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人要是自己人的話,還好,唐繼堯能夠兼併兩省,但是如果是外人,或者被他得罪過的人話,亦或者是袁世凱凌空飛降一名軍官來做都督的話,那麼就等同於將他在貴州的權利完全稀釋了,所以爲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那麼唐繼堯就要儘可能的在這一段緩衝的時間裡,將自己的人情,以及自己的勢力進行穩固,所以這個時候,與其說他還是這些軍官的長官,但不如說,現在他更願意與這些人成爲親人,而且還是那種非常密切的親人,因爲這樣的情況下,在利益的面前,也許之後親人才能夠做到不動心,幫他守護住他所擁有的,同時也幫助他進一步的擴大勢力,同時鞏固他的地位。
但是這確實不足以因其他李根源的注意。
而之所以朱德會成爲李根源的愛徒,還是因爲當時在講武堂一次野外實踐對抗訓練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那個時候,是一個秋天,而且是那種燥、熱的深秋的正午,當時進行的對抗訓練的戰術背景是,三方兵力相同的情況下,而且是裝備、輜重、“傷員”持平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有炮兵協同的山坳爭奪戰。
因爲雲南講武堂的軍事課程是以“最貼近真實戰場”爲核心進行的,所以即使是實踐對抗訓練,那麼所使用的武器彈藥,也哦度是荷槍實彈的!
那一次,朱德所在的隊伍,是第二小隊,人數約兩個整編班,“傷員”三人,其中一人重傷無戰鬥能力,另外兩人輕傷。
當時三支小隊展開作戰的時候,本來是一切都順風順水的,可是在隊伍翻越一處被折斷的古樹攔截的道路的時候,因爲槍械走火的聲音,而暴露了位置,這樣一來,本來隱秘行進的這一隊,便暴露了。
而且這一次對抗訓練中,三支隊伍是沒有陣營關係的,也就是說他們既可以各自爲戰,也可以其中的兩隊聯合起來,總而言之,雖然最後獲得“勝利”的只有一支隊伍,但是也並不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是不可以合作的。
真是因爲這一次的走火,暴露了朱德他們的位置,這使得原本各自爲戰的另外兩隊,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聯盟”。兩支隊伍從各自的方位對已知了位置的朱德等人展開了夾擊!而且因爲是有炮兵協同的關係,所以因爲火炮的無陣營轟擊,使得三支隊伍只能前進而無法後退。
但是可以平行移動,所以再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想要脫離另外兩支隊伍的夾擊的話,那麼唯一的選擇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快速行進。但是沒有辦法因爲“傷員”的關係,所以三支隊伍也是被限制了行進速度的。
這樣的情況,這樣的速度,雙方的平均對比,所有的數據都顯示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朱德所在的這支小隊,必然是要麼付出慘烈代價後,無法再繼續與另外兩支隊伍進行爭奪,要麼就是他們就地“全軍覆沒”!
根本就沒有第三種結局。不過就是這個時候,正當隊伍中的成員已然決定放棄的時候,朱德卻突然提出了一個令人驚異的想法。那就是將重傷員以及兩位輕傷員拋棄在這,當然是,前提條件是給他們充足的武器彈藥之後。
而小隊的其他人,則立刻迅速向前移動。爭取在逃離雙方夾擊的前提下,還能夠率先佔領山坳!
因爲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他們小隊就成爲了沒有“拖累”的隊伍了,可以用比另外兩隊更快的速度行進,這樣在速度上就有了優勢。而且與此同時,前面說過了,三名傷員中只有一人是無法作戰的,而另外兩人還是可以進行戰鬥的。
那麼在給予他們足夠的武器彈藥之後,再依託雲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話,只要找到適當的位置,那麼即使是兩個人也是可以對敵人進行一個很好的攔截的,雖然那樣的結果就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無疑。
可是即便是這樣,三個人的攔截也是可以給隊伍提供一些緩衝時間的,那麼將這個緩衝慢時間與小隊速度上的優勢兩兩相加的話,那麼未必他們不能夠在戰術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佔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兩支小隊是在提前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選擇“聯盟”的,這就是說明他們兩者間,不存在所謂的戰術協同,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在一定的距離內,雙方攻擊的同時就極有可能誤傷對方,那麼這樣一來的話,相比是有極大可能直接將雙方的“同盟”關係打破,繼而引發雙方火併的。
若真是這樣的情況,再加上之前留下的傷員戰鬥參與到其中起到一個和麪的作用的話,那麼朱德他們的勝算可就更大了。
當然了,這是較好的估計,不能作數;而最壞的可能性,也不過就是他們兩方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三個傷員組成的防線,而後馬上進行追擊!可是即便是這樣,還是要耽擱他們一些時間的。
再加上必然存在的拋棄傷員之後,小隊移動速度上的優勢的話,無論是最好的估計亦或是最壞的估計,總體來說都是有利的。而且雖然部隊忌諱拋棄傷員,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可以捨棄幾個傷員而保全隊伍的話,還是可以如此的。
不過雖然是這樣,可是朱德在講出自己這個想法前,還是進行了權衡的,因爲他要準備好應對質疑的同時,儘可能的少在“爭論”上浪費時間。而且朱德也知道,自己這個想法一旦說出的話話,恐怕他面前的這些學員兵,是不能接受的。
果不其然,當他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後,便迎來了潮水一般的質疑與指責。這是這些眼高於頂的學員兵們稍有的一次統一了口徑。他們認爲朱德的想法是偏離了“團結”兩個字的,因爲他們在講武堂裡聽到的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服從”與“團結”!
但是,雖然是這樣,可是客觀的說,大家還是承認朱德想法是現在他們所能選擇的方式中最好的,而且也是最能保留實力的同時,去的勝利的;不過,可能是因爲“義氣”兩個字吧。這些學員兵還是反對朱德想法,他們寧可要與“敵人”拼死一戰,也不願意拋棄自己的戰友兄弟。
雖然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就是整個小隊的“拖油瓶”,而且百分之九十的機率,會讓小隊“全軍覆滅”,從而失去了“作戰”以及“取勝”的可能。
而就在這個時候,就在“敵人”越來越接近他們的時候,朱德突然制止了其他人的,說出了那一席使得李根源對他產生興趣並且再後來異常擡愛、重視他的話。
朱德是這麼說的,他對衆人說:“各位兄弟,我知道我的做法是違背軍人的團結的,但是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選擇在這裡與武器裝備與我們相同,但是人數卻是兩倍於咱們的‘敵人’,進行一場決戰的話,那麼我們的結局是什麼?更何況,這還是要放在雙方地形優勢也持平的情況下,可是現在‘敵人’採用的是從我軍左右兩翼夾擊的方式,當然了,這沒有什麼好值得稱讚的,但是別忘了,咱們現在的形勢是無法進行戰術性撤退的,如此一來,我們既不能前進,快速脫離戰場,又無法藉助地勢,且戰且退的情況下,和‘敵人’硬碰硬的較量一場的話,我想,這纔是違背軍人戰爭理論的。”
“雖然拋棄戰友是可恥的行爲,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選擇,各位弟兄,請不要忘了,咱們是軍人,現在是在‘戰場’上,是戰爭,既然是戰爭,對於軍人來說,什麼纔是最重要的?戰友間的義氣嗎?不!別忘了,在戰場上勝利纔是第一!”
正是朱德的這句“勝利纔是第一”,使得李根源對他產生了重視,雖然那個時候,朱德小隊還是因爲大部分人的反對,從而與“敵人”進行了決戰,其結果不言自明,但是僅僅就是朱德這一句話,卻已經說明了他與常人的不同。
不過,雖然如此,可是那一次之後,朱德也被其他的學員認定成了“貪生怕死,不敢於敵人正面交戰”的膽小鬼。常常嘲笑他,不過當他們都從講武堂畢業,正式投入到軍隊中,經歷過戰爭以後,大家才發現,朱德當時的做法,纔是正確的。
而在那次之後,李根源則開始重視他這一個學生,常常在課後,單獨的教給朱德一些書本以外的東西,這其中甚至包括他自己在日本的時候,看到過的許多的名將的作戰方式,包括有被日本人視爲戰神的乃木希典將軍的秘密戰術方案。
這都是講武堂內沒有課程,同樣這也是十分高級的戰術方案,當時李根源把這些教給朱德時候,其實對此也是抱有賭博的心態的,因爲他從心而言,並不相信朱德這樣一個講武堂的學員兵能夠正確的理解以及體會那麼高深的戰術方案。
可朱德還真就是理解了,而且還能夠從中正確的學習到該學習的東西,這一點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對於朱德這個人產生了傾囊相授的意思。而實際上他確實也是這麼的,而且不單單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軍隊中以後,他對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當然了,這是在公平的情況下,他更願意把機會與機遇,交給朱德而不是別人。也正是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與朱德之間的情感,是一般人無法相比的。
而且雖然這麼說,但是實際上即便是親屬關係,有些時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長輩,還要是親生爹孃那樣的長輩,所以現在說唐繼堯想要和他們成爲親屬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委婉的表達,至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相比大家都以偶經明白了。其實放低自己的姿態,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來非常的難,是對自己的侮辱,但是這就看取捨了,誰要實,還是要虛,唐繼堯也好,蔡鍔也罷,亦或者是袁世凱,段祺瑞等等,這樣的個人,肯定都是務實的,哪怕是因爲他們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他們之間的行事方式會出現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實際上,也哦度是大同小異的,因爲他們都很清楚務實的必要性。
日復一日,就這麼,朱德已經就這麼待在家裡快要十天了;對於認識他,熟悉他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
朱德這個人本身就是那種閒不下來的人,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任務,交給他,他必然是毫無怨言的接下,並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完成好。想這個樣子就這麼頹廢的待在家裡面,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上一次在唐繼堯的辦公室裡,因爲李根源被撤職一事,他僭越身份的,面對面與之發生了一次言語上的衝突,而且頗爲激烈。不過,縱然他有禮有節的闡述出了自己的觀點。
但是沒辦法,常言說的好“官大一級壓死人”,唐繼堯畢竟是雲南督軍,而他只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特別行動團的團長罷了。雖然他是上校軍銜,可是這又有什麼用那?他手中的權利就那麼一點罷了。
這就如蔡鍔一樣,雖然位列北洋政,府陸軍上將,可是他還不過就是空有一個“昭威將軍”的名號嗎?沒有職位,再高的軍銜、爵位又有什麼用那?
所以當他無力抗爭的時候,他選在了自己最不願意選的方式,那就是像這樣,“自甘墮落”的待在家裡面,不作爲,不理軍務,他想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自己的立場以及自己堅定的決心。
可是這真的是沒用的,快要十天了,特別行動團的正常運作沒有一個決策人管理,也已經十天了。雖然因爲之前一直處於嚴肅管理下,而井井有條,毫不紊亂,但是這卻也不能就表示這個隊伍不需要一個最高的決策人。
軍隊和地方上的組織是不一樣的,地方上,就算是最高領導不在的話,那麼只要不是極其特別的問題,一般的在職人員,都是可以照顧、處理的,可是軍隊不同,因爲軍隊裡面的內部體系的問題。
就決定了,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現實,多了一個兩個還可以,可是任何職位上要是少了一個兩個人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整個體系上出現問題。因爲畢竟這是出於非戰爭的狀態下,軍隊的日常事務偏向行、政方面。
可如果是在戰場上的話,那麼這一切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爲再戰場上,如果一個軍官戰死的話,那麼很自然的就會有另外一個人來接替他指揮隊伍;當然了,這樣的前提是必須是在戰場上。而現在的情況自然是不可以的。
可即便是這樣,朱德就這麼在家裡呆了這麼多天,不但沒有人來找他,要求他馬上回到隊伍中去,甚至連一封申斥的文件都沒有。
這就不能不讓人覺得奇怪了。爲什麼會這樣那?其實朱德本人也是想不通的,但是可能吃出於他的英雄氣的問題,所以對於這件事他纔去的態度是四個字——不聞不問。可是朱德可以不聞不問,而他的手下卻不能如此啊。畢竟軍隊是朱德一手帶出來的,他自己可以因爲意氣而不做什麼,可是其他人,不行。
就在這一天,朱德手下的參謀長,就趕到了昆明城,來到了他的家中。
朱德還是依舊待在臥室裡,就在這接見了這名李姓的參謀長。看到參謀長,一來,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爲他沒想到李參謀長會到家裡來找自己,不過既然他已經來了,朱德自然還是要笑臉相迎了。畢竟他的“氣”與他手下這些兄弟們沒有關係。
說到這就必須要說一說朱德對於帶兵的態度了。有很多人,他們的帶兵的方式大概就是兩種,而且這兩種方式在地域區別上可以明顯的區分出來。
第一種帶兵的方式,就是皖系、滇系常用的辦法,那就是明確等級地位,軍人與長官之間的關係,然後用軍紀、軍令來約束隊伍,用功獎罪罰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同時按時關餉,來收攏隊伍中的人心。這是有着南方特點的帶兵方式。
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和士兵交朋友,雖然也有明確的等級地位關係,但是長官和士兵間的關係更親近,而且作爲長官的也樂得和手下人稱兄道弟,常常打感情牌,打家鄉牌。對於隊伍約束力完全來自於長官的個人威望,而軍紀則是配合的一小部分罷了。
而且就關餉這個問題上,第一種帶兵方式在關餉上,是如期按期,嚴格按照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