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一戰終結

“按照拙言的意思,大海軍是爲了奪取海外利益而存在的,那目前中國沒有什麼海外利益,我們最主要的就是避免捱打,似乎發展大海軍就沒有必要了?”

吳毓麟用了好一會才把張廷蘭話中的意思消化了,任何一艘軍艦都是海上的一個作戰平臺,也必須服從海軍戰略的需要,而作爲造船廠的負責人,吳毓麟更是要理解海軍的戰略方向,這樣才能選擇好發展方向,生產出合適的產品。

張廷蘭微微點頭:“中國目前並不需要追求海外利益,我們的核心任務就是國土安全,保證我們的領土不被敵人侵犯,發展大海軍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奢侈,也沒有這個必要。”

沈鴻烈在一旁也問道:“總司令所說不錯,的確能夠打造更經濟實用的海軍,不過不知道我們的最主要的假想敵又是誰呢?”

沈鴻烈已經開始上路了,不再是熱血衝動之下,直接追求世界最先進的梯隊,而是開始思考實際的需要了。

“能夠從海上威脅我們的就是列強,最初是英法等國,但是眼下這場大戰之後,英法德等國必定衰落,只有守城之力,沒有進取之心,只要中國能夠整軍經武,保持一支精幹的武備力量,就不用擔心他們。如今中國的海上最大的威脅已經變成了日本人,他們的聯合艦隊已經成爲了遠東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而且日本人對中國的野心有目共睹,奉軍和日本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我們發展海軍的目標,就是針對日本人。”

“而對付日本人,我們絕對不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海軍的任務不是充當主力,到遠海和日本人決戰,而是在陸空的配合之後,保住海岸線的安全,然後伺機襲擾日本人的海上生命線,真正決勝的關鍵在於陸空力量的比拼,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海陸兼備的大國,陸軍永遠都是立國之本,只有陸軍能夠撐住,中國纔不會亡國。至於海軍真正的作用是在中國解決了生存之後,再去爲中國爭取海外利益。”

說到這裡,張廷蘭總結道:“陸軍關係的是咱們的生死問題,海軍關係到我們活得如何,兩者都十分重要。但是還有輕重的區別。”

吳毓麟笑着說道:“拙言,你說的這番話實在是太有道理的。有點讓我想起了當年李鴻章和左宗棠之間的海陸之爭。如果這番高論能早幾十年,李左二公就不用爭執了!”

提到了李鴻章,張廷蘭也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左宗棠說過李鴻章誤盡蒼生,會落一個千古罵名,在我看來,左宗棠說的一點都不錯。李鴻章的錯誤不在於甲午戰敗,也不在於簽訂了《辛丑條約》而在與他堅持了一個錯誤的國防戰略,最終才釀成甲午之敗,甚至是庚子國難。李鴻章難辭其咎。”

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待歷史人物也就有了不同,張廷蘭真正開始思考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戰略方針之後,他才發現了李鴻章的致命錯誤,他稱自己是裱糊匠是一點沒錯。

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沙俄又扶持新疆的地方勢力,試圖發動叛變,在這個時候左宗棠力主塞防爲主,率兵收復新疆,而李鴻章則是強調海防爲主,認爲放棄了新疆,能夠節省軍費,把海軍發展起來,有了強大海軍就能永遠避免海上的危機。

李鴻章的主張聽起來有些道理,實則完全是混蛋邏輯,捨棄新疆之後,西北就沒有了能夠吞併的所在,長城以北的土地都會丟失,那時候北京就被直接暴露在沙俄的兵鋒之下,整個國家都會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

其實新疆的危機已經看出了李鴻章在戰略上面的白癡和自私,隨後爆發的中法戰爭,更是用殘酷的事實將李鴻章的謬論擊得粉碎,從1884年開始的中法戰爭,中國陸軍接連敗退,被趕出了越南境內,隨後法國人突襲了福建水師的駐地,福建水師全軍盡沒。

連番的慘敗,已經把大清王朝打懵了,這時候滿清不得不啓用左宗棠,讓他來收拾殘局,左宗棠到了福建之後,積極援助臺灣的黑旗軍,同時又在鎮南關等地嚴密佈防,老將馮子材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一下子就扭轉了中法戰爭的大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左宗棠其實已經看透了李鴻章堅持的海防的錯誤,中國是一個陸上大國,陸地戰爭我們可以失敗十場,但是隻要能贏一場,就能扭轉戰局,因爲列強畢竟遠路而來,能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沒有辦法長時間作戰。”

沈鴻烈急忙點點頭,恍然大悟的說道:“張總司令說的太對了,以往敵人從海上來,我們就認爲要加強海防,其實這是在緣木求魚,列強之所以能橫行無忌,還是因爲我們的陸軍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擊,不然也不會被一萬多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不論是甲午戰爭,還是八國聯軍侵華,只要我們的陸上戰爭能夠勝利一次,也不至於喪權辱國!”

吳毓麟也說道:“以往我們都是頂着海上,認爲是海軍的失敗,但是黃海海戰之後,中國並沒有敗給日本人,我們還能支持,而是日本人的陸軍侵入了東三省,侵入了山東,我們才堅持不下去,不得不簽訂喪權辱國的跳躍。”

“嗯。”張廷蘭點頭說道:“遍觀歷次侵華,我們最後都是因爲陸軍撐不住,危機從還上來沒錯,但是陸軍這支定海神針如果能撐住,就不至於落了一個慘敗。說了這麼一大圈,落到李鴻章的海防主張上面,其實就是做了一條事倍功半的邪路,我們沒有發達的工業,和對手拼海軍,根本沒戲,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福建水師和北洋水師一戰慘敗,然後就一蹶不振。而陸軍卻可以迅速恢復,繼續作戰。”

張廷蘭說到了這裡,沈鴻烈和吳毓麟都仔細的消化着這些觀點,的確有些顛覆傳統的認識,不過越思考,他們就越覺得張廷蘭說的有道理。

半晌沈鴻烈才苦笑着說道:“張總司令,您說了這麼多,難道是不準備發展海軍麼,不過看您的做法又有些不對,我實在有些迷惑啊!”

張廷蘭笑着說道:“我是反對在國力不足的時候。發展大海軍,我們的海上戰略應該是近岸防禦,主要的着眼點是魚雷艇,驅逐艦和巡邏艦,這些輕型艦隻在近岸巡邏防衛。必要時候佈置水雷,封鎖港口。然後配合陸上的炮臺和空中的飛機。把近岸守住,讓敵人不敢隨意進犯咱們,這樣也就足夠了!”

沈鴻烈一聽,也不得不承認張廷蘭說的是有道理,如果連眼皮子底下的這點水域都看不住,還想着去遠海作戰。那不是沒會走就想跑麼,肯定是要摔跤的。

“張總司令,那您認爲我們光是擺出一副捱打的架勢,不去進行還擊麼?”

“當然不是。我們不是還有潛艇麼,水下力量隱蔽性好,用好了就能起到一劍封喉的作用,德國的水下潛艇給了英國多大的困擾,我們自然要效仿,而且別忘了我們的對手遠沒有英國人那麼強大,而且我們在大陸上的地位也比德國要好得太多,只要水面上能守住,陸上能打贏,我們就不用怕日本人!”

張廷蘭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沈鴻烈和吳毓麟也徹底想明白了,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喜色,沈鴻烈也暗暗的給張廷蘭豎起了大拇指,年紀輕輕,能做到如此的高位,果然有着不同凡響之處。

張廷蘭的提議建造小型艦隻和潛艇,花費都比較少,而且效果也更好,適合中國現階段的工業能力,又在財政的承受範圍之內,是眼下最現實的選擇。放眼整個中國,能制定如此合理的海軍戰略的人物,恐怕屈指可數,能在這樣一個睿智而清醒的領導手下工作,也是一種幸運。

沈鴻烈徹底被張廷蘭的見解折服,已經準備投身奉軍了。而吳毓麟也是非常高興,張廷蘭並不是不發展海軍,而是要發展一支黃水海軍,造船廠還是大有可爲。

“總司令一番話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能造一千噸左右的淺水炮艦,就能造巡邏艇,甚至是驅逐艦,水雷我們能夠生產,我現在就去佈置任務,調整產能,儘快生產出足夠的武器,把咱們眼皮子底下先看住!”

張廷蘭也是滿意的點點頭,他費了這麼多的口舌,和他們說海軍的戰略,就是想讓他們頭腦清醒,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把有限的資源利用好。現在一看沈鴻烈和吳毓麟都領會了自己的意圖,張廷蘭十分欣慰。

“說了這麼多的話,關鍵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咱們不是從俄國弄來幾艘潛艇嗎,沈先生,我現在就委任你作爲潛艇大隊的指揮官,儘快摸索清楚潛艇使用的方法。”

“總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沈鴻烈給張廷蘭莊嚴的敬了一個軍禮,他是徹底被張廷蘭折服了,人家有見識,還能夠大力的提拔自己,實在是最理想的領導了。

張廷蘭並沒有急着回奉天,又在葫蘆島逗留了一段時間,親自幫着沈鴻烈選出了一批優秀的潛艇兵,然後又讓俄國的潛艇兵指導奉軍訓練,一共六艘潛艇已經被當成種子,成爲了潛艇兵的搖籃。

目前爲止,海陸空三軍都已經齊備,奉軍也有了走向強盛的基礎,張廷蘭也十分的欣慰,不枉自己一番心血,不過張廷蘭也有一點擔憂,最主要的就是來自老張,張廷蘭是真的不想這位張大帥過早的逐鹿中原,但是偏偏有些事情他又不好直說。

張廷蘭只能找到了常蔭槐,讓他加強情報工作,預防不測,就這樣平靜的過了幾個月,東三省又迎來了一次大豐收,所有的糧倉都已經屯滿了糧食,這段時間奉天省長王永江十分的興奮。

拉着張廷蘭,一同算了一筆經濟賬:“拙言,現在美國人,日本人,俄國人都要向咱們購買糧食,用來支撐干涉俄國的戰鬥,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一千萬擔,就拿一擔賺一塊五角計算,這就是一千五百萬元,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果然不是空話啊!”

張廷蘭也十分高興:“岷源先生,我看您應該把糧食分開賣,美國人給他們批發價,日本人是零售價,至於俄國的白軍就是超高價,愛要不要!”

“拙言啊,什麼時候你都是一副奸商的本色,不過這個主意好,那幫白俄也有不少錢。”

正說着常蔭槐突然跑了過來,直接來到兩人面前,焦急的說道:“德皇退位了,戰爭結束了!(

第700章 生猛的蘭帥第387章 吃癟第601章 閻錫山第115章 新的制度第146章 欲擒故縱第429章 爭吵第401章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第372章 爭着送錢第193章 一統奉天(三)第563章 甕中之鱉第267章 殺良冒功第302章 中東路爭奪戰(四)第554章 超級火炮第192章 一統奉天(二)第157章 大忠臣第519章 緊急北上第684章 衝擊權力第591章 遍地俘虜第31章 鬱悶的矢田第785章 一道大餐第717章 新起點第345章 復辟鬧劇第819章 訂單爭奪戰第714章 把火燒到南洋第560章 洗足第487章 徐樹錚的詭計第279章 灰色牲口第801章 星火燎原第288章 鉅額貸款第502章 席捲草原第96章 自作自受第41章 假作真時第561章 繁榮的奉天第468章 發了瘋的日本人第548章 必爭之地第391章 俄國驚變第796章 平亂第530章 天下北望第554章 超級火炮第94章 來了第186章 興師問罪第115章 新的制度第621章 西北狼煙第663章 合圍第323章 日本人逼宮第200章 浩氣在天第673章 偷雞不成第110章 俄國技工第452章 兩場記者會第681章 加快發展第55章 送禮的學問第715章 誰先服軟第76章 楊宇霆第684章 衝擊權力第201章 槍炮機器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815章 客似雲來第88章 洶涌民意第133章 巴掌甜棗第541章 俄國的小花招第199章 龍虎聚會第471章 段祺瑞下臺第448章 望風而降第162章 引蛇出洞第310章 新聞發佈會第735章 蛻變第542章 代理人第760章 民心所向第373章 風風光光回奉天第23章 武器分配第717章 新起點第100章 飛來橫財泣血說明第96章 自作自受第268章 冰上商機第65章 身份第426章 小鬍子第536章 打蛇七寸第136章 失蹤了第440章 奉軍新局第630章 亂了陣腳第49章 人被抓了第671章 港口交鋒第837章 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第713章 頃刻覆滅第547章 天生俠骨第511章 蘭帥新政第753章 大投入 大發展第328章 狼狽相見第46章 破土動工第502章 席捲草原第766章 國際友人第370章 昔日皇商第213章 拿下一省第479章 俄國版趙氏孤兒第800章 肆虐中亞第781章 民族融合第306章 超大肥羊第749章 南下戰略第499章 平蒙之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