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化雨【十】

當然了,作爲道教的著作,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比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這樣的觀點,但是值得一說的是,雖然是道教的經典之一,但是正本《太白陰經》中所闡述的道理,卻並非是簡簡單單順應自然,遵循大道那麼簡單,書中強調戰爭勝敗決定於人謀而不靠陰陽鬼神;士兵之勇怯取決於刑賞;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君主的“仁義”以及國家的富強。在論述將帥用兵時,指出要考慮從政治上制勝敵人,團結內部,預有謀劃,選拔各種人材,要利用地形,創造主動有利的態勢。

看起來,通讀《太白陰經》或許會感覺到這部兵書實際上他的構成內容的大部分,都是源於前人的著作,經過了整理、論辯、辯證、整合之後,說構成的兵書的大部分整體,但是實際上,想來無論是李笙的《太白陰經》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兵家鉅著也罷,其實其核心的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就就是因爲所在的年代不同,所適用的戰術戰法的不同,以及國家情況的變化,有着一定的差別罷了,其餘的很多的還是在其中加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以及理解,其實也正是因爲這樣,有了不同作者的看法、理解、剖析,恰恰組成了千萬年來兵家永不衰敗的兵書戰策,以及赫赫威名之下的兵家輝煌。

之所以較爲詳細的介紹《太白陰經》其實就是爲了將其與鄒若衡此時手中的這一部《太白武要》相互區分,說起來,雖然《太白武要》也是以“太白”二字冠名的,但是其內容上卻是與《太白陰經》存在非常大的差異的,因爲《太白陰經》的成書較早所以其中除了一些現實意義上的戰策、方略之外,其中還包含了比如像“佔雲氣”、“佔妖星”、“祭風伯雨師文”、“風角”、“龜卜”這樣的存在超自然意義的記載。

但是《太白武要》一書中,卻是沒有這樣的怪力亂神的記載的,《太白武要》比之《太白陰經》以及其餘的更多的兵家鉅著來看,都更爲的現實,貼近現實意義。雖然其中很多的戰術,方略對於現今的亂、世並不適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現實意義的道理,以及看法,觀點還是能夠與現今的社會整合在一起的。

鄒若衡看着手中的兵書,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閱本書的時候,裡面留給他的怪異感覺,比如這本書明顯就不是一個人編寫或者說整理補充的,但是不知道爲什麼,這部兵書雖然保存的還算完好,但是裡面有很多地方有人爲故意撕毀的痕跡,同時這部兵書的編訂的地方,有很多的節點,或者說是更像是被人拆開之後,重新編訂的,所以鄒若衡認爲,他手中所拿的這一部兵書,實際上並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樣子,這兵書中的很多記載,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爲一部兵書,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損壞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況這部兵書本就不知道念頭,而且其中的記載文字,真草隸篆基本上都寫全了,所以想要憑藉着文字來分辨出兵書的年代,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見,這部兵書實際上是非常有價值以及意義的,而且對與鄒若衡來說,這部兵書與他還有着不尋常的意義。

鄒若衡翻閱過本書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夠從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當然了,之前鄒若衡還不是軍人的時候,他每每遇到了什麼麻煩,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煉遇到的瓶頸的時候,他都是會拿出這部書,來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經能夠倒背如流的東西,當他再一次翻閱的時候,也能夠從中得到新的啓示,由此可見,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說,這部兵書有着超非尋常的能量,說的的玄乎一點,也就是這部書沒準就封存這什麼超越自然的力量。

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鄒若衡會有那樣的感覺,實際上還是因爲他每一個階段年齡以及閱歷上的豐富與性格上的變化,當所經歷的不同了,那麼肯定的,對於一些東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同時在面對同樣的東西的時候,自然也就有了與之前不同的理解,這一切都是隨着人的改變而改變的。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曰:兵之要,曰軍紀明;兵之貴,曰將帥和;兵之勝,曰先爲不可勝;兵之銳,曰先當不可折;要、貴、勝、銳,此爲兵之精也,乃爲國之重,安民子策也。

這句話,其實對於鄒若衡來說並不難理解,而且這其中的,所謂的“先爲不可勝”實際上就是借鑑了孫子兵法中的思想,所以這也就是直接的證明了,其實很多的兵書戰策無非就是在前人鉅著的基礎上,在增加一些新的東西,比如理解,看法,分析,補充等等。

他做了,而且做得對,若不是他,恐怕這普天之下,將不會有所謂的“護國軍”的番號!

鄒若衡是一個俠者,江湖意氣,英雄肝腸,對於這樣的人物,他願意追隨,即便是,那個時候,他還有着更多的選擇,甚至於他現在能夠成爲陸軍師長,但是他放棄了,他就願意留在他的身邊,做一個小小的副官,與其說鄒若衡願意如此,不如說,包括龍雲在內,昭通三劍客無不如此。因爲這就是軍人的魅力,英雄的意氣,俠客的肛腸。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鄒若衡一樣,願意爲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們自己實際上就是真正個英雄,也是英雄的特點,他們絕不滿足,絕不認爲自己的擔得起這個英雄的稱號,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尋找,亦或是推舉出更爲有才能的人,追隨着,爲其復出,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有誰知道,誰又會去想一想,這萬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願的付出生命,將充滿了色彩的年華,付之於枯骨之上。

英雄魂不滅,自有後來人!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許就是這種精神的縮影,無論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無論是什麼人,俠骨柔腸常在,笑傲神遊非常!手中的書,就好像是一部史詩華章一樣,雖然沒有記載任何英雄的事蹟,但是這其中所記載的每一個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來的精華。

讀書雖然是爲了知理,但是卻不僅僅如此,無論是什麼書,即便是那些奇巧淫、技之物,也是爲了更好的昇華,昇華的不單單是境界,更是一種力量,因爲沒有人能夠經歷一切的一切,所以最好的磨礪自己的方式,就是通過閱讀,試想金戈鐵馬,感念俠骨柔腸。

歷練,磨礪,對於心性,對於造詣,對於境界,都是非常有效地,能夠有效的提升這些方面的素質,而衆所周知的,這些素質所相關聯的,是人身上的每一項技能……書中所寫,對於鄒若衡來說,都能夠倒背如流了,但是他對這部書依舊視若珍寶,而如今他拿出來,其實就爲了能夠在這樣的時刻,給自己的將軍,也就是蔡鍔,那個錚錚鐵骨不當柔情的漢子,一個慰藉,雖然不會有什麼太過明顯的效果,但是他還是打算如此。

而之所以他會像現在這樣的猶豫不定,更多的還是因爲他害怕自己的行爲,會給蔡鍔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亦或者是說,他害怕被人覺得,自己是刻意用這麼一本老掉牙的東西,來擾亂戰場規劃的,不過,當然聽到了蔡鍔對於傳統戰策的見解以及看法之後,他纔有了現在的決定,而到底要不要這樣做,鄒若衡還是拿不定主意。

畢竟,對於現在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整個護國軍也好,亦或者是單單這一路護國軍也罷,亦或者是包括了北洋軍、袁軍在內,所有的隊伍所使用的戰術佈置,都是根據各國最新的戰術方式來進行設定分析的,所以自己入股講這麼一套老兵書拿出去,能不能得到蔡鍔的首肯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容易“引火燒身”,畢竟現在護國軍內並不能夠算是安穩。

正當鄒若衡思索不定的時候,突然地,一道人影從他的門前閃過,因爲多年習練武藝所練就的敏銳,讓鄒若衡非常自然的把手放在了腰間的配槍上,不過當然聽到了門外那人影的聲音後,有些警覺的情緒,卻是自然的放鬆下來了。

“鄒副官,出來一下。”聲音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蔡鍔,鄒若衡沉吟了片刻,而後還是選擇拿着那一部兵書走出了屋子,當他見到蔡鍔的時候,原本不吸菸的蔡鍔此時竟然自顧自的點起了一支菸卷,不過氣味有些怪,正面目嚴肅的看着遠方。

“將軍。”鄒若衡進了一個軍禮,而後問道:“有什麼事嗎?還讓您親自跑一趟……”說到這裡,鄒若衡的臉上有這一絲尷尬,因爲身爲蔡鍔的貼身副官,他的職責就是在蔡鍔需要人手的時候能夠做到隨叫隨到,可是這一次,他非但沒有跟在蔡鍔的身邊,做到隨叫隨到,而且還讓什麼大將軍的蔡鍔親自來找他,這叫他臉面上如何掛得住那?就此論定他失職也無不可,雖然這是他這麼長時間以來,僅有的一次,但是對於軍紀嚴明的軍隊來說,即便是僅有的一次失職,要是不可原諒,即便是,他明知道蔡鍔不會對他如何,因爲他實在是太瞭解這個將軍了,他對待士兵的態度,絕對是少有的!

所以現在王文華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發電,向他借來熊其勳的一部護國軍,亦或者是熊其勳的部分護國軍,不然的話,就算是讓他與劉雲峰交流,他也是沒有底氣的,畢竟現在他手中所掌控的軍隊雖然在質量上能夠與北洋軍抗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超過北洋軍一些,但是在軍隊的數量上,以及武器裝備,彈藥儲備上,卻是毫無優勢的,其實情況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最開始的時候,阻擊護國軍的北洋軍,實際上在武器裝備上並沒有護國軍的裝備先進,同時也無法達到某一些特定情況下護國軍所擁有的強力火力的,之前就說過,護國軍的前身,也就是當護國軍還沒有組建,還處在滇軍的時候,滇軍的武器裝備就是優先於全國軍隊裝備的,因爲滇軍的武器裝備不是一個人,一代人積攢下來的,雖然這是一個還需要拿着國家八十萬每年補助的窮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員的經營之下,胡國軍在武器裝備上,還是艱難的做到了領先全國軍隊水平線的,當然了,這不能表示什麼,但是依舊能夠從中看到一些端倪。

而後但滇軍改編成爲護國軍之後,他們雖然人數較少,而且糧餉不足,但是憑藉着武器裝備的優勢,在討袁的初期,還是做到了優勢的,但是這樣的優勢,數日昂你給護國軍帶來了勝利,但是這樣的勝利都是暫時的,因爲雖然北洋軍在全員武器裝備的配置上不一定能夠與護國軍的武器裝備的平均值持平,但是奈何現在的情況是,少部分的北洋軍專門針對護國軍展開阻擊,戰鬥,所以也就是說,北洋軍的平均武器值雖然無法與護國軍持平,但是如果統帥者將全國上下,優良的武器中的部分調集過來,然後武裝其這一部分專門用於穩定局勢,討伐護國軍的北洋軍的話,那麼僅此部的武器裝備,想要與護國軍相互持平,這是非常簡單的,而曹錕,作爲北洋軍對護國軍作戰的最高指揮官。

WWW_tt kan_CO

他就是這樣做到,在他得知了護國軍佔有武器的優勢之後,他便積極的與袁世凱以及北洋軍械局,同時臨近各省態度尚不明確的將軍們聯繫,溝通,希望更能夠將更爲先進的武器調到前線來,武裝第一線作戰的北洋軍,一次來打壓護國軍的氣焰,結果是明確的,曹錕的想法變成了現實,在最短的時間內,袁世凱召集能吏幹才,將最好的武器裝備以最快的速度,運到了曹錕的前線。

其實說到這就有必要提一下王文華與唐繼堯之間關係轉變的原因,其實也沒什麼,事情還是從當年蔡鍔進京之後說起,那個時候,袁世凱高登大位,但是因爲一些緣故,所以他對於全國上下的將領官員們想的並不是那麼信任,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凱選擇了帝王常用的招數,那就是名義上召你來到權利的中心,許諾說給你加官進爵,但是實際上,當你放棄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權以後,當你走入到北、京以後,那麼你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掌握,名義上的升遷,實際的軟禁,其實這就是帝王權術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早就已經不新鮮了的東西,卻還是每每都能夠達到預計的效果,即便是到後來會出現一些偏差,那麼基本上也都是相差無多的。

蔡鍔、張鳳翽,還有許許多多向他們這樣的將軍,官員,就是這樣的,雖然他們中間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爲了權與利而跳入到這個全套的,實際上他們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況下,還會毅然決然的這麼做,實際上不過就是爲了保命罷了,比如蔡鍔,比如張鳳翽。

蔡鍔被袁世凱召集進京之前,他官居雲南都督,統挾整個雲南的軍政大權,也會只能是因爲如此,他得到了一個“雲南王”的稱號;蔡鍔,也就是整個雲南政、治與軍事系統的核心,當他離開雲南走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後,那麼也就相當於一下子將和整個個雲南的真正核心給挖了出來,這樣一來的話,也就等同於,暫時性的將雲南的局勢擱置在了自生自滅之地,當然了,這也並不準確,而且實際意義上來看,也不單單是這麼淺顯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蔡鍔離開雲南之後,再沒有合適的,新的領導者來到雲南主掌軍政大權的情況下,那麼雲南也就相當於所謂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滅的情況了。

袁世凱當時雖然費勁了周折,才把握了蔡鍔的秉性,從而使得他順利的離開雲南,前往北、京,但是實際上袁世凱那個時候一心只是想要集權,所以他並沒有考慮到雲南的局勢,以及暫時性的,能夠安穩接替蔡鍔位置的人,說起來,其實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至少從軍、政二字上來看,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就是蔡鍔到京之後,聽聞了這件事,便主動地要求袁世凱罷免自己雲南都督的位置,理由是自己身在北、京已然。

第四十五(反)章 那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補充【三】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二十】第一二五章 回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一輪【一】第1063章 枯山惡水【九】第一千四十六章 鏡片【二】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雄渾【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南去北上【十】第一千九十五章 控制權【一】第九百一十七章 青色行動【三】第七百九十五章 欏夫【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回憶【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層巒【三】第一千四十七章 鏡片【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多思【十】第一千七十一章 大鬧天宮【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夕【八】第四章 袁世凱的意第三百九十九章 肝腦塗地【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南去北上【九】第六章 《殘》【五】第九百三十一章 協同新軍【七】第一千八十二章 風霜【八】第三百零八章 南地【四】第一百零九章 倒思【三】第一千一十二章 巡【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分一秒【十】第一千一十二章 巡【八】第六百五十九章 破雲【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多磨【九】第六百一十七章 摺疊【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化雨【五】第二十七(反)章 舊時舊事第十五章 《太白武要》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戰前夕【十】第三十八(僞)章 看不破的僞裝第四百一十四章 無的放矢【十】第一六八章 龍騰第八百零三章 欏夫【九】第四百五十五章 修【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九錫之樣【四】第1122章 哆哆嗦嗦【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修【三】第1176章 保險【二】第四十二(反)章 殘局?慘局!第一千六十章 脈脈【六】第四百零二章 肝腦塗地【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階梯【九】第五十九(反)章 講述【一】第1050章 哆哆嗦嗦【六】第五十八(反)章 開啓【六】第八百六十五章 張弛有度【一】第1143章 熱鬧了【九】第九百七十一章 煙塵【七】第一千零三章 多磨【九】第七百七十章 多思【六】第七百一十七章 武風【三】第九十八章 衝冠一怒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雲際會【五】第一千三十四章 困城【十】第五百零六章 砂礫【二】第1036章 花臉【二】第八十九章 榷戰第一千六十六章 大鬧天宮【二】第一三四章 第一戰第八百零一章 欏夫【七】第三十八章 會議與情境第一千九十六章 控制權【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風雲際會【一】第1175章 保險【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化雨【七】第三章 詭夢【八】第九百九十二章 跟從【八】第一三六章 決然第1143章 熱鬧了【九】第三百三十四章 雪襲襲【十】第七十四章 退戰第四十七章 南牆?天梯?第五十九(反)章 講述【三】第二百零二章 劫【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武風【三】第六十九章 切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水庫【八】第六十一章 落幕的故事【十三】第九百五十九章 鶴唳【五】第一零二章 棘第九十七章 關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回憶【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披肝瀝膽【七】第三十四章 魘【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妖氛【七】第五百七十五章 化雨【一】第八百八十五章 思戰【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劫【二】第八百四十章 水庫【六】第四十四章 我意已決第一零八章 依舊還是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