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新民黨

“聞兄,聽說你剛從歐美回來,不知道又有什麼詩作沒有,我們可都望眼欲穿啊?”

聞一多也是滿臉帶笑,從皮包之中拿出了幾張詩稿,送到了周叔弢的手裡頭,笑着說道:“周先生,我聽說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後,法國人將失去幾十年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塊土地拿了回來,心裡頭十分感慨,不知道中國的土地,何時才能真正回到中國人的手中。我準備爲七個地方分別寫首詩,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廣州灣,旅大,威海衛,九龍,就叫做七子之歌。國家支離破碎,民族也在流血啊!”

周叔弢翻了翻手上的草稿,然後笑道:“聞兄才情果然天下少有,字字含血,句句是淚。不過還有一點小問題,我要提醒一下聞兄。”

聞一多一聽,急忙說道:“周先生,有什麼文辭格律不周的地方,還請指點。”

周叔弢笑道:“我哪敢指點文辭啊,不過只是要告訴聞兄,這個七子之歌,要變成六子了,有一個孩子要回來了!”

一聽這話,聞一多從座位上面豁然站起,滿臉的不可置信,聲音顫抖的問道:“周先生,到底是哪裡要回歸了啊?”

“旅大。”

聞一多先是一皺眉,然後隨機露出了狂喜,一把拉住了周叔弢,急忙問道:“周先生,是奉軍把日本人打敗了麼?旅大要回歸了?”

周叔弢笑着點點頭:“應該有希望了,咱們佔着北半個朝鮮,要是日本人不還旅大,咱們也不還平壤,到時候看誰的損失大。”

“平壤?咱們都打下了平壤?”聞一多臉上的喜色就更濃了。他坐船回國的時候,奉軍和日本人剛剛開戰。結果這段時間漂洋過海,他根本不知道戰爭的情況。此時一聽到周叔弢提起了戰事,他頓時一臉的懊喪。

“我真該死,竟然連這麼大的事情都不知道!”

周叔弢笑道:“現在知道也不晚,奉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打到了漢城,消滅了五個日本師團,把日本人的氣焰給打掉了。英美法三國出面調停,雙方已經坐到了談判桌的前面,正在協商條件。看這個意思,日本人應該要低頭了,旅大和南滿鐵路,應該會交還中國。”

“周先生,我不是做夢吧。要是這兩處都交給了奉軍,豈不是日本人在東三省的勢力就一掃而光了?這個消息到底是真。還是假啊?”

周叔弢也哈哈大笑:“聞兄。你覺得我能弄一個假消息糊弄你麼?”

這時候聞一多才想起來,周叔弢不光是財神爺周學熙的侄子,而且還是東三省巡閱使張廷蘭的堂舅子,他的消息絕對是再可靠不過了。

一想到這裡,聞一多激動的直搓手,忍不住說道:“奉軍真是好樣的。以一隅之力,竟然擊敗了東洋日本,蘭帥堪稱隻手補天,中華重興又有希望了。能收回一個。就能收回七個,早晚中國會真正站起來!”

周叔弢也說道:“聞兄,以前面對着洋人,其實我也沒有多少信心,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奉軍先後戰勝了俄日兩國,聲威大振。如今的東三省,儼然德國之普魯士,國家崛起強盛的希望就在眼前,實在是讓人倍感振奮啊。”

“周先生說的真好,的確如今中國和當初德國的確有些相似之處,國家四分五裂,德國有普魯士,有俾斯麥,而中國也有東北,也有蘭帥,真是天不亡中華啊!”

“聞兄,聽你的話,也是贊同蘭帥的主張了?”

“贊同,當然贊同!”聞一多毫不猶豫的說道:“這些年東北實行了不少新政,也遭到了很多非議,說實話我也不能完全理解,可是如今情況已經擺在了眼前,奉軍能夠擊敗日本,就證明他們的做法是對的,是強國之路。只要對中國有好處,我就毫不猶豫的支持!”

周叔弢也笑道:“早就知道聞兄是有大局觀的人,我想邀請聞兄,參加民黨,擔任宣傳幹事,多爲這個國家出力。”

民黨?聞一多一聽,頓時眉頭就皺了起來,不可思議的問道:“周先生,民黨的孫文不是和蘭帥已經鬧翻了麼,民黨的核心骨幹,多數都被抓了,怎麼現在又要組建民黨,這話又從何說起啊?”

周叔弢笑道:“此民黨已經非彼民黨了,就在不久之前,唐紹儀,岑春煊,伍廷芳,陳炯明等人聯合發出倡議,要重組民黨,建立一個真正爲了中國利益奮戰的新型政黨。也得到了奉天方面的支持,我的叔叔,還有一些元老名宿也要加入其中,民黨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正式的政黨,在辛亥的時候,立下過汗馬功勞,只是期間有一段時間,走偏了道路,現在也該回到正路上面。”

雖然周叔弢只是輕描淡寫的提到了奉天的意思,但是聞一多也敏銳的把握到了,看來這次重組,和奉天有着解不開的關係。

他的猜測並沒有錯,先後擊敗日俄之後,奉軍的大勢已成,問鼎中原已經成爲了必然。但是究竟該如何一統天下,張廷蘭也費盡了心思。最容易的就是組建龐大的軍隊,然後直接平推,一統南北。

這樣看起來最直接,也最容易,可是後患也不少,首先就是大規模的內戰,對國家的損耗非常大。另外奉軍的人才構成,主要還是集中在北方,如果再利用北方的軍隊,去統一天下,北方勢必佔有絕對優勢,南北由來已久的分歧又怎麼消除?

而且張廷蘭可以在東三省大刀闊斧的改革,那是因爲東三省本身就是一張白紙,而且資源足夠豐富,迴轉的餘地也大。可是到了中原,到了江南,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牽涉到了方方面面。如何推動改革,怎麼徹底改變中國。這些全都是最大的難題。

眼下東三省的工業化還處在衝刺階段,一旦奉軍控制了全天下,必然要擴大工業的範圍,可是這樣就攤薄了投入,甚至會影響一些關鍵項目的投入,影響奉軍的衝刺速度。

如果早十年,張廷蘭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一統天下,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靠着強大的行政力量,去推動工業化。但是現在的時代不同了。留給奉軍衝刺的時間很有限,要想在二戰有所作爲,就必須集中財力,發展東三省。

工業化不是人口越多越好,其實是要看人口和產業的勞動力容量。當然從長遠來看。工業越來越複雜,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多。中國的龐大人口優勢。是重回世界巔峰的最大資本。

但是在二戰之前,很多產業都沒有,七八千萬左右的人口,是最理想的狀態,人口過多,反而會成爲累贅。因此二戰之前。最強大的工業國是德國。至於美國雖然總量超過了德國,但是由於沒法完全利用龐大人口,才造成了29年的大危機。

統一是一種必然,但是又不能一刀切的按照東三省模式走。這也成了張廷蘭最大的困擾。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廷蘭終於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利用類似邦聯的模式,想把中國統一起來。

消除外國勢力,保證國家統一,然後再逐步削弱地方勢力,把權力收回中央。同時再以東北爲基地,輸出工業化,讓中國完全步入工業時代。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消除內戰,而且可以逐步推動改革,協調各方的利益,保證未來政府能兼顧各方的利益。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還是非常大,如果不是有着穿越者的經驗,張廷蘭根本不敢嘗試。當然搞邦聯,也不是真的讓國家分裂,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紐帶,也就是政黨的力量,把社會全都組織起來。

張廷蘭原本也有過另起爐竈的打算,不過他身邊能勝任這個工作的並不多,最後還是聯繫到了唐紹儀,然後唐紹儀提出了一個建議,也就是重組民黨。

唐紹儀提出了重組民黨的三點好處,第一是民黨成立早,影響大,尤其是在南方,知名度非常高;第二是重組民黨可以避免刺激北洋和地方的實力派,有利於和平統一;第三是此時孫文和汪兆銘等人已經到了日本,民黨之中的親日派已經消失了。上一次的行動,對於民黨來說,是一次劫難,但是也是一次新生。

畢竟民黨之中,大多數的中下層,還有一部分元老,是真正想要這個國家變好的,只是策略有些爭議。可是如今奉軍用勝利證明了正確,爭論也就變得沒有價值了。

本來民黨就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支持張廷蘭理念的人也不少,正好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徹底拉到張廷蘭一邊,就算孫文有一天能回到國內,黨羽也全都消失了。

經過再三的權衡,張廷蘭終於同意了唐紹儀的提議,唐紹儀當過總理,在南北都有人脈,他首先聯繫了伍廷芳和岑春煊,然後又找了陳炯明,他們互相聯繫起來,原來的民黨宿老也都被找了出來,比如張瀾,比如吳玉章,謝持,鄒魯,林森等人。

同時張廷蘭也授意周家,讓他們幫忙,隨着奉軍的崛起,周家早就把家族的興衰,寄託在了張廷蘭的身上。重組民黨,是爲了張廷蘭奪取最高權力鋪路,他們哪能不積極啊。

周家在北方也到處奔走,招兵買馬,同時又逐個和以往的民黨骨幹聯繫,比如胡漢民,比如廖仲愷,比如鄧演達,比如陳銘樞等等。

除了周家之外,另外辜鴻銘和章太炎也出頭了,他們主動幫着聯繫學界名人,吸收那些真正愛國者,真正的實幹家。

其實不只這些人,梁啓超竟然也加入了進來,本來他就組建了進步黨,在政治上是非常有訴求的,但是隨着蔡鍔的早逝,梁啓超已經缺少了軍隊支持,變得十分尷尬。

此時民黨重組,他也要求加入進來,其實說白了,還是看好了奉軍這支超級潛力股。張廷蘭本以爲重組會遇到重重困難,光是想擺平各路人馬,就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但是並沒有想到竟會如此的順利,南北雙方,各界的認識,竟然真的聯合到了一起,新的民黨,在影響力上,還遠遠超過了過去。而且不只是在南方,華北,東北,甚至西北,都開始有了大量成員,一個全國性的,龐大政黨終於有了雛形。

能有如此的成效,其實也和張廷蘭如今頭上的光環有着必然的關係。甲午戰敗,對於中國來說,傷口實在是太深了,就算到了後世,這個傷口也在不斷的流血。

一直匍匐在中國腳下的小國,驟然躍上了中國的頭頂,這個落差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

如今奉軍靠着酣暢淋漓的勝利,洗血了國人心中的傷痛,張廷蘭的地位已經如日中天,任何的政治人物和團體,除了和張廷蘭合作,已經沒有太多別的選擇了。

張廷蘭原本認爲組建黨派是一個麻煩的事情,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有了眉目。而相反,同日本的和談,竟然陷入了困局之中。

最開始日本人態度十分驕橫,要求奉軍必須停止軍事行動,並且主動退回到開戰前的區域,並且交還俘虜,這些無理條件成了日本人談判的前提。不過張廷蘭一條都沒有答應,並且針鋒相對的派遣轟炸機,炸了仁川港口。

捱了揍的日本人,終於老實了不少,而且英美也聯手施壓,最後雙方終於坐到了談判桌上,但是雙方的條件差距太大。奉軍要求日本勢力完全退出東三省,將滿鐵和旅大全都交給奉軍。

並且還要求擁有在朝鮮駐軍的權力,並且日本人要賠償軍費損失。可是日本人死活不願意退步,顧維鈞和日本外相內田康哉爭得臉紅脖子粗,遲遲沒有結果。

這一天,張廷蘭正在辦公,顧維鈞突然氣呼呼的找了過來,一見面,他就說道:“大帥,兩天前,日本人已經鬆口,答應交還旅大,可是今天又拋出了什麼主權交還,日方要保留治權的說法,並且威脅我們,不同意,就要退出談判。”

張廷蘭一聽,頓時就豁然站起,冷笑着吐出了四個字:“癡心妄想!”

ps:這一章儘量自圓其說吧,有些東西小的也沒有辦法,人在江湖啊……難!

不過好在有書友的支持,這幾天又收到了好多月票,還有打賞,小的雖然不太喜歡錶達,但是都記在心裡頭了,真心感謝大家支持,士爲知己者死,小的會盡力的,拜謝啦。

第363章 人品問題第563章 甕中之鱉第346章 討逆第58章 吸納投資第772章 莊嚴承諾第268章 冰上商機第552章 危險的迂迴第819章 訂單爭奪戰第722章 下徐州第805章 生死時速第828章 雄心勃勃的抄底行動第631章 破城第41章 假作真時第823章 遠東建省第395章 威懾第555章 廢約行動第627章 屠馬之戰(三)第518章 火種計劃泣血說明第797章 廟算第541章 俄國的小花招第319章 小試牛刀第366章 殺進紫禁城第766章 國際友人第366章 殺進紫禁城第319章 小試牛刀第222章 國家脊樑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815章 客似雲來第140章 包圍第443章 暗流奔涌第306章 超大肥羊第417章 搶劫比賽第101章 天下震動第269章 滾滾而來第107章 良幣驅逐劣幣第631章 破城第650章 打到外線去第292章 鋼鐵廠歸屬第173章 驚變第21章 治安大權第211章 新都人選第632章 蕩平羣馬第272章 參謀制度第634章 回國路第251章 劍仙風采第303章 中東路爭奪戰(五)第五二十章 美國人要跑了第650章 打到外線去第472章 暗度陳倉第738章 納妾第285章 沙裡淘金第759章 定西南(下)第355章 吃兩頭第509章 都死了第447章 天價奉軍第219章 敲竹槓第244章 驚天一擊第27章 破門第450章 日本干涉第686章 向南洋進軍第11章 合作第696章 副總統第301章 中東路爭奪戰(三)第828章 雄心勃勃的抄底行動第191章 一統奉天(一)第46章 破土動工第133章 巴掌甜棗第732章 風雲突變第581章 目標赤塔第429章 爭吵第18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558章 楚明遠的致富經第709章 撕破臉皮第80章 要錢第262章 吉林有金礦第670章 節日偷襲第746章 千年劇變(下)第84章 大師在行動第526章 殺倭第412章 都來淘寶了第665章 衝進漢城第134章 獻金第359章 康聖人的嘴臉第415章 代理人第729章 冤死的出雲號第287章 迫擊炮第435章 刺殺第715章 誰先服軟第248章 新老師第611章 曇花一現第712章 文人造反第738章 納妾第六百六十一章第764章 治大國 烹小鮮第174章 攻城緊急第835章 接頭小鬍子第385章 又是豐收時第787章 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