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三 奉天命以治

大順軍中有參將姓廖者,原是劉宗敏部將,後來調入他部。劉宗敏獲罪被凌遲處死後,其部將多牽連屠殺平民,被李自成斬草除根,但劉宗敏是李自成的老將之一,在軍中樹大根深,關係密佈,哪有一下就全部清除乾淨的?

廖參將就是漏網之魚其中一個。當下京師人心惶惶,李自成坐於紫禁城中,下令焚城同歸於盡。廖參將當即招心腹議曰:“我大順在京師致死百姓十萬計,待宋軍入城,定然報復,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屬下道:“那該如何是好?”

廖參將低聲道:“今皇上命人焚紫禁城,我們何不斬其頭顱,獻於宋軍,或可保住性命。”

心腹擔心道:“恐皇上身邊的人不會放過咱們。”

“我有辦法。”廖參將道,一面命人潛出京師聯絡宋軍,約以發炮爲號。時京師因爲瘟疫人馬死傷過衆,各個職位都有空缺,軍隊調度不靈,廖參將的人乃是大順軍內的人,李自成又在紫禁城準備自焚了,誰也管不了這麼多事。

部屬準備妥當,便走到紫禁城,時紫禁城的各宮殿里正在運來柴禾,準備焚城。守備軍官見到廖參將,問道:“廖將軍意欲何往?”

廖參將道:“剛剛皇上不是召見本將麼?”

守備軍官遂放廖參將幾個人進去。廖參將等人走進皇宮,進了太和門,便是一個廣場,皇極殿就是最南面的一個宮殿,也是整個紫禁城最高大的宮殿,嘉靖以前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民間說皇帝坐在金鑾殿裡,就是指皇極殿。

廖參將走到皇極殿,也被這富麗堂皇的建築震撼了,心道這樣燒了真是可惜。

皇極殿四周圍以白玉石欄杆,欄杆上有望柱頭,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頭上都有裝飾。其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大殿的屋頂重檐廡殿式,即殷商時的"四阿重屋",爲"至尊"形制。

屋頂的角獸和斗栱出跳數目也最多;御路和欄杆上的雕刻,殿內彩畫及藻井圖案均使用代表皇權的龍、鳳題材,月臺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等只有在這裡才能陳設。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更是專制皇權的象徵。

李自成就坐在那寶座上面,穿着龍袍,頭髮已梳得整整齊齊,猶自哈哈大笑。瘋狂的笑聲讓廖參將等人剛剛走進皇極殿就是心裡一緊。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這裡正是朕的寢陵,哈哈……”

廖參將小心翼翼地從衣服裡摸出短刀,幾個部屬也掏出了武器。幾人慢慢地靠近北邊的龍椅。

這時李自成睜開眼睛,就看見了廖參將,怒道:“誰讓你們進來的,滾!”

廖參將嚇了一跳,一直以來就被李自成威壓,從骨子裡生出一股懼意。旁邊的部屬嚇得更厲害,膝蓋一軟竟跪了下去。

廖參將咬了咬牙,對下邊的幾個人罵道:“現在就他一個人,怕他作甚?起來!”

李自成聽罷這才清醒了些,看着廖參將手裡的匕首,立刻明白他們要幹什麼。李自成毫不猶豫,從龍椅上騰地站了起來,就往東邊跑,一邊喊道:“救駕!救駕!”

廖參將大驚,將手裡的匕首對着李自成扔了過去,沒有刺中,“當”地一聲插到了一根木柱上。

廖參將又摸出一柄短統,對着李自成“砰”地開了一槍,本來指着李自成的背心打的,結果不知怎麼打到了腿上,李自成撲倒在地,瞬間又爬了起來,拖着殘腿一瘸一拐地向外逃。廖參將衝了上去,將其按翻在地。

這時候,外邊響起了喊殺聲,是廖參將的部屬率兵攻打皇宮了,剛纔的槍聲正是約好的信號。

“你已走投無路也!”廖參將恨恨地說道,當下手裡沒有兵器,便回頭對隨從說,“快拿刀把他刺死!”

幾個隨從提着短刀匕首上來,因爲要刺的是他們的皇帝,幾人戰戰兢兢不敢動手。廖參將一把奪過短刀,揪住李自成的頭髮,便用短刀割他的腦袋。

這樣一把短刀,要割下腦袋並不容易,李自成的脖子被割開,鮮血亂彪,痛聲慘叫。

廖參將和李自成身上都被鮮血染紅。廖參將不顧李自成的慘叫,提着他的頭髮活割腦袋,李自成被割了許久才斷氣。廖參將喘着氣折騰了一會,將李自成的腦袋割了下來,隨從都是目瞪口呆。

廖參將走出皇極殿,見自己的部將已經帶着軍隊衝了進來,廖參將遂喊道:“點炮!”

“轟!”地一聲炮響,一門小炮斜向天空射出了一枚炮彈。

城外的趙謙聽到炮響,立刻下令攻城。

宋軍先發炮轟擊城樓,然後輕騎兵和火器營衝上前去火力壓制,重騎兵掩護步軍擡着雲梯攻到城下。

大順軍自知罪孽深重,京師四面被圍,遲早是一死,雖然瘟疫之下死傷甚衆,但生者抵抗十分激烈。被逼得無路可走時,人都會拼上一把。

城牆上的火炮開炮反擊,炸死宋軍幾十人,宋軍的炮火密集覆蓋城牆,黑煙塵土四處飛揚,火器的彈丸和箭羽打在城上乒砰亂竄,大順軍死傷慘重。

不出半個時辰,突然城門大開,廖參將從城內打開城門,裡應外合,兩廂夾擊。宋軍趁城門大開,重騎兵立刻突入甕城,裡面的城門也開了,又衝進外城。兩方廝殺,大順軍死屍累累,外城被破。

宋軍從城中的樓梯衝上城牆,無論投不投降,都被火槍輪番射殺,被刺刀捅得一身都是窟窿。

半日功夫,京城就被宋軍攻破。趙逸臣勸諫趙謙不宜入城,因爲京師的瘟疫還在肆虐。趙謙以爲然,便在城外駐紮,命令軍隊接手了外城的防禦,大軍並未入城。

宋軍一面命令降軍收拾城中屍體焚燬,一面召集郎中熬藥預防生者染病。這時京杭運河已經打通,糧食從江南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師,趙謙下令各戶按人丁多寡領糧,又廣設粥棚賑濟饑民。

無疑這一系列的舉措,都爲趙謙贏得了民心。幾年來,京師被幾番爭奪,軍隊來了,無非就是搶劫掠殺,只有宋軍入城之後,首先就是放糧,向天下說明:大宋不只是要奪天下,還要治天下。

待瘟疫平息之後,趙謙等入城,命人將堆在紫禁城的柴禾搬開,一行人走到承天門下,城門大開,趙謙走上城樓,衆軍在城下伏拜高呼萬歲。

時經過了放糧治病等一系列措施,京師百姓爭相而告,天下將太平了。經歷了血火洗禮的人們走上街頭,放着鞭炮,比過年還高興。

百姓聽說聖君在承天門上,涌到城中觀看,承天門前,軍民密集,熱鬧非凡。

一個太監走上前來,展開祥雲黃絹,高聲道:“制曰……”

衆軍再次跪倒,百姓也跟着伏拜於地。太監道:“天下罹難湯火,朕心痛焉。今歷時數載,終驅除蠻夷,剪滅亂賊……朕乃大宋太祖皇帝之後。惜元韃入關奪我漢家江山,明太祖復興漢室,代大宋社稷治天下二百餘年,前朝弘光皇帝,以天將趙氏聖人,大宋將興,禪讓帝位,朕上承上帝之威,下憫黎民之苦,奉天命以治天下……”

聖旨唸完,衆人高呼萬歲。趙謙心道還是給人來點實際的纔會得到擁護,便說道:“近年京師山西等北方數省兵禍連年,百姓生計困難,朝廷念民生之多艱,今後三年,免京師、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六省三年賦稅。併發土地農耕,與民生息。”

百姓聽罷歡呼不已,這纔是太平世道的徵兆。

趙謙有深邃的目光看着京師經歷戰火之後的殘破,用煽動的語調說道:“天災人禍,蠻夷趁機入關,賊人趁勢作亂。天下人口劇減,百廢待興,但我勤勞的炎黃子孫……只要有一脈尚存,定能中興華夏,復神州禮樂盛世。天下不是朕一人之天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從今往後,朕將與百姓同甘共苦,一同興盛故土……”

趙謙說完,轉身便走了。城下百姓軍民,多被感動,有人已經淚流滿臉,有老頭經歷了滄桑,聽完趙謙的煽動,都被感動得老淚縱橫。

不久,趙謙改京師爲北京,遷南京政府到北京,正式定都北京,履行歷代皇朝的責任:天子守國門。

二年初秋,趙謙在皇極殿論功封侯,時趙謙作冕服,攜皇后秦湘之手走上皇極殿。秦湘已經六七個月的身孕了,肚子早已很大,幸好皇后穿的鳳袍很寬大,走得也很慢,倒也無妨。這樣的大典,趙謙自然要她參見的。

秦湘面貌秀麗,神情沉穩,有母儀風範,性格也多內斂,給外人的印象就是賢淑有德。

趙謙攜秦湘的手坐上龍椅,猶自抓着她的手,在她耳邊輕輕說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秦湘臉上立刻泛出了紅暈。

下邊的韓佐信覺察到這個細節,臉上會心一笑。韓佐信和皇后的關係是很好的。

雖然做了皇帝,但是趙謙對於家庭的親情十分看重,所以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辜負秦湘,就算她做了什麼別的皇帝不可饒恕的事,趙謙也不會拿她怎麼樣。唯一的遺憾是長平公主死了,趙謙不禁又想起了朱徽娖,她冷冷的又有些哀怨的臉在趙謙的腦海裡浮現,趙謙對她的感情有愛憐,有同情……也許這輩子再也遇不到這樣的感情了。

趙謙只有抓住手裡的人,秦湘與他結婚二十年,有濃厚的親情。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盛會,韓佐信、趙逸臣、鄒維漣、張岱、蘿蔔,無人被冊封爲國公爵位,都是一等開國功臣,受伯、侯爵位者,人數衆多。

定都北京之後,各路將領分別被派出剿滅各地反叛、匪盜,原來無官之地或被軍閥佔領之地,都設朝廷官府,逐步穩住了國內的安定。

擺在面前的事情還很多,許多將領要求調兵追殲滿清餘部,剿滅滿人,收復關外之地,因爲以前明朝奪了元朝的江山,也是追到草原去幹的。

趙謙遂令張岱爲總督,率騎兵出山海關對付滿清餘部。

趙謙日常處理奏摺和前朝一樣,還是在冬暖閣,大殿之上太空曠了,這裡比較適合日常工作。他常常召見大臣議事,韓佐信、趙逸臣、鄒維漣無疑是紫禁城的常客。

趙逸臣以前是鄭芝龍的高級謀士,深諳南方貿易的內容,這時候大夥的目光都注意着遼東的滿清殘部時,趙逸臣卻說道:“臣以爲,皇上免六省三年賦稅,現今天下百廢待興,需要大量銀子,還需要從外邦進口糧食支援北方重災區,江南海貿不可不重視。”

趙謙點點頭道:“原南京海稅衙門劃入戶部直屬,海貿不可廢弛。”

趙逸臣又道:“琉球諸島,現在還被紅番佔據,每年紅番從琉球運回本國的財富達兩三百萬兩之巨,此島本屬我大宋,今日是收回來的時候了,可調水師一部收復琉球。”

趙謙沉默了片刻,沉聲說道:“收復琉球還不夠,要徹底奪取紅番在東亞的貿易權,我大宋要壟斷整個東方的貿易。”

趙逸臣當即驚喜道:“皇上宏圖大志,定能揚我天朝威儀於萬邦。”

“主要是爲了銀子。”趙謙沒好氣地看了一眼趙逸臣,“以後有外邦朝貢,交換的商品時咱們不能賠得太離譜了,咱們也不用打腫臉衝胖子,他愛來便來,不來我們用戰艦去交易。”

自古天朝都好面子,如果有外國使臣跑過來稱臣朝貢的話,只要送一點禮物,皇帝一高興,便會賞賜大量財物,所以所謂朝貢成了外邦包賺不賠的買賣,扶桑還有因爲爭着來朝貢打起來的事。

趙逸臣汗顏。

趙謙又看向鄒維漣道:“今番主持南方大局,還得靠魯國公。”

鄒維漣的封地在山東,故稱魯國公。

鄒維漣躬身道:“請皇上恩示琉球事務之要旨。”

趙謙想了想,說道:“可先通牒琉球紅番投降,如不投降,便攻上島嶼,圍困熱蘭遮城(又稱王城),等紅番調出援兵增援,再以海軍主力圍殲之,使其不敢窺欲東方,我再趁勢攻取南洋諸島,進入世界貿易。”

鄒維漣道:“臣遵旨。”

荷蘭在歐洲還要和許多國家競爭,是不可能調出全部水師繞半個地球來臺灣的,以宋軍海軍的鉅艦力量,要剪滅援軍並非難事,所以鄒維漣也沒多想,就答應了。在海軍各艦的火力配置上,宋軍並不遜色於歐洲。

現在英國內戰還沒有結束,實際上荷蘭壟斷了世界貿易,大宋要想在貿易利潤中分杯羹,肯定就是和荷蘭爲敵。

趙謙道:“當今世界,西方各國都在極力發展遠洋貿易,我大宋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跟緊天下大流,水師乃是今後數百年之重要力量,下旨南京市舶衙門繼續督造戰艦。”

“遵旨。”

鄒維漣領旨爲海軍都督,統領海軍處理臺灣事務。

鄒維漣按照趙謙的聖旨,先派出使臣要求荷蘭無條件投降,並賠償佔據臺灣給宋國帶來的損失。

這個條件無疑荷蘭不能答應,無條件投降已經夠逼人太甚了,投降了還要賠款。荷蘭人覺得華國人態度傲慢異想天開,將使臣給殺了,割下頭顱含着議和書送了回來。

和談破裂,鄒維漣遂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實施起來。他先在金門料羅灣集結艦隊,經澎湖,到達鹿耳門。

鹿耳門水淺,不能通大船,是進攻荷蘭在臺灣南方的據點赤嵌的重要入口。但鄒維漣找來本地人做嚮導,本地人說鹿耳門漲潮時可通大船。

於是鄒維漣就將艦隊停在鹿耳門,等待漲潮。

鄒維漣運氣不好,當地人說按照經驗三天之後會漲潮,結果三天之後沒有漲潮,鄒維漣的海軍只好在那裡乾等。

荷蘭調來幾隻戰船想攻擊,但看了一眼宋軍艦隊中吃水幾千噸,艦炮幾百門的巨型戰艦,當即就調頭向赤嵌跑了。他們可不想來送死。

等了近半個月,荷蘭派出使臣要求和談,不料這個時候潮水又漲了,鄒維漣都等了半個月,終於漲潮,便將荷蘭使臣斬了,也將頭顱含着和書送了回去,然後率軍進入鹿耳門,撞沉了河面上的幾艘戰船,然後調六千陸軍登陸,用火炮將赤嵌城炸成一片狼藉,揮軍直趨臺灣城。

臺灣城防禦堅固,修得像個歐洲城堡,城牆都是石料碼成,要進攻得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不過鄒維漣根本沒想要進攻這個城堡,只將城給圍了,拜上火炮便修工事。

圍了臺灣城半個月,宋軍沒有進攻一次,荷蘭人鬱悶了,以爲宋軍要將他們餓死在裡面,遂再次派出使臣要求投降。因爲荷蘭人只有一千多士兵,火器也不佔優勢,要衝出來拼命也打不過,實在沒有辦法。

荷蘭使臣言臺灣城無條件投降,城中珠寶金銀全部奉上。至於賠償之類的事,人在宋軍手裡,叫人拿錢來贖就是。

這下鄒維漣犯難了,按理打仗的時候,別人無條件交出武器投降,當然是要接受的,武器都交了,要殺要剮還不是隨你便。

但鄒維漣有聖旨,要圍着荷蘭人,等援兵,圍城打援……當時鄒維漣接旨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荷蘭人要是無條件投降了怎麼辦。

鄒維漣猶豫,本來將在外有臨機決斷之權,按他的意思,當然就是接受投降了再敲詐一筆贖金,但是朝廷關於打擊荷蘭水師的謀劃就不能實現了。這就是鄒維漣犯難的原因。這時候他才感覺,皇上是出了一個昏招,什麼圍城打援,荷蘭就算要派援軍,等開到琉球都猴年馬月了,不知道臺灣城中的糧食儲備是否充足……

有部下建議道:“不準投降不就行了?”

段五三 密卷失竊案段九 白銀一萬兩段二七 仙女山之戰段三四 以紗掩秀顏段二十 興亡棋盤中段四 計口量換米段八 所見是廢墟段七三 美味變砒霜段二三 鄭芝龍兵變段八 趙大人臺鑒段十三 鵝卵石妙用段十八 忍痛割愛吧段六八 辣手摧秋娘段五四 春暖用兵時段三二 怎黴字了得段七 夏日的冰塊段六六 如果不知道段十二 催松山之箭段二二 雞蛋碰石頭段十六 老高很憤怒段三四 那輕的憂傷段三八 軍令將在外段四十 形似苔與蕨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八 蚯蚓居暗處段二七 等的非寂寞段十四 廣渠門之戰段三五 一曲催人愁段三九 老拳來相鬥段十八 大戰即將決段六二 螺州城大捷段十六 十丈爲兩桅段八 趙大人臺鑒段四六 虛情又假意段五 輕輕問一句段一 是杯酒漸濃段八 蚯蚓居暗處段十七 三寸不爛舌段二四 三個臭皮匠段四七 佳節煙花絢段十二 京師在戒嚴段十二 豆大的燈火段三六 得吾之精髓段三四 廢礦洞突變段五 漫漫冷長夜段三四 廢礦洞突變段五 逃出生天險段二 歡中秋佳節段一 北京城獻孚段二六 白忙乎一場段二七 欲來風滿樓段三一 欲斬賊人首段二十 興亡棋盤中段二九 你情我也願段二六 咱挖黃河吧段六 草市伏擊戰段四八 杏花村酒樓段六五 冰火兩重天段一 樹上的人頭段四四 月黑風高夜段四七 正是想登基段四九 懲奸除惡霸段七三 美味變砒霜段三 衆生太美麗段三十 安排的緣分段十二 豆大的燈火段二三 鄭芝龍兵變段三二 投降不投降段五九 圍困的螺州段十九 東南大海戰段七 近鄉情更怯段三八 殘暴的人類段二五 沙場本善變段四 槍打出頭鳥段二 嘆道路多艱段七 近鄉情更怯段三一 國公與三公段十四 此茶名豔茶段十二 屋裡戴斗笠段十五 它去何處了段九 白銀一萬兩段三八 軍令將在外段二三 鄭芝龍兵變段五八 危難不見棄段二七 黃河天上來段二二 寶劍配浪子段三四 以紗掩秀顏段十四 柳暗忽花明段一 蘿蔔的日子段十 人不如故人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五六 趙逸臣審案段二十 社會的細胞段六七 微妙的平衡段三 北方有客來段四 死豬不怕燙段七五 東閣大學士段十九 米洛維納斯段二二 水中月如雪段五一 記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