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

天珠變中文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

1973年秋石油危機爆發以後,社會上對豐田生產方式開始表現密切的關注。

應該說,石油危機對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很大。第二年,日本經濟一落千丈,增長率降到零,當時整個產業界都有萬劫不復之感。

由於經濟蕭條,各家公司一籌莫展。這時,豐田盈利雖然有所減少,卻仍較其他公司爲多,所以頗引人注意。人們說,豐田這家企業的結構是經得起衝擊的……

遠在石油危機之前,我就經常講,什麼叫做豐田式的製造技術和豐田生產方式,但當時卻沒有引起人們多大興趣。

石油危機之後,1975年至1977年,豐田的盈利逐年增加,逐漸拉大了同其他公司的差距。於是,豐田生產方式便開始引起了注意。

在1973年之前,日本處於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代。當時企業的生產採用美國方式還是可行的。但是,到了高速增長停頓下來、增長率下降的時期,美國的有計劃大批量生產方式便行不通了。

二戰後1950年至1951年,我們對於現在這麼大的汽車產量真是不敢想象。而遠在此以前,美國爲了降低成本,開發出了“少種大量”生產汽車的方式。這個方法已深植於美國的社會之中,但在日本則顯得水土不服。

而我們的課題就是如何在“多種少量”的生產方式下,開發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日本從1959至1960年到以後十五年間,爲了在經濟上達到相當的高度成長,很多企業曾採用與美國相同的“少種多量”的作法,因此產量效果處處可見。但是,如果一味模仿美國這種大產量方式是相當危險的,從1950年以來我們一直對此種觀念深信不疑。用“多種少量”的生產方式製作較便宜的汽車,除非是日本人,否則不能開發出來。因此,由日本人開發的生產系統,始終一直被認爲能夠超越所謂的大產量生產方式。

豐田生產方式是以“多種少量”方法,製造出便宜的產品。“多種大量”的生產方式固然是相當不錯,但是因爲在石油危機以後的低成長時代,大家都要努力去降低成本,所以豐田生產方式才被人們注意。

第5節 前言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5節 前言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5節 前言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5節 前言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5節 前言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4節 原版序言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5節 前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4節 原版序言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5節 前言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5節 前言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3節 中文版序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