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劉家分支

客廳之中,秦風、尚成軍、劉經國三人,都端坐着。

“秦大師一切就拜託你了。”

正在泡茶的劉經國,臉上一笑,站了起來,笑呵呵的說道。

劉經國的態度顯得十分的恭敬。

“放心好了。”

秦風聽聞,臉上微微一笑,淡淡的說道。

隨之,也坐了下來。

“秦大師,來嚐嚐我的手藝,這可是華夏最爲頂尖的大紅袍,而且還是今年的新茶!嚐嚐!”

“尚叔你也嚐嚐!”

劉經國上掛着笑容,端起手中的茶壺,一道濃厚的茶香冉冉充斥在整個房間之中。

“居然是大紅袍,而且還是今年的新茶?經國,你這可是把你家老頭子的珍藏品都拿出了啊。”

尚成軍聽到劉經國這麼一說,頓時臉色一變,露出驚訝的臉上,看着劉經國,端起手中的茶杯,輕輕的聞了一下。

淺嘗一品。

眯着個眼睛,一副享受的模樣。

顯然是一個茶道中人。

大紅袍秦風也知道。

大紅袍,產於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

華夏的特種名茶。

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

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嚐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

注重活、甘、清……。

關於大紅袍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着一個傳說。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

故得“大紅袍”之名。

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爲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

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爲大紅袍。

聽到說這是武夷巖上的大紅袍。

秦風也是來了興趣。

自己還沒有喝過這東西,怎麼着,也得嚐嚐。

要知道,這東西,可是曾經拍賣出過一克八萬的天價。

當然。

這東西,對於真正的有錢人,並不算很貴。

但是,這東西十分稀少。

真正的大紅袍只有武夷巖上的那幾顆母樹上纔算。

不是說你有錢就能夠買的到。

而且,這還是新茶。

也劉家,能弄來這好東西。

端起茶杯,入口,一品。

香,純,甘,清……

果然是好茶!

秦風心中暗讚一聲。

片刻之後。

秦風放下茶杯,緩緩的開口了。

“劉兄,說正事,我出手救老爺子之前,你還要準備幾件事。”

秦風笑着說道,自己來這裡並不是品茶的。

雖然說,這大紅袍十分珍貴。

但是,自己並不是茶道愛好者,也就是嚐嚐個鮮,真要說到味道上來,還不如一些果汁來的好喝。

秦風的這個想法,若是讓劉經國知道了,定然是一口老血直接噗出來。

自己難得將珍藏的茶葉大紅袍拿出來,你特麼的喝了不感謝也就算了,還這麼編排。

不過秦風不會說出來,自然的,劉經國也不知道。

“什麼事情,秦大師儘管說。”聽到秦風說正事了,劉經國也是一本正經的認真起來。

“首先,你劉家的嫡系弟子,要出現三個人以上在場。我需要藉助你們的精血,爲老爺子續命。”

“其次,我需要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我等下寫給你,需要你去準備。”

秦風開口說着。

“最後,還有一個要求,我出手的事情,我不希望宣揚出去。”

“行,沒有任何問題。”

劉經國點了點頭。

老爺子的性命大於天,這些事情都好說。

三個人品着茶,就在這個時候,一箇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大哥,在品嚐啊,這是秦大師吧。尚叔。”

這個中年男子,一進來,看到秦風的第一眼,盯着秦風,開口說道起來。

十分的熱情客氣。

“這是……”

秦風頓時皺起了眉頭。

“這是我劉家分支的堂弟,劉建軍。”

劉經國稍微的有點尷尬介紹起來。

“秦大師您好。我姓劉,劉建軍!”劉建軍伸出手,跟秦風介紹着自己。

一個很大衆化很普通的名字。

秦風也伸出手,握了握。

“你好!”

“秦大師客氣了,秦大師,我想要麻煩秦大師一件事情。”

劉建軍神色微微的一變,微微的停頓了一下,神色嚴肅的開口說道。

“建軍……”

劉經國聽聞,頓時就開口打斷了這話,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劉建軍繼續開口說着。

“你說!”秦風感覺到這裡面有點意思了。示意劉建軍繼續說。

果然和自己所猜測的一樣。

這劉建軍果然是找自己有事。

在閩粵贛三省客家人中,流傳着一個販牛人的風水傳奇故事。

“我本家是劉家,我這一脈,是劉家的分支,我們劉家,其祖上,是贛西人!祖地在贛西和贛南的交界處……”

劉建軍緩緩的開口說道着。

秦風緩緩的品嚐着茶。

事情還得追溯到宋朝。

在贛西、贛南兩府交界處,有一個山坳隘口,坡上有一口清泉,泉邊開了一傢伙店,相鄰山坡有一座寺廟,夥店生意興隆,寺廟香火鼎盛,每天上圩下縣經商的、趕路的、上香的,販牛的……

人來人往,長年川流不息。

隘口來來往往的人羣中,偶而可以看見一個販牛人,他身穿黑色舊長衫,牽着幾頭牛,經常往返於這山隘之中……

他常把牛放在山上,晚上寄宿於夥店之中,誰也不認識他,誰也沒有留意他。

他在山上放牛時,有時用竹杆這兒挖挖,那兒看看,就有人認爲他是採山藥的,但他採的是什麼藥,誰也不知道。

他是誰呢?

這位販牛人正是劉建軍這一脈的先祖,他也是一位風水先生。

劉家先祖以販牛做愰子,放牛爲掩護,遊覽名山勝地、尋找風水寶地,以求光宗耀祖,榮華子孫後代……

不過,劉家先祖的風水修爲和見識並不是很好,只能說是一般。

劉家先祖,也一直遊走華夏大地的大好河山,尋找龍脈福澤之地。

劉家祖先,並不是贛西人,而是遠他鄉的人,距離這裡,有着半個月的路程。

而劉建軍所要說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

有一天上午,春風習習,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天氣晴朗,令人心曠神怡、心馳神往。

當劉家先祖牽着牛來到山隘半山腰時,突然,不知不覺兩腿一軟,雙膝跪在亂石砌成的石階上。

他爬起來坐到路邊上,用雙手輕輕地撫摸着膝蓋,雙眼不經意間向前方眺望。

突然發現此地有兩條河水會合,河水一紅一白匯合成硃紅色水,象玉帶似的從面前環繞而過,水口處左旗右鼓,氣勢非凡,河水發生淙淙的響聲,恰似儀仗隊出巡,鳴鑼開道……

他認定此處地理環境好,有可能是出奇人的風水寶地。

他又登高遠望,但見左右兩邊,琴羅涼傘,旌旗熠熠,遠處筆架、石印、赫赫在目。

他又選了塊較平坦的地方,用手中竹子豎放一下,前後一看,很好,他又把竹子橫放一下,左右兩邊瞧瞧,左右兩砂護身,他還不放心,又用竹子東挖挖,西挖挖,都是優質五色土。

他喜出望外,斷定這裡確實是個風水佳地。

一個月以後,劉家先祖又來到了山隘上,他虔誠地來到庵上上香,頂禮膜拜、祈求菩薩顯靈,預卜此地吉凶,他連求三籤,都是上籤。

他又來到山上,越看越是處處合乎地理原則,越看越高興,左思右想,凝神深思……

只見一個白髮蒼蒼、白鬚長長老人,親切地來到了他的跟前,自稱他是這裡山神土地,他用柺杖指着地上說,這裡就是一個生龍口,已經等待主人很久了。

當他想向山神土地下跪施禮詢問這塊寶地屬於誰時。土地公突然不見了,他“啊”一聲,從睡夢中驚醒,身上一身汗。

原來競在這塊地方睡着了。做了一場夢。

夢中的情景記憶猶新,彷彿就在眼前。

令他感到更奇怪的是,難道這塊風水寶地是屬於自己的嗎?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想出了一個離奇的辦法,想證明一下這塊風水寶地就是屬於自己的。

他又擇好日子。來到了這山上,順手在路邊上折了一根竹子,插在土中,雙手合十,默默禱告:請起當坊山神土地,承蒙您的指點,此地是塊生龍口,但如果這塊生龍口是我的話,就請您讓竹子開花吧!

跪拜完畢,就回夥店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早早梳洗完畢,急急忙忙來到山上一看,驚呆了,那根竹子真的開了花,就更充分證明這塊風水寶地就是他的了。

他激動不已、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夥店裡再休息了一天,翌日早上就趕着牛回家了。

回到家中,他不但沒有減輕思想負擔,反而思慮更加重了,他心裡總是悶悶不樂。

風水寶地找到了。而且神明也證明了,但那是別人的地方,如何才能得到它呢?

自己是一名風水修士,如果明的出錢買的話。錢財是小事,但別人一定會生疑心,他們定會請風水先生去看一看,看到這是一塊風水寶地,那怎麼會出賣它呢?

再一方面,附近又沒有親戚和熟人。怎麼託人去談呢?

當面買是不行的,只有智取了。

怎樣智取呢?

想要用任何手段和技倆都會讓人識破,左思右思,只有一條路,就是死在那裡,但是死在那裡也不一定會埋在那塊地方呀?

就算是自己挖個坑,自己埋自己,埋在了那裡,當地村民發現了,也會被挖出來,拋屍在外的,就是死也要有個巧妙的安排。

他左推敲,右推敲,辦法終於想出來了,但是這個辦法兒女們會同意嗎?

只見他一天天茶不思,飯不吃,身體一天天的消瘦下來。

兒女們看到自己的父親總是不想吃,不想喝,身體一天天的瘦下來,就來到父親身邊問:“爸爸,您身上有什麼病,我們請個郎中給您看一看?”

他總是搖搖頭說沒有病。

兒女們問得太多了,他自己也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就把兒子叫到自己身邊,嘆了一口氣,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兒子們一聽,大吃一驚,都不同意。

誰會讓自己的父親捨身去死而去謀求一塊地方呢?

真是大逆不道,不可理喻的。

但是時間一長,只見他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連走路都很困難了,兒子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又反過來思量一下,認爲父親如果就這樣死在家中,還不如同意他的想法,了卻他的心願,走一步,看一步吧。

說也奇怪,當兒子答應了父親的要求以後,父親反而慢慢地開始進食了,身體也一天天的好起來,過了二三個月,就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有一天,他就帶着兒子來到了這座山隘,一路上熟悉路程,也來到這塊風水寶地上,他囑咐兒子,這樣、那樣、這般、那般,並在地上定好方位,四周做好暗記,交待清楚明白以後,就一起回家了。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農曆六月初,這時正當烈日高照,青黃不接之時。

中午時分,農戶們都回家休息去了,這時販牛人從山垇上牽出了十幾頭牛犢,又飢又渴,餓得東倒西歪、走路都無力了,只見他把牛牽到一坑田之中,鬆開了牛嘴簍子,解開了牛繩,讓牛四處奔走。

那牛一見沉甸甸的稻子,便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一二個小時便把一坑田吃得七零八落,眼看一年的好收成頓時成了泡影。

當農戶發現時已經爲時太晚,農戶們頓時怒火沖天,抓住販牛人就是一頓痛打,直到販牛人苦苦哀求,並同意高價賠償農戶的損失,在族人們的勸阻下才放了手。

這換做一般的風水修士是做不到的。

第170章 果然如此第616章 三個木盒(第三更)第071章 風水格局第703章 獲得第262章 風水龍脈典故(續一)第848章 我靠第144章 邪尊道長第791章 殷墟之墓的驚天秘密第273章 九釘鎖棺術第375章 小黑第331章 娥皇、女英第843章 驚變第815章 繼續第601章 一個月之後第244章 肖建軍不服第005章 《金篆玉函》第515章 薛軟軟第571章 九死一生第513章 陳老闆的工廠第831章 巨大石碑第703章 獲得第052章 長城(求支持)第531章 精魄印記第522章 風水涌動第708章 天府何家第126章 準備破陣(求訂閱求月票)第240章 天魔之魂(續)第800章 前往陰間第298章 引魂草第713章 夜晚第413章 收穫豐厚第648章 乾坤八卦圖第203章 破煞第333章 本命法寶第263章 葬龍墓的主墓室第618章 五行符祖符(第五更)第005章 《金篆玉函》第177章 尋找撈屍人第844章 忌諱第741章 主魂第152章 情況不對第553章 秦風的計劃第686章 老趙第815章 繼續第786章 又是扎紙人第025章 奇怪的事第481章 九幽冥碑第522章 風水涌動第104章 陳年辛秘第838章 尚成軍來電第389章 還有一人第527章 陽河機緣第587章 白山已第460章 秦風的驚天秘密第096章 雞冠血和黑狗血第200章 林家第091章 騙子都是靠忽悠第482章 我們做個交易可好?第091章 騙子都是靠忽悠第038章 機關術第757章 祭鬼神第152章 情況不對第477章 進入陰間第786章 又是扎紙人第070章 結一個善緣第154章 老人記憶(第二更)第412章 攻擊第249章 李天海的電話第356章 黑哥的畏懼第517章 水陸第355章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第597章 業力第674章 敘說第501章 兩個瓷壇第041章 儺教五術第175章 黃河古道的千年古墓第385章 秦風的驚奇發現第042章 神識秘術第093章 趙嬌第290章 劉基第687章 靜靜的看着第132章 六澤大師(第一更)第092章 出事了第585章 邪修士再現第065章 虎符第414章 陰土第052章 長城(求支持)第848章 我靠第772章 老者第498章 尚家之事第626章 肖家之事第072章 我想請你幫個忙第575章 探索第096章 雞冠血和黑狗血第850章 斬殺第749章 湖底第371章 戰鬥陳罡發第179章 到達目的地第364章 同學聚會第699章 佛塔金身