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先讀書

陽光從窗子照進來,灑在地上,斑斑駁駁。馬懷德看着桌子上的三本書,隨手翻了一下,對一邊的張岊道:“考策論,不出題目,卻讓考生看了書之後再答,這樣能行嗎?”

張岊道:“這是劉太尉想出來的辦法,緊急各州送了書來。沒有辦法,河北路文風不盛,來的讀書人多是鄉下的村學究,沒多少見識,不給書看怎麼辦?”

馬懷德翻着書,過了一會搖搖頭:“我參軍多年,看這些書,一時也理不出頭緒。讓這些村學究來看了,能答出什麼?太尉,我覺得這樣做,實在難說得很。”

張岊在一邊坐下,道:“不管那麼多了。由於人招不夠,最近劉太尉急得很,只有這樣辦了。如果數年之後,軍校裡學習出來的人,只有禁軍中的將領,沒有民間軍官補充,可以難辦得很。如果從其他軍校裡調人來,只怕會有矛盾。當年杜太尉在隨州練兵,劉太尉便就是營田廂軍長官,見識非他人可比。太尉這樣做,自有道理。我們只要照着吩咐做事就好,不要管太多。”

馬懷德不再說話,隨手翻着書,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這是軍校中的幾本初級教材,主要講步兵戰術之類,是基本內容。劉幾定的考試方法,便是讓參軍的人先看一天書,第二天答一篇策論。策論是根據書中講的內容而出,理解能力強的,能寫出條理來。

考試的要求很低,只要文章條理清楚,立論有據,便就算合格。除非是看了一天書,對書中內容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說什麼的,纔不錄取。河北路二十餘萬禁軍,需要補入的軍官很多,河北路廣招讀書人,也未必能滿足軍中所需。這個年代,讀書認字的人還是太少,只能如此。

宋朝的文事,還是要看江南。特別是江西路和福建路,讀書識字的人特別多,文風鼎盛。而且形成了一些大家族,對於科舉,特別有經驗。而像河北路,由於處在邊境,而且災害衆多,民間稅賦又重,讀書人不多。今年是大比之年,取進士三百八十八人,河北路登第者僅有四人。而在江南,僅福建路就有六十九人,有天壤之別。由於歷史原因,軍校都是設在北方,除了京城軍校的落第進士,河曲路軍校和河北路的軍校,學員都只能取自周圍,對於文化知識要求只能放低。

馬懷德知道此事,只能搖頭。雄州這個地方,多少年沒有進士了,文風實在不盛。民間就連蒙學的地方都少,除了做生意的和衙門的吏人,讀書認字的着實不多。

太陽高升,州里的讀書人進了雄州,被吏人帶到了雄州官衙。

馬懷德和張岊到了後衙,看着站在面前的三十多人,一起搖了搖頭。本州的讀書人,大多都是在州城。他們有自己前程,要麼是衙門公吏,要麼是店鋪的主管,給錢也不去軍校。取鄉下的讀書人,就只有這麼多了。眼前的這三十多人,裡面有的只能識字,連文章都讀不利索。

清了清嗓了,馬懷德高聲道:“朝廷整訓禁軍,特在河間府設了一間軍校,爲禁軍培養軍官。要進軍校學習,身體須合兵格,而且要讀書認字。只要學得成了,就可以入禁軍中爲官。招你們來,就是給你們這個機會。我話說在前頭,只要考試過了,必須入學!”

衆人一起拱手稱是。正是因爲考中了必須入學,有自己職業的讀書人才不參加,只能吸引那些落魄的文人。如若不然,衝着一天兩百文,州城裡的讀書人就來了。

見衆人態度恭謹,馬懷德微出了口氣。又道:“入進軍不是考科舉,考中還需學習,並不會直接釋褐做官,所以考的也不一樣。今日一天,每人會出三本書,你們熟讀。等到明日,再一起考試。”

聽了這話,就有人問道:“知州,說是一天發二百文錢。若等明日再考,是不是要發四百文?”

馬懷德道:“不錯,每人四百文足錢。要知道,你們這麼多人,可不是小錢。諸位用心,不要浪費了這個機會。入了軍校,學成出來,就可以入軍中爲官官,從此光耀門楣。”

一衆讀書人急忙道謝。兩天時間,便就有四百文錢到手,這種好事可不容易找。

馬懷德說完,劉幾派來的溫靖上前,說了規矩,把衆人領到一間屋內。讓各人坐好位置,每人發了三本書,道:“今日一天,你們仔細讀這三本書,明日一早收回。到時考的內容,都在發的書裡面,你們需用心讀。考的好的,別有獎賞。”

孟學究看着發下來的書,一本戰術指揮,一本講後勤糧草,還有一本講軍隊組織。這些內容都是以前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的,仔細翻閱。三本書粗略翻完,想了一下,決定從軍隊組織讀起。

軍隊是有嚴密組織的集體,最大的特點,就是組織性特別強。某種程度上,軍隊的組織度,就是戰鬥力的很大一部分。其他一切,包括指揮、運動、作戰等等,都是依賴於組織力上的。宋朝禁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旦超過營級,組織便就非常混亂。禁軍整訓,很大的目的,就是建立完整的組織。

溫靖並沒有說讀的順序,也沒有說怎麼讀。發下書後,偶爾四處走動,看各人讀的樣子。有的人接了書,看了幾頁,便就覺得不知所云,愁眉苦臉。有的則一副發奮苦讀的樣子,甚是用功。裡面只有兩三個人能夠看進書裡去,仔細閱讀。

這兩三個人裡面,就有孟學究。他自小讀的雜書多,凡是能見到的,無所不讀。書讀的多了,什麼書都見怪不怪。這些教材都是多少人絞盡腦汁編寫出來,邏輯清晰,並不難讀。只是因爲講的都是軍事內容,不是平常見的,需要讀的人有些見識。

見孟學究在那裡讀的認真,溫靖特意到了他的身前,看了看讀的順序,不發一言走開。顯然孟學究是仔細考慮過,讀的順序,不是隨便選的。

戰術指揮的細節有很多,但原則卻很簡單。大的原則,如集中優勢力,重點突破。作戰時要機動靈活,指揮官要掌握預備隊,不到最後關鍵時刻不投入。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從練營田廂軍開始,一點一點總結起來的,是杜中宵帶兵的實踐經驗。

孟學究粗看了一遍,自己覺得一天時間,不可能把裡面的細節記住,只能夠記大的原則。便就專心在講作戰原則的地方,多看了幾遍。合上書,自己思索,裡面講的到底是什麼。直到覺得有把握,纔開始看最後一本糧草後勤的內容。這裡面的細節更多,原則卻有些凌亂,不似前面兩本。

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216章 三策第89章 賺錢第一第48章 君自爲之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92章 杖責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03章 不湊巧第39章 順化渡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25章 此何人哉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26章 輸不起第85章 會計天才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29章 奏對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16章 好時機第14章 交涉第161章 兩輸戶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29章 提拔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79章 破靜州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62章 援軍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48章 西進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51章 進城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126章 細作第113章 虧了第39章 兩難第93章 三碗不倒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合作第73章 出門難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章 入宮第93章 我想謙虛第42章 債券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11章 石州第76章 天生神將第43章 兄弟之爭第134章 獻城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35章 防守反擊第51章 進逼甘州第26章 合作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64章 商量第11章 心煩氣躁第3章 破城第211章 分岐第212章 通車了第96章 好土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271章 韓琦第1章 蒸汽車船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章 疾風暴雨第160章 甲骨第47章 隨你喜歡第61章 水車第215章 軍校第110章 俗文化第71章 何去何從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48章 人選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44章 奇兵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25章 遊街第2章 城狐社鼠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57章 靜候時機第47章 探礦第68章 反攻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