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參謀制度

“拙言,聽說你這段時間沒少在俄國撈好東西,肥的流油,也該拿出點好東西,讓其他人也喝口湯吧。”

“鄰葛,拿了多少東西,我都是過路財神,一切還要聽大帥和參謀長的安排,您們怎麼整編部隊,如何分派武器,只需要一句話,我服從命令就是了!”

“別,這種大事情還要聽聽所有人的意見,尤其是輔帥和你的意思,你現在就是奉軍的軍火庫,財神爺,沒有拙言鼎力相助,這次整編別想完成啊。”

楊宇霆身爲奉軍的參謀長,其實很清楚,這一次的整編其實就是奉軍內部利益的一次大調整,軍隊要建立起新的體系,一些不堪用的老人要靠邊,新近崛起的力量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

另外在技術層面,奉軍的武器制式要統一,後勤補給,新兵訓練這些工作也要落實下去,三省採用統一的標準,提高奉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要實現任何一個目的,其實都離不開張作相和張廷蘭爺倆的全力配合,他們一到奉天,張作霖就把張作相找了過去,老哥倆要好好談談,而楊宇霆則是找到了張廷蘭,這個舉動就現實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拙言,你也看了大帥的整編方案,有什麼意見麼?”

“鄰葛先生,其實按照這份方案,奉軍一共整編出三個主力師,每省一個,奉天配屬兩個守備師,吉林和黑龍江一共安排三個衛戍旅,這就構成了奉軍的主要兵力,再由民兵作爲補充,已經很完備了,但是我認爲唯一的問題就是缺少頂層設計!”

張廷蘭和張作相一路上都在商討這個方案的問題,他們兩個既要爲自己爭取足夠的好處,又要爲奉軍的長遠考慮。可以說費盡了心思,纔拿出了一條更具體的措施。

“這頂層設計何解啊?”

“簡單地說,現在奉軍所有的兵力還是靠着大帥一個人指揮,下面是各支部隊的負責人,至於鄰葛,你雖然頂着參謀長的名頭,但是更多的只是大帥的一個軍事顧問而已。我認爲這種體制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且造成了奉系內部十分鬆散,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北洋軍閥掌握了巨大的資源優勢,但是最後還是不免覆滅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合適的制度,龐大的力量融合不到一處。一個派系的首領靠着威信情分等等手段。籠絡住了幾個主要的手下,然後一級一級的這樣分下去。

這樣的權力模式完全是垂直的,缺少橫向的連接,就好像用沙子建成的堡壘一樣,根本不堪一擊。

楊宇霆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張廷蘭一說頂層設計,楊宇霆似乎猜到了什麼。眼前頓時一亮,急忙問道:“拙言,有什麼高見,還請你指點一二啊!”

“談不上指點,就是一點淺見,我認爲必須加強參謀部的權力,其實我們現在對參謀的定位有偏差,或者說有點落伍。我們的參謀就像古代的軍師一樣,是個出謀劃策,輔助統帥的角色。但是西方軍師制度經過了多少年的發展,參謀制度已經極大的豐富,以德國爲例,德皇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但是三軍實際的指揮權力卻落在了總參謀長身上。而德國行之有效的參謀制度,是他們的陸軍稱雄歐洲的最關鍵因素。”

在古代的戰爭之中,由於戰場情況比較清楚,部隊也不算很複雜。指揮官就能完全決斷,這一點在進入火槍時代的初期,也是如此,部隊排成密集的戰陣,互相放槍,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是英明頑強的指揮官,參謀還是一種類似文秘的工作,任務也類似傳聲筒。

但是隨着戰場形勢的變化,武器越來越先進多樣,戰爭變成了整個國家體系的較量,從後勤動員,到前線指指揮決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參考大量的數據,瞭解詳盡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之下,各級主官僅僅憑着個人的能力,已經不能很好的把握全局了,因此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參謀體系幫助他提供各種方案,輔助指揮,參謀本部的作用被持續放大。

其實這也是軍事指揮權由個人轉向集體的一個標誌,從清末開始訓練新軍,北洋也仿效了德國的軍制,但是可以說徒有其表,而沒得到精髓,參謀更是成了可有可無的角色。

張廷蘭在這個時候提出參謀的問題,楊宇霆頓時腦中颳起了一陣風暴,他猜到了張廷蘭的想法,同時也看到了這項舉措的好處。不只是對奉軍,對他個人也是如此。現在楊宇霆做什麼事情,全靠着張作霖的支持,離開了張大帥,楊宇霆手中權力瞬間就成了零,那幫老傢伙誰也不會搭理他。

一旦參謀部得到了強化,楊宇霆手中的權柄就會快速膨脹,他這個參謀長幾乎能夠和張作相,孫烈臣這樣的元老平起平坐。

當然對於奉軍來說,有了一套強大的參謀制度,就能更好的指揮軍隊,控制三省地盤,增強凝聚力,這恐怕也是張作霖求之不得的事情。

其實楊宇霆也早有類似的想法,只是他的身份不夠,說出去也沒有分量,索性就藏在了心裡頭,現在張廷蘭這麼一說,楊宇霆頓時來了精神。

“拙言,這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輔帥的意思!”

“我們都是這個看法,相比我爹也在和大帥談這個事情,原來咱們只有一個省,有事情大家商量一下就行了,現在有三個省,需要涉及的問題方方面面,沒有一套強大的參謀班子輔助,根本沒法做出有效的決策,建立參謀制度勢在必行!”

“拙言,真是高見,不過想要真正把參謀制度建立起來,恐怕難度比起簡單的調整編制要大太多了!”

“不管大多少,這已經勢在必行,就拿咱們的部隊來說,其實天天都在打仗,按理說是真正經驗豐富的老兵。而日本人從日俄戰爭之後。就沒有打過來,但是我們的軍隊和日本軍隊正面交鋒有把握麼?我們的指揮水平會超過他們麼?”

張廷蘭連續反問,直接戳中了要害,其實在歷史上抗戰爆發之前,中國軍隊是天天都在打仗,是地地道道的身經百戰,相反日本軍隊卻長時間遠離戰場。是十足的新兵,雙方碰撞的結果卻是老兵慘敗,新兵大勝。

這就是中國軍隊缺少總結提高,戰術水平沒有絲毫的提高,指揮能力也嚴重低下,這些問題很大的原因就是參謀制度的缺乏。指揮官無法科學的把握戰場的變化,才兵敗如山倒。

“拙言所說甚是,只是要仿效列強,參謀部的權力就會極大的加強,甚至會和各師平起平坐,究竟誰能坐上這個參謀長的寶座,實在是有些費心思啊!”

“有什麼費事的。鄰葛你現在就是參謀長,職務不變,權力增加一點,誰也不會說出什麼來的!”

楊宇霆滿臉都是苦笑:“拙言,別拿我開心了,我跟着大帥纔不過一兩年的時間,比我資歷更深的人,多如牛毛。我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都搖搖欲墜了,如果再增加權力,一下子就壓趴下了!”

楊宇霆說的也是心裡話,一旦仿效列強,建立起參謀本部,那樣一來參謀本部的權力就相當驚人了。

指揮訓練。後勤動員,制定作戰方案,各級軍官的考評,裝備物資的分配等等方面。只要是和軍隊有關,就能插手。平心而論,參謀長的權力僅次於老張,比各師的師長權柄都大,這種緊要的職位絕對不是資歷淺薄的人能當的。

“拙言,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建議,倒不如你來當這個參謀長吧。”

“鄰葛,你是想讓雷劈了我啊!那麼多叔叔大爺排在前頭,我去指揮他們,不要腦袋了?”

張廷蘭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當然資歷只是他的一個說辭,更主要的是一旦當上了參謀長,雖然權柄驚人,但是也會失去自成一系的機會,其中的得失張廷蘭清楚得很。

楊宇霆把手一攤,苦笑着說道:“拙言,既然既拒絕了,我可就再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了。

“鄰葛,其實參謀制度建立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剛開始權力不會太大,需要一步步的發展,如果你一定要拒絕的話,不妨讓朱慶瀾當這個職務!”

朱慶瀾目前還是黑龍江的督軍,但是手中權柄有限,只是掛着一個虛名而已。偏偏他掛着的虛名,還讓吳俊升心裡頭不舒服,老吳平白無故的就比張作相低了半格,心中肯定有怨恨。

如果能趁着這個機會,把朱慶瀾推到參謀長的寶座,吳俊升順勢上位,老吳絕對會支持參謀制度的,而且張作相也會支持這個制度,有了這兩位的支持,張作霖再同意了,基本上就成了定局了。

楊宇霆眼前也是一亮,這個主意的確不錯,對誰都要好處。朱慶瀾要是當了參謀長,他就能擺脫眼前尷尬的局面,至於副參謀長肯定是非楊宇霆莫屬,楊宇霆一樣能夠施展才華和能力,實際權力比現在還要大很多。

“拙言,真有諸葛之才啊!

他們正在商討之時,張作霖就派人請他們過去,他們也不敢怠慢,急忙到了老虎廳,只見張作霖,張作相,孫烈臣,吳俊升四人已經坐好。

老張一看他們到了,就笑着說道:“輔忱和我說了,準備成立一個總參謀部,並且建議朱慶瀾擔任總參謀長,大家因爲如何?”

“我說大帥,我舉雙手贊成,朱慶瀾懂軍事,有謀略,而且資歷威望出衆,讓他擔任奉軍的參謀長,再合適不過了!”

吳俊升甩着大舌頭,不斷的給朱慶瀾戴高帽,核心的意思就是一個,要把這位送走,他好正兒八經的接任黑龍江督軍。而孫烈臣也沒有多說什麼,新的參謀長和他的利害關係不大,索性就不說什麼了。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通過了,鄰葛你就委屈一下,這朱慶瀾做幫手,擔任奉軍的副參謀長,以後日常軍務都要交給參謀部處理,正副參謀長都參與所有重要的決策,和各省督軍師長一同發表看法,制定方略!”

老張一句話,算是很籠統的把參謀本部的使命說了出來,不過吳俊升和孫烈臣都是十足精明的人物,他們一聽這話,隱隱的就猜到了這個總參謀部權力驚人,是個炙手可熱的衙門。只是他們已經同意成立了,也就沒法反對了,這項關乎奉軍根本的制度安排,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通過了。

第489章 破城第510章 外蒙新天地第100章 飛來橫財第六百六十一章第329章 日本人再出手第725章 有威纔有望第487章 徐樹錚的詭計第818章 小人物的國葬第681章 加快發展第231章 收拾殘局第198章 種田的學問第9章 吃餃子了第326章 縱兵搶掠第230章 臨危受命第370章 昔日皇商第85章 大忽悠第144章 被耍了第111章 都督寶座第732章 風雲突變第175章 血戰第201章 槍炮機器第633章 海軍之夢第559章 各盡其才第254章 雙喜臨門第18章 川島浪速的打手第220章 鋼鐵廠第五二十章 美國人要跑了第806章 紅色拿破崙的敗績第795章 江山北顧第707章 記念劉和珍君第五二十章 美國人要跑了第393章 祖國,我們回來了第300章 中東路爭奪戰(二)第136章 失蹤了第434章 倒戈將軍第588章 艱難的一夜第827章 帝國墳墓第136章 失蹤了第65章 身份第557章 搶佔制高點第468章 發了瘋的日本人第540章 日本人退卻第434章 倒戈將軍第475章 紅色浪潮第14章 要人的來了第308章 整合工廠第480章 坐下來談談第396章 奉軍的價值第371章 三朝豪門第246章 一方之主第760章 民心所向第184章 仿製手槍第172章 遼南烽火第729章 冤死的出雲號第647章 熊本聯隊的末日第175章 血戰第556章 大豐收第206章 拾簪將軍第348章 初戰第663章 合圍第367章 驅逐第235章 預備隊第629章 噩耗連連第467章 漁人之利第304章 中東路爭奪戰(六)第587章 意志較量第242章 山縣的態度第173章 驚變第416章 拖拉機第609章 打你丫的第748章 帶刀護衛第326章 縱兵搶掠第785章 一道大餐第649章 恢弘士氣第606章 下馬威第11章 合作第161章 主動請纓第754章 航母時代第22章 第一筆軍火第801章 星火燎原第506章 冊封大典第789章 收割成果第145章 緝毒第88章 洶涌民意第219章 敲竹槓第302章 中東路爭奪戰(四)第218章 自投羅網第196章 拐賣人口第574章 藏污納垢第276章 撒下香餌第371章 三朝豪門第488章 危局第825章 黑暗的日子,收穫的日子第638章 佈雷行動第677章 猶太第169章 民兵第658章 掏空朝鮮第40章 馮庸來了第715章 誰先服軟第354章 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