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可以用佐證來證實權威,但是畢竟一切的證物在特定環境下可能都是本不該存在的,亦或是刻意而爲的。
我覺得,我既然有幸重走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就該做出一番不一樣的作爲,哪怕是這皮囊,僅僅只能有三十六歲的生命。哪怕是,我所做的一切將會遺臭萬年,但是我要做我自己。
我是蔡鍔,我不是蔡鍔?我是我。就是我自己。
雖然這一夜我休息的很好,但是我卻知道,還不知道那些早就已經安排好的苦勞子士兵,要如何抱怨罵娘那。
沐浴洗漱之後,我同往常一樣習慣性的就要去給母親大人請安,不過,纔剛剛走到母親的門外,我這纔想起來,老母親已經在回雲南的路上了。
實話實說,有袁世凱派人保護,還是乘坐專列,我一點也不擔心母親的安全問題,反倒是我害怕這些傢伙又是槍又是炮的,粗鄙不堪,萬一惹到母親生氣也還是不好的,只不過又想了想,不說袁乃寬,我與他並不熟悉。
單單一個張鳳翽,我想就不會讓這種場面出現的更重要,按照行程來算,不出意外的話,明天估計母親就能進入到貴州了,到時候有唐繼堯的人再沿途安排,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看着母親房間緊閉的大門,笑了笑,我向着後院走去。
說實話,其實我沒有什麼武技、槍法,唯一馬術是我本來就會的,至於其他的,都是我現學現賣的,可能是天分的關係吧,總之我學這些東西,非常快,而且總是感覺得心應手。只需要擺弄一二,皆可以得心應手。
不知道這是好是壞,但是就現在看來,這還是非常好的,畢竟我這個將軍不能只會“紙上談兵”吧?
到了後院,我依照慣例現實鍛鍊一下自己的拳腳,雖然我的拳腳方式都是通過敏麟這一段時間學來的,而且他也並非是什麼古武大家,可是他的武學都是戰場上生死廝殺中鍛煉出來的。
沒有花架子,非常實用,而且說實話,相比較於傳統的功夫,敏麟的拳腳方式沒有那麼多的對於功力上要求,不需要樁功的基礎,雖然沒有傳統武學中的以小擊大、以近擊遠的神奇,但是殺傷力上,卻並無遜色之處。
傳統武學區分爲內功、外功兩種,當然,這是民國開始纔有的一種說法,我覺得很好,因爲內功外功的區分,使得各種武學更爲具體化,對於那些想要學習的人來說,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傳統武學不需要蠻力,或者是很少使用蠻力,多用的是巧勁,整勁等一些力道;說到這我不得不必須要佩服一下祖先的智慧了。
說實話,以身體素質來說,中國人的身體素質確實不如那些外國人,西方人。他們的身體結構上雖然與國人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在肌肉、骨骼的發達上,就有明顯的區分了。
如果單單拼力氣的話,說實話,東方人確實是不佔優勢的。所以老祖先們才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傳統武學,以此來以巧制蠻、以小擊大。
說實話,敏麟交給我的功夫裡,實在是沒有什麼定性的套路,我曾問過他,沒有規定的套路的話,我該要怎麼習練,而敏麟的回答卻是:“只要想着把眼前的敵人殺死,就可以了。”
不錯,這是一句真理,至少在戰場上,是這樣的。
不過雖然敏麟教給我的拳腳功夫實用,但是卻與傳統武學存在一個分歧,那就是這種戰場上直接廝殺的功夫,因爲不需要傳統武學中的樁功什麼的,所以要依仗的除了必要的技巧之外,就是蠻力、也獸性了。
一番高強度的運動讓我覺得渾身的毛孔都在舒張,雖然很累,但是也非常的舒服,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然而我不能夠休息,我要做的是,馬上拿起槍,對着早就預備好的靶子進行快速的射擊,這也是我每天的訓練必要的一項。
槍法有手感,但是依靠手感前,你需要的是豐富的經驗。
我的槍法可是說是我自己給自己逼出來的,要不是我那個時候拼命的訓練,恐怕那天在豐臺的較技場上,估計倒在雷振春槍下的一定是我。
快速的連續射擊,是一項非常有用的訓練,而且也消耗體力的同時,還讓你的眼見產生視覺誤差,迫使你必須以經驗作爲輔助。
我每天的訓練是三十發子彈,正當我馬上就要完成訓練的時候,突然一個聲音叫住了我,我回頭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敏麟,我不由得放下槍,走到他跟前,問道:“有什麼事嗎?”
敏麟遞過來一條溫熱毛巾的同時,對我道:“將軍,您的老朋友來了。”
“哦?”我見敏麟說話的時候眼睛裡有些笑意,所以不由的問道:“是誰啊?請進來了嗎?”
其實說起來,這應該是王伯羣最喜歡卻也是最厭惡去做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業上的問題也罷, 尤其是他這樣的置身於政、治中的人,這樣的場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經常性會出現的,所以與其說現在的王伯羣是在故意爲之,倒不如說,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應。唐繼堯在那裡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還在和王伯羣談天說地,但是可以見到的就是他的目光總是若有若無的瞟向王文華,而王文華那,也是故意的避開他的目光,低着頭在那裡抽菸。
終於,可能是因爲王文華的沉默太過於尷尬了,看着王文華抽着煙,唐繼堯不由得放下了筷子,然後一面用餐巾擦嘴,一面開口說道:“我都不知道你竟然有這麼大的煙癮,這樣吧,我哪裡有一個部下親屬送來的雪茄,說是那個叫什麼地方最好的煙,這樣,回去我就叫人送來,反正你知道我不怎麼吸菸的。”唐繼堯這番話可以說的上是實在沒有什麼滋味,這就是他沒有話非要說話在,最後沒有辦法纔會以這麼幹巴巴的話作爲開頭的。不過好在唐繼堯開口了,王氏兄弟就不會讓他冷場,之前一直是王伯羣在於唐繼堯寒暄,這一次唐繼堯點名了王文華,王文華無論出於何種考慮,他都不能不理會他。
王文華抽了一口煙,而後對唐繼堯笑着說:“都督,我也是沒什麼事。”乾笑了兩聲,王文華又繼續說道:“聽說都督最近可能要被調動去雲南,然後監管雲貴兩省?恭喜都督了,您就放心,貴州有我和我哥哥在,肯定出不了什麼亂子;上面要是再派人來的話,也不要緊,軍隊方面我有辦法,至於文官上嗎,我想我哥哥也是會有辦法的,而且我知道您的古舊非常多,貴州只要有我們這些人在,就永遠會在您的手裡。”
唐繼堯顯然的被王文華這樣的一番話說得有些不知該如何應接下去,因爲王文華一開口,就將自己的立場表明了,同時也等同於直接的將唐繼堯之前的打算給否決了,當然了,唐繼堯肯定非常清楚,王文華之所以能夠知道自己的打算,肯定與王伯羣有關,但是想來着也沒有什麼奇怪的,畢竟兩個人是兄弟,要是王伯羣不對王文華講什麼,那纔是奇怪的事情,而誒之前就說了,哪怕是再忠心無私的人,如果他真的放下了自己的個人利益的話,那麼恐怕這個人就會找到滅頂之災了,因爲一個連自己以及自己家人偶讀不想着去照顧的人,又怎麼能夠更好地爲他人盡心竭力那?
雖然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說法,但是如果深入道問題之中的話,就不難發現,其實這樣的說法,還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唐繼堯見王文華這麼說,不由得嘴角一挑,其實他這是在掩飾自己心內情緒的波瀾,對王文華道:“這是什麼話,貴州可不是我的;你們兄弟倆呢個人,我當然知道了,你們的能力也好還是你們的才幹也罷,一文一武,貴州的支柱啊,就像那個戲裡怎麼唱的來着,對,架海紫金樑,擎天白玉柱。貴州的安穩,到時候就要交給二位將軍的手裡了啊。”
說着,唐繼堯還蠻有江湖氣的對他們二人拱了拱手,其實這就是交流上的指揮或者說是經驗,如果這個時候唐繼堯直接的點破他們兩個,將自己的想法重複一遍的話,那麼就無異於將王文華的面子折掉了,同時也等於告訴王伯羣,自己已經知道了他“告密”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不但會得罪了王文華,同時也會讓王伯羣對他出現提防的心理,那麼這樣一來不要說他的想法能不能夠實現,就是到時候他的想法不能實現,道了雲南以後,貴州的軍政大權還會不會被他遙控把持着,都是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的特殊時間,其實唐繼堯最需要的就是交情,對每一個人的交情,因爲他雖然在貴州威望頗高,可是他離開貴州之後,想要避免人走茶涼的結局,那麼就必須要得到類似於王文華、王伯羣兄弟這樣的人的支持,不然的話,一切的遙控把持的想法都將是空話,而且說起來,其是唐繼堯的心裡還有一種猜想,或者說是他最不好的結局的假設,那就是他這個所謂的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真的就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然而當他離開貴州之後,袁世凱再空降一名新的將官,接任貴州都督的職務,而後藉着一個理由,再罷免他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這樣一來的話,那可就是兵不血刃的就徹底的削了他的兵權,那麼他無異於將會成爲一個“廢人”。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唐繼堯還是要做好準備的, 應對這樣的情況,亦或者是說,最爲有效的避免以及改變這樣的情況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證自己在當地的古舊部下,能夠不遺餘力的維持他在當地的威望以及保護她的合理權益,說白了就是幫助他以各種各樣適當的方式,進行反抗,就比若說如果袁世凱空降一名都督的那話,那麼他們就去架空他的權力,如果袁世凱想要將自己的親信滲透到貴州內部的話,那麼他們就除掉他,如果袁世凱將自己的政、治風吹到這裡的話,那麼他們就組成一堵高牆,堵住他。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無論是何種的可能,所必要的條件就是王文華,王伯羣兄弟這樣的個人,其實說起來,現在的王文華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繼堯自己也知道,哪怕就是他沒有想着用王伯羣來遙相挾持王文華,令其掣肘的想法的話,就是簡簡單單的,將王伯羣帶去雲南,幫助他收集政、治核心的話,其實也是存在危險的,王文華爲了自己的親人着想,而反對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換一種思路的話,現在如果唐繼堯藉着王文華的話,開一個後門,其實也算不得開後門了,畢竟除了王伯羣以外他還有其他很多的選擇嗎,就是如果他不堅持自己的想法的話,就此藉着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臺階的話,或許對他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而他還能夠得到王文華的感激,以及王伯羣的謝意,這樣一來的話,那麼貴州的局勢,就基本上能夠如同王文華所說的那樣,無論是軍務還是政、治,都能夠得到安寧,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能力唐繼堯是清楚的,而且對於王文華的膽量與韜略,他也是及其認可的,他曾說過,其實王文華比自己更適合督署貴州,而且他也認爲王文華是最有可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而且不單單如此,唐繼堯還曾不止一次的說過,只要是耐得住寂寞,等到適當的時機,或許王文華將會建立超過想象的功績。
當然了,這樣的讚許或許存在着一定特殊的意義,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唐繼堯是非常肯定王文華這個人的,只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性,唐繼堯這一次並沒有藉着王文華的話給他一個臺階,反而是他在清楚地知道了自己不能夠改變王文華的想法之後,便離開了。
而且從哪以後,唐繼堯直到自己前往雲南上任之前,都在沒有同王文華有過任何的交流,至於王伯羣嗎,最後當然是沒有跟隨唐繼堯去到雲南,至於他爲什麼沒有去嗎,倒不是因爲唐繼堯改變了想法,實際上是因爲在唐繼堯即將上任的前夕,王伯羣竟然受傷了,一個帶着軍職的文官,竟然會在一次剿匪的過程中受傷了,至於他的如何受傷的,已經查不清楚原因了,總而言之,因爲王伯羣的負傷以及王文華率兵剿匪,兩個人一個無法離開貴州,一個“遠征在外”,唐繼堯只好帶着其他的人前往雲南赴任。
雖然事後唐繼堯也在沒有對王文華他們說過什麼,而且也沒有做出什麼不恰當的舉動,而王氏兄弟也在貴州爲了唐繼堯的權益而努力着,但是他們其實心裡知道,他們兩個已經得罪了唐繼堯,而之所以現在唐繼堯還沒有什麼動作,實際上就是因爲唐繼堯還掛念着貴州的權力,不想要輕易的樹立兩個敵人,不然的話,恐怕他們兩個早就成了兩個賦閒的廢人了。而且說起來,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會成爲貴州大山中的兩具死屍。當然了,這一切也都是他們的猜想,因爲唐繼堯沒有行動,所以他們的猜想也就只能是猜想罷了。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說的,那就是貴州的軍政大權,在王伯羣王文華兩兄弟的把持下,確實的做到了集權的性子,無論是政、治還是軍隊,都被兩個人牢牢的控制在手裡,同時他們二人也確實的在貴州給唐繼堯放大了他的權益與威望,不但成功的架空了後來被袁世凱委任道貴州的那位新都督,同時就在護國運動開始之初,他們兩個人一文一武,也是通過各自的優勢,多方奔走,組織號召貴州起、義,同時王文華當時除了自己的軍隊之外,還掌握了貴州的模範營,也就是全部都是由軍官組成的特殊作戰單位,同時王文華借吳傳生之口,發出這樣的誓言:現在是我們報國的大好時機,寧死疆場,決不苟且偷生,讓國、賊逍遙自在。
而後,當護國軍正式組建,王文華與其兄也是力排衆議,最終將黔軍之精銳投入到了護國軍的旗下,當然了,這其中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就是王文華知道護國軍的名的, 當然了,不可否認的還有他王文華的報國之心。而起同時,說起來,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而當今之局勢,完全的可以稱之爲亂世了,所以王文華也是不甘於無動於衷死守貴州一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