨大打擊,耶律宗真重新完成一統之後,如果不能有一場對宋的勝利,契丹可能就此衰落下去。

這一場戰爭發生在今年,是許多原因造成的。既有契丹認不清局勢的原因,也有宋朝主動挑撥的原因。如果不是處處針鋒相對,契丹應該會等幾年,等內部穩定,再與宋朝攤牌。結果去年敗於朔州,又敗於雄州,契丹不能再等下去了,不然其餘的小勢力就會生變。

飲了一杯酒,杜中宵感覺着火辣辣的感覺。這幾年,事情一直沒有大的變化,杜中宵有些倦了。有這樣一場戰事,讓朝廷感受到壓力,讓局面發生變化,也是一種宣泄。自己帶兵五六年,大的局面早已經定下來,卻一直推行不下去,實着讓人心累。

議論了一會,富弼突然對杜中宵道:“太尉,契丹數十萬大軍前來,不是小事。朝廷雖然已經做了萬全準備,可戰事無常,結果難料。如果一時戰事不順,又該如何?”

“不順?”杜中宵想了想,搖頭微笑。“以前朝廷禁軍,多是沿邊三路招刺,或者是京城的遊惰之民入軍,甚或是刺配廂軍中揀汰出來。若是一場大敗,損失軍隊過多,短時間就會軍力空虛。現在不同於以往,兵員是招募徵役而來。現在還是自願,誘之以利,地方上配合給以前程。如果真是遇到了大敗,軍力短缺的話,可以廣泛徵役。沿邊三路、京東京西,加上兩淮兩浙,可以徵多少兵員?只要在新兵營國訓幾個月,便就可以補入軍中。戰事一時間不順,又有什麼?契丹三十多萬兵馬,就是傾國之兵。什麼是傾國之兵?滅掉了契丹這些軍隊,他就沒有後備兵源了。”

如果出了意外,戰事不順會怎麼樣?對杜中宵來說,根本沒有問題。三衙改革之後,初步的動員體系已經有了,一時不順又怎麼樣?無非是招更多的兵,編更多軍隊,打下去就是了。契丹的國力,與宋朝相比弱了許多。一時不順,無非比較國力,契丹比得過嗎?百鍊成鋼,經過這樣一場戰爭,軍隊纔是真的強軍。杜中宵根本不怕初期失利,持久戰契丹更不行。

不要說這個時候,歷史上的兩宋之交,金軍攻破開封府後,天下兵馬勤王。僅是北方,便就集中了百萬義軍。如果編練得法,僅這些軍隊,金軍就要被打回去了。宋朝敗於金朝,更多是因爲自己問題,而不是國力無法支撐。操作得法,根本不會如歷史上那般。

趙滋聽了,笑道:“現在用的槍炮,兵比以前好練得多。而且朝廷錢糧充足,縱然時困厄,只要廣招兵員,重新編練新軍就是。契丹此來是傾國之兵,本朝可不是。”

富弼道:“這些日子說起戰事,雖然常講難處,但總的來說,大家還是太過樂觀。契丹立國一百五六十年,征戰四方,向少敗仗。此次傾國南下,不易對付。”

杜中宵道:“當然不易對付。現在河北路,整訓過後的禁軍二十五萬,未整訓的約二十萬,四十餘萬大軍,依然憂心忡忡。沿邊數百里,誰敢保證沒有漏洞?不過,本朝對契丹的優勢,不是比較各自有多少萬大軍,而是國力遠強於契丹。對於本朝來說,縱然偶有失手,不會影響大局。這一點,纔是我們對契丹最大的優勢。現在朝廷再整訓五軍,便是防着前線失手,契丹突然南下,後方有兵力前去救援。”

張玉道:“如此說來,若是河北路打得順手,把契丹此次南下的主力全滅,契丹就無可戰之兵了。”

杜中宵緩緩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如此。如果此次把契丹的主力全滅,那麼契丹國內,就再沒有能征慣戰之軍。各部族當然還有丁壯,還可以編練成軍,但再沒有現在契丹軍隊的戰力。”

契丹此來,不管是兩丁抽一,還是三丁抽一,並不是丁壯抽光了。但是,不管遊牧還是農耕,生產同樣離不了青壯年。契丹剩下的青壯,短時間無力再整編成軍,只能夠躺倒任捶了。

趙禎要在河北路全殲契丹南下的軍隊,便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如果真地做到了,契丹國內剩下的人員,戰爭素質不行,也沒有軍事經驗,還缺少裝配,無法對宋軍造成威脅。那時宋軍北上,不會再遇到特別大的阻力。別說恢復燕雲,就是繼續北上,契丹也只能退卻。

趙滋點了點頭:“不錯,如果在河北路全殲契丹軍隊,燕雲再無守軍,大軍直進即可。而且契丹興傾國之兵,本朝縱然取了燕雲,他們也無力爭奪。到了那個時候,天下就大不相同了!”

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3章 比不得第160章 甲骨第2章 城狐社鼠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73章 出門難第40章 派兵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43章 示之以恩第24章 抓人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80章 奇人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168章 安撫第73章 舊人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64章 寶地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232章 回頭路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91章 合圍第95章 秋收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26章 合作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2章 打就大打第204章 走私第188章 妙計第35章 怎麼切換?第73章 形勢突變第94章 誰不缺油?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75章 逃跑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63章 獵物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79章 由遠及近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57章 喜事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42章 商路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0章 血濺五步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46章 分道揚鑣第4章 新的形勢第118章 普通人第91章 同年閒談第129章 取朔州第91章 爭鬥第41章 爲考而學第35章 來客第111章 石州第155章 販魚第5章 召試中書第75章 自尋退路第146章 圍城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章 意外之喜第32章 世交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42章 疑惑第41章 差強人意第65章 介紹進學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47章 隨你喜歡第60章 交鋒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30章 商路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75章 一潰千里第50章 沒有展開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85章 四散而逃第7章 一拍即合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34章 趙滋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