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

天珠變中文

●徹底分析浪費

關於徹底杜絕浪費的這一基本想法,最重要的是充分掌握下述兩點:

(1)提高效率只有與降低成本結合起來纔有意義。爲此,必須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員、只生產所需要數量的產品這一方向努力;

(2)關於效率,必須從每一個操作人員以及由他們組織起來的生產線,進而以生產線爲中心的整個工廠着眼,每個環節都要提高,以收到整體效果。

現在,就讓我們具體展開談一談上述問題。在1950年整頓人員和隨之而來的軍購機遇的情況下,豐田的生產現場處理了如何增產不增人的大問題。作爲生產現場的一個負責人,我把一些想法付諸實行的是下面幾件事:

在一條生產線上,10個人1天製造100個產品。如果根據這種現狀來考慮,這條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是1天100個,每個人的生產率是1天10個。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生產線和操作人員的動作,就可以發現,有生產過量的,有停工待料的。從時間和日期看,他們之間的生產效率非常不同。假設對此加以改進可以減少2個人,結果,8個人能生產100件;如果不減少這2個人,1天就可能生產125件。看來,這25件就是生產能力的增加部分。實際上,在此以前每天就有生產125件的能力,只是由於不必要的作業和過量生產的浪費把生產25件的生產能力浪費掉了。

從上述情況看來,無論是就每一個生產人員來看,還是就整個生產線來看,只把真正必要的事情當作工作來考慮,而把除此以外的事當作無效勞動來考慮,就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現在的能力=工作無效勞動(浪費)

(作業=勞動無效勞動)

只有使無效勞動(浪費)成爲零而使工作的比例接近100%,纔是真正的提高效率。

豐田生產方式追求按需生產,因此,要將人員減少,以使多餘的生產能力同所需求的生產量相吻合。

因此,以運用豐田生產方式爲前提,要徹底找出無效勞動和浪費現象來:

(1)過量生產的無效勞動;

(2)窩工的時間浪費;

(3)搬運的無效勞動;

(4)加工本身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5)庫存的浪費;

(6)動作上的無效勞動;

(7)製造次品的無效勞動和浪費。

(各種浪費從左到右圖下文字分別是:過量生產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加工的浪費)

通過徹底杜絕這些浪費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是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只允許生產需要數量的產品,所以就要發現多餘的人員。從一定意義上講,豐田生產方式也是把剩餘人員清楚地區分出來的體系。我聽說有的工會由此而疑神疑鬼地認爲,豐田生產方式豈不是採取裁員手段?豐田生產方式的根本思想不是那麼齷齪的。經營者的任務就在於真正掌握多餘人員的數量並採取有效的安排。對於經營者來說,必須極力避免使企業陷入這種矛盾境地:出現景氣需要增加生產時,就招工來應付局面;出現蕭條時,就臨時解僱或者要求自願退職。另一方面,對於作業人員而言,杜絕工作中無效作業是同提高個人的勞動效率相對應的。

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4節 原版序言第28節 賺錢的工業工程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4節 原版序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5節 前言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8節 將人的智慧賦予機器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4節 原版序言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